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重视域下民办高职思政课发展路径探索

2015-02-13 03:45唐智董文明
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教学科研民办思政课

唐智,董文明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三重视域下民办高职思政课发展路径探索

唐智,董文明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广东广州510925)

在民办高职院校,学校视域下的思政课,必需但不重要,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日渐边缘化;学生视域下的思政课,枯燥但无奈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日渐形式化;教师视域下的思政课,重要但问题多,在教学科研活动中日渐庸俗化。思政课的良性发展,需要获得学校、学生、教师的全面支持、协同创新。

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发展路径

业界对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研究由来久矣,对思政课的成绩、问题、对策研究诚然多矣。本文拟从学校、学生、(思政课)教师三重视域思考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诸种问题。

一、问题与思考:三重视域下民办高职思政课的现实考量

(一)学校视域下的思政课

1.学校领导看思政课

民办高职院校举办者及学校领导对思政课的态度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其一,非常重视,并一贯支持。这种境遇之下,思政课、思政课教师受到充分重视,思政课教育教学活动受到极大鼓舞,活动开展有保障,教学形式有创新,科研成果有体现,教学效果有保障,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得到稳步提升。这种境况并不多见。

其二,形式上保持对思政课的充分重视。这种情况比较多见。思政课教师能维持和专业课教师相仿的待遇和发展平台,甚而在特殊时期(如思政课建设评估之时)还能享受某些“特权”。例如教科研立项中给思政课教师预留名额,拨出一定经费支持思政课教师外出考察交流。值得一提的是,这种“超常规”待遇往往会随着评估工作的结束而取消。

其三,思政课沦为附庸。思政课只能为“就业导向”服务,为专业课教学服务,这种情形并不少见。对此,笔者甚为质疑。思政课作为改造和端正学生的价值理念、理想目标,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认知的通识课、公共课、基础课,是改造人、塑造人、培养人、引领人,使之形成相应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法律素质的课程。如果想利用这门课程达到帮助学生提升专业技能、练就专业素养的目标,是不切实际的。当然,用思政课相关理论、原理、方法助益专业课学习,则是毫无疑义的。

2.行政部门看思政课

学校行政部门一般不会主动选择对思政课的态度,其态度往往取决于学校领导的态度。一定时候,思政课建设的重要性凸显出来,领导赋予的期望或压力增大,各部门也会因此变得充分重视起来。不过,日常工作中的思政课很难享受这种待遇。因而在遇到某些情形的时候,思政课遭遇某些部门的些许冷落、忽视甚或刁难也在所难免。

3.专业院系看思政课

学生的人才培养工作是一个整体工作,需举全校之力共同应对、高端筹划、协力而为。而现实是,人才培养计划制订、方案论证、课程编排等基本上是专业院系说了算。思政课课程安排、时间选定、教室统筹等也受到专业课和专业院系的明显影响。例如排课的时候优先排专业课,思政课往往只能填空式排入。遭受这种待遇,想必与“思政课对学生的专业发展‘毫无用处’”的论调不无关系。

(二)学生视域下的思政课

学生眼中的思政课是一个不断变化的事物。一般而言,学生刚入学的时候,对思政课的认识非常模糊,这门课究竟学什么、怎么学、考什么、怎么考、有什么用、怎么用等都没有答案。在上过几节课以后,大家发现这门课与初高中所学的政治课、社会课等没有太大差别。在逐渐熟悉学校环境后,学生对待思政课的态度会发生明显的分化。有的学生真喜欢思政课,愿意跟随教师的思路、进度、安排完成相应教学活动。有的学生并非真喜欢思政课,但是出于某些功利性的目的,不得不选择“配合”思政课教师的相应步骤,只为取得一个不错的学业成绩。有的学生追求是60分万岁,此外“别无所求”,对思政课的态度往往表现为消极应付,上课的时候睡觉、上网、游戏、聊天、听音乐等,有时也会给教师一些“面子”参与一下课堂互动,这部分人数较众。有的学生过于自我,专事与教师唱反调,扰乱课堂甚或“拒不配合”教师教学活动——不写作业,不回答问题,甚至不上课不参加考试。后面几类学生占了相当比重,这是思政课教师、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压力所在。

(三)思政课教师视域下的思政课

领导重视固然是根本保障,但归根结底教师是改革的第一主角,是改革的关键。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的主要推动者和支柱是思政课教师。青年教师是这一群体的主体,与公办相比他们年龄、学历、职称、专业等均不占优势,但却有着高于公办同类院校的热情。这种热情尤在新入职教师中为甚。当然,受福利待遇、岗位要求、学校制度、考核督导、学生态度等的综合影响,部分教师对思政课的态度会发生明显变化。主要包括:其一,轻理论教学而重课堂互动。受学校“行动引导、学生主体”理念的影响,少说理论在“学校—教师—学生”的互动中变成了潜规则。不说理论的思政课该如何上,许多教师下了很多“功夫”——有的讲悬念故事,说传奇经历,做各种游戏等,形式多样,竟然受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其二,轻素质内化而重外化表达。思政课教师对学生考查一般分为两部分:平时考核和期末考核,两种考核都有忽视学生素质内化的趋向。例如,在平时成绩中,考勤占较大比例,只要学生来上课——不管听与不听,分数照得不误;上课互动形式、内容较为简易和直观,无助于逻辑思考和价值判断能力的提升;作业布置五花八门,自画像、做手工作品等作业也开始大行其道。期末考试方面,虽系开卷,但其难度一降再降,唯恐学生找不到地方,明显背离了素质养成的初衷。其三,思政课教师艰难的职业生涯发展也成为困厄他们的牢笼。几经挣扎却毫无效果后,一些教师于是对职业发展、职称评聘不抱任何幻想与希冀。部分教师渐渐地将思政课作为兼职的手段了,久而久之,渐渐开始等闲视之、淡然处之、漠然置之了,这无疑是非常有害的。

