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儿童“多元”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

2015-02-13 07:14尚雪娜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多元支持系统家庭

尚雪娜

(天津理工大学法政学院,天津 300384)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大量农村劳动力纷纷转移到城市成为农民工。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及诸多现实条件造成孩子与父母长期分离的局面,留守儿童成为转型期中国特有的社会群体。据推算,我国农民留守儿童的数量在2012年就超过6100万人,相当于英国人口的总和。【1】这一庞大社会群体的教育、心理健康及安全问题等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2010年6月9日,贵州省毕节市4名留守儿童在家中集体服毒自杀,这一悲剧再次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敲响警钟并呼吁社会各界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关怀与支持。本文从社会支持网络的视角出发,探索构建全方位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编织一道有力的保障网。

一、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与外延

1、社会支持系统的内涵

“社会支持”作为一专业术语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的西方国家,首先被用于精神病及医疗康复领域,后来被更多学科如心理学、教育学借鉴。【2】国内学者对社会支持的研究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目前学界关于社会支持没有统一的定义,李强认为社会支持是一种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能够减轻人们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精神上的紧张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3】贺寨平将社会支持理解为个人通过可以依赖的社会网获得的各种资源性支持。【2】后来社会学领域将社会支持与社会交换的网络分析相结合形成社会支持网络理论,该理论所隐含的核心假设是必要的社会支持的缺失才引起弱势群体问题。

2、社会支持系统的外延

社会支持系统的外延十分广泛,按内容可以分为物质支持、情感支持、信息支持;依据社会支持的来源和形式可以分为正式社会支持与非正式社会支持,其中正式社会支持包括政府支持、学校支持及正式社会组织的支持等,非正式社会支持包括家庭的情感支持、朋辈群体支持等。

二、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现状

每一个体都需借助一定的社会支持网络保持健康的生活,它是一种不可或缺的资源。【4】留守儿童作为我国现阶段的弱势社会群体,其享有并可调动社会资源是有限的,本文从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方面来深入分析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支持问题重重

首先突出表现在家庭情感支持的缺失。由于父母长时间外出,无法陪伴在子女身边进行心灵情感的交流,临时监护人更不会顾及其心理情感需求,留守儿童从家庭中得到的社会支持仅仅局限于工具性支持,而情感支持则严重缺乏。其次,家庭社会支持的层次低、形式单一。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人的成长需求包括较低层次的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较高层次的情感与归属的需求和尊重的需求以及最高层面的自我实现需求,监护人仅仅为满足留守儿童最低层次的生理需要提供必要的支持形式,而忽视了为满足更高需求提供支持形式。

(二)学校支持缺位

学校是留守儿童获取社会支持的主要场所,但遗憾的是目前大部分农村学校并没有将留守儿童问题纳入到学校的管理工作中,也没有相应的机构设置如心理咨询室专门为留守儿童排忧解难。此外,留守儿童缺乏来自教师的理解与关爱。留守儿童较非留守儿童来讲个性心理发育异常,学习习惯不佳,基本是老师眼中的“双差”生,导致老师缺乏耐心和爱心对他们进行教育、引导和抚慰,甚至采取放弃态度,使留守儿童的情况出现恶性循环。

(三)政府支持并不到位

首先表现在中央政府政策支持的偏差。农村留守儿童从根本上是社会体制原因造成的,政府针对留守儿童的相关政策措施不够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其次,地方政府执行相关政策的力度不够。各地方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政策,但大多流于形式并没有落到实处。最后,政府资金支持不足。解决留守儿童问题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投入。

(四)社会缺乏全方位的支持

近年来虽然社会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关注日益密切,但留守儿童获取的社会支持力量还比较匮乏,比如媒体对关爱留守儿童的呼吁与宣传作用未充分发挥、专业社会工作支持并未深入开展、来自民间的支持力量尚未形成合力等等,来自社会的全方位的社会支持力量没有形成系统。

三、农村留守儿童“多元”社会支持系统的建构

留守儿童问题已经超越某个家庭演变成为一种社会问题,需要家庭、学校、政府、社会等的合力参与才能解决。本文从正式社会支持系统和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两个层面提出构建多元的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系统的建议。

