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蓝耳病免疫不当导致呼吸道疾病的处理

2015-09-18 07:16:10李艳青朱秀高
养殖与饲料 2015年4期
关键词:菌素毒株猪群

李艳青 朱秀高

1.潍坊科技学院生物研发中心,山东寿光 262700;2.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北京 100000;3.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 430042

1 发病情况

2014年3月份,某养猪企业负责人反应其场内体质量30~50kg左右的生长育肥猪从2013年开始经常出现呼吸道疾病,使用多种药物预防和治疗均没有明显效果,发病率约为30%以上,病死率约5%,很多病猪后期成为僵猪,给生产成绩带来极大影响。

该猪场存栏母猪为700多头,在同一个场内采用分区式饲养,母猪和保育猪群为A区,生长育肥猪群为B区,两区之间为单一通道、设有大门和消毒池、直线距离约为200m,除技术人员外均为独立负责。对猪群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猪群主要存在以下症状:母猪群的泪斑出现率约为60%、返情率约为13%;保育猪群20%左右出现关节肿胀、消瘦,有的有轻微腹式呼吸等呼吸道症状;生长育肥猪群的发病猪主要表现为消瘦、咳嗽、腹式呼吸、体温升高(平均为39℃左右)、有的耳尖出现干性坏死。

对5头发病保育猪和生长育肥猪放血致死后解剖观察,发现保育猪肿胀的关节内有清亮或淡黄色的液体,心包液明显增多、有的浑浊,肝脏表面有纤维素渗出形成的包膜,腹腔内有零星纤维素渗出形成的淡黄色干酪样凝块;生长育肥猪的表现有少量与保育猪相似,普遍性的症状为肺脏肿胀、间质明显增宽,其他脏器无特征性病变。

现场采集不同胎次母猪血液30份、外观健康与发病保育猪血液20份、外观健康与发病生长育肥猪血液10份,共60份。同时采集解剖猪的肺脏、脾脏、淋巴结、肝脏等送实验室进行抗体和抗原检测。

2 诊断与处理

2.1 诊断

综合临床观察、病猪解剖及实验室检测(图1、2和表1)结果,确诊猪群的症状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同时群内存在蓝耳病病毒感染,且猪场流行毒株与疫苗免疫毒株存在基因差异。

图1 组织病料及血清PCR检测结果

图2 PRRSV分离株与常用疫苗株的进化分析

表1 各阶段猪血清的抗体检测结果

2.2 处理

分别对猪群采取如下措施。

1)全场的蓝耳疫苗免疫停止6个月;

2)母猪群每吨饲料中加入5%泰万菌素1.5kg+定喘散1kg+绿益态1kg,每月1次,每次10d,全群饲喂,连续用5个月;

3)产房母猪每吨饲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600 g+复方磺胺氯达嗪钠300g+绿益态1kg,临产前饲喂7d;

4)现有保育猪及生长育肥猪每吨饮水中加入10%氟苯尼考800g+5%强力霉素1kg+复方磺胺氯达嗪钠300g+绿益态1kg,连用5d,有严重呼吸道症状的用2.5%硫酸头孢喹肟注射液按0.1mL/kg的剂量,每天注射1次,连用3d;

5)以后断奶猪群在断奶后,于每吨饲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600g+5%强力霉素1kg+定喘散1kg+绿益态1kg,连用7d;转群后,于每吨饲料中加入10%氟苯尼考600g+5%强力霉素1kg+复方磺胺氯达嗪钠300g+定喘散1kg,连用7d。

3 分析与讨论

猪场使用处理方案1个月后回访,反馈原有发病猪的症状已经消失,生长恢复正常,个别成为僵猪的仔猪进行了淘汰处理,后续断奶仔猪及生长育肥猪应用后的发病率明显降低,母猪正在按计划方案继续使用。

