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治军,李宝庆
论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王治军,李宝庆
教学质量的保证主要依赖于完整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及其有效运行。构建合理、规范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既是提高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素养的需要,也是提高研究生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又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在总结当前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经验基础上,从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制度与评价机制等方面,探讨了建立合理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策略。
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教学质量;保障机制
我国实施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计划是为了进一步贯彻免费师范生政策,这表明了国家做好免费师范生培养工作的决心。这项政策的实施是为了使免费师范生这一不同性质群体的在职教师能在过硬的专业知识、科学的教学方法、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分析与解决教学或管理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等各方面都能得到提高;推动教师教育向更高更深的层次发展,也有利于平衡师资贫乏地区的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我国整体的教师素质与教育水平;同时也满足了免费师范毕业生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际情况继续深造的需要。
自2007年秋季起,我国实行免费师范生政策以来,“免费师范生”为我国西部贫困地区与偏远山区落后的教育提供了一定数量与质量的教师资源。从2012年起,为了继续巩固这一政策的实施,国家在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和西南大学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施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的政策。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是指:“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年满一学期后,经考核符合要求的,可录取为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职学习专业课程,并通过论文答辩的,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和教育硕士专业学位证书。”[1]那么,要使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这一政策得以有效开展,就必须建立健全相关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主要由外部保障机制与内部保障机制两部分构成,外部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国家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的相关政策及工作单位和社会层面的各种监督与评价;内部保障机制主要指高校内部的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管理制度、评价机制等方面的质量保障。
提高教学质量是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培养的生命线。构建和完善教学质量保障机制,不仅是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培养的内在要求,也是大学自身发展的需要。
(一)有利于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职业素养的提升
培养一支既有较高学术水平又有丰富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的教师队伍是增强我国贫困地区师资的关键,也是免费师范生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保障。免费师范毕业生具有强烈的继续深造的愿望,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政策的实施为他们继续深造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从而为他们的教育教学打下坚实基础。在职学习期间,他们不仅能够提高专业知识水平,而且能够培养对教育事业的情怀,使自己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良好的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工作。
(二)有利于高校教学质量的提高
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建立为高校提供了明确的培养目标,使教学更具有目的性、指导性与科学性。合理的保障机制既能提高培养质量,又能对任课教师的教学行为起着引导与监督作用,从而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有利于学校教学管理效果的改善
教学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是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根本。良好的教学管理制度使各个管理部门明确责任、充分发挥各自的功能,从而改善教学管理的效果。对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管理不能混同于普通教育硕士管理,在教学计划的制定、教学的实施、评价制度等各方面都应有自身的特殊性,以达到教学管理的最优化。
国家制定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的相关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中小学教师,解决地区教师资源的严重匮乏、教师结构的不合理、教师质量偏低等一系列问题。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质量保障机制在建设上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师资队伍
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政策是从2012年开始实行的。目前指导教师的来源主要包括校内遴选、校外聘任。如西南大学免费师范生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内指导教师的遴选条件是:“(1)热心基础教育研究,了解基础教育现状和发展趋势,掌握教育科学研究方法,明确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原则,熟悉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性质和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为人师表、教书育人、身心健康。(2)承担本科阶段免费师范生工作的培养单位在职教学科研人员。(3)取得任职资格的副教授(副研究员)及以上职称(不含特聘人员),具有博士学位担任讲师2年以上,具有硕士学位担任讲师5年以上的教学科研人员。(4)原则上年龄在55岁以下。校外指导教师的聘任条件是:原则上年龄在55岁以下,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具有较强的教师专业精神和科学的教育理念,具有丰富的基础教育实践经验,身心健康。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教师或教育管理干部:中小学特级教师或市级(地级)学科带头人;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具有中、小学及幼儿园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且任职5年以上;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在县级以上教育管理部门从事基础教育研究与管理10年以上的教育管理干部。[2]从以上遴选与聘任的条件来看,遴选和聘任这两个方面都有硬性条件的规定,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指导教师遴选与聘任门槛的质量,对学生的学习能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有利于教学质量得到保障。但是从其微观方面来看其内容相对简单、空泛,大多只是原则性规定。而且对于任课教师暂时还没有遴选和聘任这方面的文件规定,任课教师主要还是由原来从事学术型教学的教师来担任,缺少专门为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的专职教师。
