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芳,杨丽华,孙虹瑞,李易安,陈莹莹
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 (沈阳 110016)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者焦虑感的成因及对策
高芳,杨丽华*,孙虹瑞,李易安,陈莹莹
沈阳药科大学外语部(沈阳110016)
摘要在英语教学中,有些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由于自身基础薄弱或学习方法不当,更易产生焦虑感,进而对学习兴趣、学习成绩造成影响。一些学者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焦虑感与其英语学习成效呈现负相关关系。焦虑感的产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也会受到教师、教材、同学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是一个多维复杂的过程,并非一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该文介绍学习焦虑感的研究进展,分析焦虑感的产生原因,提出降低或消除焦虑感的应对策略,进而提高学习效率。
关键词英语教学;学习焦虑感;应对策略
学习者的认知和情绪是学习过程的两大重要成分,很多研究都倾向于探讨学生在学习认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而忽略了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其重要性尤其体现在非英语专业的学生方面。对于大学英语这门需要极高课堂参与度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学生的情绪和心理状态未达到一定的接纳知识的状态,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艺术,在这种情况下的教学活动会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感。钱旭菁提出,外语学习焦虑是指“语言学习过程中所特有的,对和课堂语言学习有关的自我意识,信仰,感情即行为明显的忧虑和恐惧[1]”。语言教学成败与学生学习心理动机,学习焦虑,学习情感体验具有相关联性。非英语专业学习者语言应用能力普遍不强,听、说、读、写、译等五个方面都存在相应障碍,则更容易产生焦虑感。进而使得学生在英语学习,尤其是口语训练方面显得更为被动,形成“哑巴英语”学习状态。如果能在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有效降低学生的焦虑感,将有助于帮助学生进入一种英语学习的兴奋状态,将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有效激活,将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克服消极情感,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潜能。
1外语学习焦虑感理论研究综述
焦虑感对学生外语学习成效的关联性,引起了国内外从事外语教学研究领域学者与教师的高度重视。Howitz(1986)等人首次对焦虑的分类和定义进行了研究,创建了外语课堂焦虑量表,以测量学习者的焦虑状况。其将外语学习焦虑划分为以下三种类型:①交流恐惧(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②考试焦虑(test anxiety);③负面评价担忧(fear of negative evaluation)[2]。交流恐惧是指学生内心不自信,在英语交际中存在的交流障碍。考试焦虑是指学生担心大学英语考试不及格,以及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中成绩不理想继而影响毕业就业。负面评价是指学生害怕丢脸,对于来自教师与同学的消极评价感到焦虑。Howitz的焦虑量化表使其成为从专业角度具有重大易得测量外语焦虑感研究的权威测量表,奠定了外语学习焦虑感研究的理论数据基础。Oxford提出,在正式与非正式学习的环境中,焦虑感对学生学习成效有很重要的影响,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者情感因素中的主要原因[3]。在国内的研究学者中,文秋芳提出,情感因素对外语学习有着很大的影响,它是一切语言学习成功与失败的基础[4]。陈靓等提出,在众多情感因素中,动机和焦虑为核心因素[5]。因此,在充分认识学生认知因素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以外,更要重视学生的情感因素在语言教学中的作用。
2焦虑感产生的主要原因
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在英语课堂上焦虑感的产生有学生本身的原因,但决不仅仅局限于此,而是一个多维度较复杂的过程,受到教师、教材、学习同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并非其中任何一个因素单独作用的结果。因此研究者必须从多个方面分析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焦虑感产生的原因,才能得出较为全面的结论,并提出有效的改进措施和应对策略。
2.1学习者个人的因素
学生的学习基础、家庭背景,个体本身的性格特征,承受压力的能力,自尊心的强弱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在英语课堂学习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学习焦虑。有些学生来自比较偏远地区,从小未能接受到很好的英语教育,导致在英语基础、语音语调上和城市的学生有些距离。还有些学生做事追求完美,讲话发言比较腼腆害羞,对自己的英语水平缺乏信心。笔者在国外学习的过程中发现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中国的留学生英文本来已经很好,但在回答教授的问题时总是十分焦虑,生怕自己的发音不够地道标准,生怕自己回答的内容不能得到认同。每次教授提问时总是不敢举手,或一定要小声自己把答案先组织一下才敢举手。然而,等到自认准备好时,刚才的问题早已被别的学生捷足先登,抢先回答了,而其他学生的回答也并非正确,尤其当听到最后教授宣布较为正确的答案时,更会追悔莫及,原来自己本来要说的答案和教授给出的答案完全一样。因此,学习者本身不自信,过于追求完美等也都是英语学习焦虑感产生的因素。
