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
——以广东为例*

2015-02-13 02:50:43孙红蕾马岩郑建明
图书馆论坛 2015年10期
关键词:集群广东协同

孙红蕾,马岩,郑建明

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
——以广东为例*

孙红蕾,马岩,郑建明

总结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实践经验对探索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的具体范式具有参考意义。文章以广东文化治理实践为例,分析健全资源保障、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均等化服务水平、科学进行制度建设等推动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的治理举措,并从标杆管理、信息集群、分权制衡与顶层设计等角度对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提出建议。

公共文化 数字文化 数字文化治理 区域集群

公共数字文化是以数字化资源、智能化技术、网络化传播和泛在化服务为表现形式的新型文化发展范式,是公共文化的分支。简言之,公共数字文化即数字化与公共文化的有机结合体。公共数字文化建设项目可分为国家层次和区域层次,学界基于两个层次的实践,就如何构建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进行了研究,如区域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构[1]、公共数字资源整合[2]。但因为重建轻治,缺乏基于整体性视角的区域性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治理工作碎片化,相关服务发展无所凭借。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是我国文化治理现代化的核心组成部分,为保障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完善的治理体系作为坚实的后盾。本文探究广东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实践经验,探索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范式,以期为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提供借鉴。

1 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现状

1.1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成绩

近年我国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呈现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全面提升态势。在基础设施上,公共数字文化机构和公共数字文化设施数量继续增加。比如,2014年底全国有2564个广播电视播出机构,建成2.1万个广播电视传输发射台站[3];在文化惠民工程上,推进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公共电子阅览室建设计划、文化共享工程,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总量继续增长;在公共数字文化融合上,推动与现代科技、现代传播体系及互联网文化的融合,京、沪、苏等地开展下一代广播电视示范网建设,2014年末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用户达4500万户、数字电视用户近1.9亿户;在示范区建设、公共文化法人治理结构改革上也取得了较大突破。

1.2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困境

公共数字文化建设困境体现为:(1)在公共数字文化管理上,碎片化严重,各系统、各机构条块分割、标准不一[4],服务与管理脱节;(2)虽然公共数字文化基础设施数量显著增加,但仍不能满足民众需求,民众参与度不高,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人才短缺;(3)区域差距和城乡间差距进一步凸显[5];(4)公共数字资源整合力度不够,数字资源优势并未充分释放。原因在于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缺位。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与治理本是一对共生的概念,互为映射,不可偏废——服务的优化是治理的目标,治理的原因是服务无法满足需求。基于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建立一套完整的治理体系,实现区域范围内以至全国范围内的公共数字文化整体性治理是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题中之义。

2 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探索

近年广东提出文化强省战略,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实行“协调发展、开放创新”方针,打破阻碍文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壁垒,推动珠三角与粤东西北地区形成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文化发展格局,促进了区域文化建设、城乡文化建设的协调发展。下文以广东公共文化治理实践为例,分析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体系。

2.1 资源保障分析

(1)数字资源建设。数字资源主要由两部分组成:原生数字资源和数字化的传统资源。我国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面临两大问题:一是传统公共文化资源的数字化改造问题,如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纸本资源的数字化;二是如何加快原生数字资源的生产与整合,借助社会力量创新数字资源的内容与形式,提升数字内容价值。广东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上坚持“技术支撑、资源为王”方针,整合现有数字资源,促进增值;同时结合本地特色,开发新的数字资源,如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通过“潮汕地方文献”项目对潮汕地区家史、族谱、地方史志等进行数字化,广东省情资料库专设“广东侨乡”“广东品牌”栏目。

(2)人力资源开发。人才是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的保障。广东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如《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20年)》《广东省建设文化强省规划纲要(2011-2020年)》都对人力资源建设进行了规划。相较于广东的宏观指导,上海对人力资源的建设则相对具体,将人力资源建设分为两部分:一是对体制内人才,重在提升人才素质,开展“公共文化万人培训”等项目,颁布《上海高层次公共文化人才认证标准和吸纳引进办法》,落实人才政策;二是在体制外人才治理方面,破除体制、身份壁垒,将业余文化骨干、民间艺人、文化志愿者等纳入公共文化人才统计范畴,建立促进体制外人才向体制内流动的通道。

