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珠
(大连图书馆,辽宁 大连 116012)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图书馆作为终身教育的最佳场所,应充分发挥馆藏和人才资源优势,对引领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连图书馆是一座有着百年历史的“老馆”,一直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打造城市文化底蕴为己任,依托白云书院,开展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形成了享誉国内外的国学义塾、传统文化系列讲座、书春大赛、白云吟唱团古典诗词吟唱、白云美术展览等系列文化活动,以此传播了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培养国学人才,提高城市品位。大连图书馆白云书院因在传统文化传播中特色活动及取得的成绩与影响,被确定为全国首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实践基地试点单位”。其丰富的实践活动值得图书馆工作者深入思考。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给图书馆发展带来了强烈的冲击和影响。在这种形势下,图书馆如何适应社会的变化,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吸引更多的读者并为其提供良好的服务,成为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
作为有着百年历史的大连图书馆依托丰富的文献资源,不断拓展图书馆信息服务功能和社会教育功能。历经十多年的积极探索,成功创造出一种图书馆社会教育的模式——“白云书院模式”。
文化传统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的基础,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文明古国,我们有着几千年的文化积淀。近百年来,我们的传统文化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严重冲击,特别是今天的年轻一代,吃的是麦当劳,听的是西方的音乐,看的是西方大片,学的是西方语言,过的是西方的节日……不知不觉中他们将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传统价值观丢掉了,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更无从谈起,这种局面令人担忧。特别是大连这
样的一座城市,近代曾有过40多年的殖民地历史,现在是北方最为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未来将要建成为东北亚航运的中心城市。由于受殖民文化影响较深,民族传统文化的积淀不够深厚,城市缺少文化底蕴和发展后劲。
作为一个城市的图书馆应该肩负起自身的责任与使命,为城市增添一份文化的厚重,积蓄日后经济和文化发展的能量,在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积极探寻适合图书馆特点的社会教育活动,以振兴民族精神,提高市民素养,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忠实的传承者。“白云系列”文化活动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应运而生的。大连图书馆创办的白云书院(包括国学义塾、白云讲坛)、白云吟唱团、白云美术馆等“白云系列”文化活动,以弘扬和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宗旨,迄今已经走过了14年的历程,在国内外、同行业和大连市民中有着良好的声誉和反响,已经成为一座城市的文化品牌。
白云书院始创于2000年6月,取“白云”二字,是因为大连图书馆地处美丽的白云山麓风景区。之后,大连图书馆的系列文化活动也都以此命名。
白云书院首先创办了“国学义塾”,是一所免费为青少年提供传统文化教育的公益学堂,其宗旨是以传承传统文化为主导,以培养少年儿童的国学基础为重点,免费向社会开放,让更多的青少年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充分挖掘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和育人功能。为了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书院追求明清书院的古朴、庄重、典雅的风格,家具采用明式书房家具的样式,完全由榆木做成。大厅供奉孔子铜像,走廊两厢树立儒家各时期具有代表性的孟子、荀子、董仲舒、朱熹、顾炎武等人物的碑石线刻造像,以纪念先圣先贤,激励后学后进。学子们穿着清一色的蓝布国服,在立雪堂、博文堂、依仁堂、仰山堂、依礼斋中诵读儒家经典。窗外摇曳的竹影与葱郁的青山交相辉映,琅琅读书声在堂中廊外回响。书院着力营造一种文化氛围,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其中,使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生力不断向外蔓延。
