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甘肃早期秦文化统筹开发的思考

2015-02-12 13:23刘国芳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天水741018
天水行政学院学报 2015年4期
关键词:秦风天水市陇南

刘国芳(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对甘肃早期秦文化统筹开发的思考

刘国芳(中共天水市委党校,甘肃 天水 741018)

甘肃早期秦文化是甘肃文化大省建设不可或缺的元素,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早期秦文化只有放在秦文化圈之内研究开发,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才有利于它的保护。

甘肃;早期秦文化;整合;开发

一、甘肃早期秦文化概念界定

秦文化是秦人在其特定的历史环境中所创造的共同区域文化,它伴随秦族的发展而产生形成。它的分布区域有一个自西向东、由小到大的发展过程:起初它仅仅局限在甘肃东南部的天水一带,春秋战国时期发展壮大,扩散至整个关中地区,战国中晚期以后上升为统治文化,开始遍布于全国[1]。早期秦文化一般是指公元前677年秦德公居雍以前的秦文化。甘肃省境内的秦文化遗址主要分布在西汉水上游流域、渭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牛头河流域。于是,雍际春教授提出了“天水秦文化”的概念[2]。笔者以为,甘肃境内的秦文化遗址分布于天水市和陇南市两个行政区域内,不妨以“甘肃早期秦文化”称之,以便于打破行政区划,统筹规划,整合研究开发甘肃省境内的秦文化资源。甘肃早期秦文化就是指分布在甘肃省东南部天水市和陇南市,从商代晚期到春秋早期,秦族或秦族统治下受秦族文化影响的族群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文化的遗留[3]。

在西汉水上游流域主要有大堡子山遗址、赵坪遗址、西山遗址、鸾亭山遗址和六八图遗址等。在渭河上游及其重要支流牛头河流域,主要有毛家坪遗址、董家坪遗址、放马滩遗址、李崖遗址、秦亭遗址、永清堡遗址等[4]。

二、甘肃早期秦文化研究开发现状

早期秦文化是独具特色的地域文化,天水市、陇南市都看到了它巨大的价值。在甘肃早期秦文化的开发利用方面陇南市较天水市稍早一步,陇南礼县县委、县政府为了更好地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秦早期文化资源,做了大量行之有效的工作。在宣传推介方面,早在2005年就成立了秦文化研究会,组织召开了“全国秦人西垂文化座谈会”,在北京大学举办了“甘肃省礼县秦西垂陵区青铜器特展”,邀请北京和陕西专家完成了《大堡子山地形图》和《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保护及开发利用可研究性报告》;在保护开发方面,以打造“秦皇故里”为目标,多方筹措资金,修建了甘肃秦文化博物馆,以及秦皇湖、秦人广场、西汉水风情线等一批彰显秦文化特色的建筑与景观,城市建设追求秦汉风格,下一步将实施建设“大堡子山遗址及墓群考古遗址公园”。

天水市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21世纪初就提出了文化强市的战略目标,2013年,及时召开了“天水市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暨文化产业工作会议”,制定出

台了《天水市建设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总体方案》,提出了“一长廊”、“三园区”、“六工程”的具体措施,成立了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领导小组,目前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及天水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建设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2014 年12月26日,天水秦风民俗园项目正式开工。项目紧邻麦积山风景区,规划建设秦文化展示区、居民集锦区、旅游体验区、度假居住区,占地约500亩,一期占地356亩,总建筑面积21.3万平方米,投资约8.24亿元,工期为5年。此项目以主题文化、景点式规划理念为核心,以秦文化、中国古居住文化为支撑,打造集生态旅游、主题文化、品尚休闲为一体的秦风民俗旅游度假新地标。“天水秦风民俗园”无疑是目前最高端的甘肃早期秦文化开发项目。

然而,天水、陇南两市对早期秦文化的研究开发,还存在着诸多不足,其主要问题有:

