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岳大帝即黄飞虎考

2015-02-12 23:29郭俊红
泰山学院学报 2015年2期
关键词:东岳大帝泰山

郭俊红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03006)

东岳大帝即黄飞虎考

郭俊红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 太原 003006)

各地东岳庙内供奉的东岳大帝普遍被认为是西周反纣名将黄飞虎,这种观念深入民心,尤其是在下层民众中,已成为一种社会共识。民国乃至当代各地在重新修缮东岳庙的过程中,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的观点化解为各种细小的文化因子,融入庙宇的建筑细节中,东岳庙中的壁画、板画、石雕、木刻、泥塑,无不与《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有关。今从东岳大帝的神职和多种身世入手,对该说法进行溯源,认为这种说法在清朝乃至民国时期才逐渐被传承进而接受,是通俗文学《封神演义》被广泛传播接受的结果。

东岳大帝;黄飞虎;《封神演义》

东岳大帝作为我国民众广泛崇祀的民间神礻氏,一直是民间信仰研究者关注的对象,由此还形成专门的东岳信仰或者东岳文化研究。有的重点探讨东岳大帝信仰的形成①、流变②、仪式③以及地位升降④;有的以东岳大帝作为个案,探讨民间信仰的整体状况和特点⑤;有的将东岳大帝作为切入点,讨论信仰群体的组织机制⑥;有的借助东岳大帝信仰探讨区域社会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⑦,有的围绕东岳庙讨论神庙建筑⑧、庙会、宗教文化内涵⑨等问题。综观已有的研究成果,学者对东岳大帝的身世来历关注并不多⑩,即使有涉猎者,也仅仅是将其身世作为泰山神职或者泰山神信仰的组成部分略加提及,缺乏对其身世的详细探讨,尤其是对东岳大帝即黄飞虎的既成说法缺乏历时性考察。本文拟从东岳大帝的神职和多种身世入手,对该说法进行溯源,认为这种说法在清朝乃至民国时期才逐渐被传承进而接受,是通俗文学《封神演义》被广泛传播接受的结果。

一、东岳大帝的神职与身世

东岳大帝与东岳泰山关系密不可分,他最早来自于古人的泰山山神崇拜。两汉时期,随着阴阳观念和鬼神学说的兴起,出现了泰山主管鬼魂的观念,泰山成为众鬼的归宿,泰山神也出现了人格化倾向,山神成为主管冥界的人神。在泰山神人格化逐渐确立之后,从唐代开始,随着对泰山神不断的加封,出现了泰山神的国家化和帝王化的倾向,泰山神灵的地位在国家和民众中最终得以确立。从传说时代就在泰山上举行封禅这种典章制度上最隆重的大典,到宋代之后的帝王致祭泰山;从将泰山作为人间帝王与上天沟通的场所,到对泰山封王、封帝,兼封其妻子儿女,在数千年的历史中,泰山完成了其神灵化和人格化的过程。东岳大帝经历了从自然神到人格神的转变,因此其神职也就叠加了山神与人格神的两种功能,山神兴云致雨、发生万物、通达上天、固国安民以及人格神统领鬼魂、决人贵贱、延年益寿、长生成仙的职能全部叠加到东岳大帝的身上。东岳大帝成为负责人生前死后的神灵。“聪明正直,神之德也。福善祸淫,神之职也”。⑪

东岳大帝作为全民信仰的神灵,民众对其家世身份多有疑问,什么样尊贵的身世才可以让他拥有如此的神异呢?早期道教典籍对此作出回答,梁陶弘景《真灵位业图》载:“泰山君秦,字景倩,为四镇,领鬼兵万人,有长史、司马,复有小镇数百,各领鬼兵数千万。”东岳大帝虽有荣贵的身份,但没有显赫的家世,这种回答并不能满足生活在注重身份家世的当时民众的心理期许。面对这种困境,有人对泰山神的神职和家世尊贵化,将其说成是“天帝之孙”⑫,但作为天孙,可能织女是天孙的观念更深入人心,因此这种观点也并没有引起历代民众认同。