根据传统的书院精神,结合当今的实际,我们制订了《白云书院学规》:
·延续国学薪火,弘扬传统文化。
·入院均须尊师,向学更要重道。
·学为己身立本,砥砺志气品节。
·研读圣贤经典,为学经世致用。
·举止整齐严肃,立身明礼敬人。
·读书务必四到,疑误即时明析。
由于是依照传统书院模式来运作的社会教育机构,其管理模式有别于全日制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管理模式。国学义塾每年6月和12月两次常规招生,招生对象是6-12周岁的少年儿童,这一年龄段是人记忆力的黄金时期,此时加强对大脑记忆能力的开发,进行经典诵读的训练,随着青少年的不断成长、对事物理解的加深,这些曾经背诵过的经典论著便会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让他们受益终身。在教学方式上,我们吸纳中国传统的授课模式“读—背”“只求熟读,不求详解”,引导学员“书读百遍”,达到“其义自见”的目的;在课程设置上,在继承古代书院的课程模式基础上,略加增补,形成国学义塾自己的特点,讲解《三字经》《千字文》《弟子规》《孝经》《诗经》《唐诗三百首》《笠翁对韵》《论语》《大学》《中庸》《孟子》以及书法等课程。专门用于教学的立雪堂、博文堂、依礼斋三间经室共有座位112个。目前班型有周六上午班、下午班、周三下午班的等6个常规班型和亲子班、寒暑假班等两个班型。授课教师14名,为热爱传统文化、倾心国学教育、具有高素质修养的志愿老师。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白云书院还与大连书法家协会共同举办“书春大赛”。百余名身着中国传统服装的青少年,在图书馆大厅挥毫书春,写春字书春联,为城市的节日增添喜庆气氛。书法家现场为参赛的选手评出一、二、三等奖,并当场展出获奖作品,以此激发孩子们学习书法的热情,增加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喜爱。
白云论坛创办于2001年8月,这是白云书院继国学义塾之后开办的面向广大市民的一项公益性讲座。白云书院办讲座旨在以传统文化为主题,以高水准为目标,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传统文化。十余年来,白云论坛始终坚持“高端讲座”与“市民讲座”相结合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传统文化、市民文化、大连地方文化3个系列讲座,尤其是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影响较大。14年来,参与讲座的名家和学者共计393名,就传统文化领域中的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哲学等问题进行了精辟讲解。曾邀请到包括李学勤、周笃文、卞孝萱、乌丙安、钱逊、杨新、楼宇烈、葛建雄、裘锡圭、龚鹏程、虞万里、李零、杜维明、王充闾、上山大峻、木田知生等国内外一流学者莅临白云论坛,他们为大连带来了一流的学问和文化资讯,对开启民智、提升市民思想境界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了扩大讲座影响,满足更多市民不同方面的文化需求,白云书院在白云论坛传统文化系列讲座基础上,又增加了健康、科普、艺术、教育、时事政治和大连本地的历史文化的市民文化系列、大连地方文化系列讲座,努力做出自己的特色。白云论坛被市民称为“没有围墙的大学”和“提高人文素养的城市教室”,搭建了一座向听众传播人文精神的文化平台。
古典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块瑰宝。为了使人们更好地认识、了解、学习、创作古典诗词,继承和发扬诗词吟咏艺术,2001年8月全部由馆员组成的“白云吟唱团”成立,专门吟唱中国古典诗词,这也是国内第一个以传统吟咏形式演出的业余团体。演员们平时参加馆内的日常工作,利用业余时间集体排练,演出的主要曲目有《蒹葭》《夜行黄沙道中》《长相思》《秋兴八首(之一)》《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游子吟》《赋得古原草送别》《静夜思》《雨霖铃》《回乡偶书》《将进酒》《春夜喜雨》《春日》等。这些曲谱都是由图书馆的老馆长张本义先生创作、整理的。这些演出曲目,是在学习清代以来大连地区南金书院、横山书院诗词吟咏方法的基础上,融合、吸收了西洋声乐的技巧,别开生面,令人耳目一新,使观众对濒临失传的“绝学”诗词吟咏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对诗词歌赋的艺术之美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白云吟唱团的成立,一方面使人们能够通过对古诗词吟诵感受到民族优秀文化的魅力;另一方面,希望通过这样的一种学习形式提高馆员的文化素养,形成团队精神,打造大连图书馆的文化形象。