2.2教师与学习者的情感因素
在西方,教师教学研讨时经常会说:There will never be a stupid question from my student.意思是学生提出的问题永远都不会是愚蠢的问题。在西方文化的课堂教学中,只要学生努力参与课堂讨论,教师总是对学生的反馈予以积极的回应,因此西方的学生即使提出幼稚、错误甚至可笑的问题时,却仍然得到教师的鼓励。而国内有些教师从小学开始,就循规蹈矩,有的会让学生把一道错题罚抄几十遍。在教学语言交流中采取简单粗暴的态度,会打压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信心,由于长时间的积累,会导致即使在大学阶段,中国学生在发言时总是很羞涩,声音很小,生怕自己说错。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尤其是在大学英语这门需要师生互动交流、极高课堂参与度的课程,如何积极互动,如何有效沟通,对学习者在学习实践中是否存在焦虑感有着直接的联系。
2.3课堂教材遴选的因素
传统英语教学教材在当今迅猛发展的大数据时代可能略显枯燥,或者有些教材难度过大,或不贴近当今学生生活,缺乏趣味性。而90后大学生又都有着十分发散的思维,对外界事物吸收反应能力很快,因此教师要在对教学大纲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将传统的教学方式与具有鲜明时代感的英语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抑或根据所教授学生自身的专业需求对教材进行适当组织和调整,因材施教,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学习者同伴的因素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除教师外,更十分在意同伴对自己的评价,以及同伴的课堂表现。学生如果感到自己的英语口语、听力水平或者考试分数不如其他的同学,就会在实际英语交际中产生焦虑感。这在西方有一个固定的英文词组,叫作peer pressure,即来自同辈人中互相比较,由于自己不如别人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和焦虑感。其实,同辈压力有它积极的一面,即有压力也有动力,如果一个班级的学生都十分热衷于学习英语,那么在这个上进的团体中,学生会自然的觉得要努力提高自己,保持与他们一样的水平。然而,同辈压力也会迫使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产生焦虑感,在成绩优异的同伴面前怕丢面子,被人取笑,英语学习越来越不敢张嘴,长此以往,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如何将同伴中的消极压力转化为学习动力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一环。
3消除学生学习焦虑感的应对策略
鉴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焦虑感产生的原因包括自身、教师、教材、同伴等诸多方面因素,所以教师在帮助学生克服焦虑感,提高英语教学水平方面,也要多管齐下,有针对性地注重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注重教学教材的选取与整合,组织多种形式的课堂学习活动等多方面,研究探讨降低非英语专业学习者焦虑感的有效途径。
3.1教育学生深刻认识到学好英语的重要性
在大学学习期间,即使是非外语专业的大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好一门外语,尤其是比较常用的英语是很重要的一项专业技能。因为英语是世界上使用国家较多的一种通用语言,有的学者曾谈到,世界上大约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四分之三的电子邮件是用英语书写,电脑键盘是英文的,任何一个会议号称是国际会议,其会议工作语言一定要用到英语。所以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特别是药学类专业的大学生,一定要深刻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大到参与创新药物的研制开发,离不开查阅大量的专业文献,以免劳民伤财少走弯路;小到普通的药学工作者工作中与之常打交道的准确阅读药品说明书,无论是胜任本职工作,还是更好地为患者服务,也都时刻离不开学好英语。所以大学生只有深刻认识到学习英语的重要性,只有发自内心地喜欢上英语这门课程,才能下决心克服学习英语的焦虑感,才能真正发自内心地想学习好英语。
3.2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语言艺术
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传授属于语言输入的过程。教师的语言艺术,例如纠错、负评价、提问的方式常会导致学生产生焦虑感。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难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教师如何纠错,与学生是否产生焦虑感有很大的联系,尤其在大学英语听力和口语课堂上。虽然一些教师认为,直接纠错能使学生产生深刻记忆,但研究表明,如果教师说:“这位同学回答的已经很贴近,而且这位同学的回答正好说到我要讲到的一个新单词”。这样的语言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鼓舞,增加学生的自信心,缓解课堂被提问的焦虑感。相反,如果教师对学生的回答皱眉头,展现出不屑的表情,或者没有任何评论置之不理,直接叫下一位学生回答问题,就会对学生心理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使其日后回答问题时,会变得更加被动和谨慎。所以,教师的语言输入过程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言输出过程。
