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感评

2015-02-12 12:14秋叶
英语学习(上半月) 2015年10期
关键词:道德笔者文化

∷秋叶 评

古今中外,“迟到”似乎都是一个需要道歉的过失或缺点。如果一个人经常迟到,那甚至要被视为一种非常严重的“道德问题”。多年前,笔者一位老师的口头禅即为:“你一人迟到,害得我们全班五十多位同学在等你。你迟到一分钟,便浪费了我们大家一小时。这是十足的不谋财却害命的行为。”不过,即便狠话说到这个份儿上,还是有同学我行我素。

后来,笔者在英文书籍里意外地获悉,在西方的礼仪里,有一种迟到,非但不用道歉,还可称得上是一种为他人着想的美德。这就是赴亲友的宴会时,须迟到10至15分钟,据说是为了避免主人在最后手忙脚乱之际无法迎候客人的尴尬。在这种特殊场合,早到甚至准点,非但不是什么好品质(virtue),也许还会被视为粗鲁(rudeness)。当然,这很可能说的是主人亲自动手的家宴,如果像目前绝大多数中国人那样在饭馆等公共场合请客,准备之事自有专职服务人员代劳,便不会有此问题了。其实,在中国的礼仪中也有一种迟到是被大家所认可的,那便是新娘离家起轿赴婚礼(宴),让男方及客人等再久也似不为过。据说,这是女方自尊自爱的表达。太准时可能会给人迫切出嫁的印象,对自我形象甚至日后的家庭地位都是不利的。不过,在目前礼仪公司承包整个婚礼的时代,恐怕女方的这种传统表达方式也要有很大的收敛,因为对于商业机构来说,时间即金钱,是不允许你过分任性的。

不过,除了以上两种比较极端的场景外,迟到在中外文化里似乎总是须改正的毛病,准时总被看作是人人必须向往的道德高地。这也难怪,一旦迟到,总会听到道歉声,不管是真心还是假意;而一个总是迟到的人,他/她在朋友圈里的名声一定好不到哪儿去,除非人们有充足的理由原谅他们。迟到的后果,除了名声受损外,恐怕还有其他实实在在的损失,如失去机会(因为人家不愿与你合作)、丢掉工作(如违反考勤纪律被辞退)、得多付钱(如搭乘航班、火车等公共交通工具误点,得付改签手续费甚至重新购票),等等。这些不仅会带来道义与经济上的损失,还会给当事人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有时会让你焦急万分。因此,为了让自己的生活过得更从容顺畅,还是要尽量克服这一痼疾。

按笔者的看法,除了个别“迟到”纯属人力不可控的意外因素造成外,其根源不外乎是以下几个方面:一、对所赴之约不重视或很勉强;二、惜时或高估了自己的交通能力与低估了外界的干扰;三、看法与习惯,或者说对“准时”的价值或重要性判断较低,对迟到并未有负罪感。关于第一点,笔者认为首先得做个决断,是婉言谢绝还是前去赴约。西方人往往比较直接,但中国人会比较纠结,因为中国是个人情关系特别错综复杂的国家。如果认定出于工作或情感因素还是应该赴约,那么就应该强化其理由的充分性,淡化赴约的勉强度。其实,第三点是一个文化同时也是个态度的问题。在有些文化中,准时并非是最重要的,例如在农耕社会,对于时间的概念一般仅有个大概,如邀约时称“太阳落山的时候”、“群羊入圈之时”。文化是大众的,态度便是个人的了。至于第二点(大部分的迟到可能由此引发),笔者认为可以在心理与技术上予以改观。踩着点赴约的一般都是“常规即常态”的认定者,习惯照常规出牌。但世事常不为一人所掌控,各种意外在所难免,过分自信往往潜伏着危机。因此,这一类人的思维要更现实些,要把各种情况考虑在内,做好预案,至少要比预估的时间富余半小时。那些特别惜时的人,一旦早到,便可以做一些能充分利用零碎时间的有意义的事,以免因认为自己是在浪费光阴而郁闷乃至怨恨。

在时间的问题上,“只许我负天下人,不许天下人负我”的乃傲慢之人,我们应该极力避免之;永远踩着点出发的惜时者乃过度自信之人,我们应该为己为人更接地气些。我们对于“准时”与“迟到”的考量,在这经济社会、消费时代往往有具体的金钱衡量,而在笔者的孩提时代,更多的则是道德评判或渲染对他人的伤害程度。其实,这些听起来都有点耸人听闻、哗众取宠之嫌,未必准确。在笔者看来,这是个尊重与自尊的问题,简单地说是所谓的“我为人人(着想)、人人为我(着想)”的问题。

猜你喜欢
道德笔者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谁远谁近?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