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艳芬,安华轩,李百春,刘 丽
(1.云南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2.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 昆明 650051)
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分析及对策建议
李艳芬1,安华轩1,李百春2,刘 丽1
(1.云南省科技统计信息中心,2.云南省科学技术厅,云南 昆明 650051)
通过对2014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的全面系统分析,阐述了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特点、取得的成效和存在的问题,立足实际,面对全面深化改革和创新的形势和要求,提出了一系列推动云南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
2014年是云南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创新型云南建设行动计划的关键之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规模不断壮大,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一步提高,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对促进云南创新型、开放型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依据2014年火炬统计数据,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情况作如下分析。
截至2014年底,全省认定及复核通过的高新技术企业为782家。在统计调查中,对782家高新技术企业发送统计调查报表,有744家企业填报了统计调查报表,统计调查报表回收率为95.14%。
1.1高新技术企业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增长
高新技术企业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主要经济指标增长明显。2014年,年营业收入超过1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达233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31.32%,比2013年增长9.91%,其中10~100亿元的企业达38家,增长15.15%。
截至2014年底,云南高新技术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 497.76亿元、工业总产值1 965.16亿元、产品销售收入2 122.92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7.12%、1.73%和2.52%;出口创汇总额8.41亿美元、净利润97.94亿元、上缴税费115.70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18.95%、52.67%和28.73%。
1.2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聚集发展效应显著增强
截至2014年底,云南省已建成昆明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玉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及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嵩明杨林经济技术开发区、曲靖经济技术开发区、五华科技产业园、楚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腾冲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祥云财富工业园区、红河工业园区、红塔区工业园区、文山三七产业园区等1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其中,2014年云南省新增省级高新产业开发区9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示范、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充分发挥了园区经济的聚集发展效应,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2014年,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纳入统计范围的)的营业收入达6 867.53亿元、工业总产值达5 684.93亿元、净利润达262.52亿元、上缴税费达1 093.96亿元,分别较上年增长87.31%、135.08%、50.85%和70.88%。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区企业的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上缴税费分别为2 520.43亿元、1 810.44亿元、100.23亿元和599.8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30%、2.48%、-0.93%和8.95%,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36.70%、31.85%、38.18%和54.84%。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企业的营业收入、工业总产值、净利润、实际上缴税费分别为4 347.10亿元、3 874.49亿元、162.29亿元和494.0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29.97%、494.44%、122.75%和451.49%,占全省的比重分别为63.30%、68.15%、61.82%和45.16%。
1.3高新技术企业主要集中于“六大优势领域”
2014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技术领域集中分布在生物及医药技术、电子与信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能源及高效节能、环境保护等“六大优势领域”。全省“六大优势领域”共有高新技术企业649家,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7.23%。“六大优势领域”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达1 599.08亿元、营业收入达1 946.55亿元、产品销售收入达1 653.01亿元、净利润达66.99亿元、实际上缴税费总额达78.39亿元,分别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额的81.37%、77.93%、77.86%、68.40%和67.75%。
1.4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2014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拥有519家科技机构,较上年增长了8.13%。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机构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达16 372人,较上年增长9.49%。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创新投入呈现大幅增长,从企业内部科技活动经费支出来看,非政府经费支出合计为78.80亿元,较上年增长14.40%,占年度产品销售收入的3.71%;非政府经费当年形成的固定资产总额达15.83亿元,增长35.07%;使用来自政府部门的科技活动资金总额3.93亿元,较上年减少10.68%;企业委托外单位开展科技活动的经费支出3.70亿元,增长29.73%;科技项目经费内部支出83.84亿元,增长8.25%。
2014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达1 375.79亿元、新产品产值达470.44亿元、新产品销售收入达493.0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0.67%、15.72%和19.66%;拥有有效专利8 005件,其中发明专利2 078件,分别较上年增长27.73%和6.13%。
2014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获得快速发展,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创新能力不断提升,聚集优势和特色领域更加明显,在全省经济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已成为全省创新型、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但是,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也面临着以下方面的问题。
2.1区域分布严重失衡,辐射带动作用不明显
