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 方 直
(内蒙古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滑稽
——乱同异——《〈管锥编〉艺理引义》之一
林 方 直
(内蒙古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21)
《管锥编》《史记》卷论二七拈出“滑稽—— 乱同异”艺理。一、《滑稽列传》中的“乱同异”;二、双关语格的乱同异笑话;三、混同两码事;四、 同话异境。
滑稽—— 乱同异;《管锥编》;双关语格;同话异境
《管锥编》《史记》卷论二七拈出“滑稽—— 乱同异”艺理。“樗里子滑稽多智,秦人号曰‘智囊’。”《索隐》:“邹诞解云:‘滑,乱也;稽,同也。’谓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言是若非。谓能乱同异也。” “滑稽”二字双声,邹诞望文生义,未必有当于“滑稽”之名称,然而中肯入扣,殊能有见于滑稽之事理。《逍遥游》曰:“将旁礴万物以为一”,司马彪注:“犹混同也。”论创造心理者谓之“两事相联”。俳谐之设譬为讔,机杼莫二。譬如嗢噱之最凡近者为双关语,混异义于同音,乱两字为一谈,非直“稽”而“滑”之,有类谜语之“解铃系铃”格欤?(节录)[1](P316)
把“乱同异”艺理置于《樗里子列传》下,因为司马贞《索隐》在此涉笔于“滑稽”概念。但传中并未记其滑稽事例;滑稽的人与滑稽之言,在《滑稽列传》中。题下也有《索隐》:“滑,乱也;稽,同也。言辨捷之人,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那么我们就检阅一番乱同异(或称“混同异”)的艺理。
淳于髡者,齐之赘婿也。长不满七尺,滑稽多辩。(齐)威王八年,楚大发兵加齐。齐王使淳于髡之赵请救兵,赍金百斤,车马十驷。淳于髡仰天大笑,冠缨索绝。王曰:“先生少之乎?”髡曰:“何敢!”王曰:“笑岂有说乎?”髡曰:“今者臣从东方来,见道旁有禳田者,操一豚蹄,酒一盂,祝曰:‘瓯窭满篝,汙邪满车,五穀蕃熟,穰穰满家。’臣见其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故笑之。”於是齐威王乃益赍黄金千溢,白璧十双,车马百驷。髡辞而行,至赵。赵王与之精兵十万,革车千乘。楚闻之,夜引兵而去。
齐王欲用百斤铜、十套兵车的礼物求得“精兵十万,革车千乘”的赵国救兵,淳于髡仰天大笑。辨捷地设譬为讔,就像农夫仅凭一个猪蹄一盂酒以求老天赐给满仓满家的大丰登一样可笑。这个故事以禳田譬喻求救兵,事虽异,但在“所持者狭而所欲者奢”上却是同的。这便是乱同异的“笑”果。
楚庄王的爱马肥死,号令群臣都来奔丧,以大夫的葬礼规格葬马。下令“有敢以马谏者,罪至死”。时有优孟(姓孟的俳优),多辩,常以谈笑讽谏。他的讽谏之法不是常规的逆君之意,而是顺君之意,比你走得更远。“请以人君礼葬之。”“以彫玉为棺,文梓为椁,楩枫豫章为题凑,发甲卒为穿圹,老弱负土,齐赵陪位於前,韩魏翼卫其后,庙食太牢,奉以万户之邑。诸侯闻之,皆知大王贱人而贵马也。”王曰:“寡人之过一至此乎!为之柰何?”优孟曰:“请为大王六畜葬之。以垅灶为椁,铜历为棺,赍以姜枣,荐以木兰,祭以粮稻,衣以火光,葬之於人腹肠。”
优孟是怎样运用“乱同异”机制的?一则,我顺你的意图,谓之同;我又远超你的做法,谓之异,从而否定你,达到讽谏目的。二则,处理死马,仍采取你下葬的棺椁步骤语词系统,此为同;而实际说的是炊具、炮制和啖食系统,此为异;混言之,故可笑。
