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发展理念”深圳实践的哲学思考

2015-02-12 09:03李永华
特区实践与理论 2015年6期
关键词:五大发展理念深圳理念

李永华

“五大发展理念”深圳实践的哲学思考

李永华

深圳发展的成功实践雄辩地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有力推进了深圳改革发展,同时深圳的实践探索又进一步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内涵,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又将进一步指导深圳新时期的各项事业发展。在我国奋力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重要关头,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理论成果的又一次飞跃,从哲学角度科学解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破与立”、“内与外”、“点与面”、“上与下”等基本问题。联系深圳发展实践,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既是一次深化认识、解放思想的过程,更是一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只有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为指导,深圳才能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发展理念;深圳实践;哲学思考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五大发展理念”,是对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发展原则、发展路径的进一步理论自觉和凝练概括,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反映出我们党对于科学发展规律的认识和把握达到了新起点、新高度、新境界。

从哲学的视角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蕴含着深刻的哲学思维和原则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新的突破,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为我们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阶段的伟大胜利,不断开拓发展新局面、开创发展新境界,提供了强大的理论遵循和思想武器。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联系深圳改革发展的实践探索,启迪我们必须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观点方法,把握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哲学的高度进一步深化对“五大发展理念”的认识,科学解答深圳的成就“从哪里来”、深圳的未来“到哪里去”等一系列基本问题。

一、深圳是理念先行的产物

理念是变革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35年来,深圳经济特区牢记中央“杀出一条血路”的郑重嘱托,创造了世界工业化、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35年来所取得的发展成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实践成果,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历史性变革和取得伟大成就的生动缩影,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有力印证。[1]

(一)战略定位催生新变革

战略是发展的基础,定位是变革的前提。深圳是“战略先行”的实践成果。早在深圳经济特区诞生之前,其特殊的历史使命及功能定位就已经确定,其战略规划和发展理念也已先行。“出口加工区”、“经济特区”、“试验田”、“窗口”、“排头兵”、“示范区”作为深圳的特有名词和战略定位,肩负着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使命。也正是在这些战略定位和发展理念的指引下,深圳人以“勇立潮头”、“杀出一条血路”的勇气,以“解放思想”、“实干兴邦”的魄力,以“改革创新”、“锐意进取”的精神,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历史性跨越,实现了一系列新突破、新变革。

新定位决定新出路,新战略催生新变革。35年来,深圳以“敢为天下先”的积极探索,出色完成了改革开放探路先锋的历史使命。是深圳,“敲响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土地使用权公开拍卖的第一槌,拉开了土地利用市场化的序幕;发行了新中国第一张股票,吹响了我国发展股份制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前奏;率先引进外资、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奏响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和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的序曲……”。[2]深圳经济特区的改革创新实践,对全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和发展路径产生了持续深远的影响。

(二)观念变迁引领新时代

思想是发展的引擎,观念是时代的号角。深圳是“观念引领”的最佳诠释。35年来,深圳向全国贡献最大的,不仅仅是经济指标上的新成绩、新突破,也不仅仅是经济模式上的新尝试、新探索,更为重要的,是一系列“深圳观念”的不断涌现和提炼。正是在“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敢为天下先”等一系列“深圳观念”的引领下,深圳实现了从贫困落后的小渔村到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的华丽蜕变,也正是在这些“新观念”的实践过程中,深圳成功探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实践的发展方向,并向全国提供了可参考和借鉴的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

新思想指引新探索,新观念开辟新时代。“深圳观念”的产生,集中体现了深圳人“敢为天下先”的拼劲和闯劲,蕴含了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敢闯敢试的精神气质,构建了深圳所特有的城市品格和文化基因;“深圳观念”的提炼,凝练概括了深圳人的集体文化记忆,丰富了深圳的精神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念体系,生动展示了深圳人的发展理念、核心价值和精神风貌;“深圳观念”的实践,凝聚了广大人民群众改革创新发展的共识,推动了理论创新、模式创新、制度创新,深刻揭示了时代精神的深圳体现和国家立场的深圳表达。

