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小良, 崔性赫,赵德龙
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今,中国的体育教学改革向整体化方向发展。因此,包括体育教学指导思想、内容、方法、手段、组织形式在内的教学整体改革——体育教学模式的改革,越来越成为体育理论工作者和实践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幕课教学是指大规模的在线开放课程,是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新发展和突破,是“开放共享”理念下开放教育资源运动的全球教育发展的主要趋势。体育技战术教学与运动训练可以按照自身的规律和特点结合幕课教学的先进理念,为广大学生和体育爱好者提供一站式的服务与管理;而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可通过体育院校资源与优秀的体育科研机构联合建立网络学习的视频课件、互评机制、资源共建机制和商业化运作机制来促进我国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是以授课教师为课程主导,构建符合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规律的虚拟教学环境。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利用先进的现代化网络教育平台,使大众体育爱好者享受最好的体育教育与指导,通过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提升学习者自身的生活质量。体育爱好者可以在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上学习,可以不分国籍、性别、年龄、职业、身份和场地,只要连接互联网,就可获得指导。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坚持以育人为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授课教师或者授课视频和学生共同参与构建了一个和以前完全不一样的颠覆性的体育虚拟教学。根据幕课联盟平台安排教学计划,发布教学计划等环节信息,如授课教师、授课视频、注意事项、授课时间等信息。优秀体育教师根据教学大纲,不定时发布体育教学和运动训练视频教学材料,布置辅导作业、制定运动处方和组织网上讨论;体育爱好者和学习者按照网上告知的时间,可以自主选择观看、学习、实践、复习和讨论等;最后,参加结业考试,获得电子修课证书。
教育部在《推进素质教育,切实提高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中指出:“规范高校办学行为,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改进考试评价制度,探索减轻当代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虽然多数人都意识到应试教育存在的弊端和给大学生带来的伤害,但要具体实施改革举措却困难重重。以往的体育教学视频课程大多只是再现传统体育课堂的教学场景,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课程视频的设计制作则贴合网络体育学习者的实际,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性别、不同程度参与者的交互性学习,拉近体育教与学的距离。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的体育技战术教学视频内容,短小精炼、通俗易懂,不同的教学内容均模块化。体育技战术教学视频或每堂课分割成多个不同主题的短视频,既方便不同人群的学习,又便于利用闲暇时间观看学习和锻炼体验。而平台上体育锻炼的重要知识点或注意点要嵌入交互式问题,及时检查体育学习的质量和效果;体育关键点和易错点嵌入超链接,可以先链接到网上查看相关的资料,再继续往下锻炼。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不再拘泥于教室、场地。视频教学更多采用面对面的交谈教学方式,授课教师可在办公室教学指导,也可在室外、草地和操场等地,随时随地指导与纠正学生的动作幅度、速度、弧度和频率等。学生能够清晰感受体育教师的音容笑貌,弥补网路教学带来的虚拟感。
合理的教学方法能够使教学效果事半功倍,使学生终身受益。不论是组织教学的方法还是指导学生练习的方法都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影响学生未来锻炼习惯的养成、锻炼意识的培养。可以说,对体育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是促进当代大学生学生体质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上一门课只有一名体育教师,对于动辄几万体育爱好者和体育学生,不可能采用传统的指导教师亲自指导与纠正动作的方式。据此,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应开发一套生与师——生与生的互评系统。体育授课教师根据课程特点制定评价指标,分为动作质量、战术运用、心理承受等几方面。如身体素质训练课中,学生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按照评价标准检查训练质量,然后反馈给教师,再按照互评标准为其他同学的训练效果评分。通过互评,不仅解决了大规模课程学习的动作质量和战术运用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通过观看学生的训练,达到检查学习效果的目的。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在资源建设中,可邀请著名教授开课,以满足广大体育爱好者和锻炼学习的人群同时在线使用的稳定平台,制定课程视频录制的标准软件,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可在体育院校内部体育精品课和视频开放课程试行,将体育院校优质课程传输上网,再与其他高校和研究所进行合作。
目前,体育网上开放课程是利用各高校搭建各自的课程资源平台在网上讲授体育课程。体育类精品课和体育类开放课程,这些开放共享的体育资源暂时还没有统一规范。因此,在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资源建设上,可通过对合作院校开放其学习管理服务系统(体育类精品课和体育类开放课程)。教师可以共享符合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教学理念的教学资源,如录制编辑交互性的体育视频短片、智能化的实时反馈系统、网上讨论系统等。同时,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要发挥强大的数据挖掘和分析能力,帮助教师了解学生或体育爱好者或锻炼者的学习情况,能够及时调整运动训练与教学计划,提高教学质量。
现代化的商业运作机制,可为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发展注入大量资金,保障招揽优秀的体育运动训练和指导人才、优化体育运动技术方案和吸引优质资源。同时,商业化的运作可使得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运作更加规范、研究团队更加专注于理论与实践研究,也更加专注于运动项目技战术教学。
