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社会力量“加盟”高考招生

2015-02-11 06:06张军
教育界·上旬 2015年1期
关键词:资格考试利益考试

张军

高考招生制度改革自20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但历经30年的“修修补补”,似乎依然显得“于事无补”。高考从来都不只是为高等学校招生的高考,且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考所涉及的利益群体的矛盾越来越突出,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愈加显得迫切和重要,一场真正意义上的而不仅仅是“小修小补”的改革势在必行。

高考获得“重生”已有30余年,改革的步伐就从没有停止过,笔者认为从历史的进度来看可以大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1977—1992年“确立稳定期”:高考招生不断走向规范化、法制化、制度化的阶段。

(二)1993—2006年“改革变动期”:高考招生制度不断的改革和变动,谋求完善的阶段。

(三)2006年至今,“涅槃再生期”:高考招生制度寻求更符合教育规律,更加平衡各方利益,兼顾效率与公平方式的阶段。

从以上高考招生历史发展的三个阶段的划分来看,中国的高考招生制度无疑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已经趋向于理性,但是仍然不容否认的一个事实即:中国高考招生制度依然落后于当前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我们的高考招生制度依然需要不断改进,甚至需要一次“釜底抽薪”的变革。

高考作为教育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除具有教育的一般功能外,还具有较强的社会功能与政治功能。因此也就涉及了三条最基本的标准:教育标准、政治标准和社会标准。所谓的教育标准即高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必须要合乎教育规律的发展要求;所谓政治标准即要保证高考政策的国家利益优先性,保持社会公平;所谓社会标准即鼓励社会参与高考政策的制订和执行,让高考更好地服务于社会。

随着经济的不断繁荣和发展,我国的社会发育程度不断趋向于成熟,虽然远不如西方国家的社会发育程度,但是不能回避的是在高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社会标准必须要成为三种利益标准中重要的一环,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真正的利益平衡和稳定。而且,从现实状况而言,社会完全有能力在政府和高校的引导下逐步充分地参与高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高考作为一项公共政策“都是各种不同利益体在利益博弈之后相互妥协、牺牲部分利益之后谋求政策整体利益最大化的产物”。所谓的高考“不同利益体”从宏观上可以被归类分为三部分:国家、高校、社会。国家利益体可以指在高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一切利用行政权威来维护大局的稳定和保障其余各方利益体的公平的力量;高校利益体则更多的是在高考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向国家反映自己的利益诉求,在执行中最大限度地选取符合自己标准的人才;社会利益体则是有众多小利益团体组成的反映不同个体利益需求的社会团体,他们几乎被排斥在高考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中,却在最大程度上承担着或好或坏的后果。

高考既然是社会资源的再分配,那么真正的高考改革就意味着重新分配社会资源,建立新的利益平衡。尤其是政府在面对着职能不清,管得过多的指责和高校被指高度行政化的诟病,利用社会的参与来解除其危机,同时解决社会尴尬地位不失为一个很好的办法,而且在更大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社会文明进步的表现。对于引导社会力量加盟高考,笔者根据现实政策取向做出了一下设想: “证书资格入学”“资格考试”等诸如此类的形式不是笔者首提,早在21世纪初就有学者在对国外基础教育进行考察后发现,在欧美的多数国家都是一种“下构型”的学制,即:在高中后升入学这段时间,凡是通过中学毕业考试,获得“有升人普通高等学院(校)资格证书(Abitur)”,持该证书者便可申请进入任何一所高等院校的任何一个专业,而不再另设入学考试 (医科及一些特殊专业除外),这区别于我国的“上构型”的考试制度,即必须要通过另外的招生考试,才能入学的制度,这给我们的高考招生制度提出了很好的借鉴。

在笔者看来,要想更充分地让社会的力量来参与高考事业,并不是很难,只要把一些必要的资格考试制度稍加改造即可,循序渐进地把资格考试制度引入高考,建筑真正的“下构型”高考制度,让考生灵活地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比如,高考中的英语考试完全可以借用现行的CET4的考试模式,进行证书资格考试,将原来让大学生头疼的过级考试过渡到大学前,及高中结业阶段;此外,对于各个不同的专业,可以按大类设置不同的专业资格考试级别,尽可能地把专业基础性的内容囊括在资格考试中,当然这种专业资格考试的定位要低,注重其基础性;其余无关专业用会考的形式作为保证,在保证提高会考的严肃性和纪律性的同时,把会考也作为一种资格考试的模式进行推广,规定成绩必须达到合格以上才能有被录取或是参加复试的资格。最后把都通过资格考试的学生按志愿分校进行复试,面试由各个学院具体负责,甚至可以采取分季组班以实现高考进行分流,当然,这可以由高校自主确定。

这种设想是建立在经国家许可的社会资格认证制度完善的基础上的,需要社会力量的充分参与和国家、高校和社会三者力量相互协调、相互配合,是对三者利益重新调配和均衡各方利益的过程,旨在运用社会考试的方式部分取代或完全取代原来的高考统一考试,减轻中学和考生的压力,增强考试的灵活性和变通性。

【参考文献】

[1] 鲁子问.生存还是毁灭:高考政策的利益优先性透视.[J].湖北招生考试.

[2] 刘文超.从高考的价值取向谈目前的高考变革[J].山东教育科研,2000( 5).

[3] 葛大汇.分流与证书资格入学—德国基础教育考察分析[J].上海教育科研,2003(6).

猜你喜欢
资格考试利益考试
论确认之诉的确认利益
城市郊狼资格考试
Japanes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Robotto Take Entrance Examinations
环保从来就是利益博弈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2015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绝不能让“利益绑架科学”
你考试焦虑吗?
准备考试
利益链与新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