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增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的思考
彭增华
(云南经济管理学院,云南·昆明 650106)
建设应用型性本科大学是当前国家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本文介绍了应用型本科大学提出的背景、分析学院在建设应用型大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做出的探索,提出要从内涵提升、观念转变、校企合作、课程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尤其是加大实训基地的建设等方面提出可行性策略与思考,以供大家商榷。
应用型本科大学;内涵发展;模式;推进思考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2014年2月26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确定了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任务措施。①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审议通过《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草案)》,人民日报,2014年2月26日.一是牢固确立职业教育在国家人才培养体系中的重要位置,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②李克强,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不唯学历凭能力.http://news.163.com/14/0226/20/9M1NMJ3500014JB6.html的社会氛围,激发年轻人学习职业技能的积极性。二是创新职业教育模式,扩大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事管理、教师评聘、收入分配等方面的办学自主权。建立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打通从中职、专科、本科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引导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三是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四是引导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五是强化政策支持和监管保障。③国务院常务会议:引导一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EB/OL].http://news.163.com/14/0227/05/9M2N5G6100014Q4P.html.国家教育部长袁贵仁指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是高等教育领域继管理体制改革和扩招之后又一次深刻的变革,意义更为深远,任务也更为艰巨。④袁贵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4年3月22日,教育部副部长鲁昕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600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将向应用技术型转,向职业教育类型转”。⑤鲁昕.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推动教育结构战略性调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2014年3月22日.她指出“转型是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是产业升级的需要,是国家战略”。[3]
2014年5月27日教育部发文同意学院升格为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院校。2014年7月,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通过了省教育厅组织的部分本科院校向应用型大学转型发展的试点评审。至此,云南经济管理学院成为云南省首批转型试点的六所本科院校之一。如何建设推进应用型本科大学就成为学院迫切思考的当务之急。
(一)建立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工作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1.建立以社会和市场评价为核心,以高质量就业能力、产业服务能力、技术贡献能力为重点的评估体系。重点考量专业同产业的结合程度、实验实习实训水平、双师型教师比例和质量、校企合作深度等方面;每年对用人单位、校友定期跟踪调查,并将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和学生及家长对专业、毕业生质量评价作为二级学院人才培养工作及教学经费拨付的主要参考指标。
2.建立健全人才质量保证体系,明确质量目标,并将质量目标细化分解到学校的相关职能部门任务中,确定岗位职责和权限,通过过程控制,逐步实现质量保证目标。
3.全面推进学分制改革。在总结完善现有学年学分制的基础上,在品学兼优的学生中,推行弹性学年,修完学分的学生可提前毕业,在处理好内外关系的前提下,逐步过渡到全程学分制。充分发挥学分制在调动师生教与学的积极性,满足学生个性化成长、成才的需要方面的作用。
4.加大学院、院二级管理推进力度。进一步扩大二级学院自主权,理顺院系专业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明确院系根据产业链的发展方向、行业企业合作伙伴的要求设置专业课程、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聘用兼职教师和统筹院系经费管理的职权。
(二)坚持内涵发展,促进应用型本科大学建设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建立健全学院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推进规范教学管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紧密结合学院实际,不断加强教风、学风、校风建设,不断完善教学质量监控和保障体系,不断加强规范化、制度化的教学管理。
1.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丰富教育教学内涵,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产教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向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
