荆 翡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与美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6)
手机媒体舆论引导的现状及对策
荆翡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人文与美术学院,江苏 连云港222006)
手机与传统媒体相比,具有传播主体匿名且数量众多、参与渠道广、传播空间无界等多种特征,并对舆论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对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手机媒体;舆论引导;传播主题;政府舆论;群体行为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的盛行,手机已日渐成长为一个集信息、观点、民意为一体的舆论平台。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社会热点事件表明,手机媒体对舆论的影响力正迅速增强。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传播主体匿名且数量众多、参与渠道广、传播空间无界、意见汇聚实时、议题生成自发、价值观念多元、意见表达易失范、群体行为极化等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对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1. 手机媒体加剧了舆论引导的难度,加快了政府了解民意的速度
无线移动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手机的智能化、便携性打破了信息传播的时空障碍。作为离人最近、随身携带的传播工具,手机渐渐内化成许多使用者自身的一部分,成为他们了解世界、抒发情绪的通道。在突发事件、危机事件中,依靠当事人或旁观者手机拍摄的事实往往会成为公众了解事件始末、进展的重要信源[1]。此外,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因为传播者视角的多样而提供了更多的个性化信息。手机媒体用户处在一个开放的体系中,具有高度互动性与参与性,公众皆传者,使得手机传播信息主题多样、内容海量。这些信息在传播过程中被不断掺杂进传播者的主观意念,使信息不能按既定的规则或者逻辑发展下去,而是以一些关键词为中心,引发出另外的话题,使信息的指向性、针对性、传播效果都受到影响,加大政府舆论引导的工作量。2014年 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的恶性暴力恐怖袭击案件,之后,有大量微信被用户转发:“昆明地区大树营发生暴乱;梁源小区有砍人事件发生;歹徒在曲靖落网;追捕民警谢林牺牲;红河发生暴力事件……”还有微信用户持续转发“恐怖袭击伤者必须提前缴纳五万元押金”,接收到这些消息的受众反响强烈,纷纷就此进行了评价,舆论压力一致指向昆明政府和救治医院。昆明市政府新闻办及时组织了大量人力、耗费了诸多物力,通过微博、微信和传统媒体发布信息,陈述了恐怖暴力袭击中伤者收治工作已全部开通“绿色通道”,伤员医疗费用及家属食宿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的事实,澄清了表明部分网民所称“伤者必须提前缴纳五万元押金”等情况严重不符的事实。云南该省公安厅还通过警务平台证实云南多地暴乱的微信为假新闻,通过与谣言地区所辖警区联合辟谣稳定了公众情绪[2]。手机媒体的时效传播、传播主体的主观言论、传播介质的人际传播特性都对政府的舆论引导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2. 手机媒体放大了舆情传播的信号,凸显了政府舆论引导的必要
以微传播和移动化为主要特征的手机媒体正成为舆论传播的基本通道。以微博、微信、微视为代表的微内容传播方式速度快、覆盖广、人际传播影响力强,这些微内容、微型化的手段适合舆论传播,兼具这些传播手段的手机媒体自然成为天然的社会舆论发酵场。视听结合和即时传播的手机媒体使传统媒体的舆论引导功能逐渐被取代。在突发事件、热点话题的讨论上,公众利用手机,依托网络媒体,获取所需的信息,借助于手机媒体互动性强的特性参与话题讨论,表达自己的意见、态度、观点,使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能够快速了解公众需求,以便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3]。手机媒体平台上信息的瞬时更新又对传统媒体报道速度形成极大的压力,个别急于抢新闻的传统媒体在没核实信息真实性的情况下,与自媒体“抢时间”,使得虚假信息的传播层出不穷,误导公众视听,加大了舆论引导工作的难度。手机媒体实现了信息的实时更新,同时也成为谣言滋长的传话器,谣言和手机用户呈几何级增长数量。