体育课程资源的优势是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能否得以推广、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中发布的技术是否准确、合理,战术教学是否能够及时更新,在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本土化课程建设中,体育技战术课程教学是否符合每一个人的接受能力等等,都是关系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资源质量的关键问题。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为世界范围内的体育爱好学习者、体育科学研究者、体育教育教学工作者,提供了有序、优质的课程资源;由于幕课平台的资料往往是体育教师的个体劳动成果或体育教练小团队行为,因而在资源的广度和深度上受到一定的局限性。笔者认为,如何保证质量是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网络资源是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的重要载体。随着精品课程、开放课程和幕课教学在校际之间的扩展交流与合作,各平台之间的兼容性较差,技术实现难度高等问题成为影响幕课平台课程资源能否得以充分利用和推广的关键。对于专业体育教师和教练员来说,体育教学资料上网的技术实现与否,也是影响其对此项工作投入程度和热情的重要因素。
自2012年至今,幕课教学开展的重点放在了理念的推广和资源的建设方面。由于开放共享理念、运动技术和战术等种种原因,对于幕课平台资源的充分利用程度还比较低,对于体育教学优质的资源如何更好地利用,发挥其价值,相关研究还比较少。另外,由于体育锻炼者和学习者自身条件的不确定性,因而设计满足不同群体对课件的需求还有一定难度。
虽然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提倡“开放共享”的理念,但是,如何让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的教师和教练员得到必要的劳动补偿,体育健身锻炼的设备能够得以正常运转,以及广泛的技战术交流与合作得以开展,这些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目前,大部分幕课平台课程建设都由基金会或地方政府组织资金支持。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可通过建立高校间或地域间的合作联盟,降低成本,进行资源的共建共享。但无论哪种方式,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如何不断筹集到资金支持,是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能够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建设的知识版权问题是最敏感、最有争议的问题。开放对体育教育教学资源提供者来说并不意味着完全放弃著作权,对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资源获取者来说也不仅仅意味着免费获取。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资源的提供者在引用他人技术和战术,使之符合每个个体的运动技术,必然涉及到知识版权问题。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教学模式将会对我国的开放教育资源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并将成为变革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契机。地方高校应顺应形势,根据本校所处的地域和经济条件等原因建立符合地方高校发展的体育幕课平台,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课程联盟。 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的建立,有利于打破校际藩篱,共享优质体育教育资源。
(1)建立以普通高校为主体的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形成可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大规模网络开放课程是世界性开放教育资源发展的新形式,是对知识共享理念的重新诠释。各高校要充分认识到幕课教学是教育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2)以开放和共享为中心的新型课程开发理念,转变了传统的学习方式。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包括国家精品课程和视频公开课。虽称“课程”,实则“资源”,强调的是资源的共建共享,而不强调资源的可用性情况。管理者不应忽视应用情况,有资源,学习也并非可以自然而然的发生。
(3)加强学习支持,利用开放共享理念推进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教学。以开放共享为核心的社会化媒体已深刻影响着人们的学习方式,开放教育资源需要依赖社交化媒体的合理使用获得进一步发展,幕课教学模式也应成为开放资源推进的重中之重。
(4)转变评价观念,课程开放评价和学习效果评价并举,保证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学习质量。在体育教育与运动训练幕课平台课程中,评价不仅测量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利用智能化评价手段对学习过程给予及时的反馈,利用可视化统计表单呈现给学习者真实的学习数据,督促学生及时地调整学习方法,使评价变成促进学生学习、提高学习效果的手段。
[1] 熊邦忠.基于资源学习的教学支持服务系统建设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04(4):53~54.
[2] 闫寒冰.从“使学习发生”到“使学习达到目标”——远程教育中的学术性支持误区辨析[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1(3):49~53.
[3] 李青,王涛.MOOC:一种基于联通主义的巨型开放课程模式[J].中国远程教育,2012(2):103~104.
[4] 王立.麻省理工学院开放课程计划十年回顾与展望[J].高教发展与评估,2012(4):27~30.
[5] Stephen Downes. MOOC and Mookies: The Connectivism & Connective Knowledge Online Coursse [EB/OL]. 2013 . http://www.downes.ca/presentation/197.
[6] 张福生.课程资源共享及其实践路径[J].中国教育学刊,2012(6):78~80.
[7] 中国开放教育资源联合体[EB/OL].http://www.core.org.cn/,2012-11-18.
[8] 祝智庭,许哲,刘名卓.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新动向与动力机制分析[J].中国电化教育,2012(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