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磊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大连辽宁116023)
新形势下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培养新变化和新模式
——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为例
郑磊
(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大连辽宁116023)
中国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对我国高校提升国际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建立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模式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首先从师资方面分析了现阶段国际经贸专业人才培育的不足之处。其次,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及教学实用性角度阐述了当前国内外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的新变化。最后,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机制两方面为动态实践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进入21世纪,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各国之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依赖关系。面对这一时代特点,旧的人才培养模式已不再适应新形式的需要,特别是经济全球化和科技综合化,对新型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国际化,企业对国际市场的依赖度增强,国际业务份额也在不断提高,许多企业纷纷在境外投资兴办实业,扩大境外企业的规模,提高经营效益。在此过程中,需要大批既精通现代国际商务技能,又精通外语和熟悉各种法律规则的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信息资源丰富和相关学科齐全等优势,在学生培养上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了完整的培养课程体系和培养制度,但往往偏重于理论研究,各学科之间互相分割、联系不够,应用研究和实践操作经验积累相对缺乏。因此,高等学校必须打破学科界限,利用和参与社会资源,实施实践基地项目,对高校在培养国际经贸复合型人才方面的教学功能缺陷加以弥补。
虽然近年来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在人才培养上取得了一定成就,但仍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不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中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西方经济学理论开始逐步进入中国。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也开始将西方经济学理论纳入日常教学中,专业内各门课程的教学内容不断丰富。但是,目前国际经贸专业的教学内容仍主要集中在宏微观经济学、国际经济学、国际贸易学理论上。近年来虽然新增了计量经济学、电子商务等新的课程,但这些课程的共同不足之处是缺乏定量实验教学,即学生上机实验课较少,即便本专业也开设了Eviews、Stata等教学实验课,但是其开设课时仍相对较少。尤其是教授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国际金融等专业课程,较少从实证角度给学生传授分析这些理论问题的数理分析和计量研究方法,导致本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在计量分析和数理研究能力上较为薄弱。
(二)人才国际交流机会较少,且稳定的国际合作办学渠道尚未真正建立
近年来,在东北财经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这个教学平台上,我们与美国、韩国、日本、俄罗斯、台湾等地区的高校建立了人才交流机制,本专业许多学生都通过这一平台到国外交流学习。但是,本专业原有的国际化特色办学模式却面临着巨大挑战:本专业与美国高校的稳定合作办学模式及渠道并未真正建立起来,缺乏每年固定的国际合作办学对象,尤其是具有特色的能够稳定吸引生源的美国高校。这使得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仍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三)师资队伍学缘结构较为集中,国际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专职教师25人,其中有博士学位的20人,硕士学位5人,而有国外博士经历的教师5人,在海外获得博硕士学位的教师占全部教师总数的25%。虽然国际经贸专业一直鼓励教师出国进修,但是90%以上的国际经贸专业教师是靠个人“单打独斗”,通过教育部留学基金委的途径出国,很少有教师通过本专业与国外高校相同专业的教师间双向内部交流出国,这从一定程度上可能导致本专业教师出国具有一定盲目性,难以保证出国留学的教师真正提高自己的专业与科研水平。同时,在本专业教师队伍中,尤其缺乏来自美国、德国、英国等国家的国际知名大学博士,因此本专业教师的学缘结构仍不够合理,需要在未来对其不断优化。
(四)双语教学效果较差,全英文教学仍未实现
作为一个涉外经济学专业,国际经贸专业对外语的要求非常高,但目前在外语教学上,本专业教学仍存在三方面问题。第一,外语教学基本集中在英语教学,对其他外语的教学重视不够。目前,本专业已经引入来自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博士,但是在课程设置上,仍以英语教学为主,在其他语言类专业教学上,课程开设较少,甚至完全不开设,如专业内的日语课程,只针对辅修日语的学生开设。第二,本专业一直强调双语教学,90%以上课程提倡双语教学,但是在实际本科教学中,并未实施严格的双语教学,少数教师上课时很少用外语讲授,甚至上课用的课件都是中文编写。第三,使用全英文或其他外语进行教学的课程还相对偏少,教师的外语口语能力仍需大大加强。
