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金美
【摘 要】在高科技迅速发展的今天,如果教师能够合理的利用多媒体辅助 “解决问题”这一块内容的教学,不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教学由平面走向立体、由静态变成动态、将抽象化为具体,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而且能较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多媒体;解决问题;教学效率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一切有条件和能够创造条件的学校,都应使用计算机、多媒体、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为所有学生提供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丰富学生探索的视野。而“解决问题”作为新教材中其中一块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我们实际教学经验得知,这块知识对于一大部分学生来说是一个“老大难”的问题,经常是老师分析的口干舌燥,学生们听的莫名其妙。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合理的使用多媒体,给学生鲜明、形象的视觉刺激,不但能起到形象直观、化烦琐为简单的作用,对于突破教学难点、提高课堂效率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借助多媒体,让素材“生动形象”
心理学研究表明:视觉是人类最可靠的感觉系统,人通过视觉获取的信息占获取信息总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因此要丰富学生的表象积累,就要不失时机地为学生提供恰当的形象材料,调动学生视觉的参与,特别是电教手段的应用,它可以变静为动,变远为近,可以在学生无法亲临现场观察的情况下解决学生表象缺乏的问题,可以为学生提供反映思维过程的演示。这样就大大增强了表象的生动性,提高了学习效率。
1. 有形有色,妙趣横生
实践证明:电教媒体具有直观形象、形色兼备的优势,它能创设情景,激发兴趣,使学生在兴趣盎然的学习数学知识。实验教材“解决问题”内容与原来省编教材比,具有形象、生动、来源与学生生活实际的特点。但是由于学生年龄特点,及读题能力、获取、处理信息能力的有限,对于课本中丰富的素材资源并不一定能完全理解。此时,如果能借助多媒体创设学习情境,会使学生积极性大增。如有一位老师在执教《解决问题综合练习》一课时,针对二年级小朋友的心理和年龄特点,老师把本节课所有的练习题都贯穿在“小猪请客”这一事件中。课始,出示多媒体课件“小猪过生日”,店里有两种蛋糕,分别是66元,98元,小猪手中有两张纸币,一张50元,一张20元,该买哪个蛋糕?让学生列式解答,解决蛋糕的问题以后,接着课件出示小猪又去逛水果店,苹果每千克5元,梨每千克3元,苹果和犁各买4千克要付多少元?买完了水果,小猪从装着72颗糖的糖罐里抓了两把糖分给小动物们,一把是24颗,第2把是36颗,你能解答什么问题?……一节课里,学生们至始至终都陶醉在小猪过生日的快乐中,并沉浸在不断的为小猪“解决问题”所带来的成功体验中,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进行快乐的学习。
2. 直观演示,正确领会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有一些概念是学生初次接触的,缺少生活经验。如在教学“相遇问题”时,学生很难抽象的正确理解“相向”、“相对”和“相遇”的真正含义,教师可运用多媒休课件演示马路交通的动态画面,同时制成能够拖动的直线,在动态演示一条马路上迎面行驶而来并相遇的场景时使学生清楚地看到它们的路线,并显示出两车相遇时的那条直线。如此直观的演示,学生已经在潜意识中通过自己的直觉初步了解了“相遇”的含义,为正确理解概念作好了思维铺垫。
3. 静动结合,分解难度
教材中有一些例题的安排,跳跃性比较大,增加了学生理解题目的难度,不利于学生对题目的理解和对问题的解答。如,在人教版八册“位置与方向”这一单元的例4,描述并绘制简单的路线图这一课时,教材上是用一张校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呈现,图中借助几条线段表示出从其中一点到另一点的方向与距离,要求学生根据这幅图描述出每一赛段所走的方向与路程,教材这样的呈现方式过于枯燥、呆板,学生在理解上也有较大的难度。为了克服这些缺点,我用多媒体课件,把这一张校园定向运动的路线图放到大屏幕中,再过动画演示,分解以后,每一次只出现其中一点到另一点中一个赛段的所走的方向与距离,把那些暂时用不到的信息先隐藏起来,避免这些对学生造成干扰,使过程更清晰、更简洁,大大降低了学生的学习难度。在后面几个赛段中,我都采用同样的方法依次出现一个赛段,学生根据电脑的演示,能很熟练地说出每个赛段的方向与路程,最后把这些路线综合起来,就是这一整个赛段的方向与路程,这样化简为易,“先分后集”,降低了学习难度,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二、借助多媒体,使数量关系的引入“水到渠成”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分析数量关系是解决实际问题的核心。基本的数量关系是学生形成解决问题模型的基础,而突出数量关系分析,找到解题思路,是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重点。但在实际教学中,数量关系往往令学生感到非常抽象,更多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不能很好的运用其来解答相关的问题,或者直接用公式来死搬硬套,结果错误百出。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点是因为学生对数量关系的理解不够透彻,不到位,并没有真正的理解内涵。如果适当、适时的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数量关系。
1. 演示于“动手之前”
如在讲授百分数应用题时,出示这样一道题目:“修一条公路,第一周修了全长的35%,第二周修了3600米,这时两周修的总米数距全长的75%还有400米。这条公路有多长?”刚拿到这个题目,很多学生很难找到对题中的具体量与对应分率,解决问题更是无从下手。运用多媒体的优势,我将应用题中用文字表述的抽象的数量关系,转化为线段图,通过“变色”“闪烁”“移动”等手段来突出百分数与其对应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化抽象为具体,让数量关系的出现水到渠成,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解并解答此类题目。
2. 演示于“操作之后”
