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喜靖 田超
【摘 要】当今地质人才短缺的问题随着地质事业的快速发展日益凸显出来,地质人才不管在数量上还是在质量上都开始无法满足地质事业的现实需求。当代的地质事业特别需要高技能、高层次的复合型领导人才。地质人才队伍必须受过良好的培训以及掌握了现代技能,才能适应当代地质事业不断发展的需求。所以如何培养适应新时期地质勘探工作的优秀青年地质人才是地质教育部门以及各级勘探单位所面临的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他们不可推脱的责任。本文就地质人才的供求现状来探讨地质人才将来的培养对策。
【关键词】地质人才 供求现状 对策
1我国地质人才的供求现状
当前我国整个地矿行业面临的情况是:地矿院校对于地质人才培养的总量不够,越来越少的地质专业的毕业生从事地质行业,地矿行业人才流失的现象也十分普遍,目前地质人才的结构已经难以平衡,其中技术骨干特别是高层的领导人才极为稀缺。
一项对9 个省、市地质单位人才结构状况的初步调查显示,在未来五年里需求量最大但断层最为严重的五个地质专业分别是: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地质学、资源勘查工程以及测绘工程等[1]。多年来地质行业都存在“两低一差”的现象,即社会地位低、工资待遇低和工作生活环境差,这一现象直接导致地质技术骨干的严重流失。人才缺乏的情况日益凸显,直接阻碍着我国地质事业的生存与发展。
据调查,有些地质单位连续十年都招不到地矿油重点本科毕业的专业人才,所以,整个地矿单位不仅缺少地质专业人才且从业者普遍为低学历。另外据相关报道,我国地质人才的总量严重不足,国土资源部的相关资料显示,当前我国中央以及地方从事地质调查工作的总人数约为3万人,但根据国土面积以及全国人数推算,我国从事此类工作的人应该达到4.5万人才算正常[2]。很明显,勘探技术人才在我国是十分稀缺的。
在矿产资源越来越受欢迎的当今社会,将采取什么方法来解决人才的断层问题是值得我们深思的。其中便涉及院校人才培养以及地勘单位人才培养,上述两方面得以完善后才能保证人才输送与人才质量,让地质行业的发展得以促进。
2地质人才培养的对策
高等地质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必须顺应我国地质事业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但是我国目前对于地质人才的培养是存在问题的,所以,我国的地质教育部门和地勘单位要就相关问题提出解决对策。
2.1加大对地质教育的投入
未来需要加大对地质人才教育的投入,但是教育的投入并不是盲目的,它是一种有针对性的投入。比如,第一要制定国家地质教育的未来发展计划,建设国家级的地质协调指导教育小组;第二要减少或者免除地质专业的学费;第三要根据地勘市场的现实需要来整合地质学科的设置;第四要增设培养地质人才的组织,增加投入培养地质人才的资金;第五要为高校办理地勘资质证书并提供其地调和地矿项目;第六要根据国家政策支持学校扩大办学的空间。
2.2合理规划,创新机制
体制和机制问题是影响高校地矿人才培养的核心问题,所以,机制与体制的创新是地质事业得以发展的重要保障。要创新机制,可依据如下措施:第一,地矿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地质资质,地质资质对于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提升学生的就业率会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所以要帮助并支持为高校申办的地质资质证书;第二,积极寻找改革体制和机制的办法,将目前缺乏统筹发展的现状加以改善;第三,不要让应用和研究失衡,要在这两者之间寻找出平衡点,只有这样才能避免基础学科逐渐消亡的恶果;第四,深入探索培养地质人才的道路,就需要寻找出地质人才的队伍来源以及培养流动机制的改良方法;第五,优化当前地质项目管理体制与方法,可以将地学高校归纳于其中,培养出能服务行业的专业人才;第六,加深地质院校和国土资源部之间的联系,并将这种联系无限延长。
2.3加强创新人才的培养
具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及创新能力,而且能够全面发展、创造出新成果的人才都可能成为创新型人才。教育技术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的重要手段,把教育学、心理学、创造学、人才学等进行有机的优化组合,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发散思维,从而有效地培养其创新意识、创新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地矿勘察工作是一种集系统性和综合性以及探索性和实践性为一体的特殊工作,它高度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这个行业的特点是高科技、高投入、高回报以及高风险,也正是这个行业的这些特点,要求从事本行业的人必须是要有创新精神且综合实力及实践能力都较强的复合型人才[3]。想要成为一个成功的地质学工作者,不仅要具有主动学习的精神,更要有善于推理、敢于质疑的精神。其实,在我国有些高校已经开始建构创新人才的培养以及选拔机制,比如武汉的中国地质大学所实行的“池际尚计划”“李四光计划”以及“特色试验班培养”等。
3结论
国家的繁荣富强以及民族事业的兴旺发达都离不开地质人才队伍的培养与壮大,地质人才队伍的建设对于我国地矿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推动作用。如果各类地学人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地矿行业能开拓出一种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群贤毕至的新道路,那么地矿事业在未来的新道路中定能稳步前行。
【参考文献】
[1]刘素杰,李明.加强经济管理实验教学,培养地质经济复合型人才[J].国土资源高等职业教育研究,2012(1).
[2]胡莹, 李丹秋, 胡夏嵩, 王涛, 朱海丽.提高地质类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质量探析[J].青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
[3]王华, 吴巧生, 肖军. 对地质工科人才培养的新思维[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