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2015-02-13 07:39:19马新飞宿树兰申俊龙吴启南
药学教育 2015年6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体系

马新飞,宿树兰,申俊龙,吴启南*

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2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3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 (南京 210023)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

马新飞1,3,宿树兰2,3,申俊龙3,4,吴启南2,3*

1南京中医药大学学科建设办公室,2南京中医药大学药学院,3江苏省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中药资源产业化与方剂创新药物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4南京中医药大学经贸管理学院(南京210023)

摘要在面对中药资源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和大中药健康产业蓬勃发展的关键时刻,文章阐述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历史必然性、社会需求现状及存在问题,倡导制定科学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用人单位认可、符合大中药健康产业需求的大批本科专业人才;并提出立足开放式高等教育办学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观等设想。

关键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体系;健康产业

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到2020年,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将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积累的巨大社会财富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促使人们更加关注健康产业,中医药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健康资源,在治疗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病、调节亚健康状态、预防保健等方面的巨大优势受到广大群众的关注,“大健康”时代的到来,给中医药发展带来无限机遇。中药资源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彰显中医药国际竞争力的优势所在,随着《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试行)》等规范的实施,我国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被提到新的需求水平,在国民经济和人类健康事业中越来越显示出其重要性和迫切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剧增和人们崇尚自然、回归自然理念的提升,国内外市场对中药及天然药物资源性产品的需求量激增,中药资源过度利用带来的生态危机和中药材价格激增的现象严重制约了中药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深度开发利用资源与节约资源、保护资源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为实现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人们对赖以生存的资源性物质的生产与利用等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以寻求可持续发展策略与方法[1]。

1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历史必然性

1.1中医药国家战略需要大批高素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

中医药国家战略的形成有其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国人口大国、老龄化趋势、国家综合实力的逐步强盛、社会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均衡性和中医药文化传承发展的内在需求等因素导致中国不能走西方医疗模式的老路,李克强总理提出用中国式办法解决世界性“医改”难题,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发展是“中国式”办法的重要支撑力量,也是中医药国家战略发展的必然。

中医药学是中华民族原创、具有中国特色的医药学,中药是中医药学预防、治疗疾病的重要武器之一。为了实现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必然要求人们对赖以生存的有限资源中可利用物质的生产与利用等科学问题开展深入系统研究,以寻求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与方法[1]。

中医药国家战略事业发展靠人才,中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可持续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在当前本科教育大众化背景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具备了天然的历史机遇和优势条件,高校应充分把握机遇,顺势而为,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专业人才。

1.2中医药行业发展需要大批高素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

我国地域辽阔,中药资源具有先天优势。近年来大中药健康产业已达万亿元规模[2]。同时中药产业的发展面临资源、环境、技术等因素约束。随着药材需求量的迅猛增长,野生药材远不能满足需求,环境污染也影响着中药产品的质量;药材种植等技术亟待突破[3]。如自1980年以来,仅宁夏因采挖甘草就破坏了53.53万公顷草原[4]。20世纪90年代以来,麻黄因价格连年上升导致资源严重破坏,酿成“麻黄资源减少-草地沙化-麻黄资源减少”恶性循环现象[5]。“云南白药”等中成药品种对重楼资源的巨大需求及利益驱使导致滇、川等产区的重楼资源濒危[6]。我国每年耗费几百万吨以上的中药资源,沙漠、戈壁及沙漠化土地为160多万Km2,因沙化而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00亿元/年,西部地区甘草、麻黄、黄芪等固沙药用植物的滥采、滥挖是酿成破坏性沙荒和沙尘暴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时中药材过度采挖导致物种濒危的现象必然会影响整个生物圈的平衡[7]。

近年统计数据显示,我国中药等生物资源种植面积达240多万公顷,传统药用部位产量达540万吨,而废弃的根、茎叶等非药用组织器官产量高达1100万吨以上,每年产生的中药废渣、废水等排放量达3000万吨以上,90%以上的废弃物通过填埋、焚烧、排放直接进入环境中[8]。一方面,中药资源大量甚至掠夺式利用,造成严重的环境问题;另一方面,非药用部位资源等直接废弃,大量资源性物质如多糖、纤维素、氨基酸等未得到充分研究、开发和利用。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主要作物品种已更新换代3-5次,良种覆盖率达85%以上,新品种在农业科技进步中贡献率达35%- 40%。而优良中药品种在促进中药农业进步中的潜力远没有发挥[9]。中药农业整体水平使我国农业生产处于20世纪70- 80年代水平,不足以支撑中药材生产“规范化”,更无法谈及“现代化”。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非常薄弱,良种对药材产量提高和质量改善贡献微乎其微。

