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构想

2015-02-12 00:58:57丁占良那玉林
阴山学刊(自然科学版) 2015年4期
关键词: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

丁占良,那玉林,李 双

(1.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2.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构想

丁占良1,那玉林1,李 双2

(1.包头师范学院资源与环境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30;2.内蒙古科技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内蒙古 包头 014010)

根据国内外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现状和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等问题。研究目标是完善工业园区布局理论和提出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方案。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对象的确定及研究意义、工业园区布局的区域背景研究、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各工业园区布局、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方案等。研究方法主要为文献收集、比较归纳、遥感、GIS技术、规范分析、野外考察和座谈访问等。技术路线的总体格局是从宏观到微观,具体表现为:区域经济→园区系统→园区,体现出系统逐级控制的观点。

工业园区;布局;包头市

0 引言

包头市是“一五”、“二五”期间,伴随包钢、一机等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而发展起来的工业城市。长期以来,包头市工业生产总值占内蒙古自治区的1/5左右,是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工业城市。工业园区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2013年底有自治区级及以上重点工业园区9个,即:包头国家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土右新型工业园区、包头石拐工业园区、包头金山工业园区和达茂巴润工业园区。截至 2013年底,包头市9个重点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708.1平方公里(其中,批准面积513平方公里),建成面积164.6平方公里;共有企业1414户,实现营业收入2919.4亿元,上缴税金66.12亿元。全部步入百亿园区行列。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可以为回答“工业园区布局模式应该如何确定”和“如何优化工业园区布局”这一难题提供经验实证结果,可以为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实践提供理论支撑。

1 国内外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现状和趋势及研究的意义

1.1 国内外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1.1.1 国外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国外工业园区布局相关理论研究。国外工业园区布局相关理论研究起步较早,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英国工业革命,但真正上升到理论研究层面是从20世纪初开始的。目前,国外工业园区布局相关理论包括了工业布局理论、产业集聚与集群理论、空间发展战略理论、经济空间结构理论、循环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工业理论和城市规划的相关理论等。国外工业园区布局相关理论深厚;从研究的脉络来看,越来越重视人地关系。

国外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国外学者将影响工业园区的重要区位因子概括为6个,即:基础设施、交通运输、自然地理条件、信息系统、资源供给以及政府政策和法律法规,并且进行了大量的应用[1-2];强调工业园区规划的重要性,著名工业园区的成功得益于园区有明确的发展规划[3];工业园区的产业结构方面,产业集群研究是一个热点[4];工业园区的空间结构方面,Howland,Marie认为利用园区土地上企业职工的就业、工资、政府税收等数据来评估该工业园区用地是否应该被释放用于其他用途[5],城市规划的某些理论逐渐被运用到工业园内部空间结构的规划中[6];生态工业园区布局研究是另一个热点[7-8]。虽然国外进行了大量工业园区布局研究,但是工业园区布局理论还没有形成完整体系;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全面研究较为少见;工业园区布局的定量研究较少。

1.1.2 国内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国内工业园区布局相关理论研究。国内大多借鉴国外工业园区布局的相关理论研究成果,进行着适合我国工业园区布局相关理论的探索,在某些理论上有所创新。陆大道将点开发和轴线开发相结合,提出了点—轴渐进扩散理论,认为点轴开发是我国最有效的空间组织形式[9]。

国内工业园区布局研究。丁洪建等提出了“工业园区—园区系统—区域经济”的互动耦合观和“新产业区理论—区域经济根植性与本地网络特性”相融合的理念[10]。张新芝等认为工业园区的发展与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进程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决策者面前迫切解决的问题是统筹城市规划与工业园区的合理布局[11]。工业园区系统布局研究基本上以工业园区布局的相关理论和工业园区布局理论为依据,提出工业园区布局的问题和调整的建议[12]。温锋华、沈体雁从园区系统视角出发,指出转型时期工业园区的发展之道是做好园区的战略规划、产业布局规划和空间布局规划[13]。针对某一个工业园区,胡东艳、李胜指出地域分工是工业园区合理布局、准确定位的基础[14]。综上所述,国内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缺少系统、完整的研究;主体功能区约束下的工业园区布局研究薄弱;主要是定性分析,定量分析薄弱。