(3)技术资源利用。先进技术是公共数字文化建设的先锋。在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中,云计算技术、关联技术、语义网技术、大数据技术等是加速治理体系集成化与最优化的驱动力。无论是基础网络设施的布局,还是公共数字文化服务的开展,都离不开先进技术的保障。

2.2 基础设施建设分析

公共数字文化设施包括信息化设施、网络基础设施与软件设施三部分。广东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过程中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两种治理方案,协同推进:一是从无到有,提升设施覆盖率;二是从有到强,优化设施质量,提升服务水平。

(1)信息化设施的治理。信息化设施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新建的数字化、网络化基础设施;二是对原有公共文化设施的数字化迭代更新。随着文化共享工程基本完成,广东推动大中城市信息化设施及服务向县、乡、村延伸,引导珠三角信息化成果向粤东西北地区推广应用;同时探索粤港澳信息化合作新模式,强化信息基础设施和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

(2)网络基础设施的治理。广东大力加强互联网、无线通信网、数字广播电视网、移动通信网建设,网络基础设施水平位居全国前列。比如,早在“十二五”时期,广东广播电视覆盖率就接近100%。

(3)软件设施的治理。广东以国家三大公共数字文化项目为依托,建立了以全国文化共享工程广东省分中心—广东省文化厅公众服务网—市级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为主干的三级公共数字文化平台体系;开发了多种专项网络平台,如广东文化生活电子地图、广东文化艺术学习网等。

2.3 服务均等化分析

服务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效果的关键指标。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服务的均等化、便捷化,以使从中央到地方各层级的公共数字资源能协同共建、同步共享。在公共数字文化服务中,广东在提供演出信息、文化讲座、文化会展、文物拍卖等文化信息服务的基础上,积极开发特色文化服务,主要有:一是搭建基本公共文化机构的网络平台,建成网上美术馆、图书馆、非遗馆、创意馆、博物馆、动漫馆;二是数字化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三是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岭南文化项目,将与岭南文化相关的资源数字化,按照文化溯源、岭南园林、岭南中医、岭南艺术、侨乡文化、岭南民俗等版块分类整合,便于公众利用。

2.4 制度保障分析

文化治理与文化管理不同,相较于后者,前者强调制度安排。公共数字文化治理制度是内生制度与外生制度的统一,二者协同共生,互动联合,共同构成区域性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制度保障体系。

(1)内生制度建设。内生制度属于非正式制度,包括促进公共数字文化事业集聚形成的习惯、反映区域公共数字文化的内在规则、促进创新的公共数字文化生态氛围以及培育公共数字文化协会自律的规约,旨在营造适宜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内生制度生态[6]。广东在公共数字文化内在规则上,重视集群治理与文化产业集群治理协同共治,形成了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三角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在公共数字文化生态氛围营造上,培育广东人文精神,动员社会,依靠民众,治理与服务齐头并进,在城市与农村分别构建“十分钟文化圈”“十里文化圈”,优化珠三角与港澳的公共文化服务合作机制,形成公共数字文化信息生态圈,提升了珠三角都市文化生活圈的国际化水平。不过,广东在公共数字文化协会建设上有些滞后。上海黄浦区早在“十二五”期间就致力于健全区域文化企事业单位联席会议制度,建立了福州路文化街企事业单位联席会议制度[7]。

(2)外生制度安排。外生制度即正式制度,是公共数字文化保护制度、评价制度、规制制度与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制度的集合。相对于后两者,广东公共数字文化保护制度与评价制度还不完善。在促进公共数字文化发展制度建设上,广东以国家发展规划为基准,结合全省情况,健全多层次监管制度,完善内容配送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政策。在规制制度建设上,出台了我国第一部地方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法规——《广东省公共文化服务促进条例》,对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广东省博物馆等单位进行法人治理改革试点,在完善制度、提升管理水平、推动多元化交流、加强宣传推广方面取得了成效。

3 关于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体系构建的思考

3.1 进行顶层设计

当前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与服务缺乏顶层设计,碎片化管理与滞后性服务弊端严重。将公共数字文化治理提升至战略高度,进行顶层设计迫在眉睫。公共数字文化治理顶层设计的核心理念在于整体性治理。整体性治理是伴随着信息时代变革而建立的能克服碎片化管理与滞后性服务等弊端的治理模式。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中,应融入整体性治理理念,从宏观上对治理工作进行引导和监督,推进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协同共进。