关于东岳大帝的身世还有太昊说、盘古化身说、上清真人说、山图公子说、少昊说等等,但占据道教正统地位的是金虹氏说。此说将东岳大帝神职和身世同时尊贵化,制造出非常详细的家世谱系,最著名者是将金虹氏看做盘古的后裔。成书于明朝永乐之后的道教典籍《三教源流搜神大全》载:“昔盘古氏五世之苗裔,曰赫天氏,赫天氏曰胥勃氏,胥勃氏曰玄英氏,玄英氏子曰金轮王,金轮王弟曰少海氏,少海氏妻曰弥轮仙女也。弥轮仙女夜梦吞二日,觉而有娠,生二子,长曰金蝉氏,次曰金虹氏,金虹氏者即东岳帝君也。”这种观点由于被纳入道教典籍而获得明清时期民众与官方的认同。其说在民国时期仍有流传,只是金虹氏已经解除与盘古的关系,而被世俗化为斩蛇救民的山东曲阜县义士。这是民间宗教信仰逐渐世俗化的产物,此处不做详细讨论。

二、东岳大帝即黄飞虎的广泛认同

据《大宋国忻州定襄县蒙山乡东霍社新建东岳庙碑铭(并序)》载:“越以东岳地遥,晋人然备蒸尝,难得躬祈介福,今敕下从民所欲,任建祠祀。”此碑立于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自此之后全国各地兴起了修建“东岳庙”、“泰山行宫”和“东岳行祠”的浪潮,奉祀东岳大帝的神庙广布各地,尤其是随着赵宋政权的南迁,东岳大帝信仰以及修建东岳庙的风气也被带到了南方。“三月二十八日,乃东岳天齐仁圣帝圣诞之日,其神掌天下人民之生死,诸郡邑皆有行宫奉香火。杭州有行宫者五,如吴山、临平、汤镇、西溪、曇山,奉其香社”。

明初,朝廷颁布祭祀规制,并在各府州县普遍推行,东岳大帝被纳入官方祭祀系统。东岳庙、社稷坛、风云雷雨山川坛、城隍庙、文庙、关王庙、火神庙、马王庙成为各地方州县均要修建的神庙。清朝入主中原后继承并使用了此套祭祀规制,于是形成了凡设州立县,均建置有东岳庙的格局。在山西甚至出现了村镇建有东岳庙的现象。山西省河曲县文笔镇岱岳殿村因村建有东岳庙而得名,此村的东岳庙创建于金天会十二年(1134年),一说建于金皇统九年(1149年),此庙屡毁屡修,延续至今,现在每年三月二十八还围绕神庙举行东岳庙会。

现在山西各地还留存有许多宋金时期创修的东岳庙。以晋城市为例,目前还保存完好的东岳庙就有晋城市周村镇东岳庙(宋元丰五年重修)、晋城郊区南村镇冶底村天齐庙(宋代重修)、泽州县高都镇东岳庙(金代)、阳城县润城镇东岳庙(金代)、润城镇屯城村东岳庙(金代)等,这些庙宇历千年而不替,屡坏屡修。在庙宇的重修碑刻中,多数只提及东岳大帝的神职而鲜有提及东岳大帝就是黄飞虎者。“东岳为太山之灵,专司命之职,代天行道。凡人生之福籍禄籍,悉由岳司衡注,而归魂返魄之际,其考校又最先,位既甚尊,权亦甚重。故岳有五,而东岳之庙貌独遍于天下,良以导迎天地发生之气,而布太和之仁泽于人间也”。

泽州县高都镇东岳庙创建于金大定年间(1162-1189年),明清多次重修,在多通重修碑中也只赞颂东岳大帝的神职而不提身份家世。此庙的正殿天齐殿为金代原构,内塑东岳大帝神像,现在在正殿门上悬挂木牌,却对东岳大帝的身世做出明确解释——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目前很多东岳庙的正殿都悬挂此说明木牌,认为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的庙宇不止高都一座,河南新郑、北京昌平、湖北沔阳、江苏淮安、福建建瓯、陕西武功、山西襄垣等地的东岳庙也视东岳大帝为黄飞虎。

