腐败麻醉剂

2015-02-12 10:50杨建萍
预防职务犯罪专刊 2015年4期
关键词:党纪国法麻醉剂借口

文/ 杨建萍 马 啸

腐败麻醉剂

文/ 杨建萍马 啸

贪官出事后,在面对办案人员的审讯时或者在亲笔供词中,对自己如何走上腐败之路,都会有一段深入灵魂深处的自我剖析,其中往往会分析到自己当初为实施腐败行为所寻找的种种理由和借口。腐败借口,具有麻醉剂的功效,足以使人失去正确判断事物的能力,如果不加以警惕,公职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风险就可能转化为实际的施害行为。

一是关系性借口。中国人重人情关系,遇有各种节日、事情讲究礼尚往来,认可“伸手不打笑脸人”、“礼多人不怪”。有些公职人员便把接受他人别有目的的请客吃饭、送礼送钱视为与社会接轨,视为人之常情,更有甚者为了规避可能的法律风险,努力经营各种可攀援的关系,构筑盘枝错节的防护网,错误地以为有了这些关系,就拥有了护身符,就可以逃避党纪国法的惩罚。李某分管基建,将本应招标的大项目拆分成若干小项目,然后分别分给自己的熟人承接。为掩人耳目,每次有人送钱来,李某都会以“字画”或玉器回馈,直到被抓还振振有词地说,我这是礼尚往来,怎么说是犯罪?

二是暗示性借口。“有权不用,过期作废”、“有钱能使鬼推磨”是经常出现的说法,一旦重复,就会形成强烈的心理暗示。尤其是当公职人员认为自己在政治上受到不公正待遇或者已升迁无望时,这种心理暗示会放大其心理补偿需求,强化其犯罪动机,实化其犯罪可能。身为地级市的局长,因政绩卓著得到了上下的认可,于是有关赵局长要升任副市长的消息迅速传开,他自己也胸有成竹地认为这次该升了。然而,大半年过去了,提拔没有了下文。一次偶然的机会,鬼使神差地收受了他人的贿赂。案发后,纪委告知,对他的任命党委已经研究通过,结果却是他自己等不及了。

三是认知性借口。在职务犯罪中,知法犯罪的现象并不鲜见,不知法犯罪亦大有人在。这并非代表这些贪官就是法盲,而是随着现在法律规定愈来愈精细,囿于法律教育的不完善和法制培训的不充足,贪官对于一些现象并不认为是犯罪。有这样一个案例,某领导为远房亲戚承包工程提供了帮助,后该承包人送来钱款若干,并声称“侄女在国外学习挺不容易的,这是作为叔叔所赞助的一点书本费”,该领导想想也有道理,于是便收下了,结果触犯了党纪国法。

经验、技术也是贪官常有之借口。束缚贪官的经验主要来源于两方面,一是别人腐败成功的经验,即“别人收了钱并没有被抓”;二是自己腐败成功的经验,即“自己以前收了钱也没被抓”,这些经验足以使贪官得出“一旦被抓就是运气不好”的结论。也有贪官从逃避惩罚的技术性层面入手,或是精心选择埋藏地点,或是苦心借用他人名义掩饰,又或是狡猾地利用时间差,等退休后再享受腐败收益。殊不知,这些所谓高明的手段不过是自欺欺人。

以上各种腐败借口只要有一种就足以诱惑公职人员被腐蚀。为此,认识腐败借口,消除各种侥幸心理不可谓不重要。而消除侥幸关键是要谨记三句话:一要牢记“天上掉不下馅饼”,期待不为自己的危害行为付出代价是不现实的;二要相信“三尺之内必有神灵”,任何腐败行为都逃不过群众的眼睛,更瞒不过自己的良心。有的贪官“腐而不败”,不是运气好,而是让其在痛苦中煎熬,或为让其灭亡而先让其疯狂。三要改变不良的习惯,接受请吃、收受馈赠,过去可能不是什么事。然而在明确腐败底线和犯罪红线以后,这种习以为常会让你面临牢狱之灾。

编辑:刘雁君 nina_lyj@sina.com

猜你喜欢
党纪国法麻醉剂借口
别找借口
爱找借口的小猫咪
别让“佛系”成为你不努力的借口
麻醉剂的使用
贪官六靠
阴差阳错的麻醉剂
麻醉剂
培育让诬告无处遁形的政治文化
The Most Ridiculous Excuses for Skipping Work
手术前不宜吃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