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莲 林华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一项极为重要的系统工程,其涉及面广、操作复杂,要使其得到正确的加强与实施,需要在理论与实践上进行多方面的探讨,才能够有效地提高其实效性。本文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状出发,对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对策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思想政治 实践教学 策略研究
1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概况
2005年2月,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强调:“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所有课程都要加强实践环节,要建立和完善实践教学的保障机制,探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围绕教学目标,制定教学大纲,提供学时,提供必要的经费,加强组织和管理,把实践教学与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专业课实习等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走出校门,到基层去,到工农群众中去。要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观察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深化教育教学效果。”
思想政治课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主渠道、主阵地,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是思想理论教育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认为,实践为理论的源泉、目的、发展动力及检验标准。理论需要实践的验证,而实践需要以理论为基础,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理论不能离开实践独立存在,两者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理论脱离了实践,那么理论就只能是无本之木和无源之水。因此必须把实践教学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大学生不仅需要通过实践教学来检验、强化理论教学的内容,还要通过实践教学来增长个人的才干和能力,这样才能提升各方面的素质。
与此同时,实践性教學不仅是增强思想理论教学实效性的必然途径,还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源泉。较课堂中的理论教学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可以有效增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教学效果,与课堂理论教学相比具有很大的优势,能够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05方案”实施以来,为了进一步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达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塑造人、涵养人的培育目标,各高校纷纷结合自身实际,成立了相关的实践教学领导小组,制定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总体思路,明确该教学项目的总体实施方案和实施细则。
另外,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很多高校纷纷采取了很多有效措施和对策来改革、探索和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并获得了很好的反响。
这些探索在促进人们观念的更新、推动教学改革的创新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该课程的教学质量。
2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不足
2.1 实践教学的组织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
要想促进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成功有效开展,必须保证组织方法的科学性,只有这样才能为实践教学提供有效的组织保障,提高实践教学的教学质量。在过去的很长时间,由于相关人士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因而在实践教学的具体组织和实施过程中,遵循实践教学规律、原则、特点,科学有序地组织难以得到较好地落实,使实践教学的组织缺乏科学性。教师在组织教学活动过程中对自身角色定位缺乏清晰认识,在实践教学中主客体关系倒置,教师包的过死,没有体现学生是实践教学活动主体的角色定位;此外,也存在着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实践活动缺乏科学合理设计,对待学生采取放任自流的做法,在其活动中不进行任何的指导和管理,没有意识到虽然学生是实践活动的主体,但是教师是实践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和指导者,作用也不可或缺。
2.2 实践教学缺乏广泛的学生参与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教学环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每个学生都息息相关,应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实践教学活动里。但是现实是部分高校存在以点代面的现象。例如,寒暑假的三下乡、志愿者小分队活动搞得轰轰烈烈,面向全校同学的个体实践活动具体而有效的指导和相应措施则较为缺乏;由于受条件限制,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组织的社会调查等活动很难达到全部同学共同参与的要求,只能选出部分同学代表参加,客观上阻碍了大多数同学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机会。没有广泛同学参与的实践教学是不科学的,无法达到实践教学的目的,与我们开展实践课教学的初衷也相去甚远。
2.3 实践教学的实施缺乏长期的连续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与理论教学相衔接的教学活动,只有二者相互结合才能相得益彰,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任务和目标。较理论教学而言,由于学校缺乏统一的共识及有力的组织领导,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开展没有作为一种必要的经常性的教学环节长期持续不断地坚持下去,组织实施上较为随意,同时受教师、领导、财力、场所等主观和客观因素影响,难以长期坚持。
2.4 实践教学的过程缺乏指导性
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把同学们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知识转化成实践能力的过程,因此学生具备一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理是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学生只有不断的进行实践锻炼,才能达到提升自身能力的目的。在此过程中,教师的系统科学指导是实践教学取得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很多高校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身的职责,在实践教学中没有充分发挥自身的指导职责,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没有在实践活动后得到提高。另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中,教师在整个实践活动全过程里缺乏对学生进行系统的训练和指导;对实践活动中的各个细节缺乏有效的监督和考核,使得实践活动中出现很多不良现象。如,部分学生没有意识到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和意义,对实践教学简单应付,甚至直接从网上复制、下载,交差了事,严重影响了学风,也影响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2.5 实践教学的模式单一,缺乏多样性
