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大伟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由于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竞争愈演愈烈,个体的生活节奏呈现出不断加快之势,故而时间的利用情况在大众心目中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最大限度地、高效地运用时间就成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时间管理也就应运而生,其目的归根结底在于怎么样才能进行既高效又恰当的时间分配、时间安排及时间调整,进而发挥时间的最大效能。所以,越来越多的领域已开始对“时间管理倾向”进行研究,像心理学、行为学、管理学等等领域都开展了许多与之相关的研究。
正是由于时间管理对于个体的成长和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生又恰恰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因此要特别培养大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如果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能具有较好的时间管理的能力,那么对于他们的人生发展将产生无可预估的影响。而以往的科学研究也无不验证了这一点,即高时间管理倾向的个体相对来说要更优秀、更有成就,尤其是在心理健康、适应能力、应对方面及学业成绩等等方面表现得特别明显。
“时间管理倾向”这一概念最初是在2001年时由黄希庭、张志杰第一次提出来的,他们把它理解为是个体的人格倾向之一,具体讲的是个体的行为和心理特征在时间使用上的表现方式。经过后期不断的加工与完善,也是他们第一次把时间管理倾向分解为三个维度,分别是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其中,三个维度中的时间价值感是最富含感情色彩的,对个体控制时间具有较强的目标导向性,是个体时间管理倾向中的基础性因素,具体可理解为个体的观念和态度在时间的价值、功能上的稳固表现;时间监控观是经由个体一系列的外显行为和活动展现出来的本领及个人为此做的主观上的衡量,如设定目标、部署计划、检验结果等方面;而时间效能感讲的则是个人在控制时间方面的预期或信念,对时间监控观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也体现了个体管理时间的决心、个体对时间控制能力预估的反应。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可理解为是个人在时间运用上的价值观、自我监控、自我效能的体现,也可说是人格特征在时间层面上的具体表现。
2002年秦启文、张志杰等的相关研究得出这样的结论:心理健康状况和时间管理倾向间是有关系的,具体为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及总分与心理健康总分、焦虑、抑郁、躯体化都有一定的相关。同时,高低不同得分的被试在抑郁、躯体化、焦虑因子上存在着显著性的不同。牟丽霞等2005年有关此方面的研究表明:第一,时间管理倾向高得分的被试与低得分的被试在忧郁、躯体化因子上有着明显的差别,而在敌对这个因子上的差别尤为明显;第二,在时间管理倾向的总分上,与敌对、人际关系敏感、精神病以及偏执这四个因子分别达到明显的负性相关关系,特别的是时间监控观这一维度,它和心理健康的所有因子间都有明显的负性关系;第三,心理健康状况总分数与时间监控观这一维度、时间管理倾向总分都有负性相关;第四,时间监控观能够较好地预测个体的心理健康状况。
孙慧等(2011)的研究发现,高时间管理者的心理健康水平相应地也较高。但时间管理倾向得分高低主要影响心理健康量表中的自我肯定和忧郁这两方面,与焦虑不存在显著性相关。对不同心理健康水平者的时间管理倾向差异进行分析发现,心理健康水平高的被试在时间管理的总分和三个维度上得分都比较高。一般来说,心理健康水平较高的学生,他们的时间管理能力相应地也是较好的,这可能与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有较强自我认同,自信心较强,一般能很好地按时、高效地完成任务有关。
范翠英等(2012)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对大学生的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具有一定预测的功能。而大学生的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与主观幸福感之间有明显的正性相关关系,能够很好地预测到这一群体的主观幸福感。王凯旋在2009年的研究发现,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数和大学生生活满意度的总体状况之间表现出明显的正性关系,而当中的时间监控观是生活满意度总体状况的最为强烈的预测指标,然后为时间效能感。
安桂花、李苗、师玉生(2013)的研究得出的结论是,时间监控观、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和学习满意度之间都有显著的正性相关关系,而在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这两个维度上则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
赵海信(2009)研究表明,父母教养方式与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具有一定的相关,父亲情感温暖理解这个因素和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所有三个维度分别都达到了明显的正性相关,同时父亲的偏爱与时间价值感、时间效能感两者之间也分别呈现同样的关系;而在母亲这一方,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时间效能感这一维度之间是有明显正性关系的,而拒绝否认和时间效能感这一维度之间有着明显的负性关系。由此可见,父母的教养方式特别是父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对时间管理倾向有着较强的预测能力。
在李丹(2008)的研究中,比较时间管理倾向不同得分被试在应对方式各因子上的差异,发现高、低得分不同的被试组在问题解决、求助和幻想这几个因子上有着显著性区别,而在除此之外的其他几个因子的得分上并没有明显的差异。
赵维燕、姜海燕、吉峰(2012)的研究指出,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及总分和被试积极的应对方式之间有明显的正性相关;而时间管理倾向的三个维度及总分与被试消极的应对方式有着极其明显的负性关系。在积极的应对方式的得分上,时间管理倾向总分高的被试,相应的得分要明显地比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低的被试高,而在消极的应对方式上恰恰相反。同时,在时间监控感、时间效能感这两个维度上,得分高低不同的组无论在积极还是消极应对方式上都是有明显差异的,在时间价值感这个维度上,只是在积极的应对方式上是存在显著差异的。