手机媒体信息传播以某一事件为引爆点,以关键词为节点,通过传播不断产生新的焦点。该媒体传播点对点的精准性与随身携带的便捷性,使舆情能及时传播。手机媒体人际传播的特点和无线网络技术的支持又便于受众及时交互、反馈。手机媒体的上述特点,打破了传统传播模式中,传播主体的权威性,实现了传受双方对于信息接受和传播的对等性,使手机媒体的使用者在舆情传播过程中集合了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通过该媒体第一时间传播和获得相应信息,对政府的舆论引导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如2014年“3·8马来西亚航空公司失联客机”事件之初,有部分网名利用手机媒体发布了客机疑遭劫持或恐怖袭击的说法。一周后,中国政府联合工作组负责人在吉隆坡通过传统及手机媒体向公众表明:政府已注意到社会舆论中有一些涉恐的说法,在相关国家的专业部门尚未得出调查结论之前,政府对此类说法不予评论,希望大家保持理性,不信谣不传谣,避免影响和干扰相关专业工作。政府权威信息通过传统及手机媒体及时发布、扩大了舆论引导的范围,有效遏制谣言的流传。传播速度快、范围广、传播者的媒介素养欠缺加之媒体把关人的缺失,使政府的对手机媒体舆论引导显得迫切且必要。
3. 手机媒体促进了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便于政府舆论引导渠道的打通
手机媒体顺应了无线网络发展的趋势,使信源从产生到发布的路径和时间大大缩短,实现了信息传播的零距离。手机媒体这种即时传播的特性保证了重要信息的瞬时传播,使政府和公众的高度互动性成为可能[5]。手机媒体的互动性使公众的地位由传统媒体语境下的接收者变成了在传播活动中兼具传播者和接受者的双重身份,影响力和地位得以大幅提升。手机媒体使用者通过无线网络真正实现了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任何感想,其参政议政的热情被极大调动起来。大到国家大事,小到民计民生,远到政治改革、文化创新,近到医患矛盾、城管治理,公众借助于手机媒体的平台实现了对任意感兴趣的事件或话题提供事实素材或发表意见,这些信息通过无线网络扩散,在短时间内就能被及时反馈,一些意见和建议能直接被政府相关部门了解和实施,这样的机制不仅激发了手机媒体使用者的积极性,更赋予了公众更多可以自由选择的议题和自我表达的权利,促进了政府和公众的沟通。
手机媒体给公众带来了更多的资讯内容,使资讯的获取更便利,促使公众了解社会动态和政府工作要点和重点,随着社会的发展而进步。手机媒体还促进了人与人、人与组织、人与社会之间的更多互动,其自媒体的身份还使每个人都成为传播、表达的媒体平台,微博为社会与民主的进步搭建起更广阔的平台,成为更多人表达诉求、参政议政的有效通道。这个通道随着手机自媒体时代的而来,更为顺畅、便捷地传播了信息,传递了公众需求,为公众更好地行使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与监督权提供了条件,成长为社会动员最为重要的力量之一[6]。由于手机媒体这种低成本、高效率、便捷度高的政治参与渠道的存在,社会各阶层、各利益群体均能通过网络,更直接地表达自己的政治意见与利益诉求,甚至参与公共政策的制定。借助手机新媒体,代表着不同利益群体的各种声音都可以找到自己的社会基础,为政府决策制定提供了依据,成为政府舆论引导更为直接便利的工具。
手机媒体出现之前,政府传统的管理方式存在着被动、滞后等制约因素,难以满足公众对政务信息了解的需求。手机媒体推动了政务信息公开的进程,也对政务信息公开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政府搭建与手机网民迅速、高效沟通的有效平台,使公众参政议政成为可能,充分保障公民的知情权、监督权与表达权[7]。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媒体多层面、深层次、全方位地实现了融合,传播样式由链状、树状、放射状发展到漩涡状复合传播,各媒介间通过复制、粘贴、超链、转载、分享等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庞大分散的社会网络空间,为谣言的自由交叉传播创造了条件,借助公众对于事件的大量关注,可能积蓄能量形成井喷,增加政府舆论引导工作的难度。政府应利用该媒体及时互动的特点,面对那些重大事件,特别是在开始阶段呈碎片化呈现的事实,及时介入,公布事件完整的真相,斩断谣言传播的链条,赢得舆论引导的主动。
除了及时了解舆情,政府对手机媒体的使用还应将“求证”置于“求快”之上。公众通过手机媒体传播的信息,有出于善意想象的谣言,出于急切期待的想象,也有一些利用热点事件哗众取宠、添油加醋甚至恶意杜撰谣言的现象。模糊或危急的情境,政府权威信源失语会使谣言有机可乘。客观信息的不确定和主观情绪的焦虑和质疑,使手机媒体成为公众主动借助谣言的主要动力。政府的舆论引导应该先用事实对虚假、不实信息进行澄清,其后通过传统媒体对事实进行强化和二次传播,印证先前的信息,构建良性发展的舆论引导生态系统,这样才能打消公众顾虑,赢得其信任。
