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金融制度研究文献综述

2015-02-13 07:14杨晓飞刘玟利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供给

杨晓飞,刘玟利,刘 涛,王 晓

(延安大学经管学院,陕西 延安 716000)

农村金融作为我国整个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代替的作用,农村金融制度已成为影响农村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因此,建立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农村金融制度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我国农业产业化水平还比较低,生产经营还存在着经营分散、信用分散、资源分散、信息分散等特点,农村金融作为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保障还存在诸多问题,为此,国内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一、需求角度的农村金融制度研究

从需求角度出发,现有文献主要从需求主体的三个不同方面进行了研究:

1、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融资用途分析

国内学者谢嘉(2013)认为农村金融的需求大体可以分为三类:生活性需求(盖房、教育、医疗、日常生活支出等生活性借款),生产性需求(化肥,原料购买)和一些特殊性需求(婚丧嫁娶)。【1】同样,学者周开云(2013)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农村金融需求主要是非生产性需求、农村企业需求和保险需求。【2】

2、农村金融需求的特点分析

有学者指出农户分散,缺乏合格的担保品,农业经营风险大是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特点。申蕙指出农村金融需求呈现出市场化和季节化的特点,农民对资金的需求额度大且大都集中在农忙时期,【3】也有学者认为农村金融需求主体信贷担保能力弱,如谢金楼、万解秋(2011)认为农业生产周期长、规模小、农业具有弱质性、农产品品种单一等特点是农村信贷中担保品薄弱的重要原因。【4】

3、农村金融需求主体的满足度分析

冉光和(2012)从需求的满足度进行分析,将金融需求主体分为大型企业、农村中小企业、富裕农户、维持型农户和贫困型农户,研究得出这些主体的金融需求满足度呈现递减的趋势,尤其是贫困型农户的金融需求满足度基本为零。【5】虽然研究角度不同,但都殊途同归,其结论大致是相似的,即农村金融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也就是我国农村中的农户形成了因其借款需求不足而导致的需求型金融抑制。

二、供给角度的农村金融制度研究

从供给角度看,大量学者指出,农村金融供给存在的最显著的问题即金融机构缺失。综合现有文献对农村金融供给的讨论,主要基于三个方面分析,即制度供给、服务供给和人才供给。

1、农村金融制度供给不足

制度供给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①支农资金短缺 高晓燕博士(2007)指出,金融机构管理权限上收,授权、授信难,不合理的机构设置、管理经营使很多农村项目缺少资金支持,流动资金严重短缺。【6】②资金外流现象严重李晓健(2011),陈旗、褚立波(2009)等学者同时指出,邮政储蓄银行只存不贷或只存微贷的政策导致农村地区资金大量外流,【7】周开云提出类似观点,并进一步指出正规金融机构在农村地区网点少、效率低、态度差。【2】③非正规金融机构的非规范化 曾耀荣(2009)、周开云、陈立(2013)指出民间借贷、地下钱庄、典当、合会等非正规金融机构没有正式组织和固定经营场所,经营风险大,缺乏有效的法律约束,使其借款利率偏高,放款安全性无法得到保证。【8】

2、农村金融服务供给明显滞后

杨小玲(2013)认为农村金融产品少,服务方式落后,服务力度小等问题在农村地区普遍存在。【9】此外,农村金融体系的监管资源也依然存在着严重不足,监管信息不充分,监管机制不完善,监管力度不够等问题。

3、从农村金融中的人才供给角度来看,拥有足够多的高素质人才是保障金融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高晓燕、李晓健(2011)、崔萍(2008)等人通过调查研究发现,农村金融机构中普遍存在着相关人员素质偏低,正规高学历人才奇缺等现象。【10】

三、国外农村金融经验借鉴研究

通过供求角度的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农村金融机制确实存在诸多的问题,我们的各项惠农措施有着很多局限性,相关理论的研究也有很大缺陷。相反,国外对于相关问题的研究值得我们借鉴。

