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 飞
(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图书、情报与文献学研究】
《韩君平诗集》版本考
鞠 飞
( 铜仁学院 文学院,贵州 铜仁 554300 )
韩翃诗集版本众多。现存的五卷本主要有明抄本《韩君平诗集》、《唐四十七家》、《唐四十四家》、席启寓辑《唐诗百名家全集》四种;三卷本主要有明刻本《唐百家诗·中唐二十七家》、明黄贯曾辑《唐诗二十六家》、《唐五十家诗集》影印明铜活字本、江元褆刊本《韩君平集》四种。这两大系列的诸版本间虽各有差异,但经考辨可知,实乃同源。
韩翃; 诗集; 三卷本; 五卷本
韩翃,字君平,南阳人。唐代著名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十三载(754)进士及第,宝应年间为形势所迫,先是闲居京城,后屈就幕僚。[1]建中初年(780),因作《寒食》诗被唐德宗赏识,遂提拔为中书舍人。其事较早出现于唐代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和姚合《极玄集》,《旧唐书》无传、《新唐书》卷203《文艺传下·卢纶传》后也附有寥寥数语。随后,《唐诗纪事》(卷30)、《郡斋读书志》(卷8上别集类)、《直斋书录解题》(卷 19诗集类上)、《唐才子传》(卷4)等所载韩翃生平事迹均由此出。
但关于韩翃诗集的形成及流传情况,尚不明晰。笔者拟利用有限资料,对这一问题进行考辨梳理,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早在中唐时期,就有一些文集收录了韩翃的诗歌。如高仲武的《中兴间气集》录其诗7首:《送辰州李中丞》、《题荐幅寺衡岳禅师房》、《奉送王相公赴幽州》、《题苏许公林亭》、《送孙革及第归江南》、《题僧房》、《送太常元博士归江东》。姚合的《极玄集》录其诗4首:《少年行》、《羽林骑》、《题荐幅寺衡岳禅师房》、《送李秀才归江南》。此二集所录韩诗,在现存别集亦有载。
韩翃的别集,在中晚唐时期可能就已经形成。姚合《极玄集自序》中谈此集命名的原因时说“合于众集,更选其极玄者,”[2]故取名为《极玄集》,这说明姚合可能已经见到有关韩翃的诗集,并从中选出4首录用。
韩翃的别集在宋代已经广为流传,并为官方私家所重。有3点可证:其一,《文苑英华》收韩翃各类诗作21首,字句有异处,常用别集相较,且用小字“集作××”标注,如《寒食日即事》:“一夜汉宫传蜡烛”。其二,《新唐书》集部别集类录“韩翃集五卷”。 王尧臣《崇文总目》卷20亦著录“韩翃诗五卷”。其三,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卷17《别集类上》著录“韩翃诗五卷”,解题曰:“右韩翃君平也,……翃诗兴致繁富,朝野重之。”[3]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19《诗集类上》著“韩翃集五卷”,解题曰:“唐中书舍人韩翃君平撰,天宝十三年进士,以‘春城飞花’之句受知德宗。”[4]尤袤《遂初堂书目》著“韩翃”。
随后著录较多,总体情况如下:以卷数而言,有一卷本,三卷本,五卷本 3种;以集名而言,有《唐驾部侍郎知制诰中书舍人韩君平诗集》、《韩君平集》、《韩君平诗集》、《韩翃》、《韩翃诗》、《韩翃集》6种。其中,现存的版本主要有《韩君平诗集》(五卷)、《韩君平集》(三卷)、《韩君平诗集》(一卷)三大系列,在北京国家图书馆保存最全,最善。下面,笔者就先对这些版本逐一考察,然后梳理其渊源关系。
现将各版本的情况,具体分述如下:
(一)五卷本,有以下几种:
