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建琴
解放军第306医院护理部
如何进行预防糖尿病足病的患者教育
The Patients Education of Diabetic Foot Prevention
刘建琴
解放军第306医院护理部
糖尿病足是糖尿病常见的严重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截肢、致残甚至致死的主要原因[1]。足溃疡是糖尿病足病最常见的形式,也是导致患者截肢的主要原因。在临床上预防胜于治疗。为了减少足溃疡的发生,应早期识别糖尿病足高危患者,加强糖尿病足的教育和对危险情况的处理,这对于预防和减少糖尿病足的发生十分必要。国内有学者提出根据Gavin’s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加权值积分进行糖尿病足患者的分级管理,采用大课堂、小组及一对一的教育形式,进行随访追踪,取得较好效果[2]。
医务人员应评估患者的知识以及患者的足部情况。糖尿病足病预防的基本点是遵循糖尿病足保护教育的十项基本原则[3],核心是帮助患者识别足部高危因素、尽可能地去除已经存在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建立健康的足病自护行为,以便及时发现足部问题,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糖尿病足的评估及检查包括问诊、足部形态及外观的评估、周围血管功能检查、周围神经病变检查、足底压力评估、足部感染情况评估等。应了解患者是否有视力下降或肾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了解患者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情况和家庭支持度;询问患者是否合并足部的麻木、发凉、疼痛、蚁行感及间歇性跛行,有无足部溃疡史。观察足部皮肤颜色,足部和足趾之间有无皮肤破溃、溃疡及溃疡的部位和深度,有无足癣、胼胝、鸡眼和足部畸形。对于保护性感觉缺失及缺血性病变的患者,应采取护理措施做好预防,防止溃疡的发生或复发。
糖尿病足容易发生的高危人群包括:病程超过10年;长期血糖控制不良;穿不合适的鞋;足的卫生保健差;有足溃疡的既往史;神经病变的症状(足的麻木、合并足部触觉或痛觉减退或消失)和/或缺血性血管病变(运动引起的腓肠肌疼痛或发凉);神经病变的体征(足部发热、皮肤不出汗、肌肉萎缩、鹰爪样趾、胼胝,皮肤皲裂)和/或周围血管病变的体征(足发凉、皮肤发亮变薄、脉搏消失和皮下组织萎缩);糖尿病的其他慢性并发症(严重肾功能衰竭或肾移植、明显的视网膜病变);神经和/或血管病变并不严重而存在严重的足畸形;其他的危险因素(视力下降,影响了足功能的骨科问题如膝、髋或脊柱关节炎,鞋袜不合适);个人的因素(社会经济条件差,老年或独自生活,拒绝治疗和护理,吸烟,酗酒等);糖尿病诊断的延误。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没有症状并不意味足部是健康的。糖尿病患者至少应每年检查一次足,有足病危险因素应该检查更加频繁(每3~6月检查1次)。当患者合并有神经病变、周围血管病变时,即使患有足溃疡,患者可能没有发现或没有主诉。因此,需要加强足部的检查。糖尿病足的随访频度应根据病情的类型和程度而定,如足底有溃疡的患者复诊应勤一些,可以每1~3周复查一次;足部感觉缺失和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每3个月复诊一次。
一项针对糖尿病足低、中、高危患者足部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的调查研究发现[7],近50%的患者对糖尿病足相关知识及日常护理知识了解得明显不足,尤其是高危足患者,知识回答错误率占到82.6%,50%以上患者存在日常足部护理行为不良。因此,我们建议,在糖尿病患者入院时,要评估其足部护理知识,早期筛选糖尿病足低、中、高危患者,有针对性进行护理干预。
按照糖尿病足病的危险程度进行分类管理。无足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实施年度的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包括足部检查,只进行一般教育管理。此类患者无足畸形、足部动脉搏动正常、尼龙丝触觉正常、无明显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已存在糖尿病足病危险因素的糖尿病患者,则需要足病专业人员进行教育与管理,尽可能地降低糖尿病足的发病危险,预防足溃疡的专业化处治,如去除胼胝、选用治疗鞋袜及其必要时的减压制动措施等。