楚相孙叔敖临死嘱其子曰:“我死,你必贫困。你去求救优孟。”居数年,其子穷困负薪,逢优孟道苦情。优孟穿上孙叔敖衣冠,练习他生前的抵掌谈语。岁馀,像孙叔敖。往见楚王,庄王大惊,以为孙叔敖复生也,欲以为相。优孟曰:“妇言慎无为,楚相不足为也。如孙叔敖之为楚相,尽忠为廉以治楚,楚王得以霸。今死,其子无立锥之地,贫困负薪以自饮食。必如孙叔敖,不如自杀。”……於是庄王谢优孟,乃召孙叔敖子,封之寝丘四百户,以奉其祀。
这个“优孟衣冠”故事,优孟装扮作孙叔敖形象,这就是乱同异,巧妙地达到了讽谏目的。
优旃者,秦倡侏儒也。善为笑言,然合於大道。始皇尝议欲大苑囿,东至函谷关,西至雍、陈仓。优旃曰:“善。多纵禽兽於其中,寇从东方来,令麋鹿触之足矣。”始皇以故辍止。这也是顺着人主的意愿说,并加以放大,使对方沿此路继续前行,跌下深谷。
魏文侯时,西门豹为邺令。上任访民疾苦,长老曰:“苦为河伯娶妇,以故贫。”豹问其故,对曰:“邺三老、廷掾常岁赋敛百姓,收取其钱得数百万,用其二三十万为河伯娶妇,与祝巫共分其馀钱持归。当其时,巫行视小家女好者,云是当为河伯妇,即娉取。……如嫁女床席,令女居其上,浮之河中。始浮,行数十里乃没。其人家有好女者,恐大巫祝为河伯取之,以故多持女远逃亡。……”西门豹曰:“至为河伯娶妇时,吾亦往送女。”
当民众血泪控诉三老、廷掾、祝巫赋敛百姓,为河伯娶妇的残害生灵罪行,西门豹没有登时暴怒要除暴,反而“吾亦往送女”,此为同。至其时,西门豹往会之河上。三老、官属、豪长者、里父老皆会,以人民往观之者三二千人。这时出乎意外的情景发生了——西门豹曰:“呼河伯妇来,视其好丑。”豹视之曰:“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入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有顷,曰:“巫妪何久也?弟子趣之!”复以弟子一人投河中。凡投三弟子。西门豹曰:“巫妪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烦三老为入白之。”复投三老河中。长老、吏傍观者皆惊恐。西门豹顾曰:“巫妪、三老不来还,柰之何?”欲复使廷掾与豪长者一人入趣之。皆叩头,叩头且破,额血流地,色如死灰。须臾,豹曰:“廷掾起矣。状河伯留客之久,若皆罢去归矣。”邺吏民大惊恐,从是以后,不敢复言为河伯娶妇。(节录)西门豹的做法是,让那些巧设毒招残害生灵掠夺民财的民贼作法自毙,民贼们不是说为河伯娶妇是办好事吗?那么这好事你们自己去做好了,此之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实际是严惩他们,使民心大快!这就是混同异导致的滑稽效果。
东方朔行殿中,郎谓之曰:“人皆以先生为狂。”朔曰:“如朔等,所谓避世於朝廷间者也。古之人,乃避世於深山中。”时坐席中,酒酣,据地歌曰:“陆沈於俗,避世金马门。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何必深山之中,蒿庐之下。”金马门者,宦者署门也,门傍有铜马,故谓之曰“金马门”。
封建时代的士人,或在魏阙,或在江湖;或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或身在魏阙心存江湖。东方朔却兼而有之,“宫殿中可以避世全身”。旧时有“大隐隐于朝,中隐隐于市,小隐隐于野”的话。那么“大隐隐于朝”便是从东方朔开始的了。在魏阙与江湖之间,“言非若是,说是若非,言能乱异同也”。也在说东方朔。