一是管理体制不顺,发展活力不足。就旅游景观而言,有各级管理和各方管理,常常互相掣肘。

二是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上研究筹划不足。历史文化的开发利用要立足于对历史文化的发掘研究。甘肃早期秦文化的发掘研究者,主要有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陕西省考古研究院、中国国家博物馆考古部、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和西北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五家考古机构,另外还有省内外高校和一些专门机构,他们做的主要是国家层面的发掘,学术层面的研究,而联系具体自然环境、地方经济社会的研究较少,如何把文化资源转化成经济资源的研究策划就更少。

三是由于行政区划不同,研究开发有各自为阵、急功近利之嫌。天水市与陇南市共同拥有秦人的发祥地,陇南有“陇南秦文化研究会”,天水有“天水早期嬴秦文化研究中心”;陇南礼县修建“大堡子山遗址公园”,天水修建“毛家坪遗址公园”。加强对秦文化的研究开发是好事,关键是要互相交流合作,不能各自为阵,并出现争抢文化资源的现象。

四是融资困难,文化产业发展缺乏引擎。资金不足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产业虽然是“朝阳产业”,但是属于人类的高级消费,它的投资风险比较高,见效益慢,所以融资渠道单一,资金来源仍然以政府投资为主,社会各界参与投资很少,文化企业融资困难,做大做强文化产业面临巨大挑战。

三、统筹研究开发甘肃早期秦文化的途径

甘肃早期秦文化的研究开发必须立足全局整合进行。天水市与陇南市共同拥有秦文化的发祥地、秦人的根基所在地,但早期秦文化圈不能由现行的行政区划所分割,早期秦文化只有放在秦文化圈内,放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背景下,两市共同研究开发,才能真正发挥它的价值,才有利于它的保护。

(一)促进早期秦文化与旅游的深度融合

当今时代文化的经济属性与经济的文化属性互相融合,日益成为区域地区经济尤其是区域旅游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促进早期秦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要注重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纵观全局,统筹规划,整合开发。促进早期秦文化与旅游的融合,首先要有一个科学的系统的规划作指导,这个规划要打破行政区域部门、行业界限,融合文化旅游资源,统筹谋划开发。也就是说要把甘肃早期秦文化遗址做全盘规划,即根据每处遗址现今的发掘研究成果和各自的文化特色,从农耕文化、礼乐文化、祭祀文化、铸造文化、建筑文化等角度加以区别,并联系周围的自然景观和其他历史文化遗址统一整合规划,以形成印象完整、主题鲜明、配套完善的旅游线路和景观。其次,强化规划的权威性,加大监管力度,防止盲目开发和低水平重复建设另外,就管理整合而言,研究制定文化与旅游统一管理的方法和措施,协调各地区、行业间的利益分配格局,避免因共同开发、多头管理造成的混乱局面。

二是大力培育秦文化企业,夯实文化旅游业的发展基础。培育发展、做大做强一批文化企业是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的关键。要深入贯彻落实甘肃省及天水、陇南关于文化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协调相关部门在市场准入、资金支持、税收减免、土地优惠、投融资、建设重点、人才储备等方面细化内容、简化程序,将各项优惠政策一一落实到位,为企业健康成长营造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

三是突出与陕西省在秦文化研究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的互动性,联袂做大省际间秦文化旅游产业。要积极开展秦文化的比较学研究,突出甘肃早期秦文化的个性特色和与陕西秦文化的互补

性,着力在甘肃是秦人“老家”和秦文化的发祥地的历史地位方面做文章。要积极与外界开展秦文化研究与保护交流,实现资源共享,力求实现两省秦文化旅游景区“一票通”工程,将甘陕两省秦文化资源对接成一条完整的旅游产业链。

四是开发旅游纪念品、工艺美术品,丰富地域特色旅游商品体系。

(二)发掘提炼早期秦文化精神

我们现今所看到的秦文化主要有考古文化遗存,它包括遗迹和遗物;有相关历史文献及其研究成果,如,秦人的族源和发展史等方面的文章专著;有秦地的文学《秦风》、《石鼓文》等。这里有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两方面的内容,所以秦文化的开发也应从这两个层面进行。