二、对策与路径:民办高职思政课的前景展望

(一)基于学校:真抓实干,真正重视思政课

学校对思政课的重视不应仅表现为静态的、停滞的、局部的,而应是动态的、发展的、全面的。当然,空洞地谈重视无疑是没用的。笔者认为,以下五方面是检验学校是否真正重视思政课的试金石:

其一,理顺管理体制。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体制顺畅了,机制健全了,思政课部门开展工作就有保障,思政课建设就有基础,教师队伍才有活力。民办高职院校收入主要来源于学生学费,要重视这样一个不能为人才培养直接贡献力量的部门,为思政课理顺管理体制无疑需要突破重重障碍。

其二,落实专项投入。思政课专项经费专款专用,全国皆然。学校拨出此项专款并非难事,但举办者、领导者会将每一笔资金的去向和产出进行细致的考量,投往哪里最切中要害、最切合时宜、最行之有效,这一专项经费的应然,就不能成为思政课教学、科研、教师队伍需求的必然了。

其三,科学编排班级。班级的编排不应只考虑班级人数的因素,还应考虑教学管理、课堂互动等的后续因素。具体说来,除了人数尽量维持在不超标的情况外,应当确保合班上课的大班的学生来自相近专业或相同专业。只有这样,教师才能贴近实际、贴近学生、贴近专业进行实践教学,构建教学的问题逻辑体系,开展课堂教学活动,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也才能有的放矢、卓有成效。

其四,促进科学研究。高校教学科研团队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根据课程特点或者科研项目特点组建的临时型团队,二是在实践中经过磨合自然形成的常规型教学科研团队。思政科研工作比较滞后是不容忽视的事实。为此,学校应该结合思政课的实际情况,在校级课题方面给予全面支持,让思政课教师在学校层面脱颖而出,为更高级别的科研课题申报准备条件;在校外更高级别课题或其他科研活动中,应给教师提供及时支持,让申报、研究、结项等科研活动无后顾之忧。

最后,加强队伍建设。学校应制定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一方面立足现有教师队伍,进行支持、锤炼、提升,确保师资队伍数量;另一方面及时吸收新鲜力量充实教师队伍,使其时刻保持凝聚力、战斗力、创新力,提升师资队伍质量。

(二)基于学生:学思并用,真正学习思政课

学生对思政课的影响是异常大的。一方面,学生是思政课的受众,学生喜欢与否、欢迎与否是衡量一个教师、一门课程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学生是深刻影响思政课发展方向的原因所在。我们应基于学校实际,引导学生真正重视这门课程。例如,举办系列时事政治相关活动,让学生体会到思政课的重要性和鲜活性;提升思政课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分量,让学生体会到思政课是不容忽视、不能懈怠的;等等。当然,教师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对学生而言,一个有涵养、有担当、有水平的思政课教师,一定比一个庸碌的、平凡的、懈怠的思政课教师更有影响。因教师的影响而爱上思政课、钻研思政课的案例不在少数。总之,我们应该利用一切有利条件,帮助引导学生学习思政课、规范学习行为,进而获取学生对思政课建设的宝贵支持。

(三)基于教师:齐心协力,真正建设思政课

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科学分工、联手协作,发挥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水平,变成大势所趋。在新时期,思政课建设有赖于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其中最不可缺少的力量就是思政课教师的积极参与。在一定时候,在一些场合,思政课教师感受到了对前途的迷茫、对事业的无望、对未来的无助,思政课教师出现被“边缘化”的危险,其职业归属感存在很大程度的缺失。对此我们应该积极介入,帮助思政课教师重新审视,坚定自己的职业选择、人生选择。只有让思政课教师在有希望的氛围中继续学习、勤勉工作、不断耕耘,思政课建设才有希望。我们应变不利为有利、变分离为团结、变个体为团队,只有人心团结、利益协调、目标一致,思政课的和谐、科学发展才有根本保证。这不是易事,不能依赖个别人的努力,需要全社会的包容、全学校的支持、学生们的帮助、同仁们的付出。

[1]余展洪.高校思政课“三三制”考核体系的创新研究[J].大学教育,2013(1):47-48,51.

[2]李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连接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6):65-68.

[3]生延超.高校教学科研团队的结构体系及其优化策略[J].教学研究,2010(3):30-34.

[4]程增俊.思政课教学科研一体化团队建设的几点思考[J].皖西学院学报,2014(3):112-115.

[5]张美珍,田朝晖.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应对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0(5):82-83.

G718.5

A

1673-0046(2015)4-0039-03

猜你喜欢
教学科研民办思政课
新时代加强民办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必要性
医学人文精神融入思政课的实施路径研究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云上中文”教学科研数字化资源平台助力一流学科建设
教育部要求各地为民办幼儿园纾困
独立学院转设过程中如何构建合理的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管理体系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民办少儿英文图书馆工作初探
南非大学的能力建设研究——以教学科研策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