采取灵活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教学形式,是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手段。然而部分高校由于没有对自身资源有一个合理的认识,也没有很好的整合校外资源,导致实践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教学的优势难以发挥。如,有的高校认为走出校门就是实践教学,其实走出校门仅仅是社会实践,而社会实践并不等于实践教学;还有一些社会实践课,学校把它们安排在学生的寒暑假生活里,作为学校学生文化活动的“点缀”,这种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缺乏多样性,学生参与这样的实践教学活动很难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3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实效性的措施
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具有积极的影响,而开展实践教学是加强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当今社会学生们的思想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实践教学模式也应该与时俱进,各高校应该不断创新和改进实践教学模式,建立适合高校自身发展和学生健康发展的实践教学模式,具体应做到以下方面:
3.1 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常态化
当前社会很多高校都已经逐渐意识到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中实践教学的重要性,很多高校都通过加强组织领导,确保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制度化和常态化。为顺利地开展教学活动,构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长效机制,需要注重在全校系统内加强统筹协调,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领导及组织管理机制建设,为实践课提供制度保障。
首先,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校长行政负责,上下齐抓共管,中层组织实施,思想政治课教师一线主持”的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组织领导体系。思想政治课实践教学涉及很多个方面,比如组织建设、制度建设等,学校需对各种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以加强领导机构、协调部门、实施部门、配合部门及保障部门相互配合,确保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工作顺利展开。
其次,在课程设置上确保实践教学必修课的教学地位。“05方案”后各高校的教学实践中主要采用两种方式:一是将实践教学划分到理论课当中,同“纲要”、“原理”等理论课一样,由相应的教研室负责相关工作;二是把实践教学作为一门必修课,其相关工作都由专门的教研室负责。后一种方式,对加强对实践教学的有效管理、提高教学的组织效率、保障实践教学的常规化、制度化有积极作用,有利于实践教学纳入高校教学总体规划和课程管理体系。在确保实践教学必修课的教学地位的基础上,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规范化管理,使其常态化,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
3.2 大胆试验,加强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内容与模式的创新
现阶段,高校實践活动主要包括教学实践、军政训练、专业实习、暑期实践教学、科技学术及产业活动、勤工助学、青年志愿者活动及公益活动和校园文化活动等类型。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和这些实践活动都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积极的影响,但前者需要建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基础上,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精髓,把学生对社会热点、疑难点、关注点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行教学设计,使理论与实践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从而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因此,在教学内容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创新,是保障实践教学活力的重要源泉。
在设计实践教学内容时需考虑很多因素,不仅要注重学生的自主性,也要坚持教师的指导性,只有把两者统一起来,一方面积极的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使其养成在实际生活中发现知识、学习知识的习惯,另一方面不断强化教师的指导作用,在重视学生的自主性的基础上,教师的指导性作用也不可或缺。此外,在教学内容要结合专业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教学活动。
在教学模式的改革方面,由于各专业、各年级学生具有不同的特点,思政课实践教学应该结合这些特点灵活选用合适的教学模式,具体如下:
①认知感悟式教学模式。采用该教学模式需要实践教学基地的支持,通过对相关实践教学基地进行调研和考察,选择合适的基地作为固定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基地,不断的将实践教学规范化和制度化,如此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一定能够得到提升。
②情境体验式教学模式。该教学模式的特色是通过创建一系列情景式体验项目使学生具有参与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和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教学效果一定会事半功倍。
③调查研究式模式。该教学模式首先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当今社会存在的道德法律方面的特点问题,然后让学生对此问题进行研究,并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以报告的形式提交给指导老师,最后由老师对学生上交的报告进行评价,同时给出学生的实践课成绩,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陈彩云.工科院校中如何提高思想政治课程教学质量——自身教学实践的心得体会[J].消费导刊,2009(05).
[2]王丽霞.论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创新——以“毛泽
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0(33).
[3]乔树森,朴素艳.关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改革的若干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4).
作者简介:李雪莲(1972-),女,云南楚雄人,硕士,云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