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宏磊,聂 菁
(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福建 厦门361024)
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相对于职业教育传统模式提出的开放式创新式教育模式,是适应市场经济变化和职业变换,是培养动态职业人才和创业型人才的新型教育模式。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了《智能结构》专著,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依据多元智能理论,在构建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过程中,必须重视学生个性的培养,树立不拘一格的人才标准,并且要积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标新立异,敢于开拓、勇于进取、大胆创新,敢于创业立业,而把这些创新、创造精神作为衡量人才的一项核心内容。高职教育的任务是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但现在社会经济飞速发展,造成部分高职院校专业建设与社会工作需求不相适应,特别是对就业创业教育和心理素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导致现在高职毕业生在就业心理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期望值过高、依赖较强、自卑心理较重等现象,以及心理素质、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要的现状,使得高职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出现不同层次供需失衡的现象。因此,探讨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是高职院校所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课题。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在普遍提高劳动者素质、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道路上,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劳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同经济、科学、教育的发展,现阶高等职业教育的传统模式与市场经济体制不相适应的地方越发凸显。信息技术的发展、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职业大方向的变化,给社会职业的内涵和人们从事职业的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新旧职业的更换,复合型职业与非全日职业的出现转换现象的增多等都对传统职业教育模式提出了挑战。一是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方面依然存在滞后于社会人才职业变化的现象,但在教育水平提升方面大多是超前于社会人才层次结构的变化。世界公认的最好的职业教育体系也有40%毕业生的专业学非所用。二是在以适应工业特别是制造业需求为基点的职业教育课程开发、教育模式、教学组织上,与以为人服务和信息化处理的第三产业需要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三是从人的能力角度来看,知识经济与工业经济的一个本质差别,就是以人为本。个人追求自身完美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要比经济需求更为丰富,人才素质中创新能力和基础文化素质处于领先地位。创业教育理念伴随着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悄然到来,越来越受到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重视,赋予了更新的意义。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正在被大家探索和实践。在职业教育领域展开创业教育,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要求、基本国情是相符的,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必然。高职院校开展创业教育,培养创业型人才,不但是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更是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能力与提高整体民族素质的需求。因此,普遍地实施创业教育将会是职业教育面向二十一世纪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高职教育主要服务于区域经济,贴近地方产业链。多元视野下的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专业知识的培养和创业能力的提升之间的关系,分析学校所处地域优势行业,逐步摸索,采用走出去、引进来的人才培养实施摸索,切实走出一条具有厦门软件职业技术学院特色的、多元化的创业培养实施方案。
创业培养模式相关课程体系建设建。创业模式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的目标要以学生创业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为导向,加大创业课程所占课程比例,优化课程考试方法,对课程体系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在课程内容上要有所创新,加强学生在创业意识和创业心里品质的训练,在课堂形式上做到项目化教学、案例教学等综合教学手段相结合,努力将学生打造成高级应用型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行业胜任力和创业能力。
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建设。众所周知,创业的成功经验是可以分享的,但创业的模式在不同的环境下是不一定能够成功复制的,原有的书本上的创业理论只是在理论基础上为创业提供方向,而对于实际情况需特殊对待,这样一来就给创业导师提出了很大的挑战,让创业老师实际参与到创业过程、提高老师的创业精神、提高老师的实际创业能力和素养变得尤为重要,通过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将企业项目真实引入学校,让老师和学生亲自参与项目全过程,从而了解用户需求、丰富项目经验、完善后续服务,进而提高其团队协作能力和行业竞争力;对创业导师的师资结构进行调整,聘任有多年行业企业经验的管理人员和技术能手,带领师生共同创业,进而打造出优秀的创业师生团队。
建立多元化的创业教育平台。依据区域行业发展现状,积极开展教学与科研融合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到科研项目里面去,让学生了解行业企业需求、行业发展现状、当今主流技术、行业核心竞争力等知识,通过项目全程参与进而归纳总结出关于创业的思路和想法,进一步实施对想法的评审,之后通过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施,使得学生有真正的创业体验。对于有可能产出的项目,可以联合企业共同申请政府支持,进而为创业提供保障。
创业氛围布置和建设。将创业精神和创业思维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注入企业先进创业意识和创业观念,明确培养创业型人才为培养目标,积极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创业活动和训练,从而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协动产业,从而更好的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开展海峡两岸创业教育交流合作。利用学校特有的经济特区优势和地理优势,积极展开对海峡两岸的创业教育交流工作,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在参访相关兄弟院校的同时,展开深入的院校合作,互换独立实践周课程,共同编写创业教材等方式,开拓学生视野,发散创新思维,从而进一步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文通过对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和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情况的研究,结合区域经济情况和学生现状,分析了大学生创业模式,提出了高职院校多元智能视野下的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并对具体模式的实施进行了阐述。综上所述,创新是高职院校的灵魂,创业是高职院校的社会责任。在具体实施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年级、专业特点,采取自愿报名、学校扶持、社会支持的办法,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创业能力,进而更好的服务于社会。
[1]杨雪君.高职院校如何培养创业型人才[J].益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
[2]徐 挺.高职院校实施创业教育研究[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硕士论文,2008.
[3]程晓红.高职院校创业型人才培养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3.
[4]侯丽萍,张慧全,赵兰杰,张荣香.探索高职教育创业创新教育新模式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河北外国语职业学院《创业创新》教学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8.
[5]曹 明.应用型本科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中国大学教学,2011.
[6]周 波,程 艳.中外创业教育的历史回顾及其发展趋势[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
[7]蔡克勇,张秀梅.知识经济与教育创新[M].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