1、关于非正规金融机构的设立问题

值得肯定的是非正规金融机构弥补了正规金融的缺失,其灵活方便的特点较之正规金融机构更能满足农户的需求。印度,孟加拉国,印尼等国家的做法我们可以考虑,其政府都建立了服务于特定地方、特定人群和特殊领域且功能明确的专门银行,提供的金融支持模式是一种不需要农户提供任何担保品、手续简洁、小额短期的信贷形式。【11】如印度的地区合作银行、孟加拉国、印尼的乡村银行,均以专门服务三农为宗旨,真正为农民解决贷款难问题设立,正是基于这一点使得其深受农户欢迎,而这在我国尚属空白。

2、关于新型借贷形式—小额信贷问题【12】

目前学术界认为开展农村小额贷款业务比较成功的是印尼人民银行村信贷部和爪哇岛村信贷部。【13】而在我国,自上而下式的改革往往使得金融组织的发展与农村金融发展实际需要相脱节,小额信贷也显示出强烈的官方操纵色彩,从而很难真正满足农户的需求。

3、在法律体系方面,各国都通过立法来保障支持农业发展的金融机构正常运行

如美国的联邦农业贷款法案、农业信用法案,印度的《农业中间信贷和开发公司法案》,日本的《农业生产合作法》、《农林中央金库法》等,【14】使金融机构在支持农业发展过程中避免人为因素的干预,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而我国针对支农金融机构的法律制度还比较少,因此,我国必须加强对农村金融机构的立法工作,使农村金融机构更好的服务于三农。

四、文献简评以及下一步待研究的地方

综合现有文献,学者们评价农村金融制度设计是否合理,往往只是从制度的作用效果及覆盖面等方面进行论述,很少从制度本身出发。如何正确处理正规金融机构和非正规金融机构的作用关系是我们需要深思的问题,也是下一步需要研究的方向。为此,笔者认为首先必须对我国农村金融制度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所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其次充分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农村金融改革经验,注重加强农村金融制度的创新,深化金融改革,打破制约农村金融发展的体制、机制,最终建立一个全覆盖、多层次、低成本、可持续的农村金融组织体系。

[1]谢嘉.基于需求角度的农村金融研究[J].金融天地,2013,1.

[2]周开云.农村金融需求与农村金融制度分析[J].金融天地,2013,4.

[3]申蕙.我国农村金融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贵州大学学报,2013,1.

[4]谢金楼,万解秋.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金融与风险,2011,2.

[5]冉光和.农村金融制度构建与创新方法论[J].金融天地,2012,5.

[6]高晓燕.基于供给视角的农村金融改革[J].财经问题研究,2007,11.

[7]陈旗,褚立波.政府在农村金融改革中的作用[J].经济研究,2009,11.

[8]陈立.农村金融需求的非正式制度制约因素分析[J].甘肃金融,2013,9.

[9]杨小玲.我国农村金融产品创新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农村金融,2013,4.

[10]崔萍.村镇银行与农村金融改革[J].农村经济,2008,7.

[11]周建明.孟加拉国乡村银行对我国建立现代农村金融制度的启示[J].农村金融,2009,240.

[12]康书生,鲍海静,李巧莎.外国农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经验及启示[J].金融与保险,2007,1.

[13]范香梅,彭建刚.印尼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生存与发展对我国的启示[J].亚太经济,2007,1.

[14]刘洁,张洁.日本农村合作金融体系的构建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现代日本经济,2013,3.

[15]吴斌.我国农村金融创新的路径选择[J].湖北社会科学,2010,10.

猜你喜欢
农村金融金融机构供给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农村金融研究》征稿启事
金融机构共商共建“一带一路”
农村金融要多些“乡土味”
资金结算中心:集团公司的金融机构
一图带你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一季度境内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17.79亿美元
长征途中的供给保障
也谈供给与需求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