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热玛
青海省祁连县八宝镇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 810499
母猪产后厌食症是随分娩而发生的一种代谢紊乱性疾病,也是母猪产后的一种常见疾病。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季明显高发,其发生率随着母猪年龄的增长而有所提高。临床上以母猪食欲减退、日渐消瘦、排便困难且粪便干硬、乳房干瘪、乳质变差、泌乳量减少甚至无乳为主要特征。轻症可造成仔猪生长发育受阻、母猪断奶后发情障碍;重症可继发其他疾病,甚至导致母仔双亡。因此,针对该病的发病原因,适时采取有效的防控措施,是降低发病率、提高仔猪成活率和猪场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某些猪场饲养管理水平偏低,饲料粗劣、单一,缺乏青饲料,导致母猪营养失衡。某些猪场过于关注饲料营养,营养配方不当,精料饲喂过多,或饲料中豆粕类比例过高,而缺乏矿物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等,导致母猪胃肠功能负担太大,引发食欲减退、便秘等。
某些猪场因生产成本控制过严而忽视了猪舍环境的调节,猪舍不仅设施简陋、通风不良,而且卫生条件较差,以致氨气浓度较高、舍内细菌滋生,较易引起母猪采食量减少。另外,舍内温度过高、噪音过大,也可影响母猪的食欲。
某些养猪场的供水设备不经常清洗或不及时更换洁净水,造成水质变差,青苔、铁锈增加甚至引起细菌滋生,导致母猪饮水后引发胃肠疾病,进而影响采食量。夏季若不及时为母猪提供充足饮水,或水压力不够而导致出水量不足,也会造成母猪采食量减少。另外,水槽或料槽设计不合理或高度过高,母猪采食量也会受到影响。
母猪分娩时由于体能消耗过大,身体较为虚弱,免疫力则会下降,此时较易受病原微生物入侵,引发子宫内膜炎、阴道炎等疾病,导致母猪少食或不食。
母猪分娩时,因剧烈疼痛、过度疲劳等原因,使得交感神经兴奋、副交感神经受到抑制,进而引起胃肠功能紊乱,降低了母猪的采食量。
饲料霉败或有刺激性气味,或过量添加苦涩味重的添加剂或药物,也会引发母猪食欲减退。
为母猪制定科学的营养方案,妊娠初期供足营养全面的全价饲料,多喂蛋白含量较高的豆类和维生素、微量元素含量较高的青绿饲料,按比例添加矿物质,坚持适当运动,实行定时、定量饲喂,及时供足清洁饮水。产前1周,每天按妊娠后期料量递减,生产当天少喂或不喂。产后1周,每天按500g的料量递增;产后第8天直至断奶,足量供应(断奶前5d左右逐渐递减饲喂量)。严禁饲喂酸败、有刺激性气味的饲料,尽可能不添加苦涩味重的添加剂或药物。
有条件的猪场,可为母猪建造标准、舒适的猪舍,并配备温湿度调控设备及通风设施等,严格控制母猪猪舍的环境、温度等,做到冬暖夏凉、空气新鲜、卫生良好、光照充足、安静惬意。经济条件稍差的猪场,应尽量科学设计猪舍,做到通风良好、光照充足,并适当在寒冷及炎热的季节采取保暖和降温的措施,为母猪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
尽量配置自动饮水设备,并定期清洗、消毒,经常检查饮水设备是否损坏或堵塞,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饮水供应充足、清洁。以水槽供应的猪场,应合理设计水槽高度和位置,经常更换饮水、清洗并消毒水槽,以防细菌滋生。
母猪产后应高度重视饲养管理工作,科学配制易消化、适口性强的饲料,促进母猪的食欲,保证母猪的营养供应。同时,加强产后母猪的护理,做好环境、用具、饮食、人员等的卫生和消毒工作,坚持专人护理,适当加强光照和运动,增强母猪的抵抗力。
母猪是猪场的生产力,提高母猪的生产效率是提升猪场经济效益的根本,因此,饲养管理好母猪,确保母猪每一胎的生产、生活正常高效,并为其下一胎的生产打下良好基础,是保障母猪生产力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