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2015-02-11 13:56:39赵玉秋
糖尿病新世界 2015年11期
关键词:检测值血糖仪试纸

赵玉秋

磐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磐石 132300

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赵玉秋

磐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吉林磐石 132300

对糖尿病患者开展自我检测血糖的健康教育应采用“讲解、示范、练习”的方法。健康教育包括讲解血糖监测的必要性,血糖仪选择和使用时的注意事项,自我监测血糖的操作方法、注意事项、技巧和要点以及血糖正常值的判断、监测时间点位和频率,建立血糖自我监测日记和定期复诊,提高自我监测血糖准确性等方面内容,指导治疗方案的修订、治疗药物的合理选择和剂量调整,维持血糖在正常范围,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糖尿病;血糖;自我监测;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一种慢性终身疾病,一旦患病需终生治疗、自我监测、自我治疗和自我管理。便携式血糖仪为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提供了简便可行的手段,为了指导病人修订治疗方案、合理选择药物及其剂量调整,多数病人选择居家自我监测血糖,以合理控制血糖,不断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实际开展这项工作时,多数患者不能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值,这需要护士对居家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开展自我监测血糖的健康教育。为此,笔者总结分析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健康教育的方法和内容。

1 健康教育方法

“讲解、示范、练习”是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健康教育的主要方法,其要点如下。

1.1 讲解

要对患者及其家属开展护理评估,了解在血糖仪操作、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和试纸保存方法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针对存在的问题,采用问答的方式为患者及家属讲解相关知识、技能和注意事项。

1.2 示范

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为患者及其家属示范相应型号血糖仪的操作方法,使其熟练掌握相关知识、技能和注意事项。

1.3 练习

在护士指导下,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相关操作,纠正操作过程中的不当操作,直到能熟练操作,活的较为准确的检测值。

2 健康教育的内容

2.1 讲解血糖监测的必要性

通过自我监测血糖值,可了解治疗措施的效果,发现药物不良反应,随时调整综合治疗方案中的具体措施,以便控制血糖在适当范围内,实施分级动态管理,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为科学控制血糖,提高治疗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2.2 选择和使用血糖仪的注意事项

①应选择和购买精确度高、操作简便、易辨认显示屏数字、价格合理、售后服务好的便携式血糖仪。②购买血糖仪时,在销售人员的示范和指导下,自己可以独立操作并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值。③最好选择有“记忆”功能的便携式血糖仪,能根据检测值计算一定时期的平均血糖值,以便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值进行比较。④要定期清洁和保养血糖仪,以避免和减少检测过程中出现的系统误差。⑤血糖试纸应避免电磁波和微波的干扰,存放在温度在4~10℃之间,湿度在20%~80%之间的干燥处。

2.3 自我监测血糖的操作方法

①双手彻底清洗并待干,将血糖仪、采血笔、采血针、试纸等物品准备好。②按下主开关,调整与使用试纸代码相同的血糖仪代码。③在刺指笔中装入采血针头,穿刺深度根据手指皮肤厚度合理选择。④按摩手指促进血液循环,对欲采血手指用75%乙醇消毒,为使血液充分流到指尖,应自然下垂手臂15~30 s。⑤用拇指将欲采血指间关节顶紧,之后用采血笔在指尖一侧用适当的力度将皮肤刺破,取指血适量。⑥待血糖仪指示取血后,在血糖试纸指示孔上滴血。⑦在血糖仪中插入血糖试纸。有的型号的血糖仪第⑥和第⑦步应相互颠倒,具体参阅使用说明书。⑧按使用说明书要求,过几秒或十几秒后,阅读并记录血糖检测值和检测时间。

2.4 自我监测血糖的注意事项

①测试前应对血糖仪显示代码、试纸条代码进行核对并保持一致后,方可进行实际操作。②应将血糖仪试纸保存在干燥、避光和密封处,应立即使用从瓶中取出的试纸。为避免试纸受潮,取出后立即牢固将瓶盖拧紧。注意要保证在有效期内用完同一批号的试纸。③血糖仪不应存放与电磁场附近,应在10~40℃之间,相对湿度在20%~80%之间的环境下使用,否则获得的检测值的误差较大,应严格掌握。④采血量要适宜,否则会出现错误的检测结果,应重新检测。因为采血量不足,或出现偏低的检测结果或使检测失败;如采血量过多溢出测定区,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⑤不得重复使用采血针。因为采血针上可有细菌生长繁殖,直接危害患者的健康。⑥要按照国家规定,合理处置使用过的试纸和采血针等医疗废弃物。

2.5 自我监测血糖的技巧和要点

①操作前温水洗手,为使指端末梢血液充盈应自然下垂手臂15~30 s。②手掌2~4指采血最为适宜。手指掌面的两侧为穿刺选择的部位,为减轻疼痛的程度和减少创面感染的机会,不能以掌面的正中或指尖为穿刺部位。③为避免消毒酒精与试纸的试药发生反应,要等其充分干燥时再行穿刺,同时可避免检测值异常。④穿刺后要自然流出血液,否则为促进血液流出,应采取下垂手指,轻压手指根部等措施。为避免组织液稀释血液,影响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不得对穿刺部位用力挤压。血流不畅时,穿刺部位应重新更换。