除此之外,教师提问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回答也和学生焦虑感产生有很大的联系。教师提出问题后,有些学生可能无法立即反馈,很多时候教师会一直等待学生给出题目的答案,可以想象,在无声的等待过程中,全部学生以及教师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此学生身上,课堂气氛十分严肃焦灼,犹如掉一根针在地上都能听到声音。学生在此过程中有的渐渐脸红,有的沉默不语,根本无法进行思考,更不用说回答问题。如果在此期间,教师能够首先把问题重复一遍,并进行有效的引导,或再问一个与之相关的简单的相关问题,就能大大缓解学生的压力,使学生产生足够的安全感。因此提高教师的教学艺术,改变教师提问的方式等都能有效地缓解学生课堂焦虑感,好的教师能做到逐步启发,循序引导,收到良好的教学成效。
3.3营造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模式
小组讨论是学生很喜欢的合作式教学模式,学生和自己的同学合作回答问题不存在距离感,没有原始压力,他们年龄相仿,喜欢听到自己的同龄人是如何看待一个问题,并如何用英语表达出来。看到别人的长处学习汲取,看到别人的不足引以为鉴,在最后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小组发言的过程中,也是大家共同参与讨论的过程。讨论的每个环节都是自由的、充分的,这些都可以大大减缓学生的焦虑感。运用小组讨论最后推出代表阐述小组观点的教学策略,是值得提倡的课堂教学模式。只要教师掌握好讨论的内容设置,讨论的时间和最后全体学生参与的头脑风暴,将是行之有效的教学过程。对于树立学生自信心,参与感,培养合作精神具有积极的作用,是富有创意和较有实效的教学模式。
此外,课堂模拟演示也是减缓学生压力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找到教学任务中一篇难易适中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讲解,把教学主动权交给学生。在学生作为“教师”的讲解中,学生可以自由提问自己昔日的同学,同时又具有模拟教师掌控课堂的威严神圣感,知识性、趣味性十足。在学生课下的备课准备中,会对课本语言点有着更加深入的理解,在学生讲解的过程中,对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掌控全场的能力,都会有极大的提高。由此可见,增加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与多样性,对缓解学生外语学习焦虑具有积极的作用。
3.4选取多维度的课堂教学材料
首先,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要具有时代感,需要教师自身不断把握科技前沿和社会热点知识,利用网络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广为应用。不能以教师自居,老生常谈,而是要不断独立思考,不断创新,围绕教材精确发挥。与此同时,教师要不断学习,在学习书本、向同行学习的同时,更要向学生学习。这十分有助于推动学生学习的热情,增进师生和谐亲密的关系。此外,将传统教学与学生自身专业结合也是丰富教学材料的有效途径之一。例如,笔者曾经教授过药学国际贸易班的学生,在和学生课下交流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由于专业的原因,在所学规定教材外更希望涉猎一些贸易相关的英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把部分商务英语知识有机地结合到课堂教学中来,例如如何书写英语简历,如何进行有效英文面试,如何起草外贸合同文本等,大大缓解了学生应聘实习时的语言焦虑感。这些改进极大地调动了全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取得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5切实增加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导致学生英语学习水平不理想的直接原因就是学习者的焦虑感[6]。佟丽娜指出,教师只有用满腔的爱去换取学生的亲近和信任,才能在英语教学中取得较为令人满意的效果[7]。根据车艳秋研究,教师在教学中要与学生交流感受,有助于帮助学生缓解焦虑情绪[8]。增加教师与学生的密切交流,尤其是课下的交流,能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感,缓解学生的焦虑情绪。教师可以和学生交流自己作为学生时代,学习英语中遇到的困难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与方法,让学生认识到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是共性的,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可以解决的。此外,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知道教师对学生的信任和期待感,能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信心和学习动力,逐步消除焦虑感。根据王银泉的研究,对学生如无期待感或较低的期望反而可能会挫伤个体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从而在行为开始前和行为过程中产生焦虑[9]。因此,教师要力争做到对每一位学生都一视同仁,对他们的学习进步、成长成才充满关心和期待。笔者在一次英语比赛前夕,鼓励几个平时课堂参与度不高的学生报名参赛,并在课下与他们沟通交流,告诉他们笔者看到了他们的进步,希望他们参与报名,展示自己。短短的几句话再加上课堂更多的关注和提问,大大地增加了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其中一个学生这样说道,“教师,就凭您对我的信任和期待,我一定好好准备今年的英语比赛”。在此之后,这几名学生的英语成绩确实有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其中有两名学生还在比赛中获得了较好的名次。由此可见,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沟通,让学生感知到教师对他们的关心和信任,对消除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克服学生外语学习过程中的焦虑心理等方面,有着十分明显的效果。
