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高校资助工作中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

2015-02-13 04:48王明霞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10期
关键词:资助心理大学生

王明霞

(淮阴工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3)

应2004年教育部的发文要求,我国各大高等院校应加强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视力度,至今为止,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工作有了明显的发展。目前,高等教育已渗透到社会各阶层,同时贫困大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然而这些学生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重点对象,为这些学生解决心理和物质问题是高等教育的重点项目。高校资助是以贫困大学生为主要对象的相关帮扶项目,就高校资助方面来探讨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设,对增加贫困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的应用价值有重要意义。

一、高校资助和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涵义

1.高校资助的涵义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推进,贫困学生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资助贫困学生已变成高等院校的重点项目之一。国内高等院校“奖学金、减免、补助、贷款”的资助形式已根深蒂固,然而随着实际情况的不断发展,简单呆板的经济资助形式已出现越来越多的问题。该资助形式缺乏激励的性质,很容易造成贫困大学生过度依赖的懒惰心理,长此以往,贫困学生就会丧失奋斗观念。目前一些社会学者指出在已有的资助体系中融入“培养、栽育”的资助形式,加强对贫困大学生志向扶持、技能强化的力度。目前,各大高等院校的资助工作已逐渐重视对贫困大学生道德品质、心理健康与技能方面的培养。最新的资助体系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资助资金的意义,充分运用高校教育的资源优势,从而能更有效地服务贫困大学生,充分开展高校的资助计划。

2.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涵义

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在了解学生一系列背景资料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心理测试、心理咨询、心理教育的相关记载。构建贫困高校学生心理档案,不仅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心理疾病,及时进行引导;而且还对高等院校开展相关贫困大学生工作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可分为宏观与微观两种。从宏观角度,是指所有贫困大学生心理普查的记载与高校对贫困大学生开展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的记录;从微观角度,是指某位贫困大学生个人的心理档案,包含了学生基本情况,尤其是家庭经济水平、家庭关系、在校表现和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测评结果等相关内容。贫困大学生本人的心理档案,是高等院校全面推进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教育工作的重要信息来源,同时高校在整体上推进贫困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又能对学生个人的心理情况产生影响,所以需要机动地记录到学生个人的心理档案之中。

二、高校资助工作与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联系

真正解决贫困大学生心理层面的“贫困”问题,有赖于高等院校资助工作部门与心理教育部门的协力完成。探讨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档案建设和高等院校开展资助工作的本质联系,有利于构建系统的经济困难生心理档案,及时地记录档案内容,充分实现心理档案的作用;除此之外,有利于加强高等院校资助工作与经济困难生的实际需求的贴合度,提高资助工作的有效性。

1.高等院校的资助工作是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的重要信息来源

构建全面系统的经济困难生心理档案的基础条件是正确界定经济困难生,借助高等院校资助体系的辨别筛选作用,确定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档主体。借助高等院校的资助系统所搜集的贫困大学生的背景资料,包含家庭经济水平、成员关系以及其他受资助情况等。随着经济困难生在校学习的不断深入,其所接受的资助形式的变化、经济条件的变动、课外兼职工作等,都应及时地记录到心理档案之中,因为这些内容关系到对贫困大学生心理活动变化的研究。另外,高等院校经济资助工作中出现的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优秀经济困难生典型,应变成高等院校开展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典范;对于一些适应力不强,存在焦躁、自卑、过度敏感、社交障碍等心理疾病的贫困大学生,又往往不向心理老师求助的,高等院校资助部门与心理教育部门应主动了解、协力合作,共同解决这类贫困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2.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对高校开展资助工作的指导意义

经济困难生是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的群体,一些贫困大学生过度自卑、社交障碍、防范意识过强,很可能会由于经济资助而造成心理问题;另外一些贫困大学生片面地持有其经济困难是因为政策原因导致的观点,学校的经济资助是其理所应当得到的,不具备奋发图强、自力更生的精神,消极、悲观,甚至仇视社会。要想真正实现高等院校的资助工作,就应该充分认识经济困难生的心理情况,充分发挥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作用。高校心理教育者借助心理测评、心理咨询、心理交谈等方式为贫困大学生构建心理档案,全面系统地展示了其心理方面的不足与其心理发展的全过程。从学校角度出发,通过对大样本的数据进行研究分析,得出科学论断,为高等院校资助工作的开展提供重要依据。比如一些教育学者借助心理档案来了解经济困难生在接受经济资助之后的负能量情感感受,意识到贫困大学生在接受经济资助之后,负面的情感感受往往高出非经济困难生,一般体现为焦躁、孤僻、自卑、压抑、责任压力过大等负面心理,在对经济困难生的需求、认识与责任压力等方面深入研究之后,给出一系列的解决方式。

