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永献河南省濮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濮阳457000
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及防治
胡永献
河南省濮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河南濮阳457000
胡永献,男,1966年生,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濮阳市动物疫病控制中心主任。
奶牛的寄生虫病约有20余种,在生产中看似没有细菌、病毒病等传染病对奶牛的危害大,其实寄生虫病的危害也不可小觑。有些寄生虫可以直接汲取奶牛机体的营养,导致奶牛生长发育不良,生产性能下降;有的寄生在肠道里,吸盘附着在奶牛的肠壁,造成黏膜损伤,引起奶牛器官组织发炎或损伤,严重的发生肠道阻塞或破裂;有的释放代谢产物或毒素,引起应激反应,造成免疫抑制,使奶牛抗病能力下降;特别是犊牛,可以造成营养不良,发育停滞,甚至死亡等。了解奶牛常见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做好驱虫保健,是确保奶牛正常生长发育和提高生产性能的关键环节。
1.1奶牛焦虫病
奶牛焦虫病也叫奶牛梨形虫病、血孢子虫病,是一类经硬蜱传播,由牛巴贝斯虫和牛泰勒虫引起的血液原虫病的总称。本病在世界许多地区发生和流行,我国各地也常有发生,尤其是奶牛场多发,影响奶牛的生长、发育和繁殖,降低奶牛生产性能,使产奶量下降20%~30%;患牛逐渐消瘦、贫血,严重者引起死亡。
蜱是焦虫病的中间宿主,焦虫可在其体内进行有性繁殖。焦虫病的发生流行与蜱的活动规律密切相关,一般发生在春、夏、秋季节,夏季多发。从年龄上看,牛巴贝斯虫病以2岁以内的牛发病最多,但症状较轻,容易自愈;成年牛发病率低,但病情重,死亡率高,特别是年老体弱、高产和妊娠牛,病情更为严重。牛泰勒虫病不同年龄和品种的牛均易感,1~3岁牛多发,其他年龄的牛虽有发病,但多为带虫者。
1.2球虫病
是由艾美耳属球虫寄生于牛肠道引起的寄生性原虫病,以出血性肠炎为特征,主要发生于犊牛,常呈地方性流行。
各品种的牛均易感,2岁以内的犊牛易感性高,成年牛多为隐性感染,为带虫者,夏季多发。牛群感染程度与球虫卵囊的数量、外界环境条件和饲养管理水平有关。多雨年份及在沼泽、低洼地方放牧的牛群易发本病。圈舍污浊、饲料变更等不良应激以及感染其他传染病,造成抵抗力下降,均易诱发本病。
1.3肝片吸虫病
是由片形吸虫寄生于牛的肝脏、胆管中所引起的一种寄生性蠕虫病,其病原为肝片吸虫和大片吸虫,虫体寄生在牛的胆管里,能引起胆管炎、肝炎和肝硬变。牛、羊、骆驼、猪、鹿、兔、马、犬等皆能感染,人也可以感染。中间宿主为椎实螺,因此夏季多发,多雨年份流行重,干旱年份发病轻。常在低洼地、湖泊、草滩、沼泽及其附近放牧的牛群易感染。
1.4绦虫病
牛绦虫病是由裸头科的多种绦虫寄生于牛的小肠所引起的一种寄生虫病,我国许多地区呈地方性流行,对犊牛危害很大。莫尼茨绦虫病在我国的东北、西北和内蒙古地区流行广泛,在华北、华东、中南及西南各地也经常发生,多感染当年的犊牛;曲子宫绦虫多感染老龄牛;无卵黄腺绦虫主要分布于高寒干燥地区,多感染成年牛。
莫尼茨绦虫北方多于5月份感染牛,9- 10月份达到感染高峰;曲子宫绦虫春夏秋都能感染,而无卵黄腺绦虫只在秋季发生感染。
1.5胃肠线虫病
是由寄生在牛皱胃及肠道内的不同种类和数量的线虫引起的寄生虫病,可引起不同程度的胃肠炎、消化机能障碍,患牛表现消瘦、贫血、水肿、下痢等症状,严重者可造成畜群的大批死亡。
病畜及带虫畜为主要传染源,排出的虫卵污染外界环境,虫卵的抵抗力较强,在潮湿环境中可存活3个月左右。犊牛对多数线虫易感,一般毛圆线虫在我国西北、内蒙古、东北广大牧区普遍流行,给养牛业带来严重损失,其中捻转血矛线虫的致病性最强。夏伯特线虫病在高寒地带多发,而仰口线虫病和食道口线虫病在气候比较温暖地区多发。
1.6肺线虫病
是由网尾科网尾属的胎生网尾线虫寄生于牛的呼吸器官(气管、支气管、细支气管及肺泡)内而引起的一种寄生性线虫病,临床上以咳嗽、气喘和肺炎为主要症状。
牛肺线虫病在我国各地均有发生,多发于多雨潮湿地区,呈地方性流行,犊牛易感,危害严重,可造成大批死亡。病牛和带虫牛为主要传染源,许多野生反刍动物在该病的发生和流行上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奶牛寄生虫的防治要遵循“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杀灭传染源和传播媒介,根据不同寄生虫病的流行特点制定科学的驱虫保健计划,才能有效控制寄生虫病的发生。