《唐诗百名家全集·韩君平诗集》,席启寓辑,为五卷本,刻于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此本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小字双行27字,白口,左右双栏,单魚尾。另外又有清光绪八年(1882)重修本,民国九年(1920)扫叶山房石印本。其中较为通行易见的为扫叶山房石印本,此本前有席启寓、叶燮和宋荦3家序、凡例及(席)七世孙素威跋文1篇。卷首有传略及论说,无目录。左右双栏,半页十六行,行四十字,版心有“君平诗集”四字,共收诗152首,另有5首补遗之作。附录自《文苑英华》中辑《梁城赠一二同幕》、《扈从郊庙因呈两省诸公》、《寄令狐尚书》、《送刘长上归城南别業》、《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5首。由序“集五卷今刻诗一卷补遗五首”可知,此本实属五卷本系列。此本有墨围 4处,分别作“礼门前直事□郎”(《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领黄金千室馀。……□□□□□□□,□出重门烟树里”(《寄雍丘窦明府》),“军中□□端”(《送皇甫大夫赴浙东》),“莺声乱啁鸿□”(《河上寄故人》)。
文中个别诗题有题注,凡9处,如卷2第19首“送李秀才归江南”。又有宋荦序文“遂摘中晚百家全集,依宋椠刻之”和叶燮序文“中晚唐人得百余家,皆係宋人原本一一校讎,而付之梓”,可知,此本乃最近宋本的版本之一,堪为五卷本系列代表。
明抄本《韩君平诗集》,此本与钱起诗集合订,明叶万校补,清黄丕烈校并跋。此本半页十行,行十八字。卷一收诗33首,卷二收诗48首,卷三收诗23首,卷四收诗22首,卷五收诗29首,共155首。卷首有“朝议郎守中书舍人赐绯鱼袋韩君平”15字,集中校注或在本字上改,或注于字旁,或示以天头。集后录:“附记明刻之误:口流晓天僕水清烟日暖昆吾台上春深颛顼城边莺声咽呜杨枝轻拂江岸花片细点龙泉西望情人早至犹应得醉芳年。”跋文主要依据《唐诗纪事》、《本事诗》、《南部新书》等书,详细地介绍了韩翃的生平事迹,并引用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原文,对韩翃诗歌进行高度评价,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详考目次及墨围,此本几乎与席本同。应是五卷本席本系列之抄本。但两本仍有少许差异:第一,席本少录《留别孟都督》、《送韦秀才》、《河上寄故人》3首。席本跋文:“此书之成迄今垂二百年,由虞山而迁珠溪,而佘山,而松江,水陆舟徙零落殊甚”,又“自变乱以来,故家钜族千箱万轴委弃于兵火中者,无可胜数……而余家所储诸版往往为贼攫取焚之通衢,呜呼。”据此推知,上述3首可能在留传中损佚。第二,有异文,如《寒食》“春风何处”,席本则为“春城无处”, “一夜汉宫”席本作“日暮汉宫”等。这些异文可能是后人在校补中,参见不同本子所为。
五卷本还有另外两种明抄本,即《唐四十七家·韩君平诗集》、《唐四十四家·韩君平诗集》,《唐四十七家·韩君平诗集》,此本版式及收诗情况与《韩君平诗集》与钱起诗集合订本无异,当属于席本系列。《唐四十四家·韩君平诗集》,此本四周双边,无界行,双鱼尾,版心有卷次、页码。半页十行,行二十字,卷首有“朝议郎守中书舍人赐绯鱼袋韩君平”15字。无序跋,有目录,录诗155首。考其目次及录诗情况,亦是席本系列之抄本。只是此本墨围较多,有52处。个别诗题详略有别。可能是为抄写方便,目录中诗题只取原题几字,但正文均恢复如初,如目录“张山人草堂”,文中为“张山人草堂会王方士”;“会褚主簿宅”,文中为“褚主簿宅会毕庶子钱员外郎使君”。
(二)三卷本,有以下几种:
《唐五十家诗集·韩君平集》,上海古籍出版社影印明铜活字本,今各大学图书馆均有(下文简称“活字本”)。据陈尚君先生《明铜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印行者考》一文考定,《唐五十家诗集》是明代苏州吴县人徐缙在正德、嘉靖间印行的。半页九行,行十七字。版式宽疏,清朗悦目。左右双边,单鱼尾,版心有“韩君平集”字样及卷数、页码的标识。无序跋及目录。按体式编排,分上、中、下三卷,卷上录有五言古诗7首,七言古诗27首;卷中录五言律诗64首,五言排律4首;卷下录七言律诗30首,五言绝句3首,六言诗3首,七言绝句17首,杂言诗1首,凡156首。