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教子侄作文

2015-02-11 10:36王昌铭
作文周刊·八年级版 2015年46期
关键词:鉴赏力手法苏轼

王昌铭

二郎侄:

得书知安,并议论可喜,书字亦进。文字亦若无难处,只有一事与汝说。凡文字,少小时须夸气象峥嵘,彩色绚烂。渐老渐熟,乃造平淡。其实不是平淡,绚烂之极也。汝只见爷伯而今平淡,一向只是此样,何不取旧时应举时文字看,高下抑扬,如龙蛇捉不住,当且学此。只书学亦然,善思吾言。

(宋·蘇 轼《与侄书》)

感悟

我们在阅读文学作品的时候,一开始往往喜欢那些情节离奇、语言华丽、感情外露、手法怪诞的作品,直言之,喜欢浓艳的风格。但是,我们不能停留在这个阶段,而应当逐步提高自己的艺术鉴赏力,逐步抛弃表面的热闹,而感受到淡极中的艳丽。不过,我们在学习创作的时候,切不可一开始就求淡雅。这时我们腹中空空,谈不上艺术的积累,这样的淡就只能是淡而无味。我们应当尝试着运用各种手法,通过不断地实践来感受浓淡不同风格的艺术表现力,从而找到自己最得心应手的表达方式,然后,才能逐步返璞归真,进入到淡雅的境界。这就是苏轼要他的侄儿好好想一想的写作经验。鲁迅年轻的时候写过一首旧体诗《莲蓬人》,其中有两句是:“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曹雪芹也借薛宝钗的《咏白海棠》中的两句诗来表达自己的美学观点:“淡极始知花更艳,愁多焉得玉无痕。”他们用不同的方式表述了和苏轼同样的体会。

猜你喜欢
鉴赏力手法苏轼
拟人手法真多情
从善如流
画与理
苏轼错改菊花诗
七步洗手法
苏轼吟诗赴宴
基于国画教学中鉴赏力和审美情趣的培养
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努力培养审美能力
论心理素质在扬琴演奏中的培养
苏轼发奋识遍天下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