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波
新课程改革给小学语文教学注入了生机与活力。许多新思想、新理念“忽如一夜春风来”,使“波澜不惊”的小学语文课堂变得“气象万千”。教师忙起来,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语文课堂的确发生了许多令人欣喜的变化。然而,当我们认真反思当下的语文教学,欣喜之余又倍感疑惑。一些教师追求课堂上的热闹,追求浅层次的对话交流,追求无价值的文本挖掘,追求无意义的人文精神……新课改似乎只是“花样上的翻新”,忽视了引导学生潜下心来读书、品味、积累、运用。语文课失去了语文味,偏离了正确轨道,走进了耗时低效的“怪圈”。如何从这个“怪圈”里走出来,使语文课堂从无效到有效,从低效到高效,这是深入推进新课改的必然要求,也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呼唤高效课堂。什么是高效课堂?高效课堂是小学语文教学追求的一种理想、一种目标、一种境界。简单地说,就是高效率、高效果、高效益。“高效率”就是在单位时间内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该学的都学了”。“高效果”就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效果好。课堂上教师不仅关注教得怎样,而且关注学生学得如何;不仅注重预设,而且注重生成;不仅注重知识、能力目标的实现,而且注重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达成。在课堂上,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认知建构与思维激活、教学控制与情境创设融为一体,有丰富的知识、信息含量,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收获,“该学的学好了”。“高效益”就是课堂上不仅着眼于一节课、一篇课文的教学,而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致力于学生长远的发展,“学生学会了学习”。高效课堂让语文课程不再被视为静止的“跑道”,而是被视为“人生的阅历”。高效课堂是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也是教师永远的追求。因此,高效课堂应该是一个动态的转化过程,即从追求高效的教学理想转化成实现教师高效地教和学生高效地学的教学状态,最大限度地发挥课堂教学的功能和作用。
科学制定教学目标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小学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已有的知识经验,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语文课程总目标体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融合。知识与技能是基础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感知、理解和运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发展性目标,它强调的是学生学习语文过程中获得的情感体验,强调的是学生的独立思考,强调的是学生学会合作、交流、共享、表达……三个维度的目标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各个年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达成总目标。小学语文教学只有从课程整体目标入手,保持连贯性,突出年级特点,科学准确地定位每堂课的教学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发挥教学目标的定向、调节功能,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反之,课堂教学目标定位不准,或游离于教学目标之外,即使课堂十分生动,也是低效或无效的。下面用几个案例来说明高效课堂如何确立教学目标。
案例一,有位教师教学《酸的和甜的》,确定的教学目标之一: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文中“一串串”、“大口大口”“急不可待”等词语的意思,体会其表达效果。
这项目标的制定不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推想意思”“体会表达效果”是第三学段的目标要求,用于第一学段的教学不可能取得好的效果。可见,高效课堂的教学目标必须具有科学性,遵循语文教学规律,体现课改理念,符合课标要求,只有目标准确才能实现教学高效。
案例二,一位教师教学《秋天的雨》第二课时,确定了6项教学目标:①引导学生边读边想,学习初步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②借助字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词语“留意、炎热、频频点头、五彩缤纷”的意思。③帮助学生在诵读感悟的过程中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词句,感受秋天的美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④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⑤联系生活实际体会课后第3题中两个比喻句的优美。⑥引导学生发现文中“总—分”的构段特点并仿照课文的构段方式写一写自己眼中的秋天。
这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制定可谓是具体、明确,具有操作性,体现了层次性。第一到第四项目标属于认识和理解层次,是全班学生应达到的共同要求;第五、六两项目标属于欣赏与应用能力层次,根据学生不同水准提出不同要求。这样对学困生有保底要求,对中等生、优等生能在更高的要求中尽其所能。制定层次性的教学目标,尊重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了学生的发展。
可是,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往往照抄照搬教参中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无论是几课时都是笼统设计,不针对教材和学生的特点及课时的要求进行细化,造成目标的模糊性,因而带来了教学的低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