3.2 实施标杆管理

标杆管理是以同类决策单元中的最佳范例为基准,经过对比、判定与分析,探索适用于自身的改进策略[8]。我国区域发展不平衡,各个区域在公共数字文化治理上存在较大差异。对公共数字文化发展较弱、治理结构有待调整的地区而言,以先进地区为标杆,结合本地情况,制定调整策略,能够加快公共数字文化发展与服务的创新,推动公共数字文化建设。

3.3 构建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体系

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体系以数字资源信息集群为核心,以区域公共数字文化机构间的有效协同为突破点,形成横向联合、纵向贯通的跨时空、集成化的共享格局,实现宏观上区域间公共数字文化发展的大协同、中观上数字文化事业与数字文化产业的协同、微观上各公共数字文化要素的协同。构建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体系有助于消除区域间的发展失衡,抑制数字鸿沟,为公共数字文化发展打造更坚实的平台。该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周密规划。

3.4 建立分权制衡治理机制

公共数字文化治理的形成有赖于政府与社会主体分权。就政府而言,对公共数字文化应起引导监督作用,科学规划其短期、中期、长期目标,并监督施行;建立社会主体参与数字文化事业的机制,明确社会主体参与公共数字文化事务的目录清单。就社会主体而言,积极参与公共数字文化事务,丰富公共数字文化内容,增强维护公共数字文化权益的自觉性。

[1]李丹,胡昱晓.我国区域性数字文化服务体系构建——以天津市和平区为例[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4(6):5-9.

[2]肖希明,唐义.公共数字文化资源整合动力机制研究[J].图书馆建设,2014(7):1-5.

[3]国务院关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EB/OL].[2015-05-01].http://www.ndcnc.gov.cn/ shifanqu/zixun/201504/t20150424_1091727.htm.

[4]张照龙,方堃.区域整体性治理的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协同研究——以文化共享工程为考察对象[J].电子政务,2012(7):68-75.

[5]刘伟东.省域公益性数字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体系建设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4(6):67-70.

[6]解学芳.基于技术和制度协同创新的国家文化产业治理[J].社会科学研究,2015(2):50-57.

[7]上海黄浦.黄浦区文化发展“十二五”规划[EB/OL]. [2015-05-01].http://shcci.eastday.com/eastday/shcci/node734632/node734637/node734642/index.html.

[8]孙钰,王坤岩,姚晓东.基于DEA交叉效率模型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经济效益评价[J].中国软科学,2015(1):172-183.

Regional Cluster Collaborative Governance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A Case Study of Cultural Governance in Guangdong Province

SUN Hong-lei,MA Yan,ZHENG Jian-ming

Public digital culture governa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safeguard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Taking cultural governance practices in Guangdong province as a case,this paper explores the sustainable governance of regional public digital culture driven by sound resource safeguarding system,infrastructure improvement,increasing equal access to services,scientific institutional construction and more,so as to promote the region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services.Then,suggestions are given on the governance of public digital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benchmarking,information cluster,separation and balance of power,and top-level design.

public culture;digital culture;digital culture governance;regional clusters

格式 孙红蕾,马岩,郑建明.区域集群式公共数字文化协同治理——以广东为例[J].图书馆论坛,2015(10):35-38.

孙红蕾(1990-),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马岩(1989-),女,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郑建明(1960-),男,博士,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

2015-05-20

*本文系2014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创新江苏社会数字文化治理体制机制研究”(项目编号:2014ZDAXM001)和2014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图书馆大众化服务模式定位和建设策略研究”(项目编号:14BTQ019)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集群广东协同
蜀道难:车与路的协同进化
科学大众(2020年23期)2021-01-18 03:09:08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金桥(2020年8期)2020-05-22 06:22:54
海上小型无人机集群的反制装备需求与应对之策研究
“四化”协同才有出路
汽车观察(2019年2期)2019-03-15 06:00:50
一种无人机集群发射回收装置的控制系统设计
电子制作(2018年11期)2018-08-04 03:25:40
Python与Spark集群在收费数据分析中的应用
勤快又呆萌的集群机器人
三医联动 协同创新
中国卫生(2016年5期)2016-11-12 13:25:26
广东舆情
大社会(2016年3期)2016-05-04 03:41:11
协同进化
生物进化(2014年2期)2014-04-16 04:36: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