根据对猪场的现场调查、实验室诊断及与猪场各方面人员的沟通,分析本次猪群发病的主要原因为蓝耳疫苗的使用不合理,疫苗毒株与流行毒株匹配度不高,免疫后产生的抗体不能对猪体有充分的保护作用,造成猪群出现PRRSV亚临床感染,进一步导致其他疾病易感,如副猪嗜血杆菌病等,因此疾病处理过程中应在治标的同时兼顾治本,否则病原很难从场内控制。自2006年国内暴发HP-PRRSV感染后,高致病性毒株疫苗的推出虽然暂时控制了猪群的发病,但高致病性疫苗和经典性疫苗的共存给猪场选择合适的疫苗造成了困难。在猪场服务中,笔者发现很多猪场由于疫苗选择不当而造成病毒在场内的持续性蔓延,同时给其他疾病的控制也带来极大干扰。依据现有免疫学经验,针对变异性较大的病毒,使用血清型和基因型与流行株一致的毒株制备的疫苗对感染的保护力最高,如禽流感(AI)H5亚型疫苗已经根据流行毒株的变异,进行了多次改进。Frossard等对从2003年到2007年分离到的100株欧洲型PRRSV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与90年代的毒株相比病毒已经发生了变异,以ORF7序列为模型分析显示每年每个位点的置换率为3.8×10-3[1]。张军杰等对从502份血清中分离到的HP-PRRSV进行的基因分析显示,分离株与JXA-1的同源性为87.1%~100%[2]。因此,猪场进行PRRS的免疫时应首先确定场内流行毒株与各类疫苗毒株的同源性,选用同源性最高的疫苗毒株进行免疫可从最大程度上获得高保护力。本案例中,猪场是在免疫某经典株疫苗3个月后出现的生产不稳定、发病率增加,听从建议停用6个月后,再次选用了另一与其场内病毒处于同一进化分支的疫苗株进行免疫,至今生产中没有出现过原有病例。此外,Zhao等研究发现泰万菌素具有明显的抑制PRRSV感染导致的肺炎病变[3],Stuart的研究指出泰万菌素能够抑制PRRSV的细胞内复制增殖[4]。PRRS不稳定场除了合理选择使用疫苗,还应在猪群特别是母猪群中使用泰万菌素以减少PRRSV在场内的流行、降低病毒感染造成发病的机率。

诊断在疾病处理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猪病的表现越来越复杂,很多猪病的典型临床症状已经很少见到,且混合感染问题更加突出,影子病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疾病误诊的可能,因此当前疾病诊断应采用一些已经证实可靠的实验室方法,以确保诊断结果的可靠性,这样才能为疾病的处理提供正确方向。本案例中就同时采用了PCR和ELISA两种方法进行综合诊断,并为最终确诊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数据。

[1]FROSSARD J P,HUGHES G J,WESTCOTT D G,et al.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genetic diversity of recent British isolates[J].Veterinary Microbiology,2013,162(24):507-518.

[2]张军杰,龙桃,孙瑞芹,等.猪蓝耳病病毒分离纯化及Nsp2序列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3(2):135-138,237.

[3]ZHAO Z,TANG X,ZHAO X,et al.Tylvalosin exhibits anti-inflammatory property and attenuates acute lung injury in different models possibly through suppression of NF-κB activation[J].Biochemical Pharmacology,2014,90(1):73-87.

[4]STUART A D,BROWN T D K,MOCKETT A P A.Tylvalosin,a macrolide antibiotic,nhibits the in-vitro replication of european and american 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iruses[J].The Pig Journal,2008(61):42-48.

猜你喜欢
菌素毒株猪群
法国发现新冠新变异毒株IHU
科学大观园(2022年2期)2022-01-23 11:05:15
猪群咳嗽多发季 养猪人如何应对
今日农业(2021年2期)2021-11-27 19:19:53
伊维菌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硫酸黏菌素促生长作用将被禁
广东饲料(2016年6期)2016-12-01 03:43:24
猪群发生传染病时的控制措施
广西鸭圆环病毒流行毒株遗传变异分析
多黏菌素E和多黏菌素B:一模一样,还是截然不同?
猪群亚健康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BRV/JZ06-3基础毒株毒力返强试验
特产研究(2014年4期)2014-04-10 12:54:12
猪瘟强毒株与兔化弱毒疫苗株的LAMP鉴别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