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及其启示
——以美国、韩国和新加坡为例

2015-02-12 22:42:39
探索 2015年4期
关键词:新加坡培育韩国

(中共重庆市委党校重庆市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心,重庆 40004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工程,既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又要学习和借鉴国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经验。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就为我们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1 国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考察

美国、韩国、新加坡在培育核心价值观时,各自基于本国国情,利用各种手段、方式及措施,把传统文化、爱国主义与公民意识很好地糅合起来,从而构建起了本国的核心价值观。

1.1 美国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它的文化与社会核心价值观不仅塑造了美国公民,而且在全球有着广泛的传播力、巨大的影响力和强大的感召力。因此,美国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首先值得我们注意。

自建国以来,美国基于基督教文化传统,对人们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意识教育,强化和巩固了核心价值观。

第一,重视宗教的社会作用和影响。美国信教人数居多,经常在公共场所开展形式多样的宗教性聚会、庆典或仪式,这时会有神职人员进行祷告,还会播放一系列宗教性的歌曲;新当选的美国总统在就职时被要求将手按在《圣经》上宣誓,“国会参众两院的每一届议会都是由国会牧师主持的祈祷进行的”[1];教会办学早已成为传统,在教学安排上重视宗教灌输和教育;宗教团体像一般的社团一样,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这样世俗化了的宗教,对美国人的意识及价值观影响很大,其社会作用和功能显得日益重要。

第二,强化教育。美国在各类学校开展新品格教育。教育紧紧围绕核心价值观进行,在课程的开设和教学安排上常把各种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当作范例,培育学生的美好品德和爱国精神;最重要的是美国价值观教育方法多样,“价值灌输法、榜样法、价值澄清法、价值推理法、价值分析法”[2]等各种方法都运用到教学中,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美国的主流价值观。在家庭教育上,美国父母一般受过高等教育,更为重视孩子的品格和人格教育。

第三,重视社会广泛参与。美国的文化产业在本国产业结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报纸、电视、电影、网络等大众传媒更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例如,美国的好莱坞电影中就有明显的宣传美国伟大、鄙视其他国家的情景和画面,这在潜移默化中对人们形成影响[3]。此外,两大党派、社团、政府领导人等积极开展宣传或以身作则,还在公共场所修建华盛顿、林肯等标志性人物的纪念馆,开展丰富的历史文化活动。

第四,借助法律制度规范。首先,美国对新闻出版及人们的言行进行了法律上的规范,一旦超出法律规定或违背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就会遭到法院的起诉。其次,美国的《独立宣言》及宪法也处处体现着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还不断颁布各种法律规范推进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如《不让一个儿童落后法案》等[4]。

1.2 韩国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韩国是“亚洲四小龙”之一,国家虽小,但在亚洲乃至世界上的影响力不可小觑。它的经济发展较快,文化“软实力”也有了较大的提升,这毫无疑问也得益于韩国政府不遗余力开展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与灌输。

在建设社会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韩国政府注重塑造具有传统文化、现代公民美德与爱国主义精神的“身土不二”的公民。所谓“身土不二”强调人自身的发展与国家、家乡、民族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青少年在这样的背景下,不仅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与传统文化,更树立起了爱国主义思想。

第一,重视历史传统文化和爱国教育。首先,注意发挥儒家思想的社会功能和作用。韩国政府通过重整儒家思想纲常,恢复了儒家社会秩序。在中小学开展汉字、传统历史和礼仪教育,韩国自幼儿园到大学均开设了礼仪室,对学生进行传统礼仪教育,还大力提倡民间节日、民俗风情,通过立法或制度建设保护文化遗产。另外,修建纪念馆舍等,着重展示近代以来朝鲜民族在被日本殖民的过程中,通过流血牺牲和不屈不挠的斗争,最终取得韩国的独立和现代化建设的辉煌成就。“中小学每年都要多次组织学生参观名胜古迹、自然景观、纪念馆、博物馆,通过这些活动,使青少年亲身感受到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巨大魅力”[5],进而强化了历史和爱国教育。

第二,强调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重要性。在家庭教育上,韩国的老一辈在言传身教中,将尊卑、等级、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价值观传授给下一代,使青少年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在学校教育中,除了强化儒家思想教育外,还通过悬挂太极国旗和世宗大王等历史人物画像、演唱国歌和传统歌曲,对青少年进行爱国教育;另外,不断进行德育课程的改革,培养学生日常生活所必需的基本经验。