精神层面的开发主要是发掘提炼秦文化精神。尽管早期秦文化是存在于一定历史时期的地域文化,但文化体现为一种传统精神,常常植根于一个民族心中,世代相传,并且在他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表现出来,生活在陇东南秦文化圈的人民,常常以秦人子孙自称,在这片土地上,也表现出独特的精神风貌、风土人情。

秦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历史悠久。秦人两次起落,三次西迁,于商末周初在天水一带形成了秦部族的主体[6]。当时,秦人与戎狄杂居、农牧兼营,在长期的民族交往、频繁的战争、以及黄土高原特有的自然环境中,磨炼造就了他们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这主要表现为开放豁达、质朴博大的气度,重义果敢、尚武强悍的性格,积极向上、开拓进取的精神,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意志力。另外,秦人先祖立足西犬丘、文公东迁、穆公称霸、献公改革、孝公变法,表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改革意识、发展意识、学习意识。秦人所具有的这种民族气质、价值追求和文化优势,奠定了其铁骑东向、扫灭六合、统一中国的文化基础。这些文化精神,是秦先民留给秦地人民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释放着正能量,也与我们的时代精神一脉相承。

(三)整合开发早期秦文化遗俗

民间习俗被誉为历史文化“活化石”。与秦文化密切相关的民风民俗,成为秦先民在这里生息的重要佐证。比如说“乞巧”、“抢快”、“迎喜神”等民俗活动,都渗透着秦文化的元素[7]。重视发掘、研究、展示甘肃省东南部西汉水流域与秦文化有关的各种礼仪、民风、民俗,并适时通过各种平台原汁原味重现秦人当时日常生活的一些重要场景,这对于发掘提炼天水、陇南地域文化特色,加强早期秦文化与旅游的融合,以至促进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四)加强有关早期秦文化的艺术精品创作

创作以秦文化为题材的小说、戏剧、电影电视剧等文艺作品,既可以宣传秦文化,弘扬秦文化精神,也有利于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值得一提的是在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方面,《秦风》有很大的研究发掘价值。《秦风》反映了西周末期到春秋中叶天水、宝鸡一带秦人的社会文化生活反映了秦人独特的民族性格和精神风貌。可以在天水秦风民俗园建造“秦风礼乐城”。也可以在其它秦文化遗俗的表示中融入“秦风”的表演。

(五)促进早期秦文化与其他地域文化的融合

甘肃早期秦文化遗址所处地域甘肃省东南部的渭河上游流域和西汉水上游流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天水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文物古迹众多,文化储量丰富,具有文化产业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社会综合优势。甘肃早期秦文化的研究开发要联系其周边的始祖文化、西戎文化以及关中周秦文化才能彰显它的特色,提升它的价值。

历史文化的研究要靠考古来支撑,历史文化资源要转化经济社会资源,必须立足于相关研究成果和科学周密的规划。甘肃早期秦文化的发掘研究与陕西关中相比时间不算长,其文化遗址还在进一步发掘之中,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1]王学理,梁云.秦文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1.5.

[2]雍际春.嬴秦故园——天水秦文化寻踪[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0.

[3]雍际春.秦文化与秦早期文化概念新探[J].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7,(4).

[4]王志友.早期秦文化研究[D].西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7.5.

[5]周者军.礼县:打造“先秦故里”金字招牌[N].甘肃日报,2011-11-24.

[6]尚志儒.早期嬴秦西迁史迹的考察[J].中国史研究,1990,(1).

[7]邱正保,张全新,田佐.秦文化民俗资料[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1.33.

G127.42

A

1009-6566(2015)04-0119-03

2015-06-15

刘国芳(1968—),女,甘肃武都人,中共天水市委党校副教授,主要从事古代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秦风天水市陇南
三个好朋友
陇南江南华源电力有限公司
说安大简《诗经·秦风·小戎》的“五备桹”
精彩童年“玩”味无穷——天水市新华门小学社团活动走笔
《诗·秦风·晨风》的再讨论
甘肃省天水市泰安县桥南初级中学
国风·秦风——《蒹葭》或许,从来都只是一首爱情诗!
秦风
谈“互联网+教育”的发展现状及思考——以天水市为例
青青之岛 悠悠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