“时间就是生命”“世界上最重要的东西是时间”,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时间对于我们每一个人的重要性,但时间对每个人又是公平的,时光流逝,去了就不会再回来。因此,时间对于个体来说往往又是最容易被忽视的,很多人也会因此而后悔万分。所以但凡有所成就的人,往往都是珍惜时间而又能有效利用时间的人。而大学生正处于人生发展“金不换”的黄金时间,因此更加需要较强时间管理能力,如此才能提高大学生的时间利用率,不断地完善自我,取得更好的发展。为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大学生时间管理方面相关意识的提高是提升他们管理时间能力的最重要的一个方面。要做到这点,首先需要争取学生家长积极、全力的配合。就像我们都知道的,家庭是出现最早和持续最久的现实生活环境。而作为孩子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在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的意识方面,其言传身教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首先父母要有时间管理的意识,能够认识到有效的管理时间,合理而又高效地利用时间对于个体发展的积极作用,从而通过自己的力量能够带给孩子潜移默化的影响。因为在现实生活的情况下,我们所做的某些事情根本就没有经过认真的考虑,很多都是出于习惯,根本就没有去考虑为什么要做这件事,为什么要这样做,可想而知做事的效率也不会高。但如果个体从小就有较强的时间管理意识,而且能习得时间管理的好习惯,结果就会有天壤之别。故而父母应首先要能意识到时间管理对于个体成长成才的重要作用,并以身作则,将之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给孩子树立起榜样,相信孩子也会因为父母的感染而能培养和提高其时间管理的意识,提高时间管理的能力。
学校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地向学生施加影响的教育场所,是个体除了家庭之外接受教育的最重要场所,对于个人发展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而作为学校教育元素之一的教师,对学生的发展具有指导定向作用。教师不仅仅是要传道授业解惑,还要注重培养学生时间管理方面的相关能力。
1.不断强化学生的学习目标
第一,要依据不同年级学生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阶段性目标,以帮助学生计划、安排好时间,提高时间的利用率。第二,学校和老师应激发学生联系自身的能力特点、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等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一定要保证此目标是切实可行的。第三,老师需要及时反馈学生学习目标的进展及完成情况。其主要原因是学生的目标在实施的过程中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师要对学生目标的实施情况进行及时的点评、反馈,以便学生能够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及时的目标调整,取得更好的成绩。
2.着重培育大学生时间管理方面的能力
教师要帮助学生寻找其兴趣,然后再结合其能力、生物节奏等特点,因人而异地制定相应的计划,保证有张有弛、劳逸结合。另外,还应该遵循不同学科的学习规律。例如,倾向于形象思维的学科就需要学生不断地、反复地诵读、识记、回忆;而倾向于抽象思维的学科则需要学生侧重于笔头训练。与此同时,学生每天的学习内容、内容的难易程度、作业量、作业的难易程度不同,自身身心变化也不同,因而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对已有的计划及时地进行调整、修正,以保证能够灵活、科学地进行时间的安排。
3.着力提高大学生时间的利用效率
第一,为人师者需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探索,更多地利用启发式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以此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挖掘学生自身的潜力。第二,教师应教授给学生一些能够有效利用时间的方法、技巧。因为艾宾浩斯对于遗忘的研究得出,我们学习的知识在学习结束之初是遗忘得最快的,随着时间的进展逐渐变慢,为此在新知识学习结束之后要进行及时复习。因为相关研究显示,学习任务结束之时,立即花2分钟时间来进行知识的复习,其效果是最好的。所以当天学习的知识当天就要进行复习。另外也要注意学习时间的分配,比如说在自己的弱势学科上可以相应地多分配一些时间,当然也要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影响学习的效率。在时间的安排上,也应该注意任务的轻重缓急,对于重要而且紧急的学习任务要优先安排时间,争分夺秒地去完成,然后再根据自己的时间去安排其他的事情,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时间的利用率,提高学习的效率。
大学生的年龄一般在19-22岁之间,正处于青春期向成年期的过渡时期,处于身心发展走向成熟、自我意识发展日趋完善的关键期。所以,想要提高大学生时间管理方面的相应能力,个体自我意识水平的提高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他们学习过程中时间管理的主动性,积极主动地完成学习任务。另外,要指引学生能对教师和父母的教育、帮助有一个正确的认知。因为教师和父母在培养时间管理能力、提高时间利用率方面的方法有些是针对大部分学生的,并不完全适用于每一个独特的个体。因此,作为大学生来说必须要结合自身的能力、兴趣、学习方法等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从而寻找一种最适合自己的方法,以使每一个个体都能科学、合理地安排时间,灵活、有效地利用时间。
[1]黄希庭,张志杰.论个人的时间管理倾向[J].心理科学,2001,5(24).
[2]秦启文,张志杰.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关系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25(3).
[3]牟丽霞,王丽.浙江省高师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心理健康水平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5,13(1).
[4]孙慧,姜宇,宋尚志.时间管理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J].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3).
[5]范翠英,孙晓军,刘华山.大学生的时间管理倾向与主观幸福感[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2(1).
[6]王凯旋.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生活满意度的相关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11).
[7]安桂花,李苗,师玉生.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自我学习满意度的关系研究[J].健康研究,2013,2(33).
[8]赵海信.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影响的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17(4).
[9]李丹.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相关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4).
[10]赵维燕,姜海燕,吉峰.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