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 岩
(山西师范大学,山西临汾041000)
正如我们所知学习田径技术需要克服的瓶颈是复杂性和乏味性。关于复杂性而言:在练习跑步中步幅大小、步频快慢、步长,自身是难以控制的;而跳远等所需要掌握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踏板的精准性、腾空姿势等;关于投掷铅球的过程需要掌握发力点、准备动作等。而乏味性体现在:基于田径的困难性,所以需要通过反复的练习来夯实基础,古语常讲孰能生巧,但这也是乏味感产生的主要原因。调查结果显示,60%的学生认为田径课程很无趣,28%的认为很享受。学生认为跑步是最无聊的项目。如果不能克服以上困难,那就相当于没有成功的拿到通向体育道路的门匙。所以,针对以上困难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使学习兴趣得到激发,让“快乐分子”成为促进学生心理的动力,实现“寓教于乐”。日前,“快乐体育”的实施是实践和理论中的一个难点,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切入点。使味同嚼蜡的感觉变地津津有味,使其成为有趣、有益的互动过程,提高田径技术教学效果就是让孩子们学会主动学习。
以田径技术教学中的“快乐分子”为研究对象。
此次调查研究方法主要采用:数据统计法、调查问卷法和文献资料法。
(1)数据统计法。有效数据统计在计算机上,并将有关数据和理论知识结合。(2)问卷调查法。根据现状整理出调查问题,随机分发,然后回收问卷且整理。(3)文献资料法。搜集、鉴别研究历史典籍、论著。
“快乐分子”是学习中形成快乐的重要因素。
马斯洛提出了基本需求层次理论。人的高级的需求包括尊重的、自我满足的、情感和归属的需求。“快乐分子”正是人的高级需求的基本条件,这种需求通过“快乐分子”才能得到满足。笔者通过发放调查问卷不记名投票,针对大学生心中的“快乐分子”进行了深入了解。
调查结果表明,学习田径技术后,快乐分子大概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成就型。我们的快乐程度受身边景况影响,是西列格曼在积极心理学中研究表明的。所以通过对比会促进事物的完善,通过“快乐分子”人们积极性得到调动。
调查显示,体育专业中认为完成运动后会获得成就感的男生61%和女生55%;则非体育生认为完成运动后会获得成就感的男生有50%和女生31%。还有68%的体育专业学生和63%的非体育专业学生会觉得此成绩超过原先成绩时,有较强烈的成就感。
(2)功能型。田径运动具有悠久的历史,大学生们都有认知田径运动的益处,学生学习田径运动的内在动力是对田径运动益处的认可。研究表明,大部分在校学生会很开心因为加强身体素质和意志力。
体育专业中74%的学生都认为练习田径技术可以增强免疫能力。其中,有59%的男学生、43%的女学生认为运动可以使耐力得到提升,48%男学生、50%的女学生认为其直接作用于身体的灵活性,47%的男学生、32%女学生的学生认为田径训练能改善前庭功能。对于田径技术的认识,有52%的男学生、27%的女学生认为大学期间改善身体素质需要通过田径运动训练。有15%的男学生、33%的女生认为最好的功效是保持身材。
非体育类专业学生和体育类专业学生区别更加显著,64%的男学生、57%的女学生觉得,参加训练是意志力提高的重要手段。
(3)娱乐型。在教学过程中,会衍生出许多有趣的小游戏,利用小游戏针对在校学生精力旺盛的特点,通过做游戏达成“快乐分子”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认真有趣学习田径技术。
调查表明,学生对娱乐性的游戏产生浓厚兴趣。根据统计数据可知,体育类男学生为87%、女学生73%和非体育类男学生77%、女学生69%学生都对娱乐性的游戏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通过对“快乐分子”的运用能够使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快速提高学生热爱田径技术的程度,换句话说,目的是直接感染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
(1)减轻训练的疲惫感。通过反复练习加强记忆来掌握田径技术,因为枯燥很容易给人产生疲劳的感觉,学生对田径产生的兴趣会通过重复训练而弱化,产生的乏味感甚至会让大部分孩子不能有始有终。“快乐因子”存在每次训练时,会触发学生不同的兴奋点,让孩子们像离弦的箭一般,一触即发,降低学生在训练过程中的疲劳感,完成训练任务似乎就变得更加简单。
(2)提高学习中的能动性。田径技术主要的特点就是枯燥乏味,运用在教学中更是难以激发学习的兴趣。但从快乐学习体育的视角出发,需要改变训练方法的唯一性,更多的是运用趣味性游戏比赛来替代枯燥乏味的训练,似乎更能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让“求学分”的目的,变为享受田径技术的学习。
现代教育论认为,促进学生各方面发展的过程是教学过程,并非是纯粹的传与学过程。
(1)在田径技术教学的每个阶段中,将“快乐分子”的教学模式贯彻,要明确田径技术教学的各个阶段的任务是提升学生素质,培养学生的能力。从起初的学理论,变为调动学生的“快乐分子”提高学习兴趣。比如在练习耐力跑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在跑道上摆放障碍物,学生需要跳、绕等动作作为娱乐,并且进行学生分组及时地组织方式,这样就可以在无形之中把“快乐分子”贯彻到课堂当中,让学生学会拼搏、进取、团队和娱乐的精神。但是不注重引导学生兴趣,学生就有可能厌烦体育课,放松学习的机会,认为在操场上无聊无趣的跑,还不如坐在教室舒服。如果没有正确地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那么在接下来的学习当中,他们的活力将很难激发出来。
(2)在每节课的环节中将“快乐分子”的教学模式落实。不论是学习理论,还是训练动作、体能,都要有意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比如在三级跳远教学中,在讲授动作要领的同时可以让学生发挥想象,揣猜动作,让学生把自己想的动作进行实践一次,实践后在进行讲解动作的优缺点,其他同学要在该同学身上学习什么,注意什么。当学生的成绩提高时会有满足感,此时身心达到“快乐分子”的目标。
让学生亲临体验,去探讨研究,教师充分利用课程资源陶冶学生,从而使他领悟到获取知识的乐趣,这也是新课标强调的田径学习中的要点。运用“快乐分子”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新课标要求相结合,一是给了学生更良好的学习机会,二是给了体育教师施展教学平台,这也是体育教学田径课未来发展的必经之路。“快乐分子”是针对传统的田径教学形式加以革新,并不是简单的改变教学方法。广大教育者只有不断提升学习动力,更新知识结构,注入新鲜的血液,才能在学生当中“永葆青春”。
[1] 谭登峰.浅谈怎样创造快乐的田径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18).
[2] 王蕾.对高校体育教学中快乐体育的研究[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1(3).
[3] 毕世明.论体育中的快乐与快乐体育[J].体育文化导刊,20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