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的观点不仅体现在各地东岳庙的正殿介绍上,还化解为各种细小的文化因子,融入庙宇的建筑细节中,壁画、板画、石雕、木刻、泥塑无不与《封神演义》中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有关。山西蒲县东岳庙是国内保存完好的东岳庙之一,其创建年代无考,现在的行宫大殿已属元代重修建筑,大殿门外对东岳大帝的身世也采用黄飞虎说。另外随处可见的壁画也是蒲县东岳庙的特色之一,内乐楼左右山墙的壁画24辐、板画6辐、东华门壁画36辐以及西华门36辐,共计102辐壁画。这些壁画的素材几乎全部来自于《封神演义》,例如乐楼第三幅板画主画宫廷建筑,亭台楼阁,其间有四位人物,一男一女在楼上临窗下望,两官吏身着朝服,站立过桥交谈。其画内容取材于《封神演义》第三十四回“周纪激反武成王”,叙说武成王黄飞虎妻子被殷纣王调戏,贾氏不堪其辱,跳楼身亡,黄飞虎的妹妹也被纣王摔下摘星楼,周纪趁机言激黄飞虎,反出朝歌,出五关投奔西周的故事。东华门北门阴楣板画第二幅是“天禄战余化”,为《封神演义》第三十三回人物故事,主画二人,一少年将军白马挺枪,一将黑面凶煞,骑狮持戟,战斗正酣,足下云浪翻涌。该画叙述十三岁黄天禄为救父亲黄飞虎,与七首将军余化大战的故事。这些壁画大多绘于民国二十六年(1937),均出自当地画师之手,壁画图案精美,内容全部取自于《封神演义》,毫不夸张的说,《封神演义》通俗小说已经弥漫在东岳庙的角角落落。

山东泰安市的岱庙是东岳大帝的本庙,庙内的天贶殿供奉东岳大帝,在当代介绍天贶殿的网页上,也说殿内供奉泰山神即东岳大帝,民间传说此神即黄飞虎。不仅官方持这种说法,泰山周边的民众也认同东岳大帝即黄飞虎的说法。泰山脚下白马石村的村民史震国讲述东岳大帝的故事时,讲道:

殷周时期,他跟前有个镇殿大帅,叫黄飞虎,……东岳大帝是殷纣王的一个大将军,忠心耿耿,他的妹妹进了朝廷,弄到蝎子坑里,被挖了眼睛,很多事殷纣王都对不起黄飞虎,于是他就倒戈了,投靠了周朝姜子牙,成了攻打殷纣王的先锋主力,在一次进攻殷纣王的战争中被杀了,一道阴魂上了鹿台,到最后姜子牙封神的时候封他为东岳大帝,而且还兼着十大阎罗之一——阎王爷爷,管小鬼的。保佑一个地方的风调雨顺,保佑一个地方的安宁。⑬

无论是民众实际举行的信仰行为,还是活跃在民众口头的东岳大帝民间叙事;无论是各地的东岳行祠,还是泰山脚下的东岳大帝祖庭,都在证明着一个事实,即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三、《封神演义》的传播与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的广泛认同

“奉道流羽客之隆重,极于宋宣和时,元虽归佛,亦甚崇道,其幻惑故遍行于人间,明初稍衰,比中叶而复极显赫,成化时有方士李孜、释继晓,正德时有色目人于永,皆以方伎杂流拜官,荣华熠耀,世所企羡,则妖妄之说自盛,而影响且及于文章。”明朝官方崇道的立场影响了世人的文学创作及文学倾向,大量借神魔谈人事、社会、历史的神魔小说便应运而生。《封神演义》大约完成于十六世纪后半期,即明隆庆万历年间。贯穿小说的主线是姜子牙辅佐武王姬发成就霸业,始自受辛进香女娲宫,题诗渎神,神因命三妖惑纣王助周。第二至三十回则杂叙商纣暴虐,子牙隐显,西伯脱祸,武成反商,以成殷周交战之局。以纣王自焚,周武入殷,子牙归国封神,武王分封列国终。

武成王黄飞虎贯穿整个反纣建周的过程,属小说重点描述的人物,他祖上七世忠良,世居朝中高位,家族显赫,其父黄滚为镇边老帅,其妹入朝为妃,黄飞虎被纣王封为镇国武成王,黄家可谓皇亲贵戚。黄飞虎因与比干架火烧狐,剥皮制袍而得罪妲己,妲己设计逼死黄飞虎的妻妹,黄飞虎身负家仇带部将反出五关,投奔周武王,在兴周灭商的战争中,黄飞虎战死于渑池,被周武王封为开国武成王,姜子牙分封诸神的时候,他因战功显赫,施恩积德被封为东岳大帝。小说写道:

