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悦
2014年12月,美国商业杂志《快公司FAST COMPANY》中文版评选出“2014年中国最佳创新公司50强”。
一周过后,一份文件被送至广州市市长办公室。文章标题提及,在上述“50强”中“21家京企上榜”,并突出“广州上榜8家”。
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审阅后批示:“召开广州8家创新企业座谈会,予以全方位的扶持。”
这是广州市政府新年的第一场政府座谈会。出席者除企业代表外,包括广州市市长、常务副市长、副市长、11个区的区长,以及十多个市局部门负责人。
2015年1月4日上午,广州市市长陈建华、常务副市长陈如桂、副市长王东等,与8家参会企业代表围坐圆桌。而11个区的区长则坐在市长后排。
此前,广州市副市长王东曾批示,请8家企业提出主要需求,并由广州市科技与信息化局(以下简称“科信局”)统一收集、逐一解决。而实际反馈情况是:仅有3家企业在会前提出需求,其他企业均在需求栏留白。
座谈会现场,经市领导反复询问,其余5家企业才悉数开口。当一家企业代表向市政府提出解决办公场地的问题时,企业所在的天河区区长当即回复:马上解决。
类似的“一呼一应”,多次在会议中出现。广州市科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企业的主要需求,集中在人才落户、员工子女上学、企业办公场所等问题上。
会议召开之时,正值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深圳、广州两市考察,他强调,必须着力推动面向市场需求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发展增添新动力。
参会企业代表、广州爱拍网络科技有限公司CEO王轶男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政府的支持会促进创新环境的良性发展,未来必将吸引大批新型企业落户广州。”
座谈会后,由副市长王东带队的市政府考察团将依次走访8家上榜企业。
广州市科信局曾联合多部门开展创新型企业的评审认定工作。截至2014年12月18日,已完成七批认定。
然而,此次快公司榜上的8家企业,竟然无一被认定为“广州市创新型企业”。
广州市科信局副处长钟斌告诉本刊记者:“我们将科技摆在对企业创新能力考察的首位。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对企业的研发机构、研发投入、企业规模、盈利状况、社会贡献等诸多要素,均有综合考核。然而,科技仅是快公司五项评价指标中的一项。”
快公司的五项评价指标,分别为:创意、设计、领导力、创新价值分析、以及科技。广州的8家上榜企业,中小型企业居多,规模相对较小,且运营时间不长,“有的还未走向市场”。
由此看来,科信局的认定名单是一张专注科技创新的专业榜单;而快公司的榜单则关注全面创新。
那么,广州市政府又为何如此看重快公司的创新榜单?两张榜单,谁更懂创新?
快公司瞩目的广州创新企业之一是巨杉数据库,被评价为“启动着新型数据库革命”。钟斌到访该公司时,最直观的感受是,“一间不算宽敞的工作室,远不如名字来得高大上,却到处散发着惊人的冲劲。”
有趣的一幕发生在座谈会上:巨杉数据库代表发言完毕,市领导问其主要需求,得到的回答是,暂无。
广州8家上榜企业,过半数均表示暂无需求。一位参会代表对本刊记者说:“很庆幸我们在进入政府视野前,基本上解决了生存问题。”
王轶男表示,“创新公司更需要的是大环境,当大批企业融入其中,良性的行业迭代才会产生。”
政府将如何营造良好的创新制度环境,才能满足这一最大需求?
广州市常务副市长陈如桂表示,重点在顶层设计、增加财政科技投入、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培育龙头企业、完善技术创新体系上下功夫,推动科技创新企业扩规模、提质量、增效益。
2014年8月18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七次会议,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
此前,自2012年起,为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解决科技成果“躺在纸堆里睡大觉”的现实问题,全国多地先后出台若干具体意见。
这一时期,南京“科技九条”、武汉“黄金十条”与“科技十条”、北京“京校十条”等,均通过大幅提高收益,极大地激发了高校、科研院所等研究人员的科研和成果转化热情。
在创新驱动战略下,如何理解创新?《快公司FAST COMPANY》中文版主编柯志雄认为,无视界限,是创新者最理想的心态。想象力,是创新者最根本的动力。
该杂志编辑骆海涛说,比起政府部门与风投公司,快公司发布的是一张相对轻松的榜单,“不受政绩、资本利益等因素影响,不以成败论英雄。既然是创新,就要容许失败。也许今年上榜的企业,明年就有可能消失。”
钟斌谈到这样一点启示:“创新,即是给予大众某种新的东西,它不一定需要较高的技术含量。多维度的评价创新,将有助于全面创新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