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丽红
(凌源市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辽宁凌源122500)
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的护理
闫丽红
(凌源市中心医院 泌尿外科,辽宁凌源122500)
目的:分析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的护理要点。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74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按照抽签法分为对照组(n=37,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和研究组(n=37,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和平均住院时间。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5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9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经尿道电切术;护理要点
腺性膀胱炎是临床之中比较常见的一种膀胱黏膜增生性病变,目前尚未明确其发病原因,患者除表现出排尿困难、尿频、镜下血尿、尿痛等临床症状外,未见其他特殊表现。临床普遍认为此病属于良性病变,但存在恶变的可能性,需尽早采取治疗手段,以免发生恶性病变,危及患者生命安全[1]。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74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作为观察目标,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74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腺性膀胱炎患者,其中男性患者42例,女性患者32例,患者年龄20~78岁,平均年龄(48.6±2.5)岁,病程5个月~4年,平均病程(14.6±3.4)个月。全部患者均表现出尿频、尿痛等临床症状。按照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37)和研究组(n=37),两组患者的基本临床资料比较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比较。
1.2 手术方法:所有患者采用腰椎麻醉方式,取其截石位,先进行尿道扩张手术治疗,然后再将电切镜置入。使用葡萄糖溶液(浓度为5%)予以持续冲洗,将电切镜功率调整至180Hz,以患者实际病变范围和深度进行电切,确保切除深度达到膀胱肌层的要求。
1.3 护理方法:对照组围手术期给予常规护理,即给予患者环境护理、饮食指导、用药指导等。研究组围手术期给予综合护理,具体护理措施如下:(1)术前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干预和膀胱痉挛护理。多数患者在进行手术之前都会出现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临床治疗效果,护理人员在术前要与患者进行积极的交流沟通,使其明确手术基本情况,尽快解决心理障碍,提高其高度配合的意识和治疗依从性。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和病情为其制定系统全面的个性化护理方案;通过向其介绍本院治愈成功的病例,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勇气和决心;为帮助患者减轻膀胱痉挛现象,需要保持膀胱的清洁程度,在术前需要采用5ml利多卡因+氟美松5mg+生理盐水500ml对其膀胱进行灌洗,每天2次,连续进行3d的时间。(2)术后护理措施:包括基础护理,患者完成手术送至病房后,需让其保持6h平卧状态;术后6h允许患者进食少量的流质饮食,待2d之后允许其进食正常饮食,增加饮水量,每天保持2000ml左右;引流液观察与导尿管护理干预,护理人员要对患者引流液颜色、量、性质等进行密切观察,以便对其进行相应的调整,确保其通畅。根据引流液颜色对滴注速度进行适当的调节,倘若呈现红色,则表示术区存在出血的可能,需要立即加快冲洗速度,若颜色逐渐变淡直至恢复正常尿液颜色时,可将滴注速度调慢。针对患者出血量比较大的情况,需要采用温度较低的冲洗液完成冲洗工作。因为术后需要放置导尿管,所以在长度的选择上一定要适宜,以免导尿管出现扭曲、脱落的情况;严格遵照无菌要求执行相应操作,为有效避免泌尿系统出现感染的现象,需要做好导尿管的护理管理措施,要对患者会阴部进行清洁,两天1次。每天更换引流液,悬挂不要过低,以免发生倒流造成感染,每天更换膀胱冲洗管,对导管水囊进行密切观察,以免漏气导致其他感染;并发症的预防护理干预,经尿道切除术比较常见的并发症为膀胱痉挛,其会导致患者出现比较剧烈的疼痛感,进而导致进发性出血。所以,要保持冲洗液的温度适宜,以免患者出现膀胱痉挛,一旦出现这种并发症,要及时上报给医生,以便采取针对性处理措施。(3)出院指导措施:指导患者保持平静的心态和规律生活,劳逸结合;每年进行2次尿道外括约肌锻炼,连续进行30d;6个月内不可进行性生活,之后可适当进行;饮食要清淡健康,确保大便畅通无阻。
1.4 疗效评价标准:治愈:所有临床症状全部消失,尿液恢复正常,膀胱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恢复光滑,未见复发情况;有效:临床症状基本上全部消失,偶尔出现尿路刺激现象,膀胱镜检查结果显示黏膜存在轻微炎症,但未见复发病例;无效:未见症状有所改善,甚至出现恶性变化,膀胱镜检查结果与活体检查结果显示出现腺性膀胱炎的临床症状[2]。
1.5 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别以(±s)和(%)表示计量、计数资料,分别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对照组37例患者中,治愈率为40.54%(15/37),有效率为32.43%(12/37),无效率为27.03%(10/37),总有效率为72.97%(27/37);研究组37例患者中,治愈率为54.05%(20/37),有效率为40.54%(15/37),无效率为5.41%(2/37),总有效率为94.59%(35/37),比较两组患者的总有效率,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比较: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为(20.8±2.6)d,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为(15.3±4.5)d,两组平均住院时间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就目前而言,临床方面尚未明确腺性膀胱炎的发病原因,分析其与慢性刺激如梗阻、感染、结石等密切相关,存在癌变的可能性,故需要及时采取治疗措施[3]。经尿道电切术是临床针对此病常用的治疗方案,其具有出血量少、微创、治疗时间短、恢复迅速等优势,可达到根治效果,针对腺性膀胱炎的治疗具有理想的临床功效[4]。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同时给予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早日恢复健康。开始手术之前,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安全舒适的住院环境,帮助患者稳定恐惧、抑郁等负面情绪,使其保持平静的心态积极配合临床治疗;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对患者的血压以及精神状况进行密切观察,遵照医嘱做好麻醉处理和其他相应的准备工作。若手术过程中出现操作不顺利的情况,要告知患者可能是因为骨质增生或组织钙化引起,及时消失患者的忧虑,提高其治疗依从性。在患者出院之后需要对其身体恢复情况和饮食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以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5]。
本研究结果显示,在平均住院时间、治疗总有效率比较上,研究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充分证明,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应用综合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治疗效果,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具有积极的临床使用和推广价值。
[1]陶俊.40例经尿道电切术治疗腺性膀胱炎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204-205.
[2]柳爱书.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术治疗的围手术期护理效果探讨[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9(17):168-169.
[3]李琴.护理干预对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2015,36(2):93-94.
[4]史继红.膀胱白斑合并腺性膀胱炎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膀胱灌注化疗的护理[J].中华危重症医学杂志(电子版),2014,7(2):140-141.
[5]徐冬花,王俊.吡柔比星膀胱灌注治疗和预防腺性膀胱炎术后复发的疗效观察及护理[J].海峡药学,2012,24(2):210-211.
R473.6
B
1002-2376(2015)11-0191-02
2015-08-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