第三,倡导社会力量发挥积极作用。韩国的大众媒体尤其是电视剧产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韩国国民经济中的支柱之一。韩剧浓情渲染了众多韩国普通老百姓的细微生活,传达出东方伦理思想[6],使民众强化对家庭的认知,树立深厚的“家国”情怀,具有非常大的功效。新闻、出版、网络、报纸等也积极宣传传统儒家文化、公民美德、韩国民族精神等。此外,政党、社团等通过开展集会、庆典等活动也在向民众灌输主流社会价值。

第四,发挥政府的模范带头作用。韩国政府在为核心价值观培育注入大量心血和资金的基础上,制定《公职人员伦理法》,同时设立了具有实权的公职人员伦理委员会。另外,还把反腐败委员会改组为国家清廉委员会,对公务员的腐败问题进行有效的制裁和打击,由此国家和政府的形象大大提升[7]。韩国政府从法律、制度、机构等方面逐步建构起了良好的政治伦理秩序,起到了模范带头作用。

1.3 新加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为了引导民众对国家和民族的认同,在经过反复讨论后,1991年新加坡国会批准发表了共同价值观白皮书,提出了新加坡的核心价值观:国家至上,社会为先;家庭为根,社会为本;关怀扶助,尊重个人;求同存异,协商共识;种族和谐,宗教宽容。共同价值观“博采了新加坡各民族价值观的精华,规定了新加坡和谐、统一、繁荣、稳定的国家意识导向,蕴含着促进新加坡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8]。自五大共同价值观白皮书发布以来,新加坡通过政府积极引导、学校和家庭教育、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规范等,进行共同价值观的宣传和教化,逐渐实现了核心价值观即五大共同价值观的大众化、社会化,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第一,政府积极引导。首先,充分发扬政府及政府公务员的模范表率作用。为此,新加坡于1958年建立了公务员政治学习中心,1971年建立了公务员进修学院,积极对公务员进行培训。通过高效的培训,使新加坡的公务员具有了廉洁、忠于国家、勤于为人民奉献的精神,为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树立了榜样[9]。其次,由新加坡社区发展部、青年及体育部联合成立了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该委员会专门启动了学校家庭教育计划,对家长教育孩子进行培训[10]。另外,政府还推行了学生社区服务计划,这些计划包括关怀与分享计划、福利机构服务、慈善捐赠等,还经常举办“敬老周”“国民意识周”“家庭周”等形式多样的活动,为培育共同价值观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第二,重视学校教育。新加坡有着从幼儿园到大学的完整的教育体系。新加坡紧紧围绕五大共同价值观,利用《好公民》和《公民道德教育大纲》等课程进行教育,并针对不同年龄学生的认知能力,设计了有区别的德育课程。例如,在教育“国家至上,社会为先”的价值观时,小学三年级第六课开设《八月九日到了》(新加坡的国庆日),小学四年级第六课安排了《我们的信约》,小学五年级第六课讲授《大禹治水》。这样巧妙的课程设计,既做到了联系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又在不知不觉中培育了学生的共同价值观[11]。另外,各学校还设置了道德教育室,定期对学生开展教育。

第三,实行严格的法律制度规范。新加坡实行严刑峻法,通过严格的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促进共同价值观的普及。大到国家管理,小到公民个人行为,均做了严格规定。对于违反法律的,不仅会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甚至处以绞刑或鞭刑,有效震慑了犯罪行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为了培育共同价值观,新加坡政府对大众传媒进行了有效控制,例如制定并不断修改《报章与印刷出版法令》,禁止传播与共同价值观不符合的内容,任何媒体一旦违反,会处以重罚。这样,将大众媒介纳入了法制和政府监督的轨道,为共同价值观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有助于公民共同价值观的养成。

2 国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共同特点

通过对美国、韩国和新加坡在培育本国核心价值观上的实际做法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它们在核心价值观的培育上有着注重政府引导、重视教育熏陶、倡导社会参与、提供法制保障等共同特点。

2.1 注重政府引导

不管是社会相对自由宽松的美国,还是“管控”较为严格的韩国和新加坡,政府在培育核心价值观上,均注意提供资金支持、发挥模范表率作用以及创新宣传理念。

——资金支持。在美国、韩国和新加坡,开展各类价值观宣传活动,如举行社会性的活动、开展价值观教育手段的科学研究、建设标志性场馆、进行大众媒体的管控等,都是有政府雄厚的投资作为保障的。有了这一物质基础,社会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才能逐步得以落实,才能实现大众化和社会化。