未来30年中药材种植等“林下经济”将迅速发展,对解决就业、延伸产业链将产生深远影响[10]。如名贵中药肉苁蓉寄生在固沙植物梭梭、红柳根部,内蒙古阿拉善盟保护天然梭梭资源、发展苁蓉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已经产生良好的效益[11],实践证明中药资源保护、开发、生产利用能与生态中国、产业经济发展实现完美的结合。

资源、环境、技术的约束,濒危药材的短缺,大量资源性物质的充分研究、高效利用,良种的更新换代,经济转型发展均离不开中药资源与开发的专业人才支撑,中药行业需要大批优秀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

1.3中药资源学科专业建设需要大批高素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

在全球人口数量剧增、资源社会需求激增、自然资源有限性和资源利用无序性的大背景下,以地球资源化学、石油资源化学等为代表的资源化学相关学科发展方兴未艾。20世纪90年代周荣汉教授、段金廒教授首次提出中药(天然药物)资源化学的概念及学科体系雏形,该学科建立主要目的是谋取更多更好的中药材原料,解决中药材的数量和质量问题,满足人民卫生事业发展的需求,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开创寻找新资源途径,发展循环经济,普及资源伦理教育,促进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发展[12]。

中药资源化学的形成与发展与中医药事业的发展密切相关,得益于自然资源学学科体系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尤其是资源生态学、资源地理学、植物资源学、动物资源学、资源经济学等多学科的有力支撑。同时,天然产物与分析化学等相关学科的发展及其适宜技术的有效利用,资源性产物的代谢规律及其生物与化学转化机制的不断发现等为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形成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1]。

学科、专业建设的内容虽有差异,但其关键点在于各层次、各类型的高水平人才,学科拥有显著的人才、条件和科研优势,依托于学科知识体系而构成的专业建设离不开学科强有力的支撑。从长远来看,学科专业协同发展是有机统一的,否则大学的优质资源不断地向科研和研究生培养领域集中,本科教育在资源不断弱化的情况下最终无法为社会和大学研究生教育提供高质量的毕业生,研究型大学后继乏人[13],最终将导致各层次高级人才的断层或恶性循环,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的中药资源学科专业需要高水平的本科人才。

2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现状、特点及存在问题

2.1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现状、特点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专业,历史原因造成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发展的相对滞后。1987年8月,原国家教委批准在部分高等医药院校试办中药资源学专业。2002年,教育部再次批准开设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目标是培养专业人才,为中医药临床及中药制药工业解决“有米之炊”的问题[14]。与其他医药学或中医药学专业相比较,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呈现专业设置时间相对较短、专业人数相对较少等特点。根据2013年“全国中药资源化学研究与资源有效利用的新思路新方法暨‘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系列规划教材师资培训研讨班”会议统计,截至2013年底,全国共有37所本科院校开设了中药资源与开发和中草药栽培与鉴定专业。2012年,全国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含中草药栽培与鉴定)在校人数5025名,毕业人数仅1149名[15]。同时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具有实践性、创新性、应用性、交叉连贯性强等特殊性,专业培养涉及化学、资源学、植物学、中医药学等多个学科门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从事的工作岗位具有相对的艰苦性,比如野外资源普查、野外育种等。各大院校培养的中药资源人才往往转向药剂学、药理学、化学等领域,基层单位的情况则更为严峻,与中药资源相应的研究室和部门几乎形同虚设[16],这些特点和特殊性给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尽管如此,老一辈中药与资源开发专业的开拓者还是为我国该领域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做出了巨大贡献,如新中国成立以来开展的三次全国性的中药资源普查、中国药科大学周荣汉教授编写了我国第一部《中药资源学》教科书、推进我国中药材GAP实施等。

2.2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社会需求及问题

经济发展,教育先行。随着中医药国家战略和大中药健康产业的到来,原有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数量和质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形势的发展需求,因此教育部在2010年启动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工作中,正式将原目录外专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代码为100806w)和中药栽培与鉴定专业﹙代码为100804w)合并成立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授予理学学位,代码为1008002),从国家教育主管层面体现出对中药资源学学科的高度重视,显示出中药资源学科的活力和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强烈需求。

中药资源需求量的不断增长,相当比例中药品种产量下降,种质退化、流失甚至面临灭绝的危险,生态环境污染压力,中药资源的无序利用,中药材新品种选育工作的滞后,中国未来产业经济转型发展等因素,迫切需要大批量高层次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的鼎力支持,在中药资源上升为国家战略资源的关键时刻,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在中医药行业发展上呈现出基础性、先导性、前瞻性、战略性和严重紧迫性。20余年来,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确实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从经济发展、行业需求及现状等角度来看,本科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还不足以支撑“大健康”时代背景下的中药产业的发展需求。

当前,制定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用人单位认可、符合大中药健康产业需求的大批本科专业人才,是中药资源与开发相关教育工作者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3进一步完善和构建科学合理的中药资源与开发本科人才培养体系