文中有墨围9处,分别为“匈奴破尽□看归”(《送孙泼赴云中》),“双笔遥挥□左君”(《送中兄典邵州》),“礼门前直事□郎”(《 送王侍御赴江西兼寄李袁州》),“□领黄金千室馀。……□□□□□□□,□出重门烟树里”(《寄雍丘窦明府》),“明光细照□锻”(《送刘将军》),“绿丝帆□桂为樯”(《 送齐明府赴东阳》),“□斗山前春色早”(《 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军中□□端”(《送皇甫大夫赴浙东》),“莺声乱啁鸿□”(《河上寄故人》)。据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卷四《开元天宝遗事二卷》条下云:“古书自宋、元版以来,其最可信者,莫如铜板活字,盖所据皆旧本,刻亦在先。”[5]“杨绍和亦曰:‘明刊各书,以铜活字本为最善’”[6]。此本是最近宋本的版本之一,可为三卷本系列的代表。
《唐百家诗·中唐二十七家·韩君平集》,明嘉靖十九年(1540)刻本。今上海图书馆亦有收藏。此集单册,线装。无序跋和目录,分体编排,共录诗156首。封面有注:
“癸末七(或十)月初四,以十五元购于东安市场,明徐献忠刻唐诗百家,今存三十四家,此□嘉靖刻本,但印稍晚耳。□当佳□□□见解三分之二,亦颇可观。”
需要指出的是,此注认为“徐献忠刻唐诗百家”有误。据孙小力先生《明代诗学书目汇考》中“《唐诗品》一卷,徐献忠撰”条考证:“《唐诗品》附于朱警父子所辑《唐百家诗》刊行。……本书(指《唐诗品》)有明嘉靖十九年刊本和明钞本,均附于《唐百家诗》,后人或误以二书为一人所撰。”[6]随后一些总集类著录在收录《唐百家诗》时,均沿袭此误。
关于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与《唐百家诗》的关系,学界已有较清晰的认识:《唐百家诗》与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诗歌排列顺序相同,基本上就是按照活字本《唐五十家诗集》进行排印的。①详见邵世民硕士学位论文《开盛唐广大清明气象——唐玄宗诗歌研究》。
《唐诗二十六家·韩君平集》,明嘉靖三十三年(1554)黄氏浮玉山房刻本,黄贯曾编。半页十行,行十九字,单鱼尾。前有序3篇,分别为皇甫冲序,黄贯曾序和黄姬水序,序文洋洋洒洒,对韩诗各有评论,因此,此本对研究韩翃诗歌的艺术成就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今北京大学图书馆亦存有。
序文后有目录如下:
韩君平 五言古诗7首 七言古诗27首 五言律诗64首 五言排律4首 七言律诗30首 五言绝句3首 六言诗3首 七言绝句17首 杂言诗1首。
该目录别具特色,从中可清晰了解该集编排体例和收诗情况。集中共分三卷,各卷所录诗体及诗歌排列顺序与活字本同。当是三卷本活字本系早期刻本。
《韩君平集》,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刊本,蒋氏藏书,江元褆刊本。此集书签有朱笔载“此本即曹楝亭先生所採入全唐诗者,世不多见,元宜宝藏 北堂”。卷首印痕累累,因笔者所见为胶卷,字迹难以辨认。半页八行,行十八字,版心处有“韩君平集”四字,且每卷均有“虎林江元褆邦宜甫校”字样。此集亦分上、中、下三卷,每卷所录诗体和数量均与活字本同。盖属于三卷本活字本系列。前有万历四十一年(1613)樟亭江元禧序、宛陵梅鼎和江元褆序。两篇序文均对韩翃的诗歌艺术成就给予中肯的评价,此尤见于梅文,如“唐韩员外者可慨已,唐以诗取文士,以诗成名,片语单词靡弗垂誉一世,而韩诗每一擅场,德宗三绝……韩于迟暮之际,不免见侮于少年,惟制诰命差,吐气不□已减价于当日矣”。
集中朱笔校注,异文多在本字修改,如“寒光引独寻”(《送元诜还江东》卷中),“光”字改为“花”。也有的只改偏旁部首,如“郡公盾鼻好磨墨”(《寄哥舒仆射》卷上),“郡”字改其右为“羊”(群)。偶有在天头或地脚另注,缺字直接补上,或补后又有注。校注十分详细认真,对研究韩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集后附有佚诗《留题宁川香盖寺壁》、《寄柳氏》2首。
