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罗雪明(中共广州市委党校 图书馆,广东 广州510070)
2014年11月28日,第五届广佛肇一体化发展理论研讨会在中共广州市委党校召开。本次会议由中共广州市委党校、中共佛山市委党校和中共肇庆市委党校共同主办,中共广州市委党校承办。来自广州、佛山、肇庆三地党校的120余位代表参加了这次研讨会。与会者围绕广佛肇一体化中的文化发展、产业升级、城市治理、环境治理、流动人口管理等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讨交流,为广佛肇一体化的实践提供了愈来愈有力的理论支撑。现将会议论文综述如下:
随着新的文化时代的来临,文化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越来越受到各地政府的青睐。推动文化产业的协同发展,是实施广佛肇一体化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和抓手。有关如何促进广佛肇三地文化协同发展共同繁荣是本次研讨会的一个重要话题。
就如何推进三地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广佛肇三地党校组成联合调研课题组,在深入到广州、佛山、肇庆三地进行广泛调研基础上,形成了调研报告——《推动广佛肇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研究》。报告认为三地文化产业发展各有优势,而文化同源性、区位差异性、产业互补性和市场关联性是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可能性基础。报告提出三地要加强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顶层设计,从协同发展总体规划的制定、具体配套政策的落实和协同发展机制的创设上下功夫,努力破除影响和制约三地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障碍,形成广佛肇文化产业协同发展的繁荣局面。佛山市委党校陈燕霞认为广佛肇三地文化产生于同根同源的岭南文化土壤,其本质上是共融的。因此,借助文化市场这个强大的实践基地,广佛肇三地文化产业的融合必将得到长足的发展。肇庆市委党校怀集分校韦国有认为要建设好广佛肇的文化产业,打造国际性的岭南文化中心,必须制定并落实文化产业与旅游、科技、金融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政策,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同时,与会学者还就旅游开发、文化保护、特色文化开发等方面进行了探讨。如,广州市委党校越秀分校黎浩元针对广佛肇三地旅游业存在的整体形象定位不清、特色资源挖掘不够、宣传力度不到位等问题,提出了构建广佛肇三市的优秀旅游形象,打造广府民俗活动、广府文化发展、岭南城市景观三大主题的旅游连廊思路。佛山市委党校林艺娜以顺德杏坛镇逢简水乡为例,探讨在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城镇化的进程中,如何保护好历史悠久的岭南水乡风貌,保护好物质景观与文化景观相结合而形成的岭南水乡文化。佛山市委党校彭莹就广佛武术文化发展提出加强政府引导和拓宽广佛武术文化传承路径两点思路,期望扩大广佛“岭南武术之乡”的品牌效应,推动广佛武术文化产业的复合式发展。
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城市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为了落实广佛肇一体化产业布局的规划,三地都加快了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步伐。与会学者关注到了这一发展动态。
佛山市委党校蒙荫莉详细阐述了新一届中共佛山市委市政府提出“产城人融合”的发展战略,认为产城人融合发展是佛山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在经历自由发展阶段和园区化发展阶段后的第三个发展阶段。希望佛山通过人才、产业和城市三者相互促进互为条件的融合发展,形成“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管理创新”三轮驱动的新格局,城市与产业、产业与人才、人才与城市协调共融的发展新模式。广州市委党校周权雄在透视现代产业体系一般趋势和相关指标的基础上,立足区域竞合的理念,对穗、京、沪、津、深五市现代产业体系发展进行评价和比较分析,发现广州在第三产业比重、部分支柱产业发展等方面已形成明显的专业化优势和产业特色,但在产业结构偏离度、工业适度重型化、高新技术产业和自主创新能力、支柱产业发展不平衡等方面仍有待优化和发展。佛山市委党校杨书群思考了在广佛肇一体化背景下,对于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年来一直超过60%,而服务业增加值却一度徘徊于35%之间的佛山市而言,如何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推动佛山城市升级进而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问题,并提出佛山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思路。肇庆市委党校陈健认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对于正在承接珠三角发达地区等地制造业转移的肇庆市,具有重要意义。他在对肇庆市现代服务业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建议。
随着城市开发范围扩展、开发和开放力度加大,市场经济区域在不断扩大,经济区域开始跨越行政区划,人口和生产要素流动所遭遇的行政壁垒越来越多,行政区域与经济区域的不一致性矛盾逐渐凸显。传统的城市管控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日趋复杂的公共治理实践,必须以改革创新思维重新思考城市治理问题。广州市委党校陈伟提出在不同的时空和区位条件下要实现跨域共治,需要运用跨域协商治理在多个和多层主体内部和之间谋求共识、消除分歧、达至共治。跨域协商治理既要关注“新生”的创新性资源,更要善用和盘活“原生态”或既有的制度资源。广州市委党校王可达认为广佛肇一体化协调机制是实现广佛肇一体化的重要保障,而构建一体化协调机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应从健全利益协调机制、区域市场机制、中心城市的辐射机制等方面完善广佛肇一体化协调机制。广州市委党校田文波以广佛肇一体化交界地区发展困局出发,提出通过糅合城市间定位选择的差异、打破城市间行政壁垒的限制、建立城市间居民利益表达机制来破解发展困局。肇庆市委党校陈婉莉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跨行政区的经济活动和社会事务越来越多,这需要一定区域内的地方政府合作来处理。加快推进广佛肇一体化发展也就需要三地的地方政府积极努力,通过推进政府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积极转变政府行为方式,协同推进各领域改革,解决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形成更有推动力的合作机制。