(三)核心价值塑造新风尚

文化是实践的积淀,价值是风尚的路标。深圳是“价值塑造”的城市典范。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离不开“先行先试”的价值目标,离不开“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价值导向,离不开“杀出一条血路”的价值诉求;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离不开“敢为天下先”的价值定位,离不开“发展就是硬道理”的价值标准,离不开“效率优先”的价值原则;深圳经济特区的成功,离不开“改革创新”的价值理念,离不开“高效务实”的价值准绳,离不开“包容发展”的价值品格。

新文化开辟新道路,新价值塑造新风尚。一个城市的发展,需要引领人、鼓舞人、塑造人的城市文化,需要凝聚人、激励人、发展人的核心价值。在“拓荒牛精神”、“包容性品格”等核心价值的引领、激励和浸润下,深圳逐渐形成了“敢闯敢试”、“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包容发展”的城市精神和社会风尚,为深圳这座改革开放之城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行提供了不竭动力和精神支撑。

(四)改革创新成就新城市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创新是城市的灵魂。深圳经济特区35年所取得的辉煌成就,离不开以“改革创新”为发展理念的积极探索,离不开以“改革创新”为发展动力持续实践。也正是通过持续不断的改革创新,深圳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创造了“三天一层楼”的“深圳速度”。从“深圳速度”到“深圳质量”,从“改革先锋”到“创新之城”,深圳将“改革创新”作为立市之本、发展之机、活力之源,将“改革创新”逐渐内化为自身的城市基因,以“改革创新”培育自己的根,塑造自己的魂。

深圳因改革而生、因创新而强。近年来,深圳坚持“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率先推出商事登记制度、政府大部门制、公务员聘任制、法官“职业化”等多项改革,又创造了一批新的“第一”,其中不少被中央和有关部委吸纳,有的还写入了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深圳的改革实践不仅推动了自身发展,更创造了大量“可复制、可推广”的成功经验,为推动全国形成“百花齐放”、“万马奔腾”的改革局面作出了历史性贡献。[3]深圳经济特区的诞生与成长,离不开党中央的战略选择和英明决策,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探路先锋的历史使命;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和成就,塑造了以“改革创新”凝聚发展共识、激发发展活力、提高发展质量的成功典范。

回顾深圳经济特区的发展历程,我们深刻体会到,35年来,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无论自身发展遇到多大困难,深圳经济特区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理念先行,以战略定位催生新变革、以观念变迁引领新时代、以核心价值塑造新风尚、以改革创新成就新城市,战胜了一个又一个严峻挑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向世人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勃勃生机和光明前景。

二、“五大发展理念”的哲学意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趋势和客观要求的集中阐释,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思路、努力方向和着力重点提供了基本的原则和遵循。从哲学视角来看,“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与《建议》的起草原则内在一致、高度统一,科学解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破与立”、“内与外”、“点与面”、“上与下”等基本问题。

(一)破与立: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

“破与立”代表了新旧事物辩证发展的运动过程。“破”指的是旧事物的否定和终结,“立”指的是新事物的确立和展开。“不破不立”突出了“破”的重要性,强调旧事物不被否定和终结,新事物就很难被确立和展开;“不立不破”突出了“立”的重要性,强调新事物不被确立和展开,就没有真正否定和终结旧事物,也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新事物”。同时,“破与立”还代表了事物发展的“手段”与“目标”,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破解问题、实现目标的过程。

立目标以明方向,破难题以求发展。《建议》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将目标定位、时间节点、解题路径紧密关联,“既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倒推,厘清到时间节点必须完成的任务,又从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顺推,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办法”。[4]“目标导向”与“问题导向”的明确,“倒推”与“顺推”的结合,“立目标”与“破难题”的统一,蕴含了“破与立”的哲学视角和辩证智慧,体现了目标意识和问题意识的有机结合。

(二)内与外: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

“内与外”代表了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战略抉择。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展开和深入,原有相对独立的“民族史”、“区域史”,逐渐演变为马克思所言的“世界史”。在全球化浪潮的影响下,“内”、“外”之间的影响日益密切。处理好“内”的突出问题,离不开“外”的环境氛围;解决好“外”的矛盾争端,离不开“内”的保障支撑。“内与外”的兼顾和统筹,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践行条件,既关系到我国的当下改革和长远发展,也关系到全球的经济走势和格局调整。