《唐人诗》一部,内收《韩君平詩集》,见于北京图书馆古籍馆普通古籍阅览室。明刻本,无目录。左右双栏,单鱼尾,半页十行,行十八字。版心有卷次,页码。此集乃一残本。考其录诗情况及墨围,应是三卷本活字本系列的刻本。
此外,还有《唐驾部侍郎知制诰中书舍人韩君平诗集》一卷本,存于姜道生所刊《唐三家集》中,今国家图书馆仅存一种,为明刻本。此本半页九行,行十九字,单鱼尾,版心镌有“君平”字样、诗歌分体及页码标识。集后有注:“云阳姜道生重声父校刊姜志琳明生父仝校。”此本有目录,分体编排,虽不分卷,但就收诗数量,编排体例及顺序,文中 9处墨围,与活字本无疑。实属三卷本活字本系列。
通过对各版本的梳理,可知各版本之间存有差异。同是诗人韩翃的诗作,为何会有《韩君平集》(三卷)、《韩君平诗集》(五卷)不同的版本?这两大版本系列有何关系?笔者以最近宋本,且相对通行易见的版本活字本《韩君平集》(三卷)、《唐诗百名家全集·韩君平诗集》(五卷)扫叶山房本为代表,通过对比分析,有如下认识:
(一)活字本《韩君平集》(三卷)祖本乃是五卷本
原因如下:
1.目前见到的三卷本的几个版本,均为明抄本。而从《新唐书》、《崇文总目》、《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文献通考》等文献记载来看,宋元时期韩翃诗集的版本多为五卷本,未见有三卷本的记录。
2.三卷本的诗歌编排形式,合乎明代正德年间刊刻唐人诗文集的方式。据相关研究,明人对唐代诗人文集的刊刻,自弘治以后,数量渐多;嘉靖以后,大为盛行。从诗歌的编排形式上看,弘治以前“大都以诗、杂诗、杂著(诗)等标目”,正德年间则多“以五言古诗、七言古诗、五言律诗、五言排律、七言律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为排列次序”[6]。纵观《韩君平集》三卷本系列各版本,均为汇刻本,且其诗歌的编排顺序均为“卷上:五言古诗、七言古诗,卷中:五言律诗、五言排律,卷下:七言律诗、五言绝句、六言诗、七言绝句、杂言诗”。关于这一点,清代黄丕烈在五卷本《韩君平诗集》(与钱起诗集合订本)所做的跋文亦可证明。跋文载:“韩,字君平……终中书舍人,集五卷,按明监察御史河中刘成德编辑,刑部郎中江都萧海校正本所载于卷首者也,明知集为五卷而必分体为八卷,一 五言古诗,二 七言古诗,三 五言律诗,四 五言排律,五 七言律诗,六 五言绝句,七 六言绝句,八 七言绝句,是可笑也,始记与旧抄异同之字而已。”迄今历代官修书目,私家藏书均未曾见韩翃诗集有八卷本之论,黄氏所言正反映一个事实,受明代世风影响,韩翃诗集被分体编排,合卷整理。所以,韩翃诗集三卷本实出明人之手,活字本之祖本乃是五卷本系列。
(二)席本与活字本,二者同出一源,堪称姐妹本
从两本的录诗情况看,两者似乎区别显著,据由清代席启寓编,傅增湘、吴慈培、章钰、朱文钧校补并跋的《唐人百家诗·韩君平诗集》中的跋文可知,“开宝诸公去人不远,书录解题载集五卷,活字本三卷未知所出之源,较之席刻统为一卷编次无伦”[8]。确如所言。但细加比较,则知同大于异;其相异之处,亦有因可究。表现为如下3点:
1.在诗歌排列方式及顺序上,三卷本活字本表现出对五卷本席本的因循承袭。以席本为代表的五卷本诗歌杂列无序,以活字本为代表的三卷本则分体编排,整齐划一。而这种整齐性恰恰是基于五卷本原有顺序上的精心编排,貌似新版,实则不然。
对比可知,活字本中五言古诗按顺序分别为席本第42、91、108、116、133、143、148首;七言古诗分别为席本中第4、11、14、16、17、18、26、28、32、33、81、106、107、109、111、113、117、124、127、129、134、138、142、147、149、150、151首;五言律诗分别为席本第128、1、2、3、5、10、12、19、22、23、29、31、40、41、43、45……56、58,61、62、63、64、68、69、74、75、76、78、80、82、84、85、90、97、98、99、101、103、105、110、114、118、119、120、121、122、125、126、132、136首;五言排律分别为席本第34、35、83、96首;七言律诗分别为席本第6、7、15、20、27、24、25、30、36、44、65、66、67、77、86、87、89、92、93、95、100、102、104、112、115、123、130、144、146首;五言绝句分别为席本第72、131首;六言诗分别为席本第 