(1)继续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抓好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线),两个平台(校内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三个中心(创业教育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四个体系(标准系统、保障系统、监控系统、评估改进系统)建设。按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稳步推进各类专业群培养模式的重新构建,凝练出“复合应用型、过程应用型、职业应用型”培养模式。强调校企共育人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体现“做中学、学中做”。并根据人才培养目标积极尝试分段式教学,加大与企业合作力度,将人才培养过程融入企业生产活动中,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
(2)以制定课程标准为契机,加大课程建设力度。近几年,随着国内外高职教育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和学院教学管理经验的丰富,传统课程教学大纲已经不能满足学院教学要求。因此,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组织完成课程大纲向课程标准、实践项目标准的转化,区别于传统课程教学大纲,新制定的“课程教学标准”和“实训(实验)项目标准”对师资条件、教学条件作了特别要求,加入了学习情景设计、实训(实验)项目等模块,基于工作过程设计教学内容,内容项目化,模块化。对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可根据课程性质采用笔试、口试、机试、提交实践报告、完成作品、汇报表演等方式完成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考核。今后我们将严格要求各二级学院按照课程标准实施教学,同时也进一步组织完成职业综合能力项目标准的制定。同时加强网络教学平台建设,让网络教学平台使用基本进入常态化,为学院做混合式教学改革提供经验。
(3)加强质量工程建设,获得突破。以“质量工程”建设作为提升学院办学水平,加强内涵建设的一项重点工作。确定“基础护理学”等13个项目为学院2014年度学院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建筑工程制图与识图”、“包装设计”精品课程,“康复与护理学院医学类专业实习实训基地”、“影像与云南民族文化”精品视频公开课,“张曙红名师工作室”等9个项目获得省教育厅立项。2014年累计获得省财政厅划拨专项建设经费300余万元。至此,学院省级质量工程项目数量已经达到34项。在项目申报取得突破的同时,教学工作部要做好对已立项项目的检查验收工作,组织教学工作指导委员会对已经立项的“质量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严把质量关。
2.加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升实践教学内涵
(1)围绕本科专业建设标准与专业建设基本条件,结合应用型高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顺利完成两校区实验、实训室建设任务,2014年12月份已经完成了新建工程学院汽车实训室、人文学院珠宝实训室、航空学院模拟机舱、财经学院VBSE体验中心、康复学院口腔实验室等以及两校区实验实训室的部分调整工作,全校共建成可投入教学的实验实训室149间,其中校企合作共建项目10间,设14个实验、实训中心。同时,将实验、实训中心下属100间实验实训室资源进行全校开放,开放面覆盖全校5个学院,开放项目达到90多个。
(2)组织及承办各类学生技能竞赛,成效明显。在2014年云南省高等职业院校学生技能大赛中,学院学生共申报参加比赛17项115人次,其中获奖7项;二等奖1名,三等奖18名;2014年11月初组织学院第四届“翰文杯”学生专业技能大赛,共通过审核的赛项有36项;2014年9月,承办“翰文杯”云南省首届康复治疗专业学生技能大赛;2014年10月,承办第十届“用友杯”大学生沙盘技能大赛。
(3)认真组织落实学生顶岗实习、毕业实习各项工作,层层把关、严密部署,把工作落实到老师和学生本人,按照实习学生的地区分布情况,学校外派实习指导教师分片区进行实习指导和管理,密切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情况。
(4)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加强行业指导。利用政府、行业、企业平台,不断加强合作,搭建共建实践教学平台。2014年8月,学院召开滇中产业新区“安宁小微企业创业园”筹备研讨会,确定校政联合,共建创业园项目规划;2014年10月,云南省民办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推进会在学院顺利召开;2014年10月,与安宁鑫湖医院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共建“教学医院”,11月正式挂牌成立;2014年11月,中国创新创业第五届年会暨中国首届O2O生态链创新创业高峰论坛召开,学院加入理事单位,杨红卫董事长受聘担任副会长;2014年11月,学院召开首届创新创业教育论坛;2014年12月,云南翰文大学生网商创业园启动,加强地方性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论坛召开。同时,积极与南通理工学院合作,开展“汽车专业人才合作办学”计划,将于2015年3月陆续派送学生实习,搭建起汽车工程实训基地。
学院在升本成功后,进入了云南省首批应用型本科转型试点院校行列,面对这一机遇,站在新的起点上,学院更需要进一步厘清办学思路,明确办学定位,对人才培养进行新的审视和思考,对怎样办好应用型大学,培养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需要做更多的思考与探索。学院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专业设置还不能完全对接地方支柱产业(滇中产业新区),专业为地方经济服务能力不足,产教融合还没有真正实现。
其一,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有形成,质量有待提高,应用型本科培养的是各行各业中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4]而高职专科主要培养一般企事业部门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尤其是培养大量一线需要的技术人才,两者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
其二,学术科研能力欠缺,学院是在高职专科的基础上升格为本科,大部分教师的主要精力还是放在教学与基础学科的工作上,学校的学术气氛不够浓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转化为生产力更不足。科研工作是学院目前最大的短板,以科研来促进人才培养质量的理念和观点还没有形成。