4结论
众多理论和实证研究表明,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焦虑感与其英语学习成效呈现负相关关系,焦虑感越强,学习者的学习成绩和学习效果普遍较差。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焦虑感又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决定的,其受到教师、教材、学习同伴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因此教师在英语教学中要发挥主导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分析非英语专业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产生焦虑的原因,及相应的教师关怀,教学模式及多维度教材选择等相应对策,进而从心理上消除学生对英语学习的恐惧心理,在课堂上调动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会到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乐趣、满足感和成就感,进而不断提高运用英语交流的能力,为继续深入学习好英语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钱旭菁.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时的焦虑[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2).
[2]Horwitz,E.K.,Horwitz.M.B.& Cope,J.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anxiety[J].TheModernLanguageJournal,1986(70).
[3]Oxford,R.L.Anxiety and the language learner:New insights.In:Arnold.J.(Ed).Affects in language learning.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4]文秋芳.英语学习策略论[M].上海外语出版社,1996.
[5]陈靓,李江霞.大学生情感因素与英语学习成绩关系的调查[J].CollegeEnglish,2006(3):23-26.
[6]陈艳松.谈英语教学幽默[J].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4(10):15-18.
[7]佟丽娜.克服焦虑对英语学习影响的措施[J].学理论,2010(23):100-103.
[8]车艳秋.外语焦虑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设计[J].辽宁政治学院学报,2013(11):58-61.
[9]王银泉,万玉书.外语学习焦虑及其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3):37- 40.
Non-English Major Learners’ Anxiety:Causes an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GAO Fang,YANG Lihua*,SUN Hongrui,LI Yi’an,CHEN Yingying
(DepartmentofForeignLanguages,ShenyangPharmaceuticalUniversity,Shenyang110016,China)
Abstract:The improper learning methodology and the weak foundation lead to anxiety among some non-English major college students,which in return,adversely affect their learning interest and eventual achievements.According to scholar’s research,there is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nxiety and its learning outcome.Several reasons may lead to anxiety including:students themselves and fellow peers,teachers,textbooks.The triggering factor is a multidimensional complex process instead of a single action.In order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efficiency,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research progress of the learning anxiety,analyzes the causes of the anxiety,and brings about corresponding methodology to reduce and eliminate such anxiety.
Key words:English teaching;Learning anxiety;Coping strategies
基金项目: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十二五”高校外语教学改革专项重点课题,编号WYZDA14034。
收稿日期:2015- 03-13。*通信作者: 杨丽华,E-mail:47121877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