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游戏化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学习品质——以大班韵律活动“竹竿舞”为例

2015-02-13 06:50福建省儿童保育院吴凌云
幼儿教育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韵律竹竿动作

福建省儿童保育院 吴凌云

在游戏化韵律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合作性学习品质
——以大班韵律活动“竹竿舞”为例

福建省儿童保育院 吴凌云

学习品质是指个体在学习中形成并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影响学习效果的、稳定的心理倾向或个人特征,合作性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品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幼儿要能主动参与各项活动、有信心;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儿先天素质和自身心理的发展,家庭、托幼机构以及社会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幼儿在合作能力发展方面或多或少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因为没有形成合作意识,没有掌握合作交往的技能,在群体活动中不会协商、分工与交流;同伴间发生争执时,常常以告状或者攻击性的行为来解决矛盾;活动中遇到困难时习惯于求助成人而不能主动地向同伴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常处于观望或漠视状态。因此在幼儿期让幼儿学会合作显得至关重要。

近年来,在幼儿园音乐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虽然尽可能地将游戏精神与元素融入音乐活动的设计和组织中,但经常实现的只是幼儿掌握了音乐知识和技能,而淡化了学习音乐知识和技能所需要具备的学习品质。韵律活动将音乐、活动内容融入游戏中,能锻炼幼儿协调角色扮演的能力,有利于发展幼儿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对培养幼儿合作性学习品质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可尝试在游戏化的韵律活动中对幼儿进行合作性学习品质的培养。

一、创设游戏化的情境,激发幼儿合作的愿望

幼儿期的特点以无意注意为主,因此通过创造游戏化的音乐情境与氛围,能为幼儿创造合作的机会,对培养其合作性学习品质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创设游戏化的韵律活动情境,要从选择活动素材入手,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水平,音乐素材本身的趣味性、操作性,素材是否具备引导幼儿合作的可能、是否能让幼儿在动作表演或角色扮演中体验到交往与合作的快乐等因素。选定活动素材后,情趣盎然、生动具体的游戏化情境可以恰当地根据韵律活动的内容来创设,通过具体的音乐形象来表现,使幼儿从一开始就置身于游戏化的活动情境之中,通过想象和联想来理解音乐作品。幼儿通过对作品的理解,形成合作意识,达到使幼儿保持喜欢与同伴合作的主观愿望的培养目的。

以韵律活动“竹竿舞”为例,在选材上黎族音乐的《竹竿舞》需要两位持杆者互相配合、持杆者与舞蹈者配合、两位或两位以上舞蹈者配合才能展示舞蹈,体现了多层次合作性。活动开展之前,教师鼓励幼儿与家长共同了解、收集关于竹竿舞的资料,并完成家园互动表“有趣的竹杠舞”,获得有关竹竿舞的产生背景以及舞蹈的特殊情境知识。在活动开展的前期,教师让幼儿参观“家园互动表”专栏分享收集的资料,并观看《竹竿舞》表演视频,同时为幼儿提供长度不同的竹竿与宽敞的活动场地,鼓励幼儿自主邀请同伴尝试第一层次的两人合作“摇竿”。在合作体验摇竿的过程中,幼儿自发地寻找合作的有效方式。同时通过共同体验的方式,幼儿在寻找有效合作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针对竹竿舞的特点,探索合作敲打竹竿的多种方式,为合作舞蹈的开展做准备。这种可多层次合作进行的韵律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幼儿间合作的机会,并激发了幼儿合作的愿望。

二、运用游戏化的语言,营造幼儿合作的群体氛围

语言是活动中师幼间交流的主要工具。韵律活动中的教师语言包括口头语言(运用语词表达的语言、运用音调表达的语言)和体态语言(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语言)。生动有趣的语言蕴含着浓厚的游戏成分,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容易让幼儿很快地融入活动,进入良好的活动状态。在游戏化的口头语言运用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幽默的语言,设置语境,激发幼儿的合作情感;根据活动的内容和幼儿的情绪,设置一些悬念,让幼儿很有兴致地带着问题与同伴通过一问一答的方式进行思考和分析;利用激励性的语言引导、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当幼儿的合作行为取得一定进步时,教师要及时运用口头语言与微笑、拥抱、抚摸等体态语言给予表扬、肯定和鼓励。教师还要善于利用合作失败的例子,在幼儿合作不成功时,运用口头语言的正面启发和体态语言的示范来引导幼儿体会合作的必要性,并积极鼓励和指导幼儿更好地合作,从而营造合作的群体氛围。