其三,师资队伍建设还是学院的薄弱环节,没有凝聚成学历结构、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的教师梯队,特别是双师型教师的引进和培养有待加强。急需要采取特殊措施来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稳定人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其四,学科建设处于低水平状态,没有凝练出具有特色的优势研究方向。学科建设的理念比较模糊。由于缺乏经验和对学科建设的认识不足,对学科建设还没有形成清晰的思路,对学科建设在高校发展中的作用认识不足,这可能成为影响新建本科院校学科建设的最大障碍。
最后也是最为重要的是,学校绝大部分教师和管理干部是专科过来的,对如何办好本科院校缺少经验。这些都会成为我们建设应用型本科院校的障碍。
针对以上不足,学校的管理者和全体教职工,必须认真学习,改变观念,提升自身的认识和理念,改革管理制度,提升教学水平,促进科研发展来适应学校质的飞跃。
在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重要决策的背景下,作为一所新建本科院校,怎样找准定位,明确发展目标,做好顶层设计,构建多样化的人才培养模式,把应用型人才培养落到实处,是我们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学院拟实施应用型本科试点院校建设五年行动计划。即,第一年是夯实基础建设年,第二年专业建设质量年,第三年是专业学科建设年,第四年是规范长效机制年,第五年是管理总结验收年。
国内学者普遍将大学生“蚁族”定义为具有高智、弱小、群居等特点的大学毕业生,他们的生活环境差、生活水平不高。然而这样的定义有失偏颇,笔者认为可以将具有这些特点的大学毕业生分为两种:一种是“被蚁族”的大学毕业生,这一部分毕业生不悲观于眼前的状况,甚至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认为“蚁族”只是人们给予他们的标签,他们自身并不认可这一标签;而另一种则是“蚁族”大学毕业生,这一部分大学毕业生盲目选择城市与工作之后,陷于理想与现实的矛盾冲突中,带有悲观情绪,对未来越发迷茫。在本文中笔者将重点讨论第二种“蚁族”大学毕业生。
第一年(2015年,即夯实基础建设年)的行动计划,应启动以下工作:
1.要健全完善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和人才培养标准;
2.进行专业结构调整与整合优化。建设六大专业群,重点建设12个本科专业、12个专科专业,着力建设优势专业,逐步形成学校、省级和国家级特色专业群和专业链;
3.建立和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抓好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为主线),两个平台(校内实践平台、校企合作平台),三个中心(创业教育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学生发展中心),四个体系(标准系统、保障系统、监控系统、评估改进系统)建设;
4.明确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从产教融合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逐步向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在抓产教融合的过程中,同时抓好科研工作,在科研工作达到一定规模的基础上,逐步向产学研一体化发展;
5.抓好以提升质量为内涵的六大工程建设:一是人才强校工程、二是质量保障体系工程、三是科技发展工程、四是就业创业工程、五是数字化校园建设工程、六是校园文化建设工程;
6.制定完善学院本科、专科、五年制大专分类施教、分类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1.加大应用型课程体系建设及教学模式改革力度
(1)建立以应用为主的课程体系。课程内容设计既要保证本科人才的理论知识和学科前沿性要求,又要体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特性。要根据行业标准,以技术逻辑重构课程体系,提高学生知识应用能力、技术创新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特别要加大专业课程应用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发与设计。要结合学科专业特点,深入分析产业和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构建知识、能力、素质深度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并制订重在提高应用能力和培养创新精神的课程标准,力争在提高应用能力的教学模式上取得新经验、新成果。
(2)推进教学模式的转变。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破解校企合作时空障碍。加大网络教学建设工作,大力推进网络学习平台建设,引入与自建精品视频公开课,特别建设一批教学质量高、受众面广的课程微视频。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推行课程网络考试、网络平台选修课程、公共课网络学习、职业核心课网络学习等方式,并在公共课中试行“翻转课堂”。
(3)推进课程考试改革。探索建立符合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规律的考试制度,加大过程性考核比重,考试内容向注重能力考核转变。
(4)加大应用型教材体系的建设工作。按照学院教材建设规划,组织落实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规划教材的建设工作,着重搞好通识教育必修课、专业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等必修课程教材建设,尤其是校企合作开发专业实践课教材;完善教材评审、评价与选用机制,加强对教材的建设、选用等的过程管理。
2.全面深化实践教学建设
(1)继续推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建立实验实训、顶岗实习、毕业实习、社会实践的实践教学体系。在实验实训方面开设基础性实验、功能性实验、综合性实验,积极探索工程性、研究性和个性化实验项目。在顶岗实习方面,要让学生在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从事相近工作,落实顶岗实习教学目标,明确学院及企业指导教师及人员职责及分工,尽量让学生所学专业与岗位对应。在毕业实习方面,要实行双导师制,丰富毕业设计形式,种类,将毕业设计考评侧重点放在学生调研、技术应用、岗位实践能力方面。社会实践方面,学院要将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纳入人才培养过程中。通过抓住重大活动、重大事件、重要节庆日等契机和暑假、寒假时期,紧密围绕一个主题、集中一个时段,广泛开展特色鲜明的主题实践活动。
(2)加大实践基地建设。要建设和扩展校内实验实训中心、校外实践基地,建设一批跨专业,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科学研究、技术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实验实训基地,并成为学生技术应用、技术研发、创新活动的主阵地。要建立校外综合性实习基地。保证每个专业群都要有稳定的数量充足的校外实践基地,供学生实习实训。