引领新常态,建构新格局。《建议》坚持“立足国内和全球视野相统筹”,以“新认识”引领“新常态”,“既以新理念新思路新举措主动适应和积极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又从全球经济联系中进行谋划,重视提高在全球范围配置资源的能力”。[5]“国内”与“全球”的“统筹”,从“全球经济联系”的层面“谋划”,蕴含了“内与外”的哲学视野和战略高度,体现了内外结合与联系发展的辩证统一。

(三)点与面: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

“点与面”代表了整体和部分和谐统一的辩证关系。“点”是“面”的基础和前提,“面”的存在,不能没有“点”的支撑。“面”是“点”背景和趋势,“点”的发展,不能没有“面”的引领。“点与面”的协调,关涉整体与部分的和谐、全局与重点的统一,是“五大发展理念”指导社会发展实践的切入点和着力点。

谋全局以出规划,抓重点以促突破,《建议》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将多领域协同与重点攻坚协调处理,“既着眼于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对外开放、国防建设和党的建设,又突出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集中攻关,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6]多领域的统筹谋划,“薄弱环节和滞后领域”的强调和“突出”,蕴含了“点与面”的哲学视角和统筹策略,体现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思维方式。

(四)上与下:战略布局和操作实践相结合

“上与下”代表了顶层设计与基层落实的相互关联。“知之非难,行之不易”。顶层设计的成功与否,除了自身的理念、目标、原则、战略布局和整体结构,更重要是能否在实践过程中落实落细,取得实效。成功的顶层设计,须兼顾战略性与操作性。“五大发展理念”自“上”而“下”的过程,就是“顶层设计”转化为“基层举措”的过程,也是“五大发展理念”落地见效的过程。

战略谋长远,操作求实效。《建议》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结合”,将宏观战略与微观实践统筹关照,“既强调规划的宏观性、战略性、指导性,又突出规划的约束力和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做到虚实结合”。[7]“指导性”与“约束力”的统一,“虚”与“实”的结合,蕴含了“上与下”的哲学方法和实践路径,体现了上下联动、知行合一的务实作风。

三、践行“五大发展理念”,勇当“四个全面”排头兵

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为深圳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在2015年8月21日的党外人士座谈会上,习近平指出,“在新常态下,我国发展的环境、条件、任务、要求等都发生了新的变化。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坚持正确的发展理念”。[8]对我们来说,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践行“五大发展理念”的过程,既是一次深化认识、解放思想的过程,更是一次凝聚共识、形成合力的过程。

(一)“五大发展理念”确立了目标、原则和路径

理念决定行动,行动决定未来。“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深刻把握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理念、发展规律和发展路径的再深化和新飞跃。“五大发展理念”为“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明确了基本的目标、原则和路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既是我们干事创业、开拓进取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也是我们处理矛盾、破解难题的原则立场和基本遵循,还是我们实现“四个全面”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具体途径。

“五大发展理念”涵盖面广、关联性强,彼此呼应,相互贯通。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和“四个全面”伟大战略的力量源泉;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区域间协同共进、领域间融合共赢、人与自然间和谐共处的基础前提;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是遵循自然规律的直接体现,也是实现生态文明的根本途径。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是积极探索对外交往和对外经济新模式、新路径的大势所趋;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明确发展主体和发展目标的直接体现。

(二)“五大发展理念”深化了科学发展的理论规律

“五大发展理念”的提出,经历了改革实践不断展开和深入、科学认识不断清晰和自觉的过程。从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生态“五位一体”,到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绿色化“五化协同”,再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反应了我们党对于社会发展现状的把握进一步明确,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研判进一步清晰,对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进一步深化。

“五大发展理念”提纲挈领、简明扼要地提出了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回答了“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深刻解答了“发展动力”、“发展原则”、“发展目标”等重大理论实际问题,“五大发展理念”直面社会的问题,把握时代的脉搏,回应人民的呼声,为我们未来五年及更长时间的经济社会发展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提供了遵循。

(三)“四个全面”构建了引领民族复兴的战略布局

“四个全面”第一次串联起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和从严治党,科学谋划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完整布局,再一次继承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引领13亿中华民族儿女干事创业的旗帜。