139、141、152首;七言绝句分别为席本第 8、9、37、38、39、57、59、60、70、71、72、73、79、88、94、135、155首;杂言为席本第154首;活字本共录诗156首,席本共录诗157首。有两点需说明:(1)席本第 72首《汉宫曲》实为 3首,其中,2首五言绝句,1首七言绝句。(2)活字本没有收录席本的第13首《送客还江东》。
由上可知,活字本中每一种体裁诗歌编排的先后顺序,与其在席本中原有次序基本相同,仅五言律诗、七言律诗稍有变动。具体来说,五言律诗中,席本第128首《赠别韦兵曹归池州》为活字本第1首,而席本第1首《寄武陵李少府》为活字本第2首,其后顺序不变。若完全按席本原有顺序排列,那么活字本此处前3首也应是《寄武陵李少府》《赠张建》《送监军李判官》,这样就给人以雷同的感觉。我们推测,活字本的这种调整,当是古人为避嫌疑而有意为之。至于七言律诗中第6、7、8、9首,也与席本稍异,若按席本中原有顺序,当为《送刘将军》(活字本第7首)、《送郑员外》(第8首)、《题张逸人园林》(藏头)(第 6首)、《题张逸人园林》(花源)(第9首),活字本的编者之所以调整顺序,当是考虑到同题相邻,为避免误抄或误刻,故有意为之。
2.诗歌题目大多相同,不同的仅 20个。在这20个不同题目中,其中4处是活字本因分体编排将“杂言”二字省略;14处是活字本诗歌题目简化,无双横小字题注,如“送李秀才归江南”等等。还有2处是题目中有异文,分别是活字本《华亭夜宴庾侍御宅》,《送客游江南》,席本分别为“华州”、“桂客”。
3.大版本间的异文仅 38处(不含题目两处异文),仔细甄别后,发现两者仍是同大于异。这些异文中,有 5处席本有文,活字本则是墨围,如《送孙泼赴云中》“看看”(活字本为“□看”,下同),《送中兄典邵州》“王左君”(“□左君”), 《送刘将军》“照铔锻”(“照□锻”),《送客一归襄阳二归浔阳》“熨斗”(“□斗”),《送齐明府赴东阳》“帆纤”(“帆□”);另外 33处异文,如席本为“田”“戚”“廢”“宫”“野”“豪”“麾”“笑”“餐”“暮”“羡”“西山”“年少”“莫大誇”等,活字本分别作“由”“寂”“發”“官”“墅”“家”“摩”“突”“食”“春”“美”“山西”“少年”“大莫誇”。很显然,这些异文的出现,多是古籍在流传或传抄中,因字形相近,字迹漶漫不清,或抄者大意所致,这些错误在古籍传抄中甚为常见。又据席本序言知,“而余之所刻者,必博采所传,务求其备。”其以宋本为底本,另依他版进行校勘、补遗。在文中有体现,如“骄一作频”、“花中一作间”、“点一作滴”等,凡22处。这些均为众版本间常见的异文,在活字本中虽没有双行小标,但两者俱同,无任何差异。
综上可知,三卷本活字本与五卷本席本实出同源,应是姐妹本。
目前最为通行的版本是《全唐诗·韩翃集》,成书于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共三卷,分别为《全唐诗》第243、244、245卷,各录诗35、66、63首,凡164首。由上文知此本以江氏刻《韩君平集》(三卷)本为底本,尽数采录,编次亦大致相同,仅作3处改动:其一,将卷中五言排律四首调至原卷下七言律诗与五言绝句之间,且将第2首《寄赠虢州张参军》与第3首《奉送王相公缙赴幽州巡边》调换位置;其二,将卷下七言律诗第9首《题张逸人园林》(花源)置于第6首《题张逸人园林》(藏头)之前;其三,将卷下七言绝句第10首《赠李翼》与第11首《汉宫曲》(汉室)调换位置。另外,此本还将广泛搜罗的韩翃诗作增补在原各类诗体前后,共8首,分别为《送刘长上归城南别业》、《赠张五諲归濠州别业》、《送客还江东》、《寄令狐尚书》、《扈从郊庙因呈两省诸公》、《梁城赠一二同幕》、《留题宁川香盖寺壁》、《寄柳氏》。此集可谓收罗详备,但亦有失误,集中误收陈羽、郎士元、韦庄等人诗作,为其不足之处,有待进一步考辨。