(二)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是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培养的重点。“课程的设置是教育目标和培养模式的细化和具体化,是根据特定的教育目标、组织和编排课程的系统化过程,它规定课程内容、课程门类、课程时量、学时分配等问题”。[3]与以往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不一样,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培养,采取的是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校合作培养的新型模式,并对课程的设置和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从6所部属师范大学的课程计划来看,主要分为公共学位课程、学位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专业选修课程与综合实践课程5个模块,总学分不少于34个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程与学位基础课程总共12~13个学分。为了保证学生有充分选择学习的空间,学校也开设了专业选修课程,要求每位学生选修不少于2个专题。
事实上,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课程内容设置要具有科学性与实践性。科学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安排必须科学合理,要有严密的逻辑体系与准确的表述方式。实践性是指课程的设置要突出实践性、密切结合中小学实际教育教学情况,并与本科阶段所学课程相衔接,进行综合性的设计。然而从目前课程内容设置情况来看,存在着规格上与普通教育硕士雷同、层次上仿效教育学硕士的倾向,课程设置同时也存在结构不够合理、缺少专业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三)教学方式
按照国家相关政策规定,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教学方式主要通过寒暑假集中面授和远程网络教学方式进行。集中面授采用课堂讲授、研讨与专题讲座相结合的形式。课堂讲授主要是为学生讲述各种教育基本理论;研讨的目的为了促进学生积极学习、相互讨论与交流;专题讲座主要是为了帮助学生开阔眼界与拓展视野,了解这门课程的前沿问题、深化学生对这门课程的了解。远程网络教学是研究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为主,并辅之以教师在线解答疑难。在远程网络教学中,学生缺乏教师的直接监督,这就需要学生具备很强的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及自制能力。虽然大部分学生能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但也有不少学生仅仅是为了取得文凭,缺少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同时,网络教学也缺乏师生之间的互相交流,难以保证教学的实际效果。
(四)管理制度
国家实施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政策是对“免费师范生”政策的延续,但是目前的管理制度仍存在一些问题。其一,国家层面的管理制度。在培养目标方面,政策规定国家通过对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培养,使其具备先进的教育理念,较强的教育教学实践反思能力,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新意识,为将来成长为优秀教师和未来教育家奠定坚实基础。该政策的目标定位反映了国家的理想与期待,对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以及如何培养免费师范毕业生具有实质性的指导意义。但是,该政策亦有目标“多元化”的不足。正如有学者指出,该政策试图在“培养优秀的教师和教育家的同时解决农村教育的师资问题,甚至是教育公平问题,这样的‘多元化’政策目标有定位不准、目标涣散之嫌,在实际操作中,更是难以同时达成”。[3]此外,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政策实行高校主导、多方合作培养新机制,采取“部属师范大学与地方政府、中小学合作培养的新机制”,并要求“各有关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部属师范大学和中小学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精心组织,创造条件,确保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政策的顺利实施”。但是,由于涉及的主体较多,牵扯的利益关系也较广,各相关利益主体的责任并没有详细规定。其二,学校层面的管理制度。学校作为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培养最主要的实施主体,相关管理制度的制定应体现国家制度的具体化,同时还应具有本校特色。然而从目前有关部属师范大学的相关管理制度来看,还存在内容模糊、可操作性不强、缺乏特色等问题。例如针对教学方面的要求,A校的《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方案》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使教育硕士研究生树立长期从教的职业理想和信念;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面向基础教育,加强案例教学,注重教师专业素质的养成,注重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注重教育实践反思和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这种管理规定就表现出内容不具体、可操作性不强、缺乏本校特色的弊端,从而也就难免影响教育硕士的培养质量。
(五)评价机制
目前对已有的实施办法与规定进行分析与研究可知,对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评价的规定少之又少,即使有对学生的评价与考核也都只是方式上的阐述,缺少量化标准的评价方式,可操作性相对较差。例如《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指出:“教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查与考试可通过调查报告、课程论文、教学设计、教学视频和笔试、口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实践环节考查要求学生在学期间至少完成一篇实践调查报告和一项教学设计。将免费师范毕业生在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岗位的实际表现作为教育硕士研究生成绩考查的重要内容。”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只是从是否修满课程学分、是否通过论文答辩,来确定是否授予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并颁发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针对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现状,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改进策略。
(一)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提高对教育的认识水平
其一,对培养单位而言,要明确政策的目标是为了给西部及偏远山区培养高水平、高质量的教师,解决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而不是与普通教育硕士的培养方式一样侧重于理论研究。我们还要明白这一政策在我国建设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中的重要性,改变混同于普通教育硕士的培养理念,加强在培养过程中对教育硕士的关注程度,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正确方向。其二,对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而言,要清楚自己的特殊性,在享用这项政策权利的同时,也要明白自己的责任,而不仅仅是为了取得学历证书,要将扎根于基层作为一生的追求。