韵律活动“竹竿舞”一开始,教师通过设置语境激发幼儿与同伴共同思考与分析:“跳竹竿舞需要使用哪些道具?需要哪些人配合共同舞蹈?持竿的人在舞蹈中运用了哪些身体姿势?竹竿可以有哪些敲打的方法?能用哪些身体动作来跟着音乐的节奏表演?”接着教师通过激励性的语言引导、鼓励和支持幼儿主动与同伴合作:“请小朋友们两人一组合作探索学习竹竿的敲打方法。在敲打竹竿时思考:两人怎样合作才能跟着音乐的节奏整齐地敲打竹竿?有哪些敲打竹竿的方法?有哪些好看的持竿动作?在合作敲打竹竿时会遇到哪些困难?你们要用什么方法来解决?”教师还可以进一步鼓励和指导幼儿更好地合作:“请小朋友们四人一组合作跳竹竿舞。大家先来说一说:跳竹竿舞前需要做好哪些准备?请小朋友边跳边思考:舞者要怎样才能与持竿者节拍一致?你们遇到哪些困难?用什么方法解决?你会用什么好看的造型动作来表达自己的心情?”

三、设计游戏化的动作内容,建构幼儿合作的交往平台

在构成韵律活动的诸要素中,动作是居于首位的,是幼儿表达思想、感情和态度的重要表现手段。教师在动作的设计中要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和韵律活动水平由浅入深;动作组合设计上应该是简单且多重复的,既有整体美感,又便于幼儿记忆和表现。为了构建幼儿合作的交往平台,教师可以通过设计“相辅相成”(相同或动作相同而方向相反)和“相反相成”(动作、顺序及位置不一致)的动作形式让动作内容游戏化。在活动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认真倾听音乐,采用替换法、联想法等激发幼儿想象音乐形象,鼓励幼儿通过结伴、小组讨论等形式将音乐创编成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并创编相应的动作来表现音乐形象与故事情节,从而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幼儿的创造潜能。在自由结伴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热情而有节制地与舞伴交流、合作,还可以引导幼儿运用各种简单、直观的符号来记录动作,制作成动作图谱,鼓励幼儿根据图谱自由选择同伴跟着音乐的节奏来表现。教师通过简明、生动、活泼、形象、富有童趣的游戏化动作,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幼儿在韵律活动中感受音乐的美妙以及与同伴合作表演的趣味,从而产生积极的内部需求,主动地进行合作性活动。

韵律活动“竹竿舞”中,教师根据活动内容引导两位持竿者合作摇竿,探索合作敲打竹竿的多种方式;引导两位舞蹈者与两位持竿者合作,在两根开合摇动的竹竿间做出上下肢配合的游戏化动作,如双脚并拢跳、单脚跳、左右脚交替跳、垫脚尖跳等,双手同时左右摆、双手上举转腕、一手叉腰一手上转腕等;鼓励幼儿自由结伴,创编一人、两人、三人合作,做出站着、蹲着或者跪着的造型。通过上述游戏化的动作内容,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为幼儿间的合作搭建平台。

四、提供游戏化的人际交流方式,培养幼儿合作的综合能力

韵律活动以跟着音乐的节奏做动作为载体,

将幼儿的思维、动作与语言互为依存、相互补充的特性生动地表现出来,同时也为幼儿创造了与不同伙伴交往的机会,并发展了幼儿的合作以及与他人共享有限空间的意识及能力、身体在运动过程中的快速调控反应能力等。活动中,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游戏化的人际交流方式,提高幼儿合作的综合能力。教师应该尽量减少干预,根据活动的开展情况,请幼儿担任“领舞”或“小老师”,向大家介绍其动作的构想,带领同伴做动作。教师可以对游戏的规则、方法和合作形式进行改编创造,进一步增进幼儿合作体验与创造的快乐。教师还可以设计多层次循序渐进的交流活动,让幼儿合作跳舞:第一层次,幼儿自由结伴,用事先创编好的动作两两结伴面对面跳;第二层次,幼儿自主结伴成小组,讨论确定一幼儿即兴创编动作,镜面示范其他幼儿在他对面观察模仿其动作;第三层次,幼儿排列成相应的队形,讨论确定一幼儿即兴创编行进中的动作,其他的幼儿在队形的行进中一边观察一边模仿动作。

良好的学习品质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经过循序渐进的培养逐渐形成。幼儿期是幼儿社会性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期,所以培养合作能力与意识一定要从幼儿抓起。合作性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过程性学习的特点,不能光凭说教,它需要教师持之以恒地通过选择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和需求的活动载体与游戏化的活动方式,采取适当的方法和切入点,创设游戏化的学习情境,运用游戏化的语言与动作,提供游戏化的人际交流方式,以“玩中学”的形式让幼儿产生合作的主观愿望,掌握合作的有效方法,提升合作的综合能力。

(责任编辑:吴梅香)

猜你喜欢
韵律竹竿动作
淮海战役,一根刻满地名的竹竿
爬竹竿
一根竹竿
春天的韵律
基于阅读韵律的高中英语默读朗读教学实践
动作描写要具体
韵律之美——小黄村
偶感
长竹竿的帽子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