(3)加大职业资格鉴定及培训、技能大赛组织工作。逐年增加职业技能鉴定工种,并将其培训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大力开展学生技能(设计、作品)竞赛(展示)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创新能力。
3.以构建“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采取培养、引进、外聘、联合企业实施“双挂”(教师进企业,企业进学校)等措施,加强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
(1)建立专兼结合的“双师素质”教师队伍。继续实施教师“实习计划”,将一批高学历,又具有较高理论知识的青年教师派到企业,共同参与企业新产品设计、咨询服务、技术研发或成果转化。保证专业教师每两年专业实践的实训累积不少于2个月。要求担任专业课教学的教师必须取得与专业相近的中、高级职业技术资格。各专业要从大型企业、公司、单位聘请一批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和高技能人才全程参与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保证学院专业实验实习项目、实习指导、部分专业微课程等均由具备与专业相关的企业工作经历的人员担任教学任务。
(2)构建一支年龄结构、学缘结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充分发挥教师团队合力作用。实行“以老带新”的传、帮、带制度,促进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以学院学科带头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核心,建立学科专业师资团队,有计划、高水平的开展学科专业建设。建立实验实训师资队伍、理论教学师资队伍和综合素质教育师资队伍,并对其开展不同主题的系列培训。
4.强化科研工作,促进产学研用发展
建设应用型本科大学,不仅要培养出知道怎么做的技术人员,更要知道为什么这样做?还可以怎么改进方法,提升效率的全能型技术人员。这就是所说的应用科学理论从事高技术专业工作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学院的科研能力和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为此,学院在2014年先后邀请了曹永安、钱素平、郭延生、张兴会、钱乃余、朱燕空等十几位专家学者到校,围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应用型本科建设等主题开展了六场专题学术交流,对全院师生进行了十一场次的学术报告会和技能培训班,使全体师生学习了经验、转变了认识、更新了观念,进一步深化了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认识。同时,学院还引入“金鉴明院士工作站”、成立“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大学生科技发展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并创办《云南经济管理学院学报》。为打造和发展学院的科研能力与水平,促进产学研用的实践做出积极努力。
5.加强制度管理,提升学院管理水平,推进人事制度改革
规范各项规章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建立长效机制,不断提升学院的管理水平,提高工作效率。通过人事制度改革,形成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充满生机活力的用人制度,积极探索A、B、C三种用人模式。广纳社会人才,定岗、定编、定员,精简和调整各级管理机构,规范各部门的职责;实行分配制度改革,实施绩效工资制,将月考核与年终考核相结合;下放管理权限,强化学院的二级管理职能,实现人事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把学院应用型本科建设提出的各项具体任务,落实到各级各类岗位中。
6.提升国际化合作办学水平,加强校园信息化建设,促进教育现代化
学院积极与国外境外优秀应用类大学深入开展相互间的科研、教育、文化、管理合作与交流,扩大各种深层次的、实质性的合作;积极参与本领域的国际学术活动;根据学科专业建设的需要,选派更多品学兼优、德才兼备的优秀教职工到国外境外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学术组织、优秀企业学习、进修、锻炼;推进东南亚非通用语言目的地国留学生实施项目,加大小语种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力度。积极拓展国外境外紧缺专业技术人才市场,加强国际合作,打通向外企输送技能人才的通道。
同时,通过对多家高校信息化建设情况的考察,结合学院目前信息化的实际情况,进行科学规划,为现代化教育技术开展做有力保障,通过校园信息化建设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效能,为全校师生创造更加现代、便捷的学习生活环境。
总而言之,在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建设应用型大学的有利背景下,学院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发展的决定》以及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进一步探索高职教育与产业发展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以专业建设为依托,积极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为创建一流应用型本科大学而不断探索。
[1]国务院常务会议:引导一批本科高校转向应用型[EB/OL].http://news.163.com/14/0227/05/ 9M2N5G6100014Q4P.html.
[2]袁贵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3]教育部副部长鲁昕3月22日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4”上的讲话.
[4]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论坛,2003,3:5-9.
[5]地方高校转型势在必行[EB/OL].四川教育网. http://www.zsksb.com?2013/04/1210:37:28
[6]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
(责任编辑 梁晋云)
G6420
A
(2015)01-05-06
2015-03-20
彭增华,男,云南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冶金材料、微波加工技术、高等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