东方朔的故事远不止《滑稽列传》。汉武帝于社日赐官员肉,掌管分配肉的官员尚未到场,东方朔等不及,自行割肉而归。有司奏闻皇上,帝令自责。朔再拜曰:“受赐不待诏,何无礼也!拔剑自割,何壮也!割之不多,何廉也!归遗细君,又何仁也!”上笑曰:“令卿自责,而反自誉!”复赐酒肉。他在自责与自誉之间,“言能乱异同也”,所以滑稽可笑。
或许受东方朔启发,宋人滕达道也有翻版:未遇时,读书僧舍,盗其犬烹之。僧闻于郡守。守素闻其能赋,因谕之曰:“汝能作《盗犬赋》则释之。”即口占曰:“僧既无状,犬诚可偷。辍梵宫之夜吠,充绛帐之晨羞。抟饭引来,喜掉续貂之尾,索綯牵去,惊回顾兔之头。”守大笑,即置不问。
汉语中存在大量同音异义、同文多义的词,如《红楼梦》中擅长运用的“湖州”与“胡诌”;“封肃”与“风俗”;“卜世仁”与“不是人”;“群芳髓”与“群芳碎”;“千红一窟”与“千红一枯”;“万艳同杯”与“万艳同悲”;“元迎探惜”与“原应叹息”;“甄英莲”与“真应怜”;“冯渊”与“逢冤”;“娇杏”与“侥幸”;“好话”与“好画”;“甄士隐”与“真事隐”;“贾雨村”与“假语存”等等,均为同音异义,双关语格。“出口”、“进口”、“丢人”、“大夫”、“公公”等等是同文多义。俳优、相声等就是利用语言的这个特点,在谐音岔义、音义相混中制造笑料。任二北编著《优语集》龙晦《序三》云:“特别是别有所讽的优语,绝大多数是用‘双关’方式进行,演员在剧台上口说如此,而实际意义则在于彼,‘谈言微中,意在言外’,因此他们不能不借助于同音替代,或音近相代。”[2](P14)以下引自《优语集》:
[熟题]弘治己未科会试,学士程敏政主考,仆辈假通关节以要赂。……孝皇内宴,优人扮出一人,以盘捧熟豚蹄匕,行且号曰“卖蹄呵!”一人就买,问价几何。曰:“一千两一个!”买者曰:“何贵若是?”卖者曰:“此俱熟蹄,非生蹄也。”哄堂而罢,孝皇顿悟。这是以“猪蹄”混同“考题”形成滑稽。
[及第] 一仆随主人应试,巾箱偶坠,呼曰:“头巾落地矣!”主人曰:“‘落地’(第)非佳话,宜呼为‘及地(第)’!”仆应之。既拴好,因复曰:“今后再不‘及第’了!”(冯梦龙《笑府选》)
[园外狼] 员外郎石中立,尝偕同寮观南御园所畜狮子,守者曰:“县官日给肉五斤饲之。”同列戏曰:“吾侪日给反不及狮子矣。”中立笑曰:“是不然,盖吾辈皆‘园外狼’,安敢比园内狮子乎!”(《广笑府》卷十)
[三教同源] 优人李可及滑稽谐戏,独出流辈。升崇座,自称“三教论衡”。一优问:“既言博通三教,释迦如来何如人?”对曰:“妇人。”问:“为何?”对曰:“《金刚经》曰:‘敷坐而坐’,倘非妇人,何以‘妇坐然后儿坐?’”又问:“老子何如人?”对曰:“亦妇人。《道德经》云:‘吾有大患,是吾有身,及吾无身,吾复何患?’倘非妇人,何患乎有身乎?”上大悦。又问:“孔子何如人?”对曰:“妇人也。”曰:“何以知之?”对曰:“《论语》云: ‘沽之哉,沽之哉!吾待贾者也。’向非妇人,待嫁奚为?”上意极欢。(引文从简)李可及分别将“敷坐而坐”、“是吾有身”、“吾待贾者”谐音为“妇坐儿坐”、“吾患有身”、“吾待嫁者”,使释道儒三教之祖均化为妇人,因此逗乐。
嘲经典嘲圣人的取笑方法也多从双关语格的混同上来。周汝昌先生讲:你可知道?“天津卫”也进入了京戏?那出戏叫《连升三级》,一个赶考的举子,住在了连升客店,店老板“考”他,给他讲《四书》,说孔圣人门下七十二大贤人是“吃盐吃的”,故此称为“咸人”,而盐是从“天津卫的魏大人”那里借来的——《四书》上留下了那么一句“魏大人喂圣人之盐”嘛(本来是“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圣人绝粮于陈蔡想起老朋友“魏大人”,他办过盐务,就“借盐”给孔子,说后来“戒严”就出典在此。(《永远的天津卫》,载《天津记忆》第45期)
