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李娟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涪陵分校,重庆 408000)
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路径探索
——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
张李娟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涪陵分校,重庆 408000)
涪陵的城市发展定位和现有的承载压力,需要引入精心化的管理模式。按照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对城市精细化涉及的领域进行分类,并引入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调动社会组织、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的精心化管理,创新人们的生活与工作方式,建立人人参与的城市精细化管理模式。
涪陵;精细化;路径
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凸显“以人为本”的城市发展理念,是城市精细化管理的宗旨。只有坚持这一宗旨,并始终贯穿于城市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之中,才能在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过程中,不断有效地调整,消除因经济结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不断变化而产生的各种矛盾和不和谐,确保城区经济社会持续协调发展,为改善城区居民生产和生活提供良好的条件。
(一)城市精细化管理的诱因
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市场的快速发育、城市规模的迅速扩大、流动人口的大幅度转移、治安形势的复杂化,使得城市管理的难度大大提高。传统城市粗放化管理方式无法应对当代越来越多的城市问题的挑战,有必要推广精细化管理思想,实施精细化管理,将管理水平提高到新的阶段。
(二)涪陵城市发展精细化管理的必要性
1.涪陵的城市发展定位
首先,在重庆五大功能区战略中,涪陵位于城市发展新区,是全市未来工业化、城镇化的主战场,集聚新增产业和人口的重要区域,全市重要的制造业基地,“四化”同步发展示范区和川渝、渝黔区域合作共赢先行区,同时也是解决好“大城市病”的关键区域。
其次,涪陵区委、区政府根据“实施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引导各区县有序竞争,特色发展”要求,决定将涪陵加快建成重庆综合产业集聚区、城市发展新区引领区、区域性公共服务辐射区和城乡统筹发展的现代化大城市,努力实现“幸福涪陵”建设。
综上,涪陵要实现这样城市发展定位,只有通过对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才能对上述定位、发展提供支持、支撑。
2.涪陵精细化管理的动力源
一是服务型政府的建立要求城市管理更为优质。“幸福涪陵”就是让涪陵民众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正当权益和合理诉求得到不断满足;文化生活得到不断改善;社会权利不断增强;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改善;这些要求的满足,是涪陵精细化管理的内在动力。
二是人口、资源与环境压力迫使城市管理者必须选择精细化。
(1)江南老城承载压力大。江南老城约17平方公里,承载了约40万人。江南城区地形是一面坡结构,最大高差达200多米,而城市道路东西横向公路相对宽阔,南北纵向道路相对狭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先天不足”。再加上空间有限,人流、商流、物流高度集聚,造成交通拥挤等城市病日益突出。
(2)新城区集聚能力尚未充分发挥。为缓解江南老城的承载压力,“西进”拓展城市发展空间,设立涪陵新城区,作为涪陵对外开放的前沿阵地、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极,城市发展的主战场,引导老城区中心区人口与产业向新区健康转移。但目前,新区户籍人口7.95万人,加上长江师范学院、第三卫校、职教中心、涪陵高中等师生,常住人口约10万人,与2020年聚集45万人口目标尚差35万人。
(3)城市地下管网等隐蔽设施承载压力大。今年入汛以来,涪陵并未发生50年、100年一遇的强降水,但是每一次强降雨后,三环路、四环路、滨江路、蔡家坡等多处出现“看海”现象;工地施工,挖破地下管道的现象时有发生,“你挖了我填,你填好我再挖”的现象仍旧存在,地下管网建设欠账较多。
(4)生态环境承载压力大。在涪陵工业强区战略的推动下,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一是涪陵的能源结构还是以原煤为主,如龙桥电厂、太极集团、建峰化工等高耗煤企业,这些企业能源供应以燃煤为主,且用煤点集中,易造成局部区域大气污染;二是涪陵地处长江、乌江两江汇合处的河谷地带,四周山脉海拔高出城区200米以上,静风频率高,不易污染物稀释扩散;三是近年来,机动车数量急剧增加,造成大气严重污染。
(5)城市建设和管理不能满足市民多元化的需求。现代社会已从单一均质社会转向多元异质社会,导致市民的需求出现多元趋势,从而引发矛盾。2014年,全区各级各部门共受理来信来访2581件(批)次、6776人次,集中在城市建设、土地征用、劳动保障等领域的占到40%左右,随着城市发展新区建设,类似涉法涉诉信访矛盾将会有增无减。
(一)涪陵精细化管理的领域分类