子牙曰:“今奉太上元始敕命:尔黄飞虎遭暴主之惨恶,致逃亡于他国,流离迁徙,方切骨肉之悲;奋志酬知,突遇阳针之劫,遂罹凶祸,情实可悲!崇黑虎有志济民,时逢劫运;闻聘等三人金兰气重,方图协力同心,忠义志坚,欲效股肱之愿,岂意阳运告终,赍志而殁。尔五人同一孤忠,功有深浅。特锡荣封,以是差等。乃敕封尔黄飞虎为五岳之首,仍加敕一道,执掌幽冥地府一十八重地狱,凡一应生死转化人神仙鬼,俱从东岳勘对,方许施行。特敕封尔为东岳泰山天齐仁圣大帝之职,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尔其钦哉!毋渝厥典。”黄飞虎在台下叩首谢恩。

在早于《封神演义》的《武王伐纣平话》和《春秋列国志》中,黄飞虎并不是举足轻重的人物。尤其是在《春秋列国志》中,几乎找不到黄飞虎的身影,其名字只出现在列数纣王十大罪行的时候,“其七,欲乱黄飞虎之妻,君臣倒置”。而在《封神演义》中黄飞虎却成为中流砥柱式的人物,为何作者会集中笔墨描写此人的家世背景以及伐纣历程?联系成书的时代背景,这应该是作者借此书对历代争论的“武王伐纣合法性”问题作出自己的回答。武王伐纣乃是臣子讨伐君王而占有天下,属于大逆不道的行为,历史上对其合法性早就存有争议。为了给武王伐纣寻找合法性,作者极力强调纣王的失道失政行为,他调戏黄飞虎之妻,君臣倒置,打破了“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正常的君臣关系。对于失政无道的暴君,那作为臣子应该何去何从呢?作者认为“君之视臣如草芥,则臣视君如寇仇”,臣子在面对失道昏君时应该识时务,寻找有道明君,“君不正,臣投外国”。当“黄飞虎以报国赤忠,功在社稷。不能荣子封妻,享长久富贵,反致骨肉无辜惨死,情实伤心”之时,毅然率家臣弃暗投明,出走西岐,寻找明君。相比较梅伯、闻仲等人,在作者看来黄氏更是一位识时务的俊杰。作者借黄飞虎之举,为武王伐纣的合理性寻找到依据,说明其事乃是奉天明命,民心所向,替天行道,是一场正义之战。黄飞虎身事二主,但却从没受到批判,反倒成为周得天下乃大势所趋的重要例证。作者借武王之口说出时人对黄飞虎的评价:“威行天下,义重四方,施恩积德,人人敬仰,真忠良君子”,黄飞虎被封为五岳之首的东岳大帝也算名副其实。

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的观念随着通俗小说《封神演义》的传播而深入人心。明末至清朝,《封神演义》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在社会各个阶层广泛传播。

首先是传统的小说文本传播。“仅识字之人,有不读经,无有不读小说者”。据相关学者研究,明朝嘉靖、万历年间的书价较之明代前期有了大幅度下降,一个国子监博士、学正和学录的月收入已可购买一部《封神演义》,甚至不入流的翰林院孔目、掌撰,也有此购买力。较低的书价不仅能增加读者数量,而且书商还采用增加插图、邀请文化名人撰写书评等方式来提高作品的销售额,扩大其传播范围,因此有清一代有35个书坊刊刻《封神演义》36种,其中上海广百宋斋分别于光绪十五年和光绪十七年两次刊刻,加上明代一种,总计37种刻本。这么多书坊刊刻《封神演义》,其销售之火爆可想而知,其传播范围之广是不言而喻的。

其次,明清时期《封神演义》被改编为戏剧、曲艺等形式进入社会各阶层的文化生活,尤其是说唱、小戏这些民间文艺形式是下层民众最主要的精神生活和文化生活方式,直接影响民众的文化认知。黄飞虎是东岳大帝的观念,借助这些形式被最广大的中下层民众广泛接受并认同。将小说改编为可供舞台实际演出的戏曲,推动了小说在更大范围内的流传。“封神戏”是小说《封神演义》的另一主要传播方式。清代京剧及地方戏吸收了《封神演义》的大量内容。据陶君起《京剧剧目初探》一书统计,依据《封神演义》而改编的京剧有二十九个。把这些戏曲内容与《封神演义》有关内容比勘,我们可发现内容大致吻合。除京剧之外,还有很多地方戏中有些戏曲内容也来自于对《封神演义》的改编。