[1] 鞠飞.韩翃生平考述[J].凯里学院学报,2011,(4).
[2] (唐)殷璠,等,编.中国古代诗文经典选本·唐人选唐诗六种[Z].北京:华夏出版社,1998:411.
[3] (宋)晁公武,撰.孙猛,校证.郡斋读书志[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856.
[4] (宋)陈振孙,撰.徐小蛮,等,点校.直斋书录解题[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562.
[5] (清)黄丕烈,著.潘祖荫,辑.周少川,点校.士礼居藏书题跋记[M].北京:书目文献书社,1989:147.
[6] 唐五十家诗集·韩君平集·前言(明铜活字本)[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7] 蒋寅,张伯伟,主编.中国诗学[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第9辑:39.
[8] (清)席启寓,编.傅增湘,吴慈培,章钰,朱文钧,校补并跋.唐人百家诗·韩君平诗集[Z].清康熙席氏琴川书屋刻本.
Research on Versions of Han Junping Poetry Anthology
JU Fei
( College of Arts, Tongren University, Tongren, Guizhou 554300,China )
There are various versions of Han Hong's (Han Junping's) poetry anthology. The existing five-volume edition mainly includes Ming Dynasty's transcript Han Junping Poetry Anthology, Poems of Forty-Seven Poets in Tang Dynasty, Poems of Forty-four Poets in Tang Dynasty, and the Complete Collection of Celebrated Poets' Works in Tang Dynasty edited by Xi Qiyu. Three-volume edition mainly includes the engraved Edition of Ming Dynasty Poems of One Hundred Poets: Twenty-seven Poets in Mid-Tang Dynasty, Twenty-Six Poets in Tang Dynasty edited by Huang Guan in Ming Dynasty, photocopy of Ming Dynasty bronzeschrift edition of Poems of Fifty Poets in Tang Dynasty, and Han Junping Anthology published by Jiang Yuanti. As a matter of fact, different versions are congenetic by textual research.
Han Hong, poetry anthology, three-volume edition, five-volume edition
I207.2/G256.2
A
1673-9639 (2015) 03-0179-06
(责任编辑 张凤祥)(责任校对 郭玲珍)(英文编辑 何历蓉)
2015-02-26
本文系贵州省教育厅社科自筹项目“韩翃诗集版本研究”(13ZC179)成果之一。
鞠 飞(1981-),女,汉族,河南南阳人,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