[一食十八种] 李崇为尚书令,食无肉,并有韭茹、韭菹。客李元佑谓人曰:“李令公一食十八种。”人问之,曰:“二九(韭)十八。”闻者大笑。 这里以“韭”与“九”的谐音、“二韭”之寒伧与“一食十八种”之豪奢的强烈反差巧妙取乐。
〔吃过冰的〕又于夏日演堂会剧,座客皆武员,盛服而端坐,色作庄。庭以下则舆台者流,咸挥扇,露脊立。一伶指台下发科,问三(刘赶三)曰:“此何炎炎,而彼何凉凉者?”三答曰:“各位老爷们是吃过冰的。”以“兵”“冰”同音,京师又俗尚啖冰,刺武人之侵饷也。
《管锥编》《史记》卷论一○:明人尝嘲释氏之六字真言“唵嘛呢叭彌吽”,谓乃“俺把你哄”也,人不之悟耳。(《记录汇编》卷128姚福《青溪暇笔》,佟世思《与梅堂遗集》附《耳书》作“盖‘俺那里把你哄’也”。)
《鹤林玉露》“郎当曲”:魏鹤山《天宝遗事》诗云:“红锦绷盛河北贼,紫金盏酌寿王妃。弄成晚岁浪荡曲,正是三郎快活时。”俗所谓“快活三郎”者,即明皇也。小说载:明皇自蜀还京,以驼马载珍玩自随。明皇闻驼马所带铃声,谓黄幡绰曰:“铃声颇似人言语。”幡绰对曰:“似言‘三郎郎当,三郎郎当’也。”明皇愧且笑。
明朝翰林院编修陈全善谑,一次误入宫禁,被宦官捉住,陈全求释放,宦官说:“你不是会说笑话吗?你若把我说笑了,我就放你,但只能说一个字。”陈全给出一个字:“屁!”宦官:“这有什么可笑?”陈说:“放也由你,不放也由你!”宦官大笑!把他放了。
用《诗经》篇名串联成故事,用一种符号系统客串另一种符号系统,表达另一种含义,似是而非,弄出滑稽效果。《鹤林玉露》乙编卷三《陈子衿传》:
先友李衍进之有隽才,于书无所不读,不幸年逾二十而死。吾党惜之,以比王逢原、邢居实。进之尝以三百五篇诗名作《陈子衿传》。其辞曰:陈子衿,宛丘北门人也。其先居甫田,世有清人,当汉时,缁衣为县令者甚众。及进士设科,绿衣登第,累累而有,于都人士中为最盛,雍雍如也。子衿母名静女,封硕人,尝采蘋汝坟。风雨暴至,殷殷其雷,有小星坠于怀,载驰而归。出车思齐,祷于清庙,遂生子衿,正十月之交也。生时东方未明,设庭燎以举之,鼓钟于宫,以飨贺客。宾之初筵,晨风和畅,瓶列白华,槃有木瓜,……硕人教养子衿,欲令三才并通,故试之泮水,使学烈文,置之灵台,使观云汉;出之旄丘,使知民劳。……硕人卒,子衿哀毁甚,素冠庐墓门,朝夕瞻卬。读劬劳之诗,三复哀恸,门人为之废蓼莪。……乃正月吉日,出其东门,载驰而行,遵大路,过株林,度陂泽。褰裳以济溱洧,则思子产之乘舆;狼跋而登终南,则念杜陵之秀句;信南山之雾豹,想崧高之降神。瞻彼洛矣,则慨然有击楫之志;杭彼河广,则跃然有焚身之思。过东山而想谢、傅之风流,涉渭阳而叹西平之勋烈,访落帽于龙山,吊文王于毕郢。登高怀远,凄然无归,因著青蝇赋以讥切当世。……于是还魏,陟岵山适楚。至江有汜,得柏舟,济汉广,与楚人巷伯、祈父二子乘舟。二子知子衿抱负不群,谓之曰:“……夫盖世勋名,权舆一念,傅说胥靡,相殷武丁,天作尚父,文王有声,虽维天之命,亦有志竟成。今子幸遭时清平,下武右文,不能小毖于心,奋取富贵,而维清泉白石以自洁,终风苦露以自隐;不与贤登于朝,而顾与我行于野,徒叹昊天有成命之不可易,而不知所欲之必从也。以期于世,不亦左乎!……”子衿曰:“诺哉,二子行矣,我将思之。”赞曰:……
这一篇《陈子衿传》,是用甲系统的《诗经》篇名来作人物传记,由于两个系统的对应因素的反差不大,如山对山、水对水、舟对舟、路对路、日月对日月等,故滑稽效果就差。相比之下,马季的相声《新地理图》,A系统为“用世界各个国家和地方的名称,连接在一起的”;B系统为“写我出国探亲的一段经历”。二者反差大,几乎每个对应项都出人意外,所以几乎处处出包袱,听众从头笑到尾。