——模范表率。在美国、韩国和新加坡,政府及政府工作人员均有一套行为规范,并通过培训、设立机构监督等方式,塑造了他们廉洁、勤于为民奉献、忠于国家等优秀品格或习惯。良好的政府文化对整个社会风气的改善发挥了模范表率作用。另外,政府领导人往往带头践行核心价值观,国家的整个制度设计和运转也以本国核心价值观为基调,这就活化了主流价值观,使民众更加乐于接受。

——创新宣传。美国、韩国和新加坡政府在对核心价值观进行宣传时,并不是采取一味的说教和阐释,它们通过各种途径创新宣传和教化的方式方法。例如,以博物馆、纪念馆、影片或电视剧等为载体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在文化活动中熏陶民众,潜移默化地影响民众的思想和行为,更容易得到人们的接受和认可。

2.2 重视教育熏陶

“家庭教育是人生教育的初始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学校教育是社会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受教育者接受系统教育、全面教育的阶段。”[12]因此,美国、韩国和新加坡都注意在家庭和学校教育中贯穿价值观教育。

——家庭教育。韩国的老一辈在言传身教中,将儒家价值观和现代西方价值观传授给下一代;新加坡的家庭教育民众委员会,专门启动了家庭教育计划,培训家庭价值观教育等等。这些举措充分发挥了家庭教育在培育核心价值观上的有益作用,有助于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修养。

——学校教育。学校在培育核心价值观时,注重德育课程安排。在课程内容上新加坡设计了符合不同年龄学生认知能力的课程;在教学方式上美国重视利用价值灌输法、榜样法、价值澄清法、价值推理法、价值分析法等各种方法开展教学;在教学安排上都在课外或校外提供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娱乐的同时养成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品质。

2.3 倡导社会参与

社会是人们共同生活的一个集合体,人们在社会中生存、交往并获取利益。所以,美国、韩国和新加坡都十分重视社会力量在培育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

——控制和利用大众媒体。大众媒体主要有报纸、广播、电视、电影、网络等,当代社会网络媒体异常发达,并产生出了众多新媒体。美国、新加坡的法律制度对新闻出版等媒介的规范很严格,一旦媒体传播禁止的内容将会受到制裁;此外,美国、韩国还在好莱坞电影、动画片、电视剧、网络等植入主流价值观,使人们在娱乐之时不知不觉受到主流价值观的熏陶。如此等等,这些国家在核心价值观的教育上,都很好的控制和利用了大众传媒,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

——发挥社会组织或名人的积极作用。在美国、新加坡,政府支持社会或宗教团体参与社会建设,为民众提供这样或那样的服务,并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引导广大公民的价值理念;韩国甚至在企业制造的产品上印着“身土不二”的宣传语,提醒人们热爱国家。而在影视领域、体育领域等,美国好莱坞影星、篮球明星以及韩国的偶像明星等,均对青少年进行潜移默化的价值观灌输。

2.4 提供法制保障

无论是在美国,还是在韩国和新加坡,法律和制度在培育本国价值观时都发挥了重要的保障性作用。尤其是在新加坡,事无巨细均有法律依据,并且法律的执行力度也是三个国家中最为严格的;对违反法律的,不仅仅有大量罚款,甚至还会施以鞭刑和绞刑,这对规范民众行为、树立共同价值观的良好风尚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另外在制度建设上,三国还不断完善依靠核心价值观建立起来的选举、政党等制度,强化这些制度在民众心目中的崇高地位,加深他们对国家、对这些制度的根本性认同,为民众价值观的养成提供了制度前提。

3 国外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对我国的启示

美国、韩国、新加坡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给我国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和启示。我们当前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中,有必要在加强党和政府引导、重视学校教育、营造社会氛围以及提供法律和制度保障上狠下功夫。

3.1 要加强党和政府的引导作用

首先,要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不仅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更要以马克思主义指导培育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这样才能保证核心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方向。

其次,要改善党风和政风。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风正则民风淳。只有在党和政府自身切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时,才能增强其对民众的感召力、吸引力,民众才愿意自觉养成核心价值观所要求的优秀品质。

再次,要开展爱国教育活动。在积极修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纪念馆、博物馆等公共场所的同时,更要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在这些场所定期开展一些爱国教育活动。让人们更好地学习我国的历史,使民众加强民族和国家认同,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贡献力量。

最后,要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程,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因此,应制定专门的政策给予经费保障,同时还要切实监督其使用情况,保证不被滥用。

3.2 要重视学校教育的熏陶作用

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未来和祖国的希望,而学校是青少年成长的摇篮,更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阵地,因此,学校教育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切实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让广大青少年学生在步入社会之前就能接受先进的文化熏陶,建立正确的价值观。