北宋时期,京都开封的勾栏瓦肆间就出现了说唱艺人,这些艺人从通俗小说中取材,促进了说唱文学发达。评书、鼓词、皮影戏都有专门的《封神演义》表演艺人和底本。张次溪《人民首都天桥》第五章记载说,仅天桥著名的说书艺人就有“评书大王”双厚评(艺名双文兴)说《封神》、《水浒》、《隋唐》,张虚白说《封神》,邹腾雷说《封神榜》。三位著名艺人竞说“封神”故事,可以想见当时的热闹场面。鼓词《封神榜》依据小说《封神演义》而改编,其线索和主要内容与小说大致相同。皮影戏是活跃于乡间民众的娱乐方式,演出场所随意,演员数量少,情节内容更为简单,更易走近百姓,其受众更加广泛。据文献载,山西省孝义县尚存明末雕刻的封神故事影人,此两个影人是《封神演义》传统剧目中两个角色——《大战汜水关》中的韩荣和《大破朱仙阵》中的老子。可见,在明代已有众多的民间艺人在自觉不自觉中参与到《封神演义》的传播中来。

清代中期,还出现了根据《封神榜》改编的“香火戏”,老百姓演此戏主要为祈求庄稼丰收、火烛安全、牲畜兴旺。乾隆时,演《封神演义》中邓九公、土行孙效顺归周的《顺天时传奇》梨园传抄本流行,多达十余出。

聂绀弩在《论<封神榜>》一文中说《封神榜》“在中国旧社会里面,占着它确乎不拔的支配地位。‘姜太公在此,诸神回避’的纸条儿,到处都可以碰见;财神赵公明、东岳大帝黄飞虎以及麒麟送子的三霄娘娘……的庙宇,各地都有。至于三头六臂的哪吒,八九玄功的杨戬们的英勇的战绩,就是不认识字,没有直接看过这书的乡下放牛的砍柴的人们,也背得出一两套来。”

明清时期《封神演义》在社会各阶层广泛传播,尤其是各种说唱、小戏等民间文艺形式承载的《封神演义》深入下层民众的观念中。伴随着《封神演义》的广泛深入传播,民众对其中的故事、人物逐渐熟悉,在这个过程中民众普遍接受了《封神演义》中“黄飞虎被分封为东岳大帝,总管天地人间吉凶祸福”之说,形成了东岳大帝是黄飞虎的共识。以蒲县东岳庙为例,在民国以前对东岳大帝的身世来历都没有任何定位,现存元代至民国时期70余通碑刻及历史文献中没有一处提及,清康熙、乾隆、光绪年间《蒲县志》也没有任何记载。但民国以后,民间始流传东岳大帝即黄飞虎之说,并把蒲县东岳庙行宫中的一系列建筑及壁画与黄飞虎及《封神演义》故事联系起来。如“天王殿”四大天王被演绎为黄飞虎的四个儿子,即黄天化、黄天禄、黄天祥、黄天爵,又说为黄飞虎四大家将,即邓忠、辛环、张节、陶荣。凌霄殿被演绎为黄飞虎父母黄滚夫妇的寝殿,寝宫被演绎为黄飞虎夫人贾氏的居处,昌衍宫被演绎为《封神演义》中的云霄、琼霄、碧霄三姐妹居所。1979年以后,蒲县文物管理所将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冠名为黄飞虎,并用文字标记在行宫大殿说明牌及东岳庙旅游纪念册中。

四、结语

现在各地东岳庙内供奉的东岳大帝普遍被认为是传说中的西周名将黄飞虎,这种观念已经深入民众,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心脑之中,形成一种社会共识。民国乃至当代各地在重修东岳庙的过程中,黄飞虎是东岳大帝的观念被付诸到建庙塑神的行为中,神灵塑像、庙宇建筑、庙内的壁画板画等无不体现出这种观念与认识。而这一观念与神魔小说《封神演义》在明清时期广泛传播密切相关,《封神演义》中黄飞虎被封为东岳大帝的故事情节随着小说的多元化、多形式传播,深入到各阶层的民众思想中,因此我们认为,黄飞虎是东岳大帝的观念正是通俗小说广泛传播的产物,这种观念发生在清代晚期乃至民国时代。