……乙 你出国看谁去了? 甲 看我姨去了。 乙 你姨是什么人呢? 甲 夏威夷,不知道吗?乙 这就来了。你姨在什么地方? 甲 她住在冰岛啊。…… 甲 当时我穿戴完了,坐着我的赫尔辛基,我就出发了。下了飞机我上了一条船。乙 什么船? 甲 阿根廷。乙 这船还够大的。 甲 下了船我还骑马。乙 什么马? 甲 巴拿马。甲 下了马走了一段旱路。乙 什么路? 甲 奥斯陆。……甲 水里有一种动物,太奇怪了。乙 什么动物? 甲 那叫爪哇呀。乙 这是什么动物呀?甲 叫唤出来声音怪。 乙 怎么叫唤?甲 “古巴,古巴——”甲 进了柬埔寨,前边有条华尔街。前边有一座城堡——卢森堡。我进了卢森堡一看,两边一间一间的,全是名古屋。甲 那房子盖得非常讲究。地下铺的是比利时,上面还有一层巴基斯坦呢。乙 好家伙,够阔的。甲 那柱子,一根一根全是克里木的。墙上抹的是安徽,房顶上五颜六色的,日内瓦。 乙 够豪华的。……甲 我一打听,原来这是我姨她们家。……甲 全家人都出来了。先来的是我那几个表妹。乙 表妹叫什么? 甲 苏格兰、英格兰、米兰、北爱尔兰。甲 后来我那几个表哥都来了。 乙 叫什么?甲 摩洛哥、墨西哥、芝加哥、多巴哥。甲 他们用当地的仪式欢迎我。 乙 什么仪式?甲 我哥哥吹起了好望角,我妹妹敲起了开罗,我姨亲自打那曼谷,我们大家一块儿唱圣地亚哥。…… 甲 那屋里摆着很多水果招待我。 乙 都有什么水果?甲 第一盘是刚果。拿起来一咬,坏了,硌了我这西班牙了。甲 第二盘是巴黎。 甲 好吃呀,我姨又给我端上一盘当地的特产。尼加拉瓜。太甜了,顺着我嘴角往出流秘鲁啊。甲 他们专门为我做了几道菜。乙 都有什么菜呀?甲 一个香酥洛杉矶,一个清蒸斯德哥尔摩,一个虾仁炒约旦,一个清蒸乌拉圭。甲 我太爱吃了,脱了衣服,大吃,我也顾不上马尔他了。甲 吃了八十多个佛德角。 甲 吃得我这肚子,蒙古蒙古的。撑的我,伸着脖子尽打那布拉格了。乙 刮什么风呀? 甲 珠穆朗玛峰。甲 我姨怕我受不了当地那个耶路撒冷,赶紧把保姆叫来吧。乙 保姆是谁呀? 甲 达列斯萨拉姆呀。甲 抱着被子就进来了,当时给我铺上了萨拉热窝,我钻进去后,是里约热内卢呀。甲 当时捂了我一身阿富汗啊。甲 肚子难受。 乙 赶紧上厕所吧。甲 到厕所我一拉这澳门,里头有人。阿拉伯在里头呢。他在里头搭话了。乙 他怎么说? 甲 我出来你再进去,咱俩伦敦啊。乙 哦,轮着蹲哪!(节录)[3](P453~458)
传统相声《歪批三国》:
乙:“那周瑜的姥姥家姓什么?” 甲:“姓既呀。”
乙:“诸葛亮他姥姥家姓什么?” 甲:“姓何呀。”
乙:“《三国》上没有哇。”甲:“怎么没有?你是不注意。”
乙:“在哪点儿?” 甲:“周瑜命丧巴丘,临死的时候仰天长叹,说了那么两句话,不就明白了吗?”乙:“哪两句?”
甲:“说:‘既生瑜,何生亮。’既氏老太太生的周瑜,何氏老太太生的诸葛亮。” 乙:“哦,那是两姥姥哇!”
甲:“对呀!” 乙:“好嘛!那么这张飞他姥姥家呢?”
甲:“姓吴呀!” 乙:“怎么知道的?”
甲:“有这么一句话呀:‘无事生非。’吴氏老太太生的张飞嘛!”
“既生瑜,何生亮”,“既”是既然,“何”是何必,与姓氏无关,这是“乱同异”;“无”与“吴”谐音;“非”与“飞”谐音;以谐音字当本字,是“乱同异”,所以逗乐。
相声《找舅舅》(马季作):
乙:“那怎么去呀?” 甲:“坐专车去。”
乙:“专门送你的车?” 甲:“不,专车。”
乙:“怎么个专车?” 甲:“就是公司拉砖的车。”
乙:“噢,这‘破车’呀!”