全省高新技术企业集中分布在昆明、玉溪、曲靖等经济发达地区,区域发展极不平衡,导致高新技术企业对边疆地区经济发展带动面窄、辐射作用不强。2014年,从高新技术企业数量来看,昆明、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大理等6个州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达662家、占全省的88.98%,其中,昆明辖区的高新技术企业为494家、占全省的66.40%。从高新技术企业经济指标来看,昆明、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大理等6个州市的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总收入、工业总产值、产品销售收入、出口创汇、净利润及实际上缴税费分别为2 344.75亿元、1 779.78亿元、1 982.51亿元、7.70亿美元、82.24亿元、99.81亿元,分别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额的93.87%、90.57%、93.39%、91.56%、83.97%和86.27%。从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活动来看,昆明、玉溪、曲靖、红河、楚雄、大理等6个州市的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企业内部用于科技活动的非政府经费支出、拥有有效专利数、拥有有效发明专利数分别为36 181人、72.97亿元、7 335件和1 836件,分别占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的89.93%、92.60%、91.63%和88.35%。
2.2企业高层次科技人才数量不足、质量偏低
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离不开高层次科技人才。在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更少不了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创新。2014年,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年末从业人员为179 191人。从学历来看,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0.33%、2.20%、21.17%,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从业人员的23.70%;从职称来看,高级、中级、初级职称人员占从业人员的比例分别为3.98%、9.46%、14.41%。在从业人员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为40 231人,占从业人员的22.45%,所占比重不高。高新技术企业的人才队伍不强,缺少专业化、高素质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2.3企业融资渠道不畅,升级发展受到制约
目前,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融资存在着融资渠道单一、融资市场化水平低、资金供需结构失衡、融资耦合度不高、融资社会化支撑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高新技术企业规模小、风险高、不确定性大,股东拥有创新产品和技术而往往不具有传统抵押物,不符合银行传统的信贷要求,因而较难获得大银行的融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前期研发、生产投入很大,使得企业自身资金积累很少,发展后劲不足。企业融资渠道单一、缺乏资金保障,直接影响到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升级和规模扩展。
面对新的发展形势,针对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需要采取切实措施,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3.1抓住发展机遇,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协调发展
抓住云南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发展创新型、开放型经济的机遇,突出发展重点,提升高新技术企业质量,壮大企业发展规模。结合地域经济特色,充分发挥滇中地区高新技术企业聚集的优势,进一步加强其产业聚集及带动作用,增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发展质量,拓展发展规模;充分发挥滇南、滇西、滇西北地方资源及特色优势,建设一批高起点的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主动承接省内外产业和技术转移,加快滇中以外其他州市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推进高新技术企业在全省合理布局,推动高新技术企业区域协调发展,充分发挥其对云南经济社会发展的辐射带动和示范作用。
3.2加快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保障企业创新能力
加大投入力度,依托高新技术领军企业和重大项目,推进高端创新创业人才、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创业投资企业及其管理团队的引进及培育,形成支撑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规模宏大、素质优秀、结构合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加快科技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通过发挥科技人才工作目标考核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形成统分结合、协调高校的人才工作运行机制,为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与智力支持。推动人才带项目和项目聚人才双向互动战略,大量引进高新技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紧缺型人才;完善科技人员收入分配激励机制,调动科技人才创新的积极性。建立和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制度和交流机制,选择具有较好条件和基础的高校和社会培训机构共建科技人才培养基地,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实行人才双向交流。
3.3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高新技术企业的扶持政策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的实际发展情况,重点围绕加强政府引导,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投融资能力、推进高新技术成果转移转化、完善激励制度,提高科研人员积极性等方面的工作,制定和完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实行政策法规落实和执行的协调机制,落实部门责任制,确保相关优惠扶持政策得以深入落实。建立政策执行的动态管理机制,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扶持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政策合力。
3.4增加融资渠道,优化融资环境
加快金融市场建设,创新金融工具,提高金融服务效率,做到金融市场的规模和效率两手抓,两手硬,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现实有效的投融资渠道。同时创新投融资模式,加快风险投资体系建设。积极构建信用担保机构,建立高新技术企业贷款的风险补偿机制和激励机制,降低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加大政策性银行的扶持力度,以弥补商业银行信贷不足的缺陷。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的资本市场体系。加大政府对技术创新的拨款力度,深入实施税收优惠政策,引导和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经费投入。此外,金融机构应综合运用买方信贷、卖方信贷、融资租赁等方式,加大对高新技术企业的信贷支持。
3.5加强服务体系建设,为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建立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联盟,搭建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有机结合的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服务平台,推进科技、教育和产业的深度融合。建立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创新服务保障平台体系,为企业技术及管理工作方面的创新提供必要信息支撑。构建统计监测指标体系,强化重点企业的跟踪分析,审视形势变化,全面掌握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动态,为云南省高新技术企业快速持续发展提供服务支撑。
F276.44
A
1004-1168(2015)06-0015-03
2015-10-19
李艳芬(1987-),女,云南曲靖人,研究实习员,主要从事科技统计与分析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