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与中日关系同时滑坡并非有利局面

2015-02-13 02:21王缉思
领导文萃 2015年4期
关键词:中日关系和平日本

王缉思

对中日两国而言,钓鱼岛成了两个国家改善关系的最大障碍。同时,美国因素在中日关系中再次突出。日本为牵制中国而在军事和安全方面进一步向美国靠拢,中国则认为美国为了防止中国崛起而挑动中日矛盾。于是一个奇怪的局面形成了:中国最重要的两个经济合作伙伴——美国和日本,恰恰成为中国最大的地缘政治挑战。

如果跳出当前博弈看历史,中日关系本不应是今天的样子。周恩来总理曾形容中日关系是“两千年的友好,五十年的不幸”。更不幸的是,这50年的不幸压倒了过去的两千年和中日邦交正常化后的42年。而今,靖国神社、教科书和慰安妇等历史问题,同日美安全关系强化、钓鱼岛争端等现实问题交织在一起,让人无法对短期内化解矛盾抱有信心。此外,一些中国人认为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国无法容忍中国的崛起,日本不过是美国在亚洲全面制衡中国的棋子,中美关系才是中日关系的根本。在探讨中日关系时,这个偏见应当得到纠正。

美国是中日关系中的重要因素,但非主导因素

建国以来,中国一直认为美国企图颠覆共产党的领导,因此在大部分时间里,美国被认为是对中国政治稳定的最大外部威胁。在冷战初期和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又对中国构成安全挑战。战后日本一直是美国的政治、军事同盟,在外交上基本追随美国。因此,中国对美国的警惕和防范,必然包括对日本的警惕和防范。

在当前的亚太大棋局中,美国对日本的态度确实是利用多于警惕,美国的一批保守派战略家甚至认为日本右倾化正合其意,因为对手中国的崛起显然比盟友日本的右倾化更令人不安。美国从中日矛盾中渔利甚多。不过,美国加强对日关系,敦促日本加入TPP(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关系),欢迎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并非完全出于制约中国的考虑,而是希望日本在全球安全和国际经济问题上协助美国。美国担心中日关系失控,使美国卷入一场得不偿失的军事冲突。日本从美国借力应对崛起的中国,不等于美日在美军基地等问题上的矛盾会烟消云散。因此,将中日目前的纠结问题主要归因为美国因素的干扰,不但有失偏颇,而且不利于我们处理复杂的对日双边关系。只要中日两国都决心排除障碍,恢复正常交往,美国是难以从中作梗的。

近年来,在多方面因素的交织下,中美关系和中日关系同时滑坡的现象已经出现,这对中国绝非有利的战略局面。要扭转这个局面,中国有很多工作要做。中美两国首脑的经常沟通,一年一度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以及多渠道、多层次的中美官方、智库、企业对话和人文交流,有效遏止了中美关系的下滑趋势。中日关系也应如此。中日官方政治关系的恢复有待时日,但应坚持让民间往来少受政治影响,经济、技术、文化、教育、卫生、环保、新能源等领域的交流合作应受到鼓励。

国际政治绝非仅仅是权力政治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独特的大国。我们是国力最雄厚的发展中国家,却在许多方面还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我们的影响正在迅速传遍全球,却还没有在亚洲获得主导地位;我们拥有独特的政治体制和意识形态,却还不具备足以影响外部世界的价值体系;我们是现存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受益者,却又受到西方的制约,需要努力推动国际秩序的改革。在中国化解这些矛盾的过程中,如何解决与日本相关的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政治问题,将直接影响外界看待和应对中国的崛起。

国际上弥漫着这样一种思路——一个新兴大国必然会走上与现存霸权国家争夺权力的道路,因此强大起来的中国势必想在亚洲称霸并将美国排挤出亚洲。这种思维模式在美国和日本都有相当的市场,并因中国的“强势”而使两国的保守势力相互呼应。这一思维逻辑是成立的,但又是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而打破的。如今世界经济的融合程度前所未有,社交网络冲破一切障碍,是对战争和国际冲突的巨大制约,也使“换一种方式看待世界”成为可能。

我们应当克服这样一种想法:只要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发展到足以压制对手,我们就可以让日本甚至美国服气,我们今天遇到的这些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不过,当代国际关系的历史,没有提供什么大国成功“压服”其他国家的先例。美国的硬实力曾经是越南的几十倍,后来又是伊拉克和阿富汗的几十倍甚至几百倍,但这些国家无一例外地让各个时期的美国泥足深陷而无法自拔。苏联曾经压服过自己在东欧的“卫星国”,还企图压服相对弱小的南斯拉夫,也占领过阿富汗,其结局早已成为历史。

德国的历史也很说明问题。近百年前,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严重打击,但它没有被“打服”,仅仅用了20年就重新崛起,又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果德国又一次被“打趴下”。但这一次,德国人深入反思,认识到希特勒时期的种族灭绝、军国主义、领土扩张政策是错误的,不允许国家重蹈覆辙,不寻求用军事手段报复。这样,德国才取得了令当今世界钦佩的成就。

诸多历史事实说明,压服和征服他国不能带来持久和平。要使曾经发动战争的国家改弦更张,走和平道路,不能靠实力压服,而是要树立道德典范,启发它自省反思。国人须知,国际政治不仅仅遵循丛林法则,也不单纯是弱肉强食。一个国家的强大确实会改变国家之间的力量对比,但未必意味着其他国家的绝对衰落,因为这种强大也会带来机遇:我们可以和美国合作修建高铁,可以和日本合作治理环境污染,可以和欧洲一起发展先进的制造业……合作共赢,对于中国和其他国家而言,都不应只是外交口号、政策宣誓,而是利己利他,造福世界。

风物长宜放眼量

中日关系也不仅仅是力量对比的问题,它还牵扯到文化和价值观,牵扯到体制和软实力,牵扯到两国社会的相互理解。我们的政策中有很多值得宣示的内容。例如,中国政府发布的“和平发展道路白皮书”强调中国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强调中国文化中倡导和平和谐的内容。2008年发表的《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指出:“日本在战后60多年来,坚持走作为和平国家的道路,通过和平手段为世界和平与稳定作出贡献,中方对此表示积极评价。”现在才过了6年,时过境迁,日本领导人做了一些令人反感、遭受谴责的事情,但上述基本评价是否需要完全否定,如何防止日本走向对抗国际社会的道路,值得我们认真思考。

中国外交中好的基调必须继续坚持。如果我们只是因为在外交中遇到暂时困难,就修改甚至放弃正确的主张,会向国内外传递错误的信号:中国今天之所以强调和平发展,只是因为国力还不够强大;一旦中国足够强盛,必然还会走强权政治的老路,想把美国、日本和其他对手踩在脚下。倘若我们给国际社会留下这样的印象,那就真的得不偿失了。

尽管历史充满不快,但中日之间不是只有战争和敌意。即便在中日关系最紧张的时候,也有很多故事让两国人民心生温暖,很多瞬间让两国人民心怀感激,很多点滴让两国人民心存希望。也正因为这些,中日关系走到今天这样的地步才令人尤为痛心;但也正因为痛心,我们才需要通过努力让它回归正常。日本的战争罪行不能遗忘,中日人民之间的友好感情也同样不能付诸东流。

(摘自《思想理论动态参阅》)

猜你喜欢
中日关系和平日本
日本经济界中国观的变迁与中日关系
日本元旦是新年
《黄金时代》日本版
珍藏书本捐赠促进中日关系
博弈·和平
期盼和平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中日关系进入 “后摩擦期”?
Five Hundred Times五百遍
“遥远的和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