首先,要搞好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渠道。教育部门要按照青少年学生的认知规律,对思想政治课程的设置进行科学规划,完善大中小学有机衔接、循序渐进的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同时在其他课程中也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学。要注意创新课堂教学形式,避免简单的灌输法,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效果。

其次,要开展社会实践。各学校应精心设计社会实践载体,引导学生在服务他人、奉献社会中升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理解。要重点完善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建立一批中小学综合实践基地、高校思政课教学实践基地,抓好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先进典型的培养和树立,采用多种措施帮助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再次,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要重点开展爱国、诚信、友善教育,以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特别要充分运用校园网络传播优势,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之中。

3.3 要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加强对各种大众传媒的引导和管理。在我国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向富裕国家转型的关键时期,民众的利益冲突加大、社会价值观念更加多元化的前提下,一定要有效控制和利用大众传媒,创新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方式和理念,注重在电影、电视、网络等文化产业上推广核心价值观,还要对违反核心价值观的言论加强管控和惩治力度[13]。值得一提的是,微博、微信等新媒体的出现,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提出了重大挑战,必须加强对新媒体的管控。

其次,要注意对影视明星、体育明星、专家、学者等名人言行的引导和管控,要重视家庭教育对子女的重要影响。提倡和引导名人紧紧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开展活动,比如,从事公益、慈善等。对于专家、学者,要引导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阐释,并对培育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方法等开展深入探讨和研究。对于家庭教育,要鼓励家长主动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文化素质,树立起自己家庭的良好家风。

最后,要发挥各种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对于企业,要提倡诚信理念,引导它们自觉开展公益、慈善、扶贫济困等活动,还要着重对它们的广告进行审查,要求其不得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此外,红十字会、共青团、妇女联合会等也要积极投入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大力开展宣传引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配合学校教育,在全社会形成争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养成。

3.4 要重视法治和民主制度建设

首先,要重视法治建设,通过法律法规的约束来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保障。要紧紧围绕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进行立法、执法和司法。立法上,最好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写入我国的宪法并付诸实施,从根本上确保践行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合法性。另外,应该学习新加坡事无巨细均有章可依的做法,不断探索对不同的行为进行规范性立法。执法上,要鼓励各级政府及工作人员按照法律法规为人民服务,对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进行表扬和嘉奖,对有悖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做法要严惩,以起到激励或警示作用。司法上,要在维护党的领导下尽量保证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依法行使权力的独立性,切实保障司法的公正、公平,以促进整个社会公正公平理念的养成。

其次,要加快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民主”的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14]168因此,必须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提高人民代表的代表性,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权利。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更加有效地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作用。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实行开放的民族、宗教政策的同时,加强对少数民族群众的国家认同和公民道德教育,遏制和打击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完善“一国两制”,不断推进祖国的和平统一进程,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着力提高村民、居民参加政治生活的积极性和有效性,推进“民主”氛围的基层养成。

参考文献:

[1]王岩.美国核心价值观构建的路径分析及启示[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3).

[2]梁永艺.美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及其对我国青年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启示[J].河池学院学报,2010(1).

[3]张丽娟.好莱坞电影传播美国价值观的模式及其对我国价值观教育的启示[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12.

[4]潘玉腾.欧美国家推进核心价值观大众化的经验及启示[J].思想政治教育,2011(2).

[5]蔡旭群.韩国民族精神教育探略[J].教育评论,2009(9).

[6]季泓一.论韩国电视剧的三大特征[D].上海:上海戏剧学院,2005.

[7]詹小洪.韩国腐败文化及廉政建设[J].领导文萃,2009(11).

[8]唐鹏.新加坡:在现代化进程中倡导共同价值观[EB/OL].(2008-11-14).http:∥theory.people.com.cn/GB/100787/8339015.html.

[9]谢丁宁.公务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探讨[J].企业家天地,2009(10).

[10]朱晨静.新加坡核心价值观教育探析[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0(2).

[11]李国娟.新加坡中小学开展的“共同价值观”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1(12).

[12]刘颖楠.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视域下的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协调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1.

[13]贾敬远.网络文化背景下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D].济南:山东大学,2008.

[14]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新加坡培育韩国
韩国“第一步”
环球时报(2022-08-06)2022-08-06 15:16:03
聚焦韩国大选
金桥(2022年4期)2022-05-05 06:10:06
新加坡
五彩斑斓的新加坡
学生天地(2020年4期)2020-08-25 09:07:58
在韩国走马观花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酷炫的新加坡航展
海外星云(2016年5期)2016-05-24 09:23:50
我在新加坡过冬天
小学时代(2016年36期)2016-02-25 06:28:56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中国火炬(2014年3期)2014-07-24 14:44: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