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菊珍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苏州 215008)
高职教育,从字面上来理解,侧重的就是“高等”和“职业”两个方面。高职教育既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区别于本科教育的实践型教育。高职院校着重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这些人才不研究理论知识,也不搞科技研究,而是从事生产、销售、维修、管理等工作。因此,一名高职教师,除了有高学历外,还要有所授课程方面的实践经验。教师只有深入到企业一线,才能保证自身的专业素养不落后,才能在课堂上把最新的专业技能传授给学生。学校只有认识到这一点,才能保证高职师资队伍的不断提高和加强,才能使学校的师资队伍建设更加合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只有通过实践的检验,才能真正体现该理论的意义和用处。教师通过为期半年左右的企业实践,作为企业一名普通员工,可以深刻体会到职业教育和企业需求之间存在的差距,对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更为正确的方向。此外,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是教材的编写者,又是教材的使用者。如果教师自身只是满腹的理论,而毫无实践经验,是无法编写出具有教育意义的教材,更无法教导学生从教材中得到真知。所以,我们的教师,无论是在教学理念、教学方式,还是知识结构上,都必须得到长足的提高。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有一技之长的应用型人才。
此外,通过教师企业实践,还可以加深学校和相关行业内企业的联系。我们的教师赴企业实践,都是选择对口专业的,这对了解行业最新技术,体验现实的职业岗位非常有帮助。而企业也可以通过对教师的了解,进一步去了解我们的培养模式,了解我们的学校,甚至我们的学生,为学生就业开辟新的方向,进一步拓宽了道路。
1.目前教师赴企业实践有两种方式:一是赴校企合作单位,二是自行联系对口单位。但是,无论以哪种方式赴企业,都将面临一个融入的问题。一方面,企业往往是出于各方面的人情才愿意接纳实践教师。等教师真正到了企业,也很少会被委派实质性的工作,特别是涉及到企业技术、经济利益等,就更加不会让教师插手,以致于教师赴企业实践完全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
2.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积极性不高。原因有两方面,一是现在高职教师虽然学历层次很高,理论知识丰富,但由于实践经验不足,心中没底,害怕难以适应企业环境。二是教师平时都是以导师姿态存在于学生中间,一下要进企业从头学起,难以很快进行角色的转换。所以出现了教师不愿意到企业实践的现象。
3.教师赴企业实践的效果不理想。对于赴企业实践的教师,无论是企业还是学校,都没有一套科学的考核管理机制,这就造成教师赴企业实践只是流于形式,想去就去,不想去就不去。这就很难真正系统地参加企业整个生产过程,切身体会企业文化,进而提高自身素养。
1.要加强学校和企业的沟通和联系,多建立校企合作基地,为学校的发展搭建桥梁。同时,学校、企业和教师三方要签订有效的合作协议,确定各方的职责和义务,明确岗位与要求,以达成具有实质意义的共识。让企业实践不只是“纸上谈兵”,而要成为教师成长的“新摇篮”。
2.赴企业实践的教师要严格自律,主动适应环境、角色的转变,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自觉执行学院、企业的管理规定,养成事前请假的良好习惯,并在企业主动寻找任务,不怕从低做起,虚心向别人学习,努力创造良好的锻炼实绩。
3.明确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管理考核办法。学校可以定期抽查赴企业实践教师的状况,发现成绩及时鼓励,出现困难帮助协调,并将企业实践教师的着重点引导到提升锻炼内涵上,主动提供如何将锻炼与教学改革、课程建设结合在一起的方式方法指导,从而形成了良好的互动态势。当然,也可以出台一些奖励措施,对赴企业实践并成绩显著的教师进行适当的奖赏,甚至可以和评定职称挂钩,引导教师赴企业实践的积极性。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企业实践期间,教师面对新的领域、新的知识开始难免会感到无从下手。这时,耐下心来仔细观察,虚心向别人请教,慢慢就能理出头绪,摸索出适合自己的实践之路。也只有通过这条实践之路,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到企业在技术应用型人才方面的需要,以及当前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的高职教育要做出相应的改变,即适时更新教学理念和教材内容,引导鼓励教师参加企业实践,培养出更多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双师型教师。
[1]宋艳芳,骞大闯.论青年教师企业实践在高职教育中的重要性[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3).
[2]朱见林.高职院校青年教师进企业锻炼问题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4(1).
[3]陈志华.教师下企业实践与探索[J].湖北农机化,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