3.1立足开放式高等教育理念,树立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观,科学定位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

在研究和总结中医药现代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明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的共性规律和个性特点,遵循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入研究现代中药教育体系的基本构架和要素,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沿用中药学专业的教育模式与课程体系进行优化整合,形成特色鲜明的、符合中药资源产业人才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的开放式办学模式。

完善专业课程设置,加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结合本科生导师制等课外教学活动,培养掌握中药资源与开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与其相关的中医学、中药学、生物学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具备中药资源调查研究、生产、保护、综合评价、研发、创制、管理等能力和素养,能在中药资源管理、药物研发、药品监管、中药生产和经营等单位和部门,从事中药资源研究、药材生产、质量监控检测、新药研发、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3.2制定科学的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

根据中药现代化的新形势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的要求,以产、学、研紧密结合为立足点,全面修订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科学的人才培养模式。专门针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的特殊性,紧密结合中药资源行业发展实际,加强中药资源领域发展趋势和行业人才市场需求的调查研究,形成有效机制,采取有效措施,广泛听取中药资源保护、生产、鉴定、销售、监管等不同行业的意见和建议,邀请相关专家,共同研究并完善与中医药事业发展相适应的厚基础、强实践、重创新的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

3.3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构建复合型教学团队

师资队伍、教学团队在普通高校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最关键、最重要的作用。通过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结构合理的教学师资团队,对于纠正传统教学活动中教师单个作战、各自为政的教学方式可起到明显成效,在知识迅猛发展的二十一世纪,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仅凭教师个人的学习和探索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通过团队学习实现教师的知识交流与共享,促进教师个人业务的尽快成长。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群的梳理和重组,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更新教学理念,优化人员结构,增强质量意识,健全培养机制,以教学经验丰富、教学效果优秀,勇于开拓创新的中青年教师为骨干,组建优秀教学团队,每个教学团队由一名带头人,数名骨干教师,以及一定数量的主讲教师和助教作为核心成员。每个核心教学团队的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而且在教学中给予学生科学、人文精神和创新理念的影响,形成一支以带头人为组长,骨干教师为主的高水平师资队伍。中药资源学科可以通过组建校内外结合、产学研结合的教学师资团队,搭建多途径、多层次师资队伍培养模式,创新教学团队管理机制等方式促进该项工作。目前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工作正在全国全面开展,可以充分利用资源普查的机遇,挖掘不同行业领域的专家资源,开展协同创新,培养一批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的青年教师,为学科专业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3.4开展协同创新,加强系列本科教材建设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才培养的需求也逐渐由单纯的应用型、实用型转变为创新型、创业型。因此,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也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应运而生的中药资源学科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在已取得长足发展的基础上,也面临着理论和实践上的突破、充实和提高,面临着专业人才需求和培养的巨大压力。

在中国高等教育研究会中医药行业教材建设研究会的指导下,通过反复调研和精心组织全国医药及相关院校、科研院所富有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进行“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系列教材”的编写论证,经中国中医药教材建设委员会批准,由南京中医药大学段金廒教授担任总主编,中国自然资源学会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组织全国48家中医药院校和部分综合性大学的280余位专家学者,历时4年编写,为我国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以及相关学科本科生提供了第一套包含12门课程体系的系列规划教材,该套教材立足于中药资源学科发展的需要,紧扣人才培养目标,更多地体现知识更新,建立和完善中药资源学科体系,使之更能符合培养面向21世纪高层次、创新性人才需要,更好地为科学研究、产品开发、生产管理等相关领域服务,对中药资源学科的建设与改革创新、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将产生重大影响。随着科技不断发展、社会不断进步,还应该进一步将最新的科研成果转化为教材内容,同时应加强慕课(MOOCs)等新时期应运而生的网络课程的研究,促进相关知识的广泛传播,形成更加有利于该学科专业发展的深厚文化土壤。

3.5以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立体实践教学体系

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是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各主要课程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创业实用人才的可靠保证。根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特点,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实验室和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更新教学仪器设备,改善实践教学条件,拓宽实验实践教学渠道。在已有专业教学课程体系基础上,开展系统的调研分析,总结当前、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趋势,增加实践性教学环节的比重,开展应用型创新性实践教学,开设独立的综合实验课程,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及创新创业精神的塑造。

3.6以学科建设统筹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实现持续协调发展

大学的办学者应当有意识地强化本科教育与学科建设的联系,要充分认识和摆正本科教育的位置,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是中药资源学学科拔尖高级研究型人才培养的基础,应该充分重视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数量,强“本”推“研”,为中药产业链条和研究生教育打牢本科人才基础,为学科未来发展奠定新生力量。同时应该充分把握国家对学科建设高度重视的契机,以学科建设带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等全面提升,使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的最新理论和成果为人才培养服务。

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是我国中医药事业发展的基础、先导和全局性工作之一,“大健康”时代和中医药国家战略推进的今天,社会对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药资源与开发专业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把握历史机遇、明确目标,以培养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用人单位认可、符合大中药健康产业需求的专业人才为使命,充分利用国家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建设、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构建等一系列重大项目为契机,开展高校、科研院所、医药企业等机构的深度合作,协同创新,服务于国家、地方经济建设和人民健康事业发展。

参考文献

[1]段金廒,吴启南,宿树兰,等.中药资源化学学科的建立与发展[J].中草药,2012,43(9):1665-1671.