城市的精细化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可依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进行分类。第一层是城市的生命线系统,是维系城市基本生存和正常运转功能的基础设施和基础工程,包括城市供水、供电、供气、供热、交通和公共安全。第二层是城市名片和城市竞争力系统。城市名片包括城市环境和应急管理;城市竞争力包括教育科技、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文化体育。第三层城市生态保障系统,主要指自然物质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
当前,涪陵正处于第一层即城市的生命线系统向第二层即城市名片系统的发展阶段,精细化管理涉及的领域包括市政市容、公共安全、城市交通、城市环境和应急管理等五个方面。在现有的条件下,逐一对这五个方面进行精细化管理,筑牢城市发展的基石,才能在城市竞争力阶段和城市魅力阶段具有后发优势。
(二)建设以信息化为支撑的智慧城市管理服务系统
涪陵建设“智慧城市”,是实现城市精细化管理,增强城市承载能力的必然选择。涪陵要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从“城市生命线——城市名片——城市竞争——城市魅力”的发展需求,计划“智慧城市项目”。城市生命线阶段,可计划立项智慧交通、智慧安全、智慧城管;城市名片阶段,可计划立项智慧社区、智慧医疗;城市魅力阶段可立项智慧旅游、智慧环保,有序推进“智慧涪陵”城市建设。
(三)调动社会组织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
在城市精细化管理中,政府要发现新的社会价值,鼓励一些社会组织(NGO)参与社会管理。以民生领域,照顾孤寡老人为例:一方面专业的社会组织更专业、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爱去照顾好这些老人;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聘用一些大学生来参与义工组织,给他们发一点工资,经济问题解决了,又能做一些公益活动,社会价值得到了认可。对于政府来说:一方面,从政策和资金上给予社会组织一些支持和补贴;另一方面,政府在这其中充当规范者、协调者、仲裁者的角色,做得不好的地方进行规范、调整,出现矛盾了进行协调、仲裁。用社会的力量弥补政府力量的不足,社会组织能把很多精细化做好,政府反而更轻松。
(四)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
采用PPP的融资模式,动员社会资本参与城市精细化管理。到2020年涪陵将建成80万人口,80平方公里的现代化大城市,城镇化率70%以上,人口大量聚集,需要政府提供更多的基础设施,更精细化的管理,更多样性、差异化的服务,同时,政府又不能通过大量负债来满足城市现代化的需求,采用PPP的融资模式,让社会资本参与到城市的建设、管理中来,一方面提高了政府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节约了资金;另一方面扩充了市场的空间,让市场更好地发挥作用。
(五)创新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
1.多点发展模式。以破解交通拥堵为例:减少人的移动是破解城市交通问题的主要思路,而不是满足人的移动来修建基础设施。对于涪陵而言,如果把大部分的现代化的公共服务资源都集中在江南老城,人会越聚越多,交通拥堵等城市病会越来越严重。政府采取多点发展的模式,比如在涪陵新城,蔺市、白涛、清溪等卫星城镇,逐步建设完备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资源,有医院、学校、就业岗位,周边又有公园、超市、商场、电影院等,人在这个区域内,大部分的生活需要都能满足,就没有必要离开这个区域很远,来回折腾,节约了社会资源。
2.鼓励绿色出行,构建城市慢行系统。现在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就越来越在乎健康,如果能够把上下班与锻炼身体结合起来,鼓励大家走路、跑步上下班;工作中,允许人们穿休闲服、运动服。对于涪陵而言,可以找涪陵的名人,来代言这种生活方式,鼓励把走路或者跑步上下班当成一种生活时尚,让这个城市里面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那么交通、环境等精细化管理中的一些问题就能够得到缓解。
3.发展街边文化,留着城市记忆。涪陵一面坡的地形使街与街之间出现了很多小巷,比如三环路与四环路之间、南门山与滨江路之间,市民出行走小巷比绕坡转的车还快。政府可以根据涪陵地形的特点,打造旅游特色街区。一方面,走路上下班的市民需要经过这些小巷,小巷走的人多了,就会聚集人气,有了人气就会增加消费,这为传统服务业的发展提供了生长的空间。比如,伴随着儿时记忆的小吃、街边文化等,都能唤起人们对这座城市的回忆;另一方面,街区的逐步形成,能为一部分人解决就业。一条街,一个小面馆、一个烧饼店,一家人的生计就能解决。
(六)建立人人参与的精细化管理模式
涪陵城市的精细化管理需要每一个涪陵人的参与,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人人参与的城市管理模式。当前,涪陵的国际互联网用户有1.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8万户,搭建好的网络平台有“涪风论坛”“涪陵官方微博”“涪陵微信公众号”“涪陵移动APP”等网络平台,通过这些平台可以让网民对城市精细化管理建言献策,对好的建议提供者,或者进行奖励、表彰,或者选他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通过各种方式让涪陵每一个人都参与到城市精细化管理中,让城市精细化管理更接地气,让涪陵人对涪陵的城市管理有参与感。我们说,一个人的精细不是精细,千万个人的精细才是这个城市的精细。
[1]陆伟良,吉星,杨景炜,杜昱.国家智慧城市标准体系初探[J].中国公共安全,2013(11).
[2]苏剑,杜丽群,王沛,刘欲然.香港城市交通管理模式及其对内地城市的启示[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0(8).
F29
A
1673-0046(2015)11-00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