(二)建设一支整体优化、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
指导教师与任课教师教学科研水平的高低对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为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需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第一,严格校内外指导教师遴选条件,完善任课教师管理机制。指导教师遴选应坚持“明确标准、严格程序、公平公正、宁缺毋滥”的原则。在遴选中,既要坚持学术标准,又要重视教书育人;既要对科研水平有相应要求,又要重视对教师的教学成果的评价;既要注重质的标准,又要重视量的标准。“针对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目标的特殊性,遴选那些具有现代教育观念、有比较丰富从事学科教学经验和有较强的教育研究能力并取得了一定研究成果的教师,来担任教育硕士指导老师”。[4]对任课教师的选择也要有一定特殊要求,任课教师应热爱并熟悉中小学教育,对中小学教育的实际现状与发展趋势有相当好的把握,责任心强。第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在拥有良好的遴选措施前提条件下,我们应有针对性地对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指导教师与任课教师进行职前培训,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扎实的专业知识。同时,还要积极创造条件聘请国内外优秀的中小学教师及高校学科带头人来担任教育硕士生的任课教师或指导教师,从而增强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
(三)合理设置课程体系,优化课程结构
课程是保障教学质量的关键。课程的设置是根据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教育规律、特点、社会需求与未来就业方向来设定的。首先,课程内容要与本科阶段相衔接,富有专业性、突出实践性,密切结合中小学教育教学实践。例如,可以多开展教学竞赛、讲座、学术交流会等。同时,可根据学生和社会的需要设置一些实用性较强的课程。例如,班级管理、儿童学等课程。其次,在课时安排上,要让学生尽量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学到更多知识,多给学生自己学习、钻研和相互交流的时间。最后,在课程资源方面,应采用多样化的方式。比如,优秀教师的经典教案、中小学教师合作开发的教材以及各校精品课程等都可以作为课程资源来使用。
(四)实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促进教学质量提升
为提高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教学质量,应从以下方面作出努力。其一,集中面授要改变以往“一言堂”的模式,增加教师与学生的交流与讨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觉性。因此,在安排教学计划与制定课程教学大纲时,要紧密结合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特点,采用多样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例如,东北师范大学就采取案例教学、合作教学等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在特定的教学情境中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其二,进一步提高远程网络教学的效果。网络教学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通信技术和网络等高新技术相结合为主要教学手段和传播载体,运用文字、图片、动画、声音和视频技术组合的教学方式进行交互式教学。远程网络教学是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的主要方式。比如,东北师范大学规定学生至少要修满34个学分,共13门课程,其中8门课程是采用网络学习加集中面授。针对目前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网络教学的问题,我们要通过指导、帮助、监控、促进等多种教学方式帮助学生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尤其要认识到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在远程网络教学中的重要性。
(五)加强管理制度建设,提高教学质量管理水平
管理制度是保持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所以管理制度的建立要有系统性与合理性。其一,教育部门应该加快完善有关免费师范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政策,应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实施办法(暂行)》的指导下继续完善、细化有关管理办法。例如,应从源头上把好招生质量筛选关,保证录取学生的质量;明确培养目标,以便在教学中能够围绕这个中心来进行课程的编写和教学;严格论文审查与答辩,提高学位论文的质量。此外,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的培养不应只局限于6所部属师范大学,可以进一步扩展到非部属师范高校,加强中央与地方的合作,充分发挥地区优势。其二,有关部门制定的有关制度不应仅仅只是原则上的规定,还应有具体的量化标准,以便在实践中具有可操作性。
(六)创新评价机制,促进师生全面发展
创新的评价机制要求,注重过程与结果评价结合、质性与量化评价结合、整体与相对评价结合的评价方法等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其一,对教师的教学要从教学的系统性、内容的适应性和过程的生动性等方面来进行评价。比如,教学的系统性是指一门课程完整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科学的教学方法以及符合多种学习策略的教学活动安排。内容的适应性是指课程内容安排的难易度以及是否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与教育规律等。教学过程的生动性是指教学形式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产生多种形式的互动。其二,对学生的学习要采用过程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既要重视学习结果,也要注重学习的过程。其三,对课程本身的评价,不仅包括面授课程,也包括对网络课程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评价。“每门课程学习的最终成绩要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进行综合评定。平时成绩根据研究生的分阶段网上测验、在线研讨、假期集中研讨等方面的表现进行综合评定,期末成绩根据课程论文等进行评定”。[5]其四,引入社会与任教单位的评价机制。社会及任教单位应采取一定方式对其在工作中的表现进行评价,比如教育硕士阶段的学习对其工作的促进作用,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与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进。
[1]国务院办公厅转发教育部等部门关于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免费教育实施办法(试行)的通知(国办发[2007]34号)[Z].
[2]西南大学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指导教师遴选与聘任实施细则(西校[2012]432号)[Z].
[3]李鹏,林克松,朱德全.发展与论争:免费师范毕业生在职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之政策检视[J].现代教育管理,2013(3).
[4]时花玲.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139-140.
[5]杨秀莲.网络环境下免费师范生攻读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以D大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为个案[J].电化教育研究,2012(9).
责任编辑:刘升芳
王治军,西南大学教育学部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李宝庆,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研究(重庆400715)。
G659.21
A
1671-2277-(2015)01-0027-04
重庆市2012年度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项目“免费师范生在职教育硕士教学质量的保障体系研究”(YJG123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