(五)强调实践教学,但与外资在华投资企业的实践合作办学较少
国际经贸专业是一个偏应用型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在学生日常学习中十分重要。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专业在日常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实践教学,与国内多家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办学机制和渠道,在寒暑假输送本专业学生到这些企业进行学习实践。但是,国际经贸专业的学生不仅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要强调应用性,更要强调国际化,即这些学生不仅要到中国内资企业去学习,更需要到外资在华企业去学习。只有通过到外资在华企业学习,才能熟悉外国企业的经营模式和国际贸易谈判方式,真正提高自己的外语口语水平和听写能力,以适应未来国际化经营的需要。但从实践来看,在毕业前到外企实习过的学生人数少之又少。
(一)国外高校对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更偏重于管理型和应用型高级人才
国外高校在培养国际经贸专业人才时,更多的是以国际商务专业为教学平台,跨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和社会学等多个学科,培养从事国际商务工作的专业人才。而从培养课程的设置和具体时间看,绝大多数的国外高校都偏向于在国际商务课程中设置管理类课程,即国外高校和国内高校不同,他们培养人才的出发点并不是完全从经济领域出发,而是适当偏向于管理领域,尤其是偏向于与跨国经营管理密切相关的实务型课程。其课程具体设置注重突出科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强调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更加强调国际市场营销、国际商务谈判、全球化运营管理、财务管理等实务型课程的重要性。而当前国内高校的国际经贸专业在培养国际经贸人才时,虽然在不断改进,但在课程设置上仍然还较为偏向经济类课程,尤其是理论经济类课程,对管理类课程的设置相对偏少,很少利用案例教学拓宽学生的视野,难以迅速提升其从事国际商务活动的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教学在国际经贸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
与国内贸易活动相比,国际经贸活动面临的外部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环境更为繁杂,国际经贸人才从事的工作也主要是涉外商务工作,工作环境具有较强的开放性。因此,在国际经贸专业的课程设置上,商务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当前的国际经贸专业更强调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注重培养的实务性和应用技能。而在中国的教育体系中,高等学校具有人才培养方面的信息优势、学科优势、完整的专业课程培养体系优势,但不具备直接面向市场实际需求的优势,缺乏培养实践性人才的场所和环境。因此,当前国内的高等学校在进行国际化经济类人才培养时,需要构建更多的国际经贸实验实践教学平台,首先应当将实验教学作为大学本科教学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强化专业型实验教学和综合型实验教学的开展。尤其是在专业型学习中,注重开展虚拟实验教学,利用建设虚拟实验教学平台和实验教学软件资源,模拟现实工作环境,使学生能在类似于实际工作环境的条件下处理和解决国际商务问题。
(三)数理和计量分析方法在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中的应用日益增多
从西方发达国家高等学校的国际商务专业课程的设置上看,数理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是国际商务专业必不可少的两门主干课程,统计分析方法和计量分析方法也是国际商务人员从事国际商务管理和进行国际商务决策的重要基础和手段。而当前国内高校在对国际经贸专业学生的数理和计量能力的培养上,虽然采取一定措施,如许多高校已经在国际经贸专业设置了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的相关课程,但是这些课程更多的是集中在理论教学方面,而在实验实践教学上仍存在一定不足。例如,在本科教学计划中对计量经济学或数理统计学的基础课程的课时设置还相对较少;虽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设置了计量经济学的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但给予的实验课课时量还相对偏少,留给本专业学生上机实习的时间普遍不足,学生在学习计量经济学和数量统计学知识时得不到应有的实践学习机会;同时,计量经济学和数量统计学课程教学难度普遍偏大,且缺乏足够的教学资源,也在一定程度上使国内的国际经贸人才的培养受到影响。由于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对数学要求较高,这不仅需要学习该课程的学生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而且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需要在课件中设置大量数学公式和计量软件操作内容,并制作许多带有数学分析内容的典型教学案例和设计单元上机实习内容等。此外,在教学难度大大高于其他课程的同时,国内主要高校对教授计量经济学和数理统计学的教师的教学奖励和补贴支持略显不足。因此,在现有的国内国际经贸专业师资中,很难找到大量合格且愿意进行该课程教学的教师去进行这类繁复的实验教学。
(一)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模式