对于有些解决问题的教学,在学生动手之后,再用动画直观的演示一遍,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又可以凭借多媒体标准、科学的示范,指导中下水平的学生纠正自己操作中的错误。如在教学“移多补少”问题时,为了让学生理解“相差数”与“移动数”之间的关系,首先我让学生来模仿题中人物亲自体验一下,出示题目,“小华有卡片20张,小强有图书16张,要使两人的卡片数量相同,小华应该给小强几张?”在学生操作以后,借助多媒体课件,从实物中抽象出来两个量,我把两个量用两条线段表示出来,再用相同的颜色表示出相同的那部分,相差那部分通过制作动画“闪一闪”“移一移”的表现方式,让学生形象直观的看到这一移动过程,直观理解相差数与移动数之间的关系。这样,通过学生多感官的参与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使“移动数=相差数÷2,相差数=移动数×2”这两个数量关系的引出显得更加直接、明了,这样的教学方式比老师直接讲效果更好。endprint
当然,多媒体课件的应用,对整合课堂教学资源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但演示实验或学生实验活动能有条件开设的,绝不能全部用课件来替代。课件中过多的“暗示”,弱化了学生从问题到原因的“猜想”,弱化了学生思维品质的养成。教师把教学的重难点都设计成问题链,相应答案制成了课件幻灯片,抛出问题后显示结果,会使学生错失很多“质疑思考”的机会,学生的理解往往停留在浅层的,所以使用多媒体手段,前提必须是必须是合理,千万不能用电脑演示完全代替学生的动手操作。
三、借助多媒体,让“解决问题”的练习“扎实创新”
数学练习是为巩固数学学习效果而安排的。数学练习仅仅关注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不够的,还要通过改变传统的练习方式,设计利于学生进行观察、操作、探索的练习,关注数学思想方法和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1. 基础练习求扎实
与省编教材相比,“解决问题”的相对应的练习量的安排明显不足,而且题目的设计从例题到习题跳跃性大,缺少了必要的模仿巩固。部分中下学生面对问题手足无措,这样对于学生“解决问题”基础知识的掌握和思维的拓展非常的不利。因此重视必要的变式练习和对比练习,应该成为“解决问题”的重要策略。但是因为课堂时空的限制,教师如果纯粹靠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在有限的时间里抄一些题目来弥补练习量的不足,效率非常的低下,如果每一次都印成练习纸的形式发给每个学生,从资源上考虑也是很不现实的,此时如果能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以及投影仪等设备的使用,可以在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增加一些必要的基础练习,增加教学密度,厚度,能增加教学容量,设计实际问题情景,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应用能力。
2. 练习形式求创新
利用多媒体,可以在练习形式上有所突破与创新,而且这样的练习往往都会安排在学生学习已经比较疲劳的课堂最后10多分钟内,借助多媒体丰富、形象的视觉刺激,对于消除学生的学习疲劳、提高解题的正确性也能比干巴巴的纸质材料更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更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借助多媒体,促进学生思维“有效发展”
数学教学其中一个目的就是要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遵从钱学森教授关于青少年思维“形象、抽象、灵感”三种思维并存的理念,充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利用电教媒体,为学生提供“变动着的图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比较、归纳,提出数学猜想的方法,并利用图像变动去引导学生思维过程的运动、发展,从而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在领悟、发现规律性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都得到发展。
1. 数形结合到位,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的协同发展
数形结合是数学课堂教学进行形象思维训练的主要途径。在数学中,很多题目都是文理、事理、算理三者的结合。要解决问题的原型比较复杂抽象,学生摄入大脑后难以形成清晰的表象。此时,如果能合理的借助多媒体 将特定的数学问题转化为图形,便可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使隐蔽、复杂的关系变的明朗,就能整体上把握住问题的实质,并且能创造性的解决数学问题。
2. 练习设计开放,诱发解题灵感
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有利条件、开放的问题条件、开放的问题、开放的解决方法、利用计算机,创设情景,呈现各种可能性,可有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思考出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既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训练思维的发散性,实现创造的可能。如学习完“简单的加、减法应用题”后,我用多媒体课件向学生提供了这样的的一条生活情境:学校要组织春游,你有20元钱去超市买东西,你会买什么?并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动态功能设置了一个虚拟超市并有服务员进行服务。超市里的商品应有尽有,学生感到仿佛真的置身于超市之中,都迫不及待地开始“买东西”。学生的思维十分活跃,得出的答案五花八门,有的学生只买两件东西,有的学生买七、八件东西,有的20元钱正好用完,还有的要求找零。简单的一步加、减法应用题在虚拟的现实情境中被学生创造性地得出了两步、三步甚至四步的加、减法应用题的算法。为今后应用题的进一步学习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多媒体创设出的情境,促使学生从多方面思考问题,学生的发散思维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既要明确任务与目的、熟悉教材内容和重、难点,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点、学生学习实际情况等诸多因素去综合考虑,选择恰当的媒体,科学地进行课堂设计和灵活运用启发式等教学原则。科学地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则会给数学教学改革提供良好的契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优化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及能力,合理运用多媒体,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