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 俊 石钰嵘 顾宏兵江苏省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226500
中度富营养河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试验
房俊石钰嵘顾宏兵
江苏省如皋市水产技术指导站,江苏如皋226500
房俊,男,1975年生,水产工程师。
为了充分利用河道天然水体及饵料资源,探讨不使用生产投入品(饵肥)条件下河道网箱养殖“肥水”鱼种的可行性,笔者在2014年开展了“中度富营养河道网箱培育鲢鳙鱼种”的试验研究,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试验情况报告如下。
1.1河道与水质
1)河道条件。选择本市东部的翻身河作为试验河道,该河道正常蓄水宽度为36.5~38.2 m,平均蓄水深度为2.6~3.4 m。该河道年平均日气温14.4℃,年日平均气温≥18℃的共计有168 d,年无霜期有216.5 d,年均日照2 078.4 h。
2)水质状况。历年来4- 10月对该河道水质监测结果表明,该河道水质的总体状况如表1,该河道属于中度富营养型水体。
表1 河道水质监测结果 mg/L
1.2网箱与设置
1)网箱制作。采用4种网眼尺寸的聚乙烯网片,制作成2种规格的网箱,以适应不同规格鱼种个体的养殖。网箱型号指定为:1号箱(网眼直径为0.25 cm的网片)、2号箱(网眼直径为0.5 cm的网片)、3号箱(网眼直径为1.0 cm的网片)、4号(网眼直径为1.5 cm的网片),1号、2号、3号网箱的规格为4 cm×8 cm×1 cm,4号箱规格为4 cm×15 cm× 1 cm。所有型号的网箱均为有盖网箱。
2)网箱设置。网箱设置地点选择在河床河面相对较阔、光照与通风条件较好的河段。为便于生产管理,网箱设置为浮筏式,整体呈“一”字长条形排列。
1.3机械配置
本试验中,共配置1.1 kW潜水泵2台,1.25 kW增氧机9台。
1.4鱼种与放养
1)鱼种规格。生产试验中所投放的鱼种为当年繁育的夏花鱼种,个体体长为(3±0.5)cm/尾,鲢、鳙比例大致为4∶1。
2)鱼种放养。6月上旬,放养当年繁育的鲢、鳙夏花鱼种30万尾于1号网箱,起始放养密度约为3.2~3.8万尾/箱。
1.5日常管理
1)冲水增氧。夏花鱼种入箱2周内,为防止网片网眼阻塞、鱼种贴网,引起缺氧死亡,每天用水泵冲水洗网箱1次。
2)鱼种分箱。夏花鱼种入箱2周后,开始分箱,随着个体的生长,根据鱼种生长规格进行分箱情况见表2。
表2 鱼种分箱标准
3)机械增氧。夏花鱼种入箱1个月后,视天气和鱼的活动情况,开始使用增氧机,一般睛好天气无须开机,遇有低压、阴雨等不良天气,适时开启增氧机增氧。梅雨季节,酌情延长增氧时间。
4)杂物清理。日常注意及时清除飘浮在网箱内的浮萍及杂物,以保证箱内水体光照充足,水流交换通畅。
2.1鱼种产量
当年10月上旬开始起捕鱼种出售,30只网箱共出售10 362 kg,平均单产5.757 kg/m2,鱼种平均出箱规格14~16尾/kg,约65 g/尾。经抽样测算,累计产出秋片种约155 430尾,养殖成活率约为51.81%。
2.2效益核算
产出的鱼种平均销售价格为8.2元/kg,总售额84 968元,扣除苗种、用电、人工工资、网具与机械折旧等生产成本33 617元,获利51 351元,投入产出比约为1∶2.53。
1)本试验的操作关键点。一是适时换箱稀养。随着鱼种个体生长规格的增大,适时进行换箱,其目的,一方面尽可能地保证网箱内外水体的正常交换,为箱内鱼种创造较好的水质环境与天然饵料资源;另一方面通过调整网箱内鱼种负载密度,提高鱼种的生长速度。二是结合天气变化,密切观察鱼种的动态,适时开机增氧,严防鱼种缺氧。
2)如何根据单位水体浮游生物量,科学确定适宜的放养密度,以最大限度地挖掘网箱生产力,是值得今后进一步探讨的课题。
3)本试验结果表明,在全程不投饵与施肥的条件下,每平方米网箱产出大规格鱼种超过5 kg,获利近30元。因此,利用中度富营养河道水体设置网箱培育滤食性“肥水”鱼种的技术路线是切实可行的。本试验初步成功,对开发利用农村的中度富营养水体意义重大,可进行适度推广。
收稿日期:2015- 03-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