2.1加强饲养管理,做好环境卫生
要实行科学饲养,保证奶牛生长生产的营养需要,保持饮水清洁,饲喂优质饲料,杜绝发霉变质饲料;南方地区,严禁使用肝片吸虫病疫区的水生饲料作为粗饲料;奶牛放牧时,尽量不要在不洁的小河、水坑饮水。
圈舍要保持干燥清洁,粪便及时清理,运至粪场堆积发酵,以杀灭虫卵;圈舍及时冲刷,污水流至沼气池厌氧发酵,也可以有效杀灭寄生虫。
2.2做好防蝇灭蜱,切断传播途径
做好日常的灭蝇、灭蜱、灭鼠等工作,消灭传播媒介;做好体表寄生虫及外界环境中虫卵、幼虫、成虫的驱灭工作。要结合当地情况,使用化学药剂、生物防治并结合农田水利建设等方法,消灭中间宿主。
2.3做好驱虫保健,开展科学防治
根据当地寄生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科学的驱虫保健方案,定时开展驱虫工作,是有效防治寄生虫病的关键措施。驱虫药物要选择高效、广谱、低毒、绿色、无残留、无毒副作用且使用方便的药物。
3.1奶牛焦虫病的治疗
1)牛巴贝斯虫病。
①锥黄素:3~4 mg/kg体质量,配成0.5%~1.0%的溶液,静脉注射,隔24 h可再注射1次,病牛在治疗后数日内应避免强烈日照。
②贝尼尔:3.5~3.8 mg/kg体质量,配成5%~7%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症状较轻时1次即可;较重时1次/d,连用3 d。
③台盼蓝(锥蓝紫):按5 mg/kg体质量,用生理盐水配成1%的溶液,静脉注射。应缓慢注射,切勿漏出血管外。
④咪唑苯脲:按2 mg/kg体质量,配成10%的溶液分2次肌肉注射。
2)牛泰勒虫病。
①磷酸伯氨喹琳(PMQ):按3 mg/kg体质量内服,1次/d,连服3 d。用药后染虫率急剧下降,症状明显好转,精神、食欲恢复正常。
②贝尼尔:按7 mg/kg体质量,配成7%的溶液,深部肌肉注射,1次/d,连用3 d。
③磺胺甲氧吡嗪:50~200 mg/kg体质量、三甲氧苄氨嘧啶25~200 mg/kg体质量,磷酸伯氨喹琳0.75~1.50 mg/kg体质量,3种药物混合,加水溶解,1次灌服,1次/d,连服2~4次。
3.2球虫病的治疗
①磺胺二甲嘧啶(SM2):犊牛每天内服100 mg/kg体质量,连用3 d,配合使用酞酰磺胺噻唑(PST),效果更好。
②氨丙啉:每天内服25 mg/kg体质量,连用5~6 d。
③呋喃唑酮:每天内服7~10 mg/kg体质量,连用7 d。
④林可霉素:每头牛1 g/d,混入饮水给药,连用21 d。
3.3肝片吸虫病
①硝氯酚:内服5~8 mg/kg体质量,针剂按0.5~1.0 mg/kg体质量,深部肌肉注射,成虫有效。
在相应的政策依据和理论依据的支撑下,通过研究,初步探索出一套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信息安全教学体系的构建方法,进一步优化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内容,以成果为导向,为持续改进的教学体系提供有效的方法支撑。
②三氯苯咪唑(肝蛭净):10 mg/kg体质量,1次口服,对成虫、童虫均有效。
③溴酚磷(蛭得净):12 mg/kg体质量,1次口服,对成虫、童虫均有效。
④丙硫苯咪唑:10~15 mg/kg体质量,1次口服。
3.4绦虫病
①丙硫苯咪唑:5~6 mg/kg体质量,投药后灌服少量清水。
②硫双二氯酚:50 mg/kg体质量,口服。
③氯硝柳胺:60 mg/kg体质量,制成10%的水悬液,口服。
⑤1%硫酸铜:为传统驱绦虫药,犊牛100~150 mL,内服,禁止用金属桶盛装。
3.5胃肠线虫病
①左咪唑:5~6 mg/kg体质量,内服;或3~4 mg/kg体质量,配成饮水也可收到满意的效果。
②丙硫咪唑:5~10 mg/kg体质量,拌料喂服。
③噻咪唑:30~75 mg/kg体质量,配成5%~10%的悬液口服,除鞭虫外对其它胃肠道线虫效果很好。
④敌百虫:20~40 mg/kg体质量,配成混悬液或溶于水中1次内服。
⑤伊维菌素:0.2 mg/kg体质量,皮下注射或口服。
3.6肺线虫病
①丙硫咪唑:5~10 mg/kg体质量,内服,对牛肺线虫有高效。
②海群生:50 mg/kg体质量,拌料混饲。
③左咪唑:8 mg/kg体质量,内服或肌肉注射。
④伊维菌素:200 mg/kg体质量,1次肌肉注射。有明显肺炎及支气管炎症状时,可静脉注射新胂凡纳明,内服磺胺药或肌注青霉素,并服祛痰剂。
收稿日期:2015- 03-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