推进广佛肇一体化,促进城市政府间的协调和合作需要充分重视和切实发挥法治的先导、规范和协同作用。广州市委党校马蓉蓉认为现代治理模式的规范依据不仅是硬法,而是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一种由单一的硬法体系向软硬交错的混合法体系进化的过程。软法关注与回应多元利益诉求,倚重协商民主,推崇认同、共识和合意。这与广佛肇一体化进程中强调在尊重各地区利益的基础上达成共识,通过合作、协调、谈判等方式实施对区域公共事务的共同治理的要求是相契合的。因此,有必要加快构建广佛肇一体化的软法机制。广州市委党校史浩林认为司法协同是广佛肇一体化的必要内容,更是健康发展、有序运行和持续成长的重要保障。三地司法机关在各种跨界案件的受理、侦办、审判及判决的执行等方面,应本着依法依规、合作共赢的精神,通过充分协商达成一致,积极促成彼此间的对接和联动,从司法实践层面推进广佛肇一体化。
珠江三角洲地区城镇密集,城乡工业区连片散布,各城镇及工业区相互影响,从而造成城市间的环境污染呈现出区域性整体格局。而我国现行分割式的环境管理模式,使政府在解决环境问题特别是区域性或流域性环境问题时难以协调行动,导致“集体行动的困境”,阻碍了政府对环境问题的统筹防治。针对跨界环境治理中的难题,与会学者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自己的思考。
广州市委党校黄克亮认为广州城市正处于从快速拓展走向优化提升的转型时期,应妥善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建立完善的制度保障。目前,广州在部门统筹协调机制、政策法规保障、生态补偿机制、投融资机制方面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提出划定城市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环境治理的监管政策、引入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等对策建议。广州市委党校刘锦认为跨界环境污染问题严重制约了广佛肇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政府间合作的传统治理模式虽然取得成效,但效果不明显没有满足社会发展需求,跨界污染的复杂性急待更合适的治理模式。网络治理与区域环境综合治理的理论基础、治理目标、治理机制等方面具有趋同性,能够有效运行的基本条件使相互依存的网络主体之间通过行为互动,形成一系列有效治理机制,综合解决跨界环境污染问题。广州市委党校海珠分校段丽杰从近年来广州、佛山、肇庆三个城市的环境状况入手,分析了在新型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广佛肇城市圈的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并阐述了构建广佛肇生态环境保护协同管理机制对于解决广佛肇城市圈生态环境问题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在此基础之上,探讨了应对跨界、跨区域环境污染问题的思路,并从政策、技术、管理三个层面给出多方面建议。广州市委党校荔湾分校李海峰认为城市间环境治理就是要从行政区行政向跨行政区的治理转变,实质上是从碎片化管理转向整体性治理的过程。整体性治理需要从治理理念、组织结构、运行机制和技术系统四个方面进行解读。肇庆市委党校魏俊董认为广佛肇经济圈的建立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三地的环境问题也开始凸显出来,这在某种程度上已经影响了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他对建立广佛肇环境保护和生态治理合作机制--区域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探讨,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在经济增长和城市化的推动下,人口的流动日益频繁,以大城市为中心的人口集聚加速。作为珠江三角洲核心城市群,广佛肇成为全国吸纳外来流动人口最多的地区之一。流动人口的管理问题成为广佛肇一体化发展进程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
广州市委党校熊威认为法律法规滞后、管理体制不顺、专管队伍素质不高、服务意识淡薄等因素影响了对流动人口的科学管理,提出要构建流动人口长效管理机制,推行规范化、社会化、人性化管理,切实维护社会稳定。广州市委党校秦攀博认为以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契机进行机制创新是破解流动人口治理难题的突破口,通过调查总结了番禺区流动人口治理机制创新的经验,归纳解析其亮点,探析了人口导向、利益协调、制度保障、队伍激励、经验推广等机制创新对广佛肇流动人口社会治理的启示。广州市委党校黎明泽以广州市S街为分析案例,提出要重新审视流动人口治理中地缘关系的资源运用、政治嵌入的角色调整和信息平台的技术支撑,为发达城市流动人口治理创新提供启发。广州市委党校武三中认为当前城市流动党员普遍存在“管理难落实、教育难到位、服务难保障、作用难发挥”的“四难”问题。破解流动党员“四难”问题,关键在通过完善工作机制破解流动带来的时空管理难题。这就需要整合党建资源,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从构建无盲区的管理机制、广覆盖的教育机制、全方位的服务机制和多样化的活动机制四个方面推进流动党员工作机制创新。
影响经济一体化的内外因素很多,其中信息一体化无疑是决定经济一体化的不可或缺的关键因素。正确认识信息一体化的客观趋势,及时研究信息一体化化的应对策略,是广佛肇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
广州市委党校吴秋萍探讨了广佛肇地区如何抢占信息新技术先机的历史机遇,利用地区的优势互补、共建共享,尽快打造成熟的云计算产业链,更好更快地推进广佛肇地区经济转型和升级。广州市委党校李志清认为智慧城市群作为一种区域发展新模式,已成为国内一些地区未来重要的发展战略选择。文章在分析智慧城市群内涵和特征的基础上,从重视规划设计,优化资源整合,突出技术创新,强化智慧应用,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探讨构建广佛肇智慧城市群的具体对策。广州市委党校帅文明提出为适应当前广州市、佛山市、肇庆市一体化体制发展要求,必须打破各个城市之间的“信息孤岛”、实现城市内部数据的高度共享,从而实现城市政治、经济协调发展,提升广佛肇经济实力。佛山市委党校黄小根等挖掘广佛肇区域信息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利用政府主导的优势,统筹建设信息基础设施、完善区域内信息化标准制度、打破区域内的信息条块分割,充分开发、共享、利用信息资源、信息人才的培育和引进等措施,努力把广佛肇区域信息一体化作为实现广佛肇一体化的先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