[2]张伯礼.主编新年寄语[J].中医杂志,2013,54(1):1-2.

[3]张伯礼.扶持和促进大中药产业健康发展[J].中国食品药品监管,2010,10(5):8-9.

[4]蒋齐,潘占兵,张清云,等.宁夏甘草资源的保护及可持续利用对策[J].资源开发与市场,2004,20(2):128-130.

[5]洪浩,陈虎彪,徐风,等.麻黄药材原植物资源和市场品种调查[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9):1129-1132.

[6]尹鸿翔,张浩.濒危民族药重楼种质资源调查及质量评价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11):2863-2865.

[7]彭勇,陈士林,肖培根.中药资源与生态现代化[J].中国中药杂志,2007,32(12):1125-1127.

[8]段金廒.中药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4.

[9]魏建和,杨成民,隋春,等.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研究现状、特点及策略探讨[J].中国现代中药,2011,13(9):3- 8.

[10]谌立新.厉以宁:展望“十二五”中国经济有5个发展动力[J].功能材料信息,2010,7(1):26-27.

[11]张红艳,张海霞.保护梭梭资源 发展苁蓉产业[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2011,34(6):112-114.

[12]段金廒,周荣汉.中药资源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3.11.

[13]冯向东.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67-71.

[14]段金廒,吴启南,周荣汉,等.天然药物资源专业委员会在促进中药资源科学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纪念中国资源学会成立30周年[J].资源科学,2013,35(9):1746-1754.

[1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官方网站.全国中医药统计摘编[EB/OL].http://www.satcm.gov.cn/1999-2011/main.htm

[16]段金廒,周荣汉,宿树兰,等.我国中药资源科学发展现状及展望[J].自然资源学报,2009,24(3):378-386.

Reflections on Specialty Construction and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 of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MA Xinfei1,3,SU Shulan2,3,SHEN Junlong3,4,WU Qinan2,3*

(1DivisionofDisciplinesConstruction,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2SchoolofPharmacy,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3JiangsuCollaborativeInnovationCenterofChineseMedicinalResourcesIndustrialization,andNationalandLocalCollaborativeEngineeringCenterofChineseMedicinalResourcesIndustrializationandFormulaeInnovativeMedicine;4CollegeofEconomyandTrade,NanjingUniversityofChineseMedicine,Nanjing210023,China)

Abstract:Facing the fact that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have been risen to the national strategic resources and the Big Chinese Medicine health industry is booming at the critical moment,the article describes the historical inevitability,the social needs and the problems of the present status of the major cultivation in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It advocates that we need to make the scientific training objectives for the resources and development of the Chinese Medicine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and build the scientific model for the training of the professionals in this filed.It aims to train a large number of professional undergraduates in health field who can make services in the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ety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can be recognized by the employers,can meet the needs of the Big Chinese medicine healthy industry.In addition,the authors also rises up the philosophy about how to make the higher education which can be based on the open type,and establishes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professionals and some other ideas.

Key words:Specialty of Resources;Development of 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 Talent Cultivation System;Health industry

基金项目:201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立项课题重点项目,编号2013JSJG036;江苏高校中药资源产业化过程协同创新中心建设专项(2013);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二期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药管理学)开放基金课题资助项目,编号ZYYGLX-03。

收稿日期:2015- 05-15。*通信作者: 吴启南,E-mail:qnwyjs@163.com。

·学科与课程建设·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体系
基于中职生的呼叫中心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与实践
创新创业教育视阈下的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应用
地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31期)2016-11-19 16:01:05
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探索与实践
文教资料(2016年19期)2016-11-07 07:40:0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高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中国市场(2016年33期)2016-10-18 14:02:12
园林工程专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研究
大学教育(2016年4期)2016-04-07 06:46:44
河北省文化产业技能型人才“瓶颈”分析及培养体系构建
戏剧之家(2016年4期)2016-03-25 13:28:01
高校电子商务专业自主创新能力的人才培养研究
科教导刊(2015年22期)2015-10-14 16:28:17
基于执业能力基准的工程管理专业“三型”人才培养
深化改革 激发活力 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