1.2 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意义

1.2.1 学术背景与理论意义

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且不平衡。研究范围方面,对于发达地区工业园区的研究较多,但对于偏远地区工业园区的研究较为少见;研究层次方面,对工业园区布局的研究侧重宏观或者微观的研究,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全面研究较为少见;在研究方法方面,工业园区布局的定性研究较多,定量研究较少。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理论价值在于:一是从宏观视角切入,逐步深入到微观,即:“区域经济—园区系统—园区”研究,对于完善“区域经济—园区系统—园区”理论具有重要意义;二是进行产业布局模式和主体功能区约束分析等研究,为回答“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应该如何确定”提供初步答案;三是通过工业园区产业结构、空间结构等研究,对于完善工业园区布局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1.2.2 应用背景与实践意义

我国工业园区的发展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在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还存在着规划不合理等问题。中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新常态表明,作为新型工业化主战场的工业园区新一轮的布局优化调整势在必行。包头市工业园区存在着定位不清、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亟需进行布局调整研究。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实际应用价值在于:一是为工业园区布局提供理论指导;二是选择包头市9个工业园区作为研究区域,通过资料搜集、模型计算等方法,确定工业园区布局模式、调整方案等,为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优化提供支撑,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2 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目标、内容、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2.1 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目标

2.1.1 完善工业园区布局理论

根据已有的国内外工业园区布局理论不完善的实际情况,开展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可以从实践当中概括出某些理论研究成果,进而在完善工业园区布局理论方面做出贡献,为工业园区布局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2.1.2 提出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方案

根据包头市工业园区定位不清、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进行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提出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方案,可以提高工业园区布局效率,避免大量资金、人力和物力等浪费,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做贡献。

2.2 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内容的总体格局是从宏观到微观,具体表现为:区域经济→园区系统→园区,体现出系统科学的观点。

2.2.1 工业园区布局的区域背景研究

包头市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模式研究。利用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采集内蒙古、包头市相关数据(2000-2014年统计数据),对包头市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结合钱纳里六个阶段理论与国家产业政策等确定包头市优势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和比较劣势产业等;拟根据包头市区域条件、产业结构特点及发展阶段确定产业布局模式。

主体功能区对包头市社会经济发展提出的要求与社会经济发展轴线的确定。在包头市范围内,将《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内蒙古自治区主体功能区规划》中不同层次和类型的主体功能区进行落实,形成相应的包头市主体功能区结构;根据包头市主体功能区结构及对包头市发展的要求确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轴线。

2.2.2 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研究(园区系统布局研究)

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的空间形态研究。根据产业布局模式与社会经济发展轴线的综合分析,本着工业入园、产城融合等原则,结合具体实际情况,确定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的空间形态,确定重要的区域及节点等。

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的地域分工和园区关联研究。利用包头市产业结构研究的结果,根据工业内部不同行业的布局要求将其落实到相应的区域及节点,形成相应的地域分工和工业集群(工业园区雏形);拟从产品的上下游关系、交通、通信、人员交往和产品销路等方面进行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的园区关联研究,并且要注意到地域分工与园区关联的相互影响。

2.2.3 各工业园区布局研究(园区布局研究)

根据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的控制作用,对包头市各工业园区布局进行选址、产业结构和产业布局等研究;根据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的地域分工和工业集群等,进行工业园区具体选址和产业结构研究;根据各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和城市规划、工业布局、高新技术产业区空间结构理论等确定产业布局。

2.2.4 工业园区布局的调整方案研究

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实际状况分析:拟包括空间形态、地域分工和园区关联分析等;包头市各工业园区(包头稀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头装备制造产业园区、包头金属深加工园区、包头铝业产业园区、包头九原工业园区、土右新型工业园区、包头石拐工业园区、达茂巴润工业园区和固阳金山工业园区等)布局实际状况分析:拟包括选址、产业结构(拟利用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和产业布局分析等;拟将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的区域背景研究、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研究和各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结果与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实际状况进行比较,归纳出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各工业园区布局实际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工业园区布局调整对策。

2.3 拟突破的重点和难点

2.3.1 拟突破的重点

拟突破的重点是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的地域分工、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调整对策。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的地域分工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对于包头市区域经济、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起到了重要的烘托作用,对各工业园区布局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对于完善“区域经济—园区系统—园区”理论具有重要意义,是解决包头市工业园区定位不清、同质化竞争严重等问题的重要依据;提出切实可行的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调整对策是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另一研究目标,对工业园区布局优化而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能够给予重要的支撑。

2.3.2 拟突破的难点

拟突破的难点是研究制定切实可行的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调整对策。包头市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各工业园区布局实际状况中存在的问题很多,产生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和复杂的,因此切实可行的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调整对策的提出难度很大。如:工业园区布局调整的费用问题如何解决、“行政区经济”问题如何解决等。需要课题组深入调研、加强学习等,找到破解难题的办法。

