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冉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知的研析
武冉
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山西 运城 044000
大学生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传承者,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刻不容缓。调查发现,大学生对于接受传统文化的态度较为积极,但具体认知和实践情况不容乐观。因此,要结合现在社会的具体情况,纠正轻视传统文化、崇洋媚外的社会风气,利用学校一切资源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合理利用互联网时代的一切创新载体来宣传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大学生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际效果。
大学生;传统文化;认知;问题;建议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积累沉淀下来的文明结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是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纽带和力量源泉。然而,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外来文化和思想观念不断冲击着大学生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使得传统文化出现了弱化的趋势。此次调查正是针对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进行研究,分析其思想形态特点,进而改革教学方法,重视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
本次调查主要是想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和认知现状以及接受传统文化的主要途径,从而针对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合理化建议。根据调查目的,以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运城学院、运城职业技术学院三所高校的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500份,回收率为100%。
1.大学生宏观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
在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上,笔者发现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作用、意义和重要性认识较清楚。在问及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时,63%的同学认为应去其糟粕,取其精华,31%的同学认为应当完全继承发扬光大,只有2%的同学认为传统文化已经过时。对于是否愿意了解更多优秀传统文化,62%的同学认为非常愿意,31%的同学愿意了解但是没有途径。关于大学生有没有必要学习传统文化,76%的同学认为很有必要,21%的同学认为一般般,只有3%的同学认为没必要。对于传统文化对当下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77%的同学认为至关重要,22%的同学认为一般般,1%的同学认为可有可无。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宏观态度还是比较乐观的,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作用有着比较准确清晰的认识。
2.大学生微观上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和践行情况
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除了宏观把握笔者还进一步从微观方面进行分析,问卷设计中分为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对传统文化的践行情况两部分。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在问及是否经常看有关传统文化的书籍时,有67%的同学都回答是偶尔看,只有1%的同学回答是经常看。关于看过几部四大名著,有50%的同学看过两三部,29%的同学只看过一部,有1%的同学一部都没看过,只有20%的同学四部都看过。
关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践行情况主要通过对待传统的节日和西方节日的态度及道德标准两方面。关于喜欢传统的七夕还是喜欢西方情人节这个问题,有42%的同学喜欢西方情人节,33%的同学喜欢七夕。对待当下传统节日的态度上,33%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只剩下吃喝,32%的同学认为传统节日已经商业化了没意义,只有21%的同学认为很有节日气氛。
关于是否会用传统的仁义礼信,忠孝廉耻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有76%的同学会作为自己的道德标准;仍有24%的同学认为传统道德已经过时,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从上述调查数据可以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意义、作用及对于整个国家发展的意义都比较认可。但是具体到实际中,大学生群体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掌握非常欠缺,对于传统道德的时效性甚至都有怀疑,这些结果都表明当代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情况是不容乐观的。
对于忠孝礼义等传统道德所受的教育主要来自哪儿,有50%的同学是通过从小耳濡目染,20%的同学是通过课堂上学习,20%的同学是从课外书上学习的。对于学校是否应该开设国学课程,40%的同学认为非常有必要,51%的同学觉得无所谓开设与否。对于什么方式最能使人们了解并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调查中,70%以上的同学都选择了利用网络、电视媒体和多开展有关活动重拾古人过节传统这两种方式。这表明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途径已经发生了变化,我们不能再单纯依靠课堂教学、父母言传身教这些传统的方式来传播传统文化。
1.学校教育中不注重传统文化的融入
从上述传统文化的传播途径的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的传统素养主要来源于课外,通过课堂上学习得来的只有20%。有关学校是否会定期举办与传统文化相关的校园活动,60%的学生选择偶尔举办,20%的学生选择从没举办过。关于所在学校是否会定期邀请一些专家学者举办传统文化讲座,70%的学生选择了从来没有和偶尔举办。在对所在学校图书馆有关传统文化的馆藏资源进行调查时,31%的学生认为仅有少数,46%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17%的学生选了几乎没有,只有6%的学生人文有关传统文化的馆藏资源非常丰富。在问到所在学校是否重视校园传统文化环境的建设时,27%的学生认为不重视,47%的学生认为一般,只有5%的学生认为非常重视。
学校作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主阵地,对于大学生各方面的发展影响都非常大,但是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学校教育中对传统文化的融入非常欠缺,不注重传统文化校园环境建设,缺乏系统性的传统文化建设,这些对于大学生接受传统文化的热情都有很深的影响。
2.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
问卷中有关对传统文化冲击最大的因素调查中,42%的学生认为是受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的影响,所占比例最大,其他依次是社会节奏加快无暇顾及,占30%,教育缺乏占28%。从更喜欢哪个节日一题调查结果也能看出来当前大学生受西方文化潜移默化的影响很深。大学生面对大学多元的文化和西方自由主义价值观的渗透,对于各种各样的新鲜信息没有好的判断力,往往容易造成盲目跟风,这个过程中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力很大。
3.传统文化的传播载体单一,不能充分利用创新载体
调查中发现,71%的同学认为利用网络来宣传传统文化是最有效的方法。当代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已经不是单一的报纸杂志、课堂学习,而是微信、微博等新型互联网软件。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已经改变了现在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学生们更乐于通过简便快捷的网络和手机终端自主来获得信息。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可以充分利用海量的数据,对个人的喜好进行分析。大数据时代下,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播路径也随之改变,传播的过程中更接近每一个独立的个体,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但是现实中传统文化的传播却没有充分利用这些新载体。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学校是他们接受知识的主阵地,而大学校园内对这些创新载体的应用就更缺乏了。