糖尿病患者合并足部溃疡,如存在下列危险因素:皮肤颜色的急剧变化;局部疼痛加剧并有红肿等炎症表现;新发生的溃疡;原有的浅表溃疡恶化并累及软组织和骨组织等,需要多学科合作处理。有下列情况时,应及时转诊或会诊,如播散性的蜂窝组织炎、全身感染征象、骨髓炎、下肢发展快速的严重缺血性改变。
糖尿病足保护教育的十项基本原则包括:为无足病危险性的患者提供一般的足部卫生和鞋袜的知识;评估患者足部保护知识,必要时,邀请患者家属及相关人员参加;鼓励患者积极参与足部保护教育;检查足部,有问题及时就医;检查鞋子并选用合适的鞋子;定期看足医;平剪趾甲;避免烫伤;绝不赤足行走;加强随访和足部保护教育。
鼓励糖尿病患者每日检查足部,医务人员应与患者及其家属讨论自我足部检查的重要性,嘱患者脱去鞋袜后并示范如何检查。
进行足部自我检查的措施有:每日用肥皂和温水(<37℃)洗脚,洗脚后仔细检查双足皮肤,特别是检查趾间、足底、易受挤压部位及有无皮肤皲裂、水疱、割伤;有无红肿、疼痛、皮温高及皮肤颜色变化,必要时,使用镜子帮助查看足底。足部洗净后用柔软的浅色毛巾轻轻擦干,尤其是足趾间的部分要仔细擦拭,注意趾缝间的皮肤保护。洗脚后修剪趾甲,剪趾甲时采取平剪,使用锉刀挫平边缘。趾甲厚、难修剪或者存在真菌感染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有视力障碍者,需请他人协助检查。
鞋袜须合适,鞋子内部应较足本身长1~2cm,内部宽度应与跖趾关节部位的足宽度相等,高度应考虑给足趾充分空间。避免穿高跟鞋、尖头鞋。如果由于足部畸形导致过紧或存在异常足部负荷的征象(如充血、鸡眼、溃疡),建议患者穿特制的鞋子,包括鞋垫及矫形器械。买鞋时间应选择在下午或黄昏。新鞋穿着每天不能超过2小时,穿鞋前应检查鞋内是否有小砂粒等异物,并检查鞋内是否光滑。糖尿病患者要有穿着袜子的习惯,吸水性好、透气性好的浅色羊毛或棉制品比较合适,袜腰要松,袜尖不能太紧,应保证接缝处是光滑的。必要时可选择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专用袜。一些足部感觉异常的患者,常常买太紧的鞋子或鞋上的系带过紧,如果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和/或血管病变,则存在安全隐患,需由医务人员确认患者的鞋子是否合脚。
为了促进足部及下肢的血液循环,应每日进行足部按摩。
1 关小宏.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和治疗[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5,10(2):98-101.
2 魏华伟,刘桂娟,魏玉玲,等.社区分级管理对糖尿病足危险因素的控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10):923-926.
3 许樟荣.糖尿病足病的诊治与预防[J].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4,9(2):118-122.
4 李淑芳.糖尿病足病的预防及护理现状[J].安徽卫生技术学院学报,2012,11(5):75-76.
5 郭晓蕙,戴霞,邓婉萍,等.中国糖尿病护理及教育指南[M].北京: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会护理及糖尿病教育学组,2009:110-115.
6 刘建琴.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临床特点与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2006,41(11):1054-1055.
7 王芳,张留巧,蒋运兰,等.糖尿病病人足部预防护理知识与行为状况的调查研究[J].护理研究,2010,24(1):197-199.
8 田鸣,青春,谢挺,等.预防糖尿病足部溃疡专用袜研究[J].中华烧伤杂志,2012,28(1):54-55.
10.3969/j.issn.1672-7851.2015.1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