为了丰富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内容,完善文化传播和教育功能,2002年大连图书馆成立了“白云美术馆”,负责策划和承办各种展览。白云美术馆有近2000平米的专业展厅,适合举办各种大型展览。在展览中我们注重突出传统文化的特点的书法、绘画、陶瓷、雕塑等内容的公益展览。其中,曾成功举办了“全国第四届书法扇面展”“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览”“一轮明月——李叔同遗墨展”“书法男女20家作品展”等大型展览,为海内外所瞩目。另外,还经常举办全国各地名家个人作品展览,规模虽小,却拥有较大的影响力,适应了不同观众的欣赏标准,使展览更有针对性。所有展览都是免费参观,受到了市民的欢迎,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我们还探索把展览、讲座等文化活动融为一体的文化传播形式。如在举办《弘一大师的生平与思想》讲座时,举办了《无上清凉——弘一大师墨迹展》,并适时向读者推荐馆藏弘一大师的相关文献资源;在举办《洁白的丰碑——纪念傅雷先生诞辰100周年》展览时,举办了《傅雷先生生平与学术思想》讲座、《傅雷家书》签售和读者沙龙活动,实现观众与展览的互动交流。这种将展览、讲座、阅读合而为一的做法,调动了广大读者主动走进图书馆的积极性,让图书馆的服务功能得到了充分延伸。
“白云美术馆”还承担着推广大连图书馆特色馆藏、强化自身品牌效应的任务。曾经举办“大连图书馆古籍珍品暨保护成果展”,展出了作为镇馆之宝的明清小说、地方志、彩绘舆图等珍贵古籍。如苏东坡的楷书精品《宸奎阁碑铭》拓本、满文版的《金瓶梅》、明代荷镗编辑的《古今游名山记》、蔡襄撰书的《万安桥记》拓本、曹雪芹之父获罪结案的档案、明建文二年刻本《皇明典礼》以及《罗雪堂合集》等均首次向公众展出。此外,对馆藏珍品古籍的保护与修复成果也进行了集中展示。举办这样的特色展览目的在于介绍馆藏,普及古籍知识,增强古籍保护意识,唤起公众的民族自豪感,以及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白云美术馆已经成为国内外各界艺术家切磋交流的平台,从而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十余年来,“白云系列”文化活动,确立了图书馆在社会上的教育地位,扩大了图书馆的社会影响,带动了图书馆工作的全面发展。
白云书院国学义塾作为社会教育平台创办14年来,先后有近5000名少年儿童在此学习了中华传统文化,2010年被评为“大连市精神文明建设最佳品牌”。书“春”大赛已成功举办十届,迄今全市有1300多名中小学生和近百名日本儿童书法爱好者参与了这个大连市唯一的青少年书法赛事。在书“春”大赛走过的第十个年头,大连图书馆推出了《历届书“春”大赛获奖作品集萃》《大连图书馆“书院杯”书春大赛十年纪念集》,并以征文的形式,组织曾经参加过书“春”大赛的小选手“再聚首”,分享自己与书“春”大赛的温馨回忆。同时,在白云美术馆举办了“历届书‘春’大赛获奖作品集萃展”,回顾历届“小书法家”的风采。
14年来,白云论坛举办讲座500余场,累积听讲人数十万人次,已经形成了一个固定的听众群。特别是一些知名学者高屋建瓴的观点和妙趣横生的演讲赢得了广大听众的热烈欢迎。许多听众为了听讲座,从很远的县区坐火车赶往图书馆,风雨不误,坚持不懈。有的听众是举家来现场听讲座,目的是让孩子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更多的听众在讲座之后写信或打电话,赞扬大连图书馆为城市文化事业做了一件好事,促进了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由于各种讲座立意新、层次高,被听众誉为是大连弘扬传统文化的一面奔跑的旗帜。白云论坛也成为国内坚持时间最长、影响最为深远的公益讲座,曾得到文化部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得到辽宁省对外宣传刊物《今日辽宁》的专题报道。
白云吟唱团自成立之日起,深入学校、机关、军营,先后为社会各界观众演出百余场,并应日本栃木县那须地区的日中友好促进会邀请,赴日本参加当地的文化节演出,所到之处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2011年同年中央精神文明办公室王世明副主任一行来馆视察,观看了演出并给予高度评价。