4.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几千年历史的积淀的成果,对文化的传承需要正确的态度,而当前社会上有很大一部分人急功近利思想盛行,推崇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一些影视作品、小说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歪曲历史事实,不顾社会影响,严重误导了大众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大学生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下,学习上的功利思想也越来越严重,认为对个人发展有用的是那些专业证书、等级证书,传统文化中自身的思想文化修养和道德素质倒显得无用。
历史文化的教育是公民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国际化时代公民进本素养的必要条件。我们中国有着最悠久灿烂的文化如今却面临这样的文化困境,这使我们不得不深刻反思,加强传统文化的教育大众教育尤其是大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势在必行。
1.对学校的建议
首先,学校要充分利用可利用的各种资源,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传承需要一定的物质载体。一是高校在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中应涉及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将其规定为必修课。二是学校可以多组织一些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实践活动例如定期组织学生参观传统文化博物馆,鼓励学生在课余参与民俗活动,在当地寻找建立一些传统文化暑期社会实践项目等,通过这些具体的实践活动来加深他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从而自觉接受传播传统文化。
其次,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同于技术的学习,学习技术具体、见效快,学习传统文化抽象,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它不单是课堂中课程的教学,更重要的是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让学生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校园文化的营造一方面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完成,如校园广播、报纸、黑板报、宣传栏、横幅等,让学生在校园的所到之处在一点一滴中感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另一方面通过多种形式的校园活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高校应大力组织以传统文化教育为主题的校园活动,如讲座、征文、演讲、辩论等,在这些活动中,大学生既是活动的组织者,也是参与者,在这些活动的组织与参与中,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将会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2.对社会的建议
要纠正全社会轻视传统文化的普遍风气,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传统文化。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社会轻视传统文化这一社会大环境影响了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正确认识,认为传统文化是封建的糟粕,已无法适应时代的发展。一种文化得以传承离不开人民大众这一社会整体氛围,因此要想提高大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就必须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从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帮助大学生自觉学习传统文化。
3.充分利用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
网络和智能手机的出现改变了大学生接受信息的方式,传统的信息传递方式如父母的言传身教、教师的课堂讲授大众媒体的传播已经不再是大学生传播和接受信息的主流渠道。有调查发现,目前大学生主要通过微信、微博、网络接受来接受信息。尤其是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大数据时代,可以充分利用海量的数据,对受众的个人喜好进行分析。而在这样一个科技改变带来的新时代中,中国文化的传播路径也随之改变,不再单纯地强调传播开去,而是强调在传播的过程中,更接近每一个独立的受众个体,换言之,是满足个体差异化需求的“精确传播”。我们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给传统文化生存带来的有利条件,更好地弘扬民族文化。
[1]朱萌,张立成.大学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1,(11).
[2]金霞.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态度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4).
[3]汤耀平.“90”后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态度[J].思想教育研究,2011,(6).
[4]周塘沂,李馨,魏营.当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现状调查与思考[J].学生工作广角,2014,(5).
[5]吴小燕.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调查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2012,(7).
责任编辑:王远王春艳
Study Analysis on College Students’Cognition to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WU Ran
(Shanxi Conservancy Technical Institute,Yuncheng Shanxi 044000)
College students,as the main inheritor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must be cultivated to value traditional cultural education,to have national sprit and to improve ideological and moral cultivation immediately.According to a survey,college students are positive to accept traditional culture but not optimistic on cognition and practice situation.Therefore,the actual effect college students’traditional culture education should be enhanced through correcting ethos of despising traditional culture and worshiping and having blind faith in foreign things according to current social situation,making the most of all resources on campus and using rationally the innovative carrier to propagate Chinese excellent traditional culture at Internet age.
college students;tradition culture;cognition;problem;suggestion
G641
A
2095-5537(2015)06-00089-03
2015-10-20
[课题项目]本文系山西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2015至2016年度重点课题“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视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阶段性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SKLZXKT2015031)。
武冉(1989—),女,汉族,山西省运城人,山西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