2.6 血糖正常值的判断、监测时间点和频率的确定

判断血糖控制良好的标准是,检测结果在2.8 mmol/L以上,空腹血糖低于6.1 mmol/L,餐后2 h血糖在7.8 mmol/L以下。《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规定,空腹血糖在4.4~6.1 mmol/ L之间判定为血糖控制良好,低于7 mmol/L判定为血糖控制一般,7.0 mmol/L以上判定为血糖控制差。非空腹下,血糖在4.4~8.0 mmol/L之间判定为血糖控制良好,低于10.0 mmol/L判定为一般,10.0 mmol/L以上判定为血糖控制差。

血糖检测时间点可分为随机、空腹、餐后和凌晨血糖在任何时间所采取的的血液标本所测得的血糖值为随机血糖,患者在8 h以上没有摄取热量或禁食过夜10~14 h的血糖检测值为空腹血糖,从第一口进食食物时开始计算时间到餐后2 h时的血糖为餐后血糖,2~3时的血糖检测值为凌晨血糖。

全天血糖谱包括三餐前后、睡前、夜间共8个时点。应根据糖尿病类型和实际病情,以血糖控制在目标范围内为原则确定血糖监测间隔时间。①对病情不稳定和使用胰岛素者,每2~4 d测1次全天血糖谱。②初发病和调整药物者每周测4次,病情稳定者每月测4~7次,每次选8个时点中的不同时点。

2.7 建立血糖自我监测日记和定期复诊

患者应建立自我监测血糖日记,养成每天记录的良好习惯。记录的内容包括自我监测血糖,自我或医院尿糖或糖化血红蛋白监测的日期、时间,进餐时间,使用降糖药物(胰岛素或服降糖药)的时间、种类、剂量及其与相应检测指标测定值的关系。

指导患者每月至少到医院复查复诊1次。每次去医院复诊或看其他疾病时,应携带血糖监测日记,以便医生了解病情,并与医生讨论和决定调整治疗方案的具体措施。

2.8 提高自我监测血糖准确性的措施

血糖仪与静脉血液生化检测值差异较大的原因很多,主要包括:①血糖仪和生化检验分别以末梢血和静脉血浆或静脉血清为检测标本,两者本身存在一定的差异。②系统误差所致。自我监测血糖时操作未按血糖仪使用说明书的要求完成、消毒皮肤的酒精未干、采血量不适宜、采血方法不当、组织液混入血样、受潮或失效血糖试纸等因素,生化检测检测所得血糖值不具有可比性。

为避免出现上述因素的出现,获得较为准确的检测值,应做到:①应选择购买比较知名公司出品的精确度高的血糖仪。②严格按说明书要求操作血糖仪。③采血深度适宜,血量充分,否则应重新采血,不得为增加血量而局部挤压。④经常清洁、保养和校正血糖仪。定期计算过去2~3月的血糖平均值,观察自己各时段监测平均血糖值是否接近。如有较大差别,要尽早咨询医生查摆可能的原因。⑤在比较同步时间末梢血与静脉血血糖检测值时,为避免疼痛刺激所致末梢血糖应激性增高,应先采指尖末梢血,再抽静脉血。⑥血糖仪的品牌和型号不同,采用的技术、检测原理和方法可能不同,产生的系统误差亦不相同,检测结果更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任何一种血糖仪的检测值均应与医院自动生化检测仪的检测值进行比较。

[1] 傅韦明.血糖仪自我血糖监测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J].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82.

[2] 宋梅.影响快速血糖仪测定的因素及护理对策[J].现代护理,2006,12(19):1777-1778.

[3] 刘宝芬.3种方法测定血糖结果的比较[J].实用护理杂志,2003,19(3):42-43.

[4] 侯惠如,袁军,杨陆.对100列院外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状况的调查[J].现代护理,2004,10(6):500-502.

[5] 黄俏.血糖仪的临床应用与清洁保养[J].医疗保健器具,2008,15(1):44.

R587.1

A

1672-4062(2015)06(a)-0223-02

2015-03-05)

赵玉秋(1974-),女,吉林磐石人,本科,主管护师。

猜你喜欢
检测值血糖仪试纸
抗人T细胞兔免疫球蛋白对降钙素原的影响
血糖试纸保存方法及注意事项
保健与生活(2020年2期)2020-02-11 13:09:34
《2018年全国省级兽医系统实验室检测能力比对结果分析》图版
血糖仪的发展史
保健医苑(2018年9期)2019-01-10 02:23:24
自测血糖靠谱不
爱你(2018年20期)2018-07-12 07:07:42
自测血糖靠谱不
末梢血与静脉血在血常规检验中的比较分析
血糖试纸不要放进冰箱
妇女之友(2017年7期)2017-10-24 19:12:13
我和血糖仪的故事
特别健康(2017年4期)2017-03-12 01:33:13
血糖试纸保存有“学问”
中老年健康(2016年4期)2016-05-04 10:4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