这是“专”与“砖”混同异。
[动手、回身](见《语林》)商则任廪邱尉,性廉洁,县令、丞皆贪。因宴会,令、丞舞皆动手,尉则回身而已。令问其故,曰:“长官‘动手’,赞府亦动手,尉更动手,百姓何活耶?”人皆大笑。曰:“令、丞皆动手,县尉但回身。” 这里,舞蹈的“动手”与贪赃的“动手”、舞蹈的“回身”与贪贿的“回身”混同异。
[钻石、钻刺](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宋史弥远权势赫煊,引布有佥壬李知孝、梁成大等为之鹰犬,搏击善类,士流无耻者多以钻刺进秩。宫宴时,有伶人执拳石以大钻钻之,久而不入。叹曰:“钻之弥坚。”一伶人扑其首曰:“汝不去钻弥远,却来钻弥坚,可知钻不入也!”举坐弁栗,翼日杖伶而出之境。 这里以“钻弥坚”与“钻弥远”混同异。
在西南联大任教时,傅斯年担任北大文科研究所所长,郑天挺任副所长。有人来访时,北大文科研究所的接待人员总是先问:“您找傅所长还是郑所长?傅所长是正所长,郑所长是副所长。”来访的客人总是被问得一头雾水。(《原来如此2:温故1912-1949》,团结出版社)
《后汉书·郑孔荀列传》:“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把一真一假的两件事混搭乱配在一起,以真的推测假的,以今度古,想当然,出诙谐。
孙权使太子嘲(诸葛)恪曰:“诸葛元逊食马矢一石。”恪答曰:“臣得戏君,子得戏父。”答曰:“明太子未敢。”上曰:“可。”恪曰:“乞令太子食鸡卵三百枚。”上问恪曰:“人令君食马矢,君令人食鸡卵,何也?”恪答曰:“所出同耳。”吴主大笑。(出《启颜录》,《太平广记》卷245诙谐一)可笑在于说,马粪与鸡蛋都是从屁股出来的,你吃鸡蛋也不比我好到哪里去!
宋江夏王义恭性爱古物,常遍就朝士求之。侍中何勖已有所送,而王徵索不已,何甚不平。尝出行,于道中见狗枷犊鼻,乃命左右取之还,以箱擎送之。笺曰:“承复须古物,今奉李斯狗枷,相如犊鼻。”(出《因话录》,《太平广记》卷246诙谐二)将狗枷、犊鼻俗物贴上秦汉历史名人标签,假充文物应付勒索,这种乱同异令人发笑。
北齐高祖尝宴近臣为乐,高祖曰:“我与汝等作谜,可共射之。‘卒律葛答。’”诸人皆射不得,或云是髐子箭。高祖曰:“非也。”石动筩曰:“臣已射得。”高祖曰:“是何物?”动筩对曰:“是煎饼。”高祖笑曰:“动筩射着是也。”高祖又曰:“汝等诸人,为我作一谜,我为汝射之。”诸人未作,动筩为谜,复云“卒律葛答。”高祖射不得,问曰:“此是何物。”答曰:“是煎饼。”高祖曰:“我始作之,何因更作。”动筩曰:“承大家(皇帝)热铛子头,更作一个。”高祖大笑。为何大笑?因为石动筩把“煎饼”这个文字符号当做实物,而且是皇帝亲手现烙出来的热煎饼,他还要趁着热铛子也烙它一张。皇帝成了开煎饼铺的,石动筩还来赶趁涝忙!
故事还继续:高祖尝令人读《文选》,有郭璞《游仙诗》,嗟叹称善。诸学士皆云:“此诗极工,诚如圣旨。”动筩即起云:“此诗有何能,若令臣作,即胜伊一倍。”高祖不悦,良久语云:“汝是何人,自言作诗胜郭璞一倍,岂不合死。”动筩即云:“大家(皇帝)即令臣作,若不胜一倍,甘心合死。”即令作之。动筩曰:“郭璞《游仙诗》云:‘青溪千余刃,中有一道士,’臣作云‘青溪二千仞,中有两道士。’岂不胜伊一倍。”高祖始大笑。
动筩又尝于国学中看博士论云:“孔子弟子,达者七十二人”。动筩因问曰:“达者七十二人,几人已着冠,几人未著冠。”博士曰:“经传无文。”动筒曰:“先生读书,岂合不解。孔子弟子,已著冠有三十人,未著冠有四十二人。”博士曰:“据何文以辨之?”曰:“《论语》云,‘冠者五六人。’五六三十人也。‘童子六七人。’六七四十二人也,岂非七十二人也。”坐中皆大悦,博士无以复之。(出《启颜录》,《太平广记》卷247诙谐三)
〔拙妇凿裈〕郑县人卜子使妻为袴妻问曰:“今袴何如?”夫曰:“像我旧袴。”妻因凿新袴为孔。(《韩非子》)按,今之时装裤多为磨旧凿孔者,古之遭讽之拙妇,今日好吃香也!