3 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方案

3.1 研究的方法

3.1.1 文献收集方法

广泛收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资料,如:各类期刊、图书、网络资料、政府文件、规划文本、统计资料等,主要用于工业园区布局研究文献评述。

3.1.2 遥感遥测技术、GIS技术

用于包头市工业园区的分布现状、选址和地域分工等研究,解决不同图层叠加等问题。

3.1.3 定量分析方法

主要利用区位熵法和偏离-份额分析方法,进行包头市及各工业园区产业结构分析。

3.1.4 比较归纳方法

主要用于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的区域背景研究、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研究和各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结果与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实际状况的比较。

3.1.5 系统科学方法

用于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的区域背景研究、工业园区整体布局模式研究和各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等。

3.2 技术路线

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研究的技术路线见图1。

[1]Roberts,Brian H.The application of industrial ecology principles and planning guidelin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eco-industrial parks:an Australian case stud[J].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2004,12(8-10):997-1010.

[2]Deog-Seong;Kim,Kyung-Bae;Jeong,Sook-Young.Eco-Industrial Park Design: a Daedeok Techno-valley case stud[J].Habitat International,2005,29(2):269-284.

[3]Kimberly,Brian. The Changing Industrial Park Landscape [J].Site Selection.2013, 58(6):169-174.

[4]范坷萌.内蒙古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导向路径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1:1-49.

[5]Howland,Marie.Planning for Industry in a Post-Industrial World[J].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2011,77(1):39-53.

[6]吕学.工业园区规划布局研究——以莱城工业区总体规划为例[D].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08:1-62.

[7]Elisa Conticelli ,Simona Tondelli. Eco-Industrial Parks and Sustainable Spatial Planning:A Possible Contradiction? [J]. administrative sciences.2014,4(3) :331-349.

[8]Khodakarami Mohsen, Shabani Amir, Farzipoor Saen Reza. A new look at measuring sustainability of industrial parks: a two-stage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approach[J]. Clean Technologies & Environmental Policy. 2014, 16(8):1577-1596.

[9]陆大道.2000年我国工业生产力布局总图的科学基础[J].地理科学,1986,06(02):110-118.

[10]丁洪建等.温州市工业园区布局调整初探[J]. 中国软科学,2003,(3):122-126.

[11]张新芝等.工业园区发展与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关系实证研究——以江西省为例[J].生产力研究,2010,(8):117-118.

[12]李佳.成都市工业园区空间布局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07,1-64.

[13]温锋华,沈体雁.园区系统规划:转型时期的产业园区智慧发展之道[J].规划师,2011,27(09):15-19.

[14]胡东艳,李胜.金融助推江西工业园区产业结构转型的路径选择研究[J].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2010,23(04):20-22.

Baotou City Industrial Park Layout Research Ideas

DING Zhan-liang1, NA Yu-lin1, LI Shuang2

(1.Faculty of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Baotou Teachers College;Baotou 014030;2.Faculty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Inner Mongoli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Baotou 014010)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situation of domestic and foreign industrial park layout and baotou city industrial park layout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practice, baotou city industrial park layout research questions is putforward.Research goal is to perfect the industrial layout theory and put forward the adjustment scheme of baotou city industrial park layout.Research content mainly includes industrial park for the confirmation of the layout of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research significance, the layout of regional background research industrial park, industrial park overall layout mode, the industrial layout, the adjustment of the industrial park layout scheme, etc.. Research methods are mainly literature collection, comparison, induction, remote sensing, GIS, normative analysis,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negotiation access, etc..Technical route of the overall pattern from macro to micro, embodied in: the regional economy - the park system - park, reflects the system step by step control point of view.

Industrial park;Layout;Baotou city

2015-04-20

丁占良(1964-),包头市人,副教授,研究方向:区域规划。

TU984

A

1004-1869(2015)04-0053-04

猜你喜欢
包头市工业园区布局
工业园区的阴影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实验小学六(3)中队
少先队活动(2022年5期)2022-06-06 03:45:16
磐安工业园区
该不该在小镇附近建立工业园区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能源(2017年5期)2017-07-06 09:25:57
邮亭工业园区管委会
资源再生(2017年3期)2017-06-01 12:20:58
VR布局
包头市东河区城市绿化现状评价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中国卫生(2015年2期)2015-11-12 13:13:48
包头市“健康水工程”建设实践与思考
中国水利(2015年4期)2015-02-28 15: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