白云美术馆成立至今共举办各种级别展览百余次,其中既有大型的“国展”,也有外省和本地艺术家的个人展,接待观众80余万人次。
经过十年来的努力,大连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活动得到了广大市民的认可,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在2003年至2005年大连市委宣传部、文联、《大连晚报》联合举办的市民评选“全市十大最有影响的文化活动”中,大连图书馆的白云书院讲座、书春大赛、白云吟唱团演出等活动,连续三年榜上有名。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地位越来越显举足轻重。2013年“白云系列活动”获得了2013年度大连文艺界“十项有影响的文艺活动”、2014年大连图书馆白云讲坛被中共大连市委宣传部认定为首批“大连市民学习品牌”。在文化部组织的2013年第十六届“群星奖”评选中,大连图书馆白云系列活动被评选为群星奖“项目类奖”,这是文化部设立的政府社会文化最高奖。这些荣誉的取得是社会各界对大连图书馆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做出努力的一种肯定。
大连图书馆丰富的、高品质的社会教育活动内容,及其营造的良好文化氛围,吸引了大批市民到图书馆参观学习,读者的到馆率稳步上升。几年来,白云书院根据讲座内容编辑出版了学术论文集《白云论坛》(一至六卷)、《大连图书馆百年纪念学术论文集》《白云书院纪念文集》《大连图书馆“书院杯”历届书“春”大赛获奖作品集萃》,编印了《四书》读本;白云吟唱团出版了记录发展历程的纪念文集《含英咀华》;白云美术馆出版了《全国第二届扇面书法展获奖作品集》《全国第五届篆刻艺术展获奖作品集》《“书院杯”第三届书春大赛获奖作品集》等。在文化部的五次评估中,大连图书馆的特色社会教育活动均赢得了专家的高度评价。
“白云系列活动”现已成为大连图书馆乃至大连市的一个文化品牌。这其中有成功的喜悦,也有探索的辛酸,更有从容的坚守。在多年的社会教育工作中,笔者认为,突出特色、注重规模、社会协作、持续发展,是“白云系列活动”坚持下来的理由。
图书馆不是唯一的社会教育机构,所从事的教育活动也不具有强制性。所以要想扩大影响,吸引读者参加,必须要做出特色。我们充分发挥馆藏古籍多,有一批专门从事传统文化研究和教学人才的优势,以书院为切入点,确立了传统文化的社会教育特色。
大连图书馆的社会教育工作,紧紧围绕传统文化这条主线,在不同的领域以不同的形式开展活动,使活动形成系列,相互承接和呼应,增强了教育的连贯性和整体性,壮大了社会教育的声势与规模,扩大了图书馆社会教育的影响力,形成了品牌效应。
大连图书馆的社会教育活动,从开始就把宣传放在首位。在合作媒体《大连晚报》上发表记者对讲座专家、学者的人物专访,在大连各主要媒体和网站发布讲座信息,每场讲座之后在图书馆网站和大连文化网上发表讲座反馈信息,目的都在于扩大活动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另外,我们坚持社会教育社会办的原则,以多种形式寻求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赞助。白云书院明清风格的装修就是靠社会捐助来完成的。这种来自社会的支持不仅是指财力,还有人力。如志愿者队伍,白云书院的教育活动,有许多是由志愿者完成的,其中有两位志愿老师已经坚持了十年。
社会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和连贯性。大连图书馆在实施的过程中尽力做到立意高、规划远,不急功近利,追求持续发展。“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是百年大计,从娃娃抓起,从根本抓起,大连图书馆有决心坚持做下去,以此培养一代新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薪火。
“圣人久于其道而天下化成”。我们坚信,通过不懈的努力,“白云系列活动”在润物无声中,一定会绽放出更加绚丽的色彩。
[1]刘霄毅.图书馆:公民终身教育课堂[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7):125.
[2]戴逸.龚自珍卷[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5:6.
[3]张本义.书院和“学为已”的书院精神[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6(5):118-124.
[4]许晓楠.大连图书馆白云讲坛成为“没有围墙的大学”[N].大连日报,2014-05-04(A03).
[5]辛欣.白云无语自化成——白云书院纪念文集[M].北京:万卷出版社,2012: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