〔安石须虱〕王安石衣秽不常洗涤。一日,与王禹玉同侍朝,适一虱缘安石襦领而上,直至其须。上顾而笑,安石不知也。及退朝,禹玉指以告,将去之,禹玉曰:“是虱也,屡游相须,曾经御览,论其遭际之奇,何可杀也?权其处置之法,或曰放焉。”众称妙。“曾经御览”之物声价便高;虱子曾经御览也成圣物,能不可笑!
〔不笑所以深笑〕东坡尝宴客,俳优者作技万方,坡终不笑。一优突出,用棒痛打作技者曰:“内翰不笑,汝犹称良优乎?”对曰:“非不笑也,不笑者,所以深笑之也!”坡遂大笑。盖优人用坡《王者不治夷狄论》云:“非不治也,不治者,所以深治之也。”句式“同”,语义雅俗迥“异”,混之乱之,故滑稽。
〔李章移鱼〕宋李章,姑苏人。赴邻人集,主人素鄙,既进馔,其主人鱼特大。章即谓主人曰:“每见人书‘蘇’字不同,其鱼合在左边是?合在右边是?”主人曰:“古人作字,不拘一体,移易从便也。”章即手取鱼示众云:“领主人指挥,今日左边之鱼,亦合从便移过右边!”一座辍饮大笑。
王力叶《相声艺术与笑》(广播出版社,1982年)持“同话异境”说:按照同一律的要求,对于同一对象在同一时间或同一关系之下,只能用同一概念去表达;对于不同对象,就用不同概念去表达。当环境变了,或对象换了,你还用同一概念去表达,这就犯了逻辑错误,变得荒谬可笑。我们把这种构成笑料的方法,称作“同话异境”。 如《普通话与方言》:
甲:“吃饺饺,买包包”,饺子和包子,干嘛叫“饺饺”、“包包”?哄小孩。见大人没有这么说的。乙:见大人没有这么说的?甲:那当然了。比如跟你说话:“先生,咱们出去溜个弯儿,我请您吃饭,咱们吃饺子,要不吃包子,您戴上帽子,咱们走。”这多好听啊。要是照着哄小孩子那样,您能满意吗:“先生没事啊,我带您出去溜溜,我请您吃饺饺,买包包,您戴上帽帽!”乙:好嘛,我成傻子了!
[卖鞋] 中央电视台的节目主持人编演了一个小品,名曰《卖鞋》。赵忠祥是主持动物世界的,宋英杰是主持天气预报的,韩乔生是主持体育(如足球)的,鞠萍是主持少儿节目的,……还有李扬是配音唐老鸭的。安排他们卖鞋,可以说是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各自使用和发挥本职专长和特色。把各自长技的“同”用之于外行卖鞋的“异”上,就“混”出笑的谐趣来。如鞠萍把买主高大的冯巩也当作儿童说:“这是左边的鞋,这是右边的鞋;左边的鞋要穿在左脚上,右边的鞋要穿在右脚上!”此之谓“同话异境”,或“同话异人”,把大人当幼儿来哄,就可笑。
《摩登时代》:卓别林扮演的工人,常年在机械工业流水线上从事单调的拧螺丝工作,他也成了机器的一个部件,总是重复一个用扳手拧螺丝的动作。结果,当他离开机器,仍拿着扳手,见人家纽扣拧,往人家鼻子上拧,往人家乳头上拧。他“混同异”“混”得臻于乐境。
[醉卧沙场君莫笑] 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施补华《岘佣说诗》云:“作悲伤语读便浅,作谐谑语读便妙。在学人领悟。” “醉卧沙场君莫笑”便是谐谑语。谐谑从何来?从“混同异”来。历来醉卧均不离谐谑。阮籍醉眠邻家当垆美妇旁;山翁醉倒高阳池“日暮倒载归”;“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杨贵妃醉卧赚了个“海棠睡未足”的美誉;杜甫巴望“何时诏此金钱会,烂醉佳人锦瑟旁。”(《曲江对雨》)苏轼亦效之:“惯眠处士云庵里,倦醉佳人锦瑟旁。”(《苏轼诗集》卷十第504页)又:“解鞍攲枕绿杨桥”,“我欲醉眠芳草。”(《西江月》顷在黄州)还有刘姥姥醉卧怡红院、憨湘云醉眠芍药茵、芳官醉后黑甜于宝玉身侧……人家这些醉卧,不是美妇侧就是情哥旁,不是花茵上就是名园中,都着实地潇洒了一回,浪漫了一把!令人解颐开颜。可是沙场呢?那也是适宜醉卧的地方?不适宜。但是征戍沙场的人偶而酒醉了,你让他到哪里也尝一下潇洒浪漫呢?除了沙场别无选择。请君可不要讥笑啊,实际仍然逗笑,产生谐谑效果。 就像魏晋时道北阮家皆富,七月七日依例盛晒衣服,纱罗锦绮,好不荣耀;而道南阮咸贫穷,把个土布裤头(犊鼻裈),用竹竿高高挑起,悬于中庭,与道北对峙。人或怪之,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世说新语·任诞》) 还有一位郝隆,也逢七月七日,他不晒衣,日中出庭仰卧。人问其故,答曰:“晒吾腹中书耳!”(《世说新语·排调》) “醉卧沙场君莫笑”,也有这种未能免俗的黑色幽默效果。