[注释]

①这方面的文章很多,例如《2011年东岳文化蒲县国际论坛论文集》中的多篇文章都属于此列。

②详见潘兰香《东岳大帝源流》,《学术交流》,1997年11月25日。

③张宇《蒲县东岳庙会与“四醮朝山”》,山东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刘云军《两宋时期东岳祭祀与信仰》,北京师范大学,2008年博士学位论文;田荣军《陕西省武功县东岳庙会“请神”仪式调查》,2010年中国艺术人类学论坛暨国际学术会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艺术人类学研究论文集,2010年11月。

④孟昭锋《明清时期泰山神灵变迁与进香地理研究》,暨南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⑤任培育《明代民间信仰研究》,河南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陈泽华《民国山东民间信仰研究(1912-1937)》,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硕士学位论文;谭光月《清代重庆民间信仰研究》重庆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⑥详见叶涛《泰山香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

⑦赵世瑜《国家正祀与民间信仰的互动——以明清京师的“顶”与东岳庙为个案》,《狂欢与日常——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曹珊珊《民间信仰与地方社会》,山东大学,2010年硕士学位论文。

⑧范文美《蒲县东岳庙“地狱变”之调查与研究》,兰州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⑨楼雈蔺《北京东岳庙及其建筑群的宗教文化内涵分析》,华东师范大学,2011年硕士学位论文。

⑩周郢《泰山神的身世传奇录——新见<泰山之神金虹小志>简识》,见叶涛《2011年东岳文化蒲县国际论坛论文集》,第13--18页。

⑪叶涛《泰山香社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第56页。

⑫张华《博物志》与汉代重修的《孝经援神契》都指出东岳大帝是天帝之孙,主召人魂魄,知生命之长短。

⑬此调查资料来自于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硕士丁志芳的论文。

[1]王文锦.礼记译解[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佚名.绘图三教源流搜神大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许仲琳.封神演义[M].北京:中华书局,2009.

[4]钟肇鹏.道教小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0.

[5]谢桃坊.中国市民文学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7.

[6]赵世瑜.狂欢与日常——明清以来的庙会与民间社会[M].北京:三联书店,2002.

[7]张世贤.蒲县志[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

[8]叶涛.泰山香社研究[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

[9]周博.封神演义的成书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传播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10]褚殷超.封神演义传播研究[D].山东大学,2006.

[11]裴元梧.河曲县岱岳殿调查研究[J].文化视野,2012,(5).

[12]赵凤诏.重修东岳庙碑记[A].晋城市城方志丛书编委会.晋城金石志[M].北京:海潮出版社,1995.

[13]金受申.北京的老书馆[A].周博.封神演义的成书及其在明清时期的传播研究[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梅焕钧)

The Verification of Dongyue Emperor being Huang Fei-hu

GUO Jun-hong
(School of Liberal Arts,Shanxi University,Taiyuan,Shanxi003006)

Dongyue Emperor,enshrined and worshipped everywhere in the country is universally regarded as the famous general Huang Fei-hu in theWest Zhou Dynasty.This belief deeply rooted into people,especially those in the low social status and became a consensus.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and at present,the repair of Dongyue Templemade this belief disseminate into smaller cultural factors,into the temple's architectural details,such as in murals,woodblocks,stone carvings,woodcuts and clay sculptures,all of which are relevantwith characters and stories in The Canonization of the Gods.This paper is from Dongyue Emperor's holy position and his origins to verify that the belief of Dongyue Emperor being Huang Fei-hu was accepted in the period of Qing and even Republic,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population of The Canonization of the Gods.

Dongyue Emperor;Huang Fei-hu;The Canonization of the Gods

G127

A

1672-2590(2015)02-0019-06

2015-01-22

郭俊红(1982-),女,山西晋城人,山西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博士。

猜你喜欢
东岳大帝泰山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东岳集团有限公司
开七窍的混沌大帝又活了:修辞通关①
东岳访古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居鲁士大帝:用宽容称霸世界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70年,我们一路同行
泰山崩于前,你瞟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