其一,“四个全面”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基本原则。“四个全面”的提出,是以我国现时代的社会存在为基础,从我国现在的社会存在——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要求出发的。“建成小康社会”、“深化改革”、“依法治国”、“从严治党”,从提出到实现,从局部实现到全面实现,需要一个过程。从部分到整体、从局部到全面、从广度到深度的历史演进,构成了当代中国发展趋向的动态图景,而“全面”二字,深刻引领了这一动态历程的发展方向,体现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

其二,“四个全面”体现了以人为本、群众路线的基本立场。“四个全面”的实现,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共同努力。实现“四个全面”的宏伟目标,任务繁重,时间紧迫,需要激发亿万人民的主动性、创造性和积极性,发挥亿万群众的主观能动作用,小河有水大河满,群众行动的涓涓细流最终汇聚成“四个全面”的汪洋大海。同时,“四个全面”本身也是群众的要求、人民的目标,是每一个中国人实现梦想的有利途径。历史由人民创造,历史由人民书写,历史由人民见证,历史由人民共享。

其三,“四个全面”体现了问题导向、统筹谋划的基本方法。新时期的复杂局面,很大程度就反映在我们所面对的复杂矛盾上,反映在我们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上。应当看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有着非常坚实的基础和十分有利的条件,但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也世所罕见,国内外对于13亿人的民族复兴没有先例可循。走过了30多年的“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开放,我们对问题已经有了基本了解,对趋势有了基本判断,能够更加自信、更加从容地进行顶层设计,通盘考虑,整体谋划。[9]

(四)努力把深圳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

2015年新年伊始,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圳市牢记使命、勇于担当,开动脑筋、解放思想,大胆探索、勇于创新,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中创造新业绩,努力使经济特区建设不断增创新优势、迈上新台阶。习近平总书记“四个全面”的重要批示具有重大的战略内涵和历史意义,对深圳来说又是一个春天的故事,再次显示出深圳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特殊地位,为特区发展擘画出一幅激动人心的壮丽蓝图,深圳应当要成为践行“四个全面”的表率。[10]

深圳不同于我国其他城市,有着极为特殊的地位。第一,深圳是中央的深圳,创办经济特区是中央的重大决策,历届中央总书记都对深圳有具体指示,在关键时刻为深圳发展指明方向,我们必须要完成中央给予的历史使命。第二,深圳是全国的深圳,深圳发展靠全国支持,我们也通过上缴税收、对口扶贫等方式直接回报国家。特别是,深圳通过自身高速发展,为全国改革开放氛围的形成提供了强大信心,起到了较好的示范带头作用。第三,深圳是深圳人的深圳,深圳是一个开放多元的城市,我们的公共基础设施还不够完善,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优质化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必须要持续发展、科学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第四,深圳是世界的深圳,我们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建设国际化城市,但截至目前,需要学习的内容还很多,步伐还需加快。第五,深圳是未来的深圳,努力建成现代化国际化创新型城市是深圳未来五年的发展目标,创新型城市不仅仅包含科技创新、技术创新,应是全方面、全领域的创新,是引领未来发展的一种模式,这也是深圳的使命。

[1]马兴瑞.在新起点上开创无愧时代新业绩[N].南方日报,2015-8-26.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 html/2015-08/26/content_7462749.htm.

[2]赵淮.深圳特区诞生的历史及发展经验[J].特区经济,2004,(10).

[3]牢记伟人嘱托勇担特区使命努力谱写春天的故事新篇章[N].深圳特区报,2014-8-27.

[4][5][6][7]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说明[EB/OL].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5-11/03/c_1117029621_2.htm.

[8]http://news.ifeng.com/a/20151031/46061339_0. shtml.

[9][10]李永华.争当践行“四个全面”的表率[J].特区实践与理论,2015,(2).

责任编辑:钟晓媚

F124

A

1673-5706(2015)06-0016-05

2015-11-26

李永华,深圳市委党校常务副校长、教授。

猜你喜欢
五大发展理念深圳理念
建筑设计应对低碳理念的相关思考
深圳欢乐海岸喜茶LAB店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贯彻五大发展理念的法治保障
深圳
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推动陕南移民搬迁工作创新发展
以新理念开启新征程
深圳医改破与立
深圳“去编”激起千层浪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