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素质类课程体系的研究

2015-02-11 07:30杨芷轩
教育界·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杨芷轩

【摘 要】大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为社会培养输送各行各业的专业人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飞速发展,城乡建设的不断深入,各类型的建筑不断涌现,建筑业对建筑类专业人才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对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关系到建筑类专业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问题。如何在高职高专院校短暂的三年教学中,拥有一套即能培养出能力素质与社会用人单位需求相一致的应用复合型毕业生。本文所做研究对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专业学科人才培养及其他学科相关课程体系的建设研究与实践具有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关键词】高职高专    建筑设计技术    艺术设计    人才培养    素质类课程体系设置;

社会对建筑类人才除学历要求外,对其实践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要求更高,以至于教育部门为了适应新时期专业技术教育,更好区分各层次教育的侧重点,避免高职高专与本科层次教育共同使用一个专业名称 ,提出高职高专院校建筑学专业使用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代码560101)名称,属于土建大类,建筑设计小类。如今,很多建筑设计技术专科毕业生就业面狭窄,就业机会少,就业层次不高。导致出现此种情况的根本原因是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学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还存在很多方面的问题和不足。如:培养目标不明确;教育的侧重点含糊不清;依然按照本科层次学科人才培养计划进行课程设置;教学学时相对较少,素质类课程体系不健全等,因此导致高职高专建筑设计技术专业毕业生在综合分析与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不足,专业功底不扎实,作品缺乏创新与内涵,社会生活总体竞争力差。凡此种种都与课程体系的设置有关,因此,解决此问题的根本办法是设置科学的建筑设计技术专业课程体系。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要渠道,而课程体系的设置是教学工作的核心环节。行之有效的课程体系对教学质量的提升起积极促进作用。笔者通过对高职高专课程体系的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大多数高职高专院校的培养目标是面向就业的技能型专门人才,片面追求人才教育的知识专业化,过于强调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忽视对于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深化和素质修养的培养与提高,仅仅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导致学生不具备正确的学习意识,理论基础薄弱,缺乏创造性,综合素质能力不高等问题。

一、基本概念界定

1.课程

课程是一个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借以向学生传授社会认为重要的学识及传统的价值观。 “课程”一词在中国始见于唐宋期间,但当时的课程与我们今天所用之意相去甚远。宋代朱熹在《朱子全书·论学》中多次提及课程含义是很清楚的,即指功课及其进程。但这里的“课程”仅仅指学习内容的安排次序和规定,没有涉及教学方面的要求,因此称为“学程”更为准确。到了近代,由于班级授课制的施行,赫尔巴特学派“五段教学法”的引入,人们开始关注教学的程序及设计,于是课程的含义从“学程”变成了“教程”。新中国成立以后,由于凯洛夫教育学的影响,到80年代中期以前,“课程”一词很少出现。课程是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根据某种文化和社会的价值取向,为实现学校教育目标而组织制定的一套有目的、可执行的计划,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具体内容和实施的方法,并且有一套可以具体实施的策略以及恰当评价的方法。课程既包括学校所教各门学科,也包括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课外活动;不仅指这些教育活动内容本身,还包括对活动内容的安排、实施进程、期限等。

综合国内外对课程的各种界说,我们可以把对课程的理解和认识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课程指为了实现教育目的而规定的学生应该学习的所有学科与应该从事的所有活动的总和及其有计划的进程,它是一个完整的、多维的概念。狭义的课程指学生在学校应该学习的一门学科与应该从事的一种活动的内容及其有计划的进程。

2.课程体系

课程体系是指同一专业不同课程门类按照门类顺序排列,是教学内容和进程的总和,课程门类排列顺序决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将获得怎样的知识结构。课程体系是育人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培养目标的具体化和依托,它规定了培养目标实施的规划方案。课程体系主要由特定的课程观、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和课程活动方式所组成,其中课程观起着主宰作用。课程体系的含义也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课程体系特指课程结构。

本文的研究目的是提出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小类,艺术设计方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改进对策。

二、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就业方向

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与装饰方案设计基本方法、熟悉建筑历史美术和建筑徒手效果图,熟练掌握 CAD 电脑绘图技术,重点掌握技术设计和构造技术与施工,熟悉有关建筑规范,了解建筑结构、水、电、设备的一般知识,具备建筑与装饰设计能力和很强计算机运用能力的设计或施工管理人才。毕业生可在建筑设计院、建筑事务所、规划设计院、建筑装饰类设计与施工单位、园林景观类设计与工程单位、建筑施工企业、工程咨询公司、房地产公司、建筑材料生产与销售企业、建筑模型公司、数码影像公司、政府建筑与规划部门、企事业单位基建管理部门,胜任绘图员、建筑师助理、建筑师、装饰设计师助理、装饰设计师、质检员、施工员等工作。

三、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现状

在人才培养目标及社会用人单位市场需求特征的指导下,目前各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课程设置离不开公共必修课、公共选修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核心课、职业拓展课、校企合作课课程体系。公共课约占总学时25%;职业基础课约占总学时15%;职业核心课约占总学时20%;职业拓展课约占总课时15%;校企合作课主要设置的是岗前实训与毕业设计课程。

四、对于民办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建筑设计小类,艺术设计方向)人才培养课程体系设置的改进对策

综上所述,高职高专院校以提升就业率为目的,一味追求技能型人才,课程设置以专业技能岗位实践为主,片面追求学生的技术操作能力,忽视素质类课程的重要性。而且,高职高专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按照本科层次教育的建筑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片面追求课程体系设置的大而全,忽略了本科层次教育与高职高专层次教育的差异性,导致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不深、知识理解不透彻、技能掌握不灵活。

为此,笔者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研究结论表明,民办高职院校建筑设计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设置需要有所侧重,应偏向土木工程,以建筑工程技术课程为主体,或在艺术类院校中以建筑设计类课程为主体。艺术设计方向的素质类课程体系的建设,主要是在课程体系内增加能够提升学生美学修养和开阔眼界的各类素质类课程课时比重,其中包含课程体系设置的素质类必修课程,也包含学生根据自身情况选修的课程,例如构成设计、设计思维与方法、装饰绘画与雕塑、建筑创意设计等。实践结果表明,通过素质类课程的有效学习,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专业知识的领悟能力也得到了提高,美学鉴赏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培养,对专业技术的学习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成效。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不论是满足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还是继续深造,都是潜力无限,达到了高校的培养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1]傅伟.高职教育行动导向课程体系的特征与要素分析.中国高教研究,2011(04).

[2]黄克孝.构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理论思考.职教论坛,2004(08).

[3]胡弼成. 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现代化研究.2004.

[4]胡燕燕.浅谈高职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2005.

[5][德]诺尔特·M.西尔, [荷]山尼·戴克斯特拉主编.任友群,杨蓓玉,王海芳等译.教学设计中课程、规划和进程的国际观.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猜你喜欢
高职高专艺术设计人才培养
《星.云.海》
《花月夜》
高职高专基础会计实践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
云南省高职高专校园体育文化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
武汉市部分高职高专院校足球课的开展现状及制约因素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环境艺术设计中的“混沌之美”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