国际经贸人才的实践教学实际上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也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就现在的条件与状况而言,实践教学模式可以有以下几种类型:
1.专业课课堂教学实践
专业课课堂中的实践教学是实践教学的一种模式。重点大学的国际经贸专业不同于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专业,重点大学培养的国际经贸人才不应当仅是一个具体的操作者,而应当是具有深厚理论功底,同时又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人才。要达到这一目标,通过专业理论课的教学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就是一种较好的实践教学模式选择。专业课课堂理论教学主要是通过案例教学的方式进行,并将典型的、最新的案例在课堂上进行分析,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在这个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另外,教师还可以在现有专业课的体系中根据具体情况适当地加入相关资格考试的内容,这样不但能使学生对专业课的理解更具体,而且还可以使相关实践建立在更深厚的理论基础之上。
2.实验室教学实践
实验室教学实践是实践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特别是对于国际经贸专业中的具有实务性的课程,如国际贸易实务、国际金融实务、国际商务谈判等课程,就显得更为必要。由于种种原因,这些课程在很多情况下仍处于从书本到书本的状况。目前的实验室实践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使这一状况有所改善,因为现代实验室的各项硬件条件良好,软件种类繁多,能为学生课外实践提供很好的平台。
3.国内外实践基地实践教学
与国内外的相关部门、相关企业联系,建立国内外实践基地是国际经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又一种模式。这种实践模式能为实践教学提供一个更大的平台,正如东北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与迈克集团合作创建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一样,其实践教学模式客观实际意义在于:一是直接实践性强,二是能够直接发现问题,而不是从资料中发现问题,这样就可能激发学生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更深入地对所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4.各类国际经贸资格考试实践教学
在对外贸易的一些行业中,国家实行从业资格认证制,也就是说,一些外贸行业必须持证上岗,而从业证必须在通过考试并合格后才能获得。而各类国际经贸资格考试的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因此,可以通过引导并鼓励学生参加各类国际经贸资格考试,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国际经贸人才培养实践教学机制
1.专业课程中增加实践教学环节
现在有一个较普遍的认识,即认为经贸专业课程教学与实践教学是不相关联的教学。这个认识需要改变,因为国际经贸实践教学不是纯粹的实践教学,它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当然也贯穿于专业课的全过程。所以,可以结合专业课理论,在专业课理论教学大纲中适当地增加实践教学环节,并将作为对专业课程教师教学考察的一个内容。
2.相关课程内容与专业资格考试结合,加强考证指导与培训
随着我国外贸行业持证上岗制度实施力度的加强,具有外贸资格证的人才备受市场欢迎,因此,在一些实践性较强的专业课程中,应当将有关国际经贸的一些专业资格考试的内容与专业实务性课程结合。为进一步落实,在实务性课程教学大纲中应当提出一定的要求,即与相关资格考试的内容结合。针对相关的资格考试,还可以办培训班,使学生尽快地掌握专业技能,提高就业竞争力。
3.设置实践课程组
实践教学是一个体系,因此需要有实践课程组保障。所谓实践课程组,就是由相互关联的课程组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课程组可以由专业实务性课程、资格考试辅导课程、实训课程等组成。
4.与政府贸易管理部门以及企业合作,建立固定的实训基地
与政府贸易管理部门合作,这一工作目前已进行多年。通过这个平台,学生能够具体了解和理解相关的贸易管理政策,从而提高政策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但是,目前这种合作还需要进一步密切,要建立一个固定的通道。同时,在联系中要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地参与,如相关的教师、专业的学科带头人可以参与贸易管理部门的相关课题的研究,并带领学生积极参与,由此建立的联系通道就会更持久。另外,还要有准对性地、有选择地与企业合作,在选择企业的类型上要更加多样化,但重点应在大型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与此同时还应与所选择的企业建立战略性联盟,在共赢的原则下,建立固定的实训基地。
[1]林金辉,刘志平.中外合作办学中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合理引进与有效利用[J].教育研究,2007(5).
[2]张彬,余震,申皓.创新与实践——国际经贸人才培养模式探析[M].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8.
[3]马伟林,虞洁.美国双语师资培养模式及启迪[J].教育评论,2008(4).
[4]王涛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改革[J].大学教育科学,2008(5).
[5]王芳.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0(3).
G642
A
1673-0046(2015)4-0102-03
东北财经大学教研项目(CY14011);东北财经大学教改项目(GZ1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