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园林 TWITTER>
微园林
城镇化单一地发展完全走到头了,水不能喝,空气不能呼吸。如果只谈经济,就容易造成现在的局面。如果要改变,就要有全新的模型。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生态建设、环境建设、社会建设该如何协调。从社会层面而言,人是复杂而多元的,需要满足不同目标值。
景观设计师的思想就是给整个国家开一副药。景观设计师认为城镇化是经济、生态、自然环境和社会相关的,关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塑造。至今 还没有一 个行业像景观设计师这样看待问题。我们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是弱势群体怎样在城市中生活。人们需要绿地,需要在城市里能够养家,孩子能够健康成长。于是,应当先要保持公共绿地、山水格局,然后才是经济发展、城市发展。景观都市主义认为经济发展、人和人之间关系的重塑应该是一体的。只有景观设计师提出了这样的城市模型。
在社会走不下去的时候,中国的思维和景观都市主义是完全重合的。整个社会面临这样的挑战,景观设计师有这样的模型,对于我们而言,是巨大的机遇。好的社区有自然元素、不同产业的叠加、人性化的空间。另外,这个空间可以孕育城市文化,阶级会消失,形成交融的社会,人能够充分地交流。这是下一步人的、生态的城镇化必须要做的事情。
——奥雅设计集团创始人、首席设计师 李宝章
我们要了解生态学的精髓,不能片面地、形式化地理解、运用生态学。有人讲,现在园林绿化就要讲求生态功能,而要实现这个功能就要多种树,种树就要达到“高大密”的效果。首先,生态改善、生态修复是园林绿化诸多功能之一,而不是唯一或全部。其次,“高大密”的种植方式不是生态化的设计手法,不符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所以说“高大密”带来的高成本不是生态设计带来的。我们有很多既生态环保又经济实用的设计方法值得推广,比如《园冶》中提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就是要尊重场地原有地貌特征,不能大挖大填。比如,适地适树的种植思路,特别是大尺度园子中应大力提倡种植乡土树种,选择中等规格的苗木,既经济又利于植物生长以及养护管理。这些都是生态的做法,所以说真正的生态设计是节约成本的。
——北京市园林古建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 张新宇
国外的“低碳、绿色、生态”,核心问题不是“看得见绿”就是“绿”,而是资源配置效率的大幅度提高,所以绿色城市也叫紧凑型城市。所谓紧凑型城市,就是市民在最小距离内、最短时间内,可以得到最大的消费半径和生活半径以及最多的消费选择,这是“绿”的第一个概念。但是要实现城市的紧凑和高效率,一定要用相应的技术手段,而我们现在有这个能力达到这个目标。
其次,关于智慧城市,全世界对智慧城市都有不同的理解。比如,韩国松岛智慧城,是在全城设置了无数摄像头,有交通的、有治安的,所有摄像头连接到一个智能控制中心,可以看到每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处理突发性事件,这叫做智慧城市。又如,韩国的昌原等城市,建立了公共租赁自行车的控制系统,这也叫智慧城市。再如,日本有一些城市把新能源的东西数字化,而欧美国家的一些城市大量使用现代技术,运用智能的能源管理手段,这些都叫做智慧城市。
——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 李铁
>
对于规划的执行,我举一个非常形象的例子。原方案我们可以把它看成四个非常抽象的字,但经过不断的优化,可以明白地看出是“天下太平”四个字,这样的规划就有了意义。在实施的过程中,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深化和修改,这四个字的横、竖、撇、捺、点可能会变长和变短,但我们依然能认出这四个字。而现实情况是,有些地方不知不觉就偏离了规划的路子,“天”字可能变成了“夫”字,其他三个也可能变成了“卞”“犬”“半”,早已看不出原来的模样。
——新加坡宜居城市中心咨询委员会主席 刘太格
城市、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不仅仅体现在宏观方面,它也存在于单个的建筑中,这种关系的体现是未来建筑的一个最主要的挑战。当今,我们首先需要做得就是远离传统思维,寻找城市发展的新方向,而垂直发展就是其中一种方向。如今,城市的密度越来越大,如果能够在原有城市边界的基础上向内部发展,将极大减少对周边农村和自然环境的影响。这样的发展模式或许在欧洲比较容易实现,中国的城市化进程太过庞大,是否能适应这样的模式还有待商榷。我们期望能够通过建筑与城市的成长来实现人与自然及城市关系的协调,人们可以在建筑中感受绿色的氛围。
——2015年米兰世博会总规划师
意大利米兰“垂直森林”住宅项目的建筑师
斯丹法诺·博埃里
海绵城市的核心理念即是每一个细节单位像海绵那样可以吸收水。每一个建筑、社区、工厂,对水都要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并且与智慧城市结合。那么这样之后,城市就可以弹性地应对降雨、水短缺、水需求。
海绵城市探索关键 之一在于要求调动每个城市微观个 体的参与,打通城市治水的“毛细血管”。海绵城市未来纳入发展肯定是要上下互动的,因为创新一定来自基层。在海绵城市理念里,每个城市细胞就是家庭,每个家庭、每栋建筑都要有海绵的理念和海绵的设施。这些设施之间相互循环配合,让每个细胞都能够吸存、净化和积存雨水。
那么海绵城市理念在未来实践中要做到“上下齐心”,政府必须要“聪明”起来,百姓也要有觉悟。政府要调动老百姓积极性,建立评估标准和相应激励机制,把人、开发者和设计者的节能行为调动起来,把营养输送到每一个“城市细胞”,让每个“细胞”积极起来。
——国务院参事、住建部原副部长 仇保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