(一)农村留守儿童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1、政府的政策、法律及资源等正式社会支持

在我国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中,政府支持占主导地位,各级政府应从政策、制度及资源等各个方面完善自己的功能。第一,建立健全相关政策,加强宏观管理。首次从户籍制度改革入手,从源头上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其次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为留守儿童教育、生活托起一道安全网。第二,政府应增加财政支出的比例,改进农村学校硬件设施,提升办学效益,重视对农村教师队伍的培训,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救助等,使其有足够的资金支持。

2、学校支持

首先,以班级为单位对留守儿童建档追踪调查。通过建立详细档案,定期进行家访,和监护人、家长进行沟通,不仅关注留守儿童的学习情况,更加关注他们的心理需求与变化。【5】其次,学校应改变传统的教育体制,将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心理困惑以更好适应生活,同时开设心理课程和法制教育课,在课堂上培养他们积极健康的心理和道德与法制意识。最后,增强教师的责任心,要转变老师的留守儿童是双差生的观念,对留守儿童有足够的耐心和爱心对其教育和引导。

3、社会力量、农村社区及非政府组织的正式社会支持

虽然政府支持占主导地位,但仅靠政府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鼓励社会各界关注、关爱留守儿童,为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尽一份力。第一,舆论媒体要充分、全面关注留守儿童问题。加大媒体对留守儿童问题的宣传力度,呼吁更多人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尽一份力。第二,加强农村基层村组自治机构建设,在社区内建立互助组织,充分利用基层村组的保障功能确保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第三,鼓励非政府组织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支持。积极争取民间社会力量、私人企业、慈善机构、儿童福利院等对留守儿童事业的支持,使民间社会支持力量形成合力。

4、社会工作支持

社会工作秉承专业的价值理念,立足于助人活动,不仅帮助有困难的人解决具体的实际问题,同时挖掘自身潜能,增强应付各种挑战的能力,以达到助人自助的目的。然而,目前在农村专业社会工作者欠缺,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支持缺位。因此,应壮大农村社会工作者和志愿者队伍,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三大专业方法——小组工作模式、个案工作模式及社区工作模式来帮助留守儿童解决实际问题,挖掘生命潜能,增强社会适应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二)农村留守儿童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非正式支持是对正式社会支持的有效补充和完善,但目前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非正式支持正处于弱化态势,因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留守儿童的非正式社会支持系统。

1、家庭的情感支持

留守儿童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心理、学习及生活等各方面的困惑都离不开父母的情感支持,外出打工的父母却无法顾及孩子的情感需求,而临时监护人又由于关系的特殊性而很难顾及到孩子的心理、情感变化。因此对留守儿童来说,来自家庭的情感支持是显得无比的微弱和无力。

2、邻里间的道义支持

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父母双亲或单亲缺位的家庭状况,但同时在“差序格局”的农村环境中,也接受着乡土社会的“乡缘”情结。因此,当留守儿童生活中遇到问题时,相邻自发的帮助更是一种宝贵的道义支持资源。

3、朋辈群体的友情支持

在留守儿童家庭情感支持缺失的情况下,朋辈群体成了情感支持的主要来源,但是朋辈群体的性质会影响留守儿童的发展方向。因此,要对儿童朋辈群体的状况进行密切关注,对他们的不良行为进行干预与引导。帮助留守儿童摆脱不良同辈群体,融入积极同辈群体中,使积极同辈群体成为农村留守儿童情感支持的主要力量。

[1]全国妇联.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城乡流动儿童状况研究报告[R].2013.

[2]贺赛平.国外社会支持网研究综述[J].国外社会科学,2001(9)

[3]李强.社会支持与个体心理健康[J].天津社会科学,1998(1)

[4]东波.农村“留守儿童”社会支持网络模式探微[J].学术交流,2009(5)

[5]张琪.论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J].新西部,2010(10)

猜你喜欢
多元支持系统家庭
心理健康支持系统对2~3岁听障儿童干预后的影响
“长征”五号地面发射支持系统短期快速恢复实践
家庭“煮”夫
恋练有词
当代语境下中国画的创新与发展探寻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
上海:精心构建医改社会支持系统
寻找最美家庭
寻找最美家庭
论高职院校贫困生社会支持系统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