针对手机媒体把关人缺失的不足,政府应在舆论引导的过程中对信息进行筛选、校准、把关,确立信息发布权威地位,避免被手机媒体传播的谣言“牵着鼻子走”。对公众的舆论素养进行培养和提高也是一个重要议题。政府可借助手机媒体,利用短信、微信、微博、微视等形式发布公益广告、或发起公益广告比赛,呼吁人们从观念上意识到手机谣言的危害,不传谣、不信谣,营造良好的手机移动网络传播氛围。在常态化的舆论引导中,应注意采用公众熟悉和感到亲切的语言、图片利用手机媒体发布公众媒介素养提高的相关方式方法,让公众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对信息的搜集、组织、传播和使用的能力。手机媒体的发展使信息源与信息通道多样化,而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自净能力。通过手机传播的谣言会在第一时间被其他信息源的相互印证所击碎,对信息传播的“杂质”进行消音。如果无视疏通传播渠道,对谣言或影响政府形象的言论一味地堵截、删除、禁发、禁评,公众对政府的信任就会大打折扣,也会让公众失去谣言与真相洗礼的宝贵经历,这对公众媒介素养的提升也是有害无利的。因此政府的舆论引导应注意在尊重手机网络民意的同时,提高公众的信息甄别能力,既不能阻碍手机媒体舆论的传播渠道,又要防止被手机网络传递的“民意”所挟持。
从手机媒体舆论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点可以清晰地看到,该媒体对社会舆论的形成与发展起着关键的作用,同时也对社会舆论的生成、演化、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媒介融合背景下的社会,舆论的生成和强化都与新媒体的发展密不可分,手机媒体成为舆论的发酵场,而舆论与公众参与行为的互动又推动媒介技术、媒介交互方式的进步。政府应该充分重视手机媒体对舆论引导的意义,利用该媒体作为舆论引导的平台,以便实现“知民情、解民意、为民生”的工作使命。
[1] Henry Jenkins. Convergence culture: Where Old and New Media Collid[M].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2010: 21-22.
[2] 微信号.辟谣 昆明暴力恐怖事件六大谣言[EB/OL].http:// www.weidaohang.org/viewnews-74441.html,2014-06-21.
[3] 伊锡尔·德索拉·普尔(Ithiel de Sola Pool).自由的科技:论电子时代的言论自由[M].马萨诸塞州:哈佛大学出版社,2008: 13-14.
[4] 崔保国.大传媒时代的”变”与”势”——未来几年传媒业发展的困境和机遇[J].新闻与写作,2013(8):37-38.
[5] McLuhan Marshall. Understanding media[M]. New York: McGraw Hill. 1964:26-27.
[6] 冀芳.突发事件中政务微博的传播策略[J].新闻知识,2013 (6):15-16.
[7] 刘滢.手机:个性化的大众媒体[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1-42.
(责任编辑、校对:韩立娟)
The Status Quo and Countermeasures of Public Opinion Guidance in Mobile Media
JING Fei
(Humanity and Academy of Fine Arts, Lianyungang Teachers College, Lianyungang 222006, China)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media, phon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nonymous users, spread subject and number, wide participation channel and limitless communication space. All these characteristics have a wide range of influence on public opinion. Its positive functions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government's public opinion guide work.
mobile media; public opinion guide; spread the theme; government public opinion; group behavior
G209
A
1009-9115(2015)03-0135-03
10.3969/j.issn.1009-9115.2015.03.035
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013SJD860007),连云港市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LKT35)
2014-09-22
荆翡(1982-),女,山西阳泉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广告及传媒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