心理档案是了解学生的主要信息来源,应变成高等院校对其提供资助工作的关键指标。例如某位学生比较敏感、自卑,在向其提供经济捐助的同时,要意识到其自尊的维护,尽量不要在公开情况下表露其家庭经济状况。除此之外,心理档案可以帮助学生充分认识自我的人格、实际能力、价值观念,认清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在接受经济捐助的同时,有效运用这一资源,扬长避短,真正实现自我的发展与进步,这就是构建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重要意义。

三、以高等院校资助为前提建立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具体要求

1.强化体系,推动档案构建的有序化

构建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是培育经济困难生工作的重要部分,亟需高等院校心理教育部门、贫困大学生资助部门与学生的协力合作,充分利用资源,形成坚定的工作支持。所以,高等院校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建设工作需要高等院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与肯定,在组织方面,应成立相关的工作团队,统一筹划,实现相关部门的平衡协作;在制度方面,形成系统的规范章程,规范相关部门的职责,规范信息流通环节,加强部门的相互协作;在技术方面,有效运用计算机互联网技术,借助高校学生心理档案管理平台,融合相关部门的信息与资源,构建多部门交流无障碍、沟通及时快速的平台。

2.科学化管理,规范心理档案建立的全过程

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建立是一项科学性质的工作,应按照及时性、正确性、机动性、安全性等原则,在档案建立要全过程规范管理。高校经济困难生心理档案建设分为三部分:建立档案、管理档案、运用档案。在建立档案过程中,应遵守正确性、科学性的原则,在搜集贫困大学生背景资料的时候,需整合相关部门提供的信息,准确核实、客观地进行记录。与此同时,不仅要借助新生心理普查的结果,及时建立原始心理档案,还要重视贫困大学生心理访谈、整体辅导所得到的信息。在管理档案过程中,应遵守机动性的原则,准确把握心理档案的时效性,也就是需要结合贫困大学生的具体背景资料与心理发展变化,及时机动地更新心理档案的内容。高校贫困大学生经济档案中相关内容的变化也需要与心理档案同步,及时完善心理档案。最后,在运用档案过程中,应遵守安全性原则。贫困大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心理情况,均是学生的个人隐私,在确保贫困大学生隐私不被侵犯的条件之下,应对相关的运用对象,设置相应的查询限制。在对学生个人需要查询心理档案时,注意自身的用词语气,尽量不要对学生产生偏向性的引导。

3.结合实际,加强档案的运用价值

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档案,来源于实际,最终亦要运用到实际。对于增加心理档案的运用价值方面,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机动地管理档案,从而有效地实现指导作用。结合心理档案中暴露的问题,针对贫困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演讲、团体辅导与心理访谈等。在结合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研究分析时,应以其实际经济基础为前提。同时,在判断经济困难生的实际经济情况,给予相应的经济资助时,也要结合该贫困大学生的心理档案,在保证改善其经济情况的时候,强化其心理承受能力等。除此之外,对于贫困大学生工作时遇到的相关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课题探讨,加强高校贫困大学生心理档案的运用价值。

[1]胡英君.高校经济困难生档案中引入心理档案的探讨[J].档案与建设,2008(8).

[2]张玲.大学生心理档案建设中矛盾性问题的分析及对策[J].兰台世界,2009(24).

[3]胡映君.大学生心理档案建立与利用应遵循的原则[J].兰台世界,2009(10).

[4]陈伊.浅谈高校建立大学生心理档案的实践与探索——以温州大学瓯江学院为例[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2(3).

[5]潘勇裕.浅析高校贫困生的档案建立和资助管理教育工作[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2(3).

[6]黄雪梅,宋惠琼,罗健.团体心理治疗和个别心理治疗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10).

猜你喜欢
资助心理大学生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
遭车祸仍信守资助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