“混同异”往往以“混常变”的形式表现。如相声——《改行》反映的是,皇帝或皇后死了,行国丧之礼,举国常年不得娱乐,不准艺人演出,无奈,被迫改行做小买卖,或卖西瓜,或卖菜,或卖粥。职业“变”了,但是他们的叫卖法却不变,依旧是他们本职的唱腔作功,运用于货卖当中。也就是把旧“常”混进新“变”中,产生很强的逗乐效果。
“常”是一种思维定势和惯常的行为模式,当它未能适应新“变”时,便要出乖漏馅儿,遂即产生笑料。
[岂可有勋] 晋元帝生子,普赐群臣。殷洪乔(羡)谢曰:“皇子诞育,普天同庆,臣无勋焉,而猥颁厚赉。”中宗笑曰:“此事岂可使卿有勋邪?”(《世说新语·排调》) 又,[安得有功] 南唐时,宫中尝赐洗儿果,有近臣谢表云:“猥蒙宠数,深愧无功。”李主曰:“此事卿安得有功!”
[厨子](《广笑府》卷五):有厨子在家切肉,匿一块于怀中。妻见了骂曰:“这是自家的肉,何为如此?”答曰:“我忘了!”
相声《找舅舅》(马季作):
甲:那各种各样的炉子真多啊,有平炉。 乙:炼钢的。
甲:有高炉。乙:炼铁的。
甲:有转炉。乙:也是炼钢的。 甲:有吊炉。乙:也是炼……没听说过,吊炉干嘛使呀?甲:烙烧饼!
相声《守口如瓶》(增贤作):
甲:不要把秘密的事情告诉你的朋友,因为你的朋友还有朋友。 乙:…… 甲:不要把秘密的事情告诉你的爸爸,因为你爸爸还有爸爸。 乙:对,我有爷爷。 甲:不要把秘密的事情告诉你的妈妈,因为你妈妈还有妈妈。 乙:也对,我有姥姥嘛。 甲:不要把秘密的事情告诉你的爱人,因为你的爱人还有爱人。 乙:也对,……啊?……不对! 一拐弯,把你闪一下,脱出“常”轨,是为“变”。这是出笑料的常法。
〔这是我的肋骨〕: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老太太,一直担心自己坐过了站,所以车子每到一站,她就要问一下司机。后来,当车又到了站停下来的时候,老太太用她手里的雨伞捅到了那位司机的肋骨上去,并且焦急地问:“这里是储备银行吗?”司机冷冷地回答:“不,太太,这是我的肋骨!”(张歌编著《幽默搞笑大杂烩》,内蒙古出版集团,2010年,第5页)
[1]钱锺书.管锥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
[2]任二北.优语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1.
[3]马季.马季表演相声精品集[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 张 伟〕
Comicality: Convergence of Chaos and Difference
LIN Fang-zhi
(College of Liberal Arts and Journalism, 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Hohhot 010021)
The artistic theory “comicality: convergence of Chaos and difference” is put forward in “Guan Zhui Bian” and “Historical Records”. 1. The convergence of Chaos and difference in “Biographies of Huaji”; The jokes of convergence of Chaos and difference with puns format; 3.The mushups of two events; 4. The same word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Comicality: Convergence of Chaos and Difference; “Guan Zhui Bian”; puns format; same word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
2015-08-23
林方直(1936-),男,辽宁沈阳人,内蒙古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教授,著有《红楼梦符号解读》等。
I206.2
A
1004-1869(2015)05-001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