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晓烁,吕晓宇,苏霏,刘睿,刘元豪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太原 030000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
吕晓烁,吕晓宇,苏霏,刘睿,刘元豪
山西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山西太原030000
目的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生活饮食也随之不规律化,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率也呈逐年升高趋势,现已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心理负担。目前已有许多有关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方面研究,该文将就其研究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糖尿病;冠心病;临床治疗
根据国内最新流行病学研究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现已成为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该病已严重危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并且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较大的经济和精神负担[1]。糖尿病与冠心病虽属于两种不同的代谢疾病,但两者同时发病时呈相互影响关系,表现为相互协同作用,促进疾病进展。大量研究结果已证实,糖尿病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调节异常,其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当糖尿病患者同时存在冠心病时,两者相互协同进一步加快病人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加重病情[2]。研究报道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治疗应体现综合治疗的特点,既要兼顾降血糖方面,又要注重降血脂、降血压等方面的疗效[3]。综合现有的研究结果,该研究就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进展做一简要综述。
任何一种疾病的发生均受遗产和环境因素的双重影响,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也不例外。现有研究已经证实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发病也同时受遗传和外界因素影响,发病机制较为复杂。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包括:高血糖、胰岛素抵抗、高血压、脂代谢紊乱和炎性反应等[1-6]。具体发病机制如下:①高血糖。当患者体内血糖较高时,体内糖化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增多,从而造成血红蛋白的携氧水平明显下降,加之体内血糖增高导致葡萄糖降解受限,导致机体组织缺氧极为严重;蛋白糖化的终产物可对红细胞膜的变形能力产生抑制作用,促使吞噬细胞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摄取增加,从而激发血小板的凝聚;除此之外,高血糖还具有增强机体氧化应激反应和损伤血管内皮的功能,进而加重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缺血的程度。②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糖尿病患者常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患者体内抗氧化能力偏低,从未造成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进而加重动脉壁上脂质的摄取与合成,可明显抑制体内胆固醇的清除,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不断复制可导致患者体内血脂升高,血流速度减慢,最终加重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性。③高血压。某调查结果显示,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约有一半病人同时合并高血压。众所周知,高血压是引发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对于某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可同时合并冠心病及高血压。有关研究显示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当收缩压下降3~4 mmHg时,其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将下降约30%,此外,通过评估血压控制良好的病人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发现其风险要明显低于血压未控制者。④脂类代谢紊乱。根据近几年流行病学调查显示,糖尿病患者体内往往存在脂类代谢紊乱现象,主要体现为高TG、低HDL-C、高LDL-C等。现有研究已经证实以上脂类因子代谢紊乱是引起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LDL-C在体内被氧化修饰后,通过吞噬细胞吞噬后,提高细胞因子的级联反应,进而加重血管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的损伤;体内脂类代谢紊乱会导致血液粘稠性增加,进一步加重机体血供及氧气供应欠佳。⑤炎性因子。某研究指出某些炎性因子也参与了糖尿病与冠心病的发病过程,如肿瘤坏死因子、C-反应蛋白、IL-6、细胞粘附因子等。
总而言之,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而言,糖尿病与冠心病已不再是两个单一疾病的简单结合,而是互相影响,互相渗透,关系密不可分。糖尿病是冠心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当患者体内存在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之一发病基础时,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某些炎性因子等即可成为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促进因子,进而导致糖尿病患者同时合并冠心病,加重患者病情。
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主要是针对上述发病原因,从源头着手治疗,力争做到治本。因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是针对高血糖、高血压、脂类代谢异常等引发的各类基础疾病的综合治疗。
2.1控制血糖
研究报道,高血糖既可作为糖尿病诊断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脂类代谢异常、高血压等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降血糖治疗对于改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目前临床治疗中,控制血糖的方法主要包括以下种[3,7,8]:①控制饮食。高热量、高糖饮食习惯是糖尿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饮食控制是糖尿病患者治疗的重要任务之一。控制饮食的关键是限制热量的摄入,从而改善机体的胰岛素抵抗,进而达到降血糖的目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临床医生常常建议患者养成少吃多餐、低糖饮食的习惯,嘱其在日常生活中,对每餐、每日的饮食热量进行记录,每日餐前餐后自行监测血糖,以便及时作出饮食调整。②借助药物达到有效控制血糖的作用,以防因机体血糖不稳定导致心律加快,从而加重心脏负荷,引发心脑血管疾病。目前降血糖药物主要有5类:胰岛素、促胰岛素分泌剂、双胍类、格列酮类、α葡糖糖苷酶抑制剂。其中胰岛素治疗主要适用于1型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状态和乳酸性酸中毒伴高血糖患者、各种严重的糖尿病急性或慢性并发症、手术、妊娠患者等;促胰岛素分泌剂代表药物为磺脲类SUS,通过刺激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发挥降血糖作用,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非肥胖者;双胍类降血糖机理是通过抑制肝糖输出,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从而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1型糖尿病应用胰岛素后血糖波动大者;格列酮类降血糖机理是通过增强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主要适用于2型糖尿病,尤其是胰岛素抵抗明显者;α葡糖糖苷酶抑制剂降血糖机理是通过抑制小肠黏膜α葡糖糖苷酶,延缓糖吸收,降低餐后血糖,因此其主要适用于餐后高血糖的2型糖尿病患者。③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加强体育锻炼、不吸烟、不饮酒、低热量饮食等,好的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及抵抗力、情绪控制,进而减少心脑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④定期监测血糖。通过对血糖的定期监测,不但可以了解体内血糖的控制情况,更重要的可以及时对降糖措施进行调整,以确保血糖的基本稳定。
2.2控制血压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常常同时合并高血压,因为高血压是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因此有研究显示通过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进行血压控制,可明显降低其病死率及致残率[9]。降血压的方法主要有加强体育锻炼、饮食管理及药物控制。其中加强体育锻炼、饮食管理又可同时达到控制血糖的作用。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患者而言,有效的降血压药物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和β受体阻滞剂,这两类药物不但能有效控制血压,它们还对由糖尿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症状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10]。
2.3控制血脂
血脂异常会引发体内血流动力和血液流变学改变,从而导致器官或组织缺氧,尤其是心肌缺氧,加重心脏负荷。对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体内血脂异常极为常见,血脂异常也是导致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相关研究也已证实使用他汀类药物降血脂可明显改善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的治疗效果,心肌缺氧情况也得到明显改善[11,12]。由于目前关于贝特类药物在糖尿病患者降血脂方面的研究依然很少,因此该类药对糖尿病患者血脂的调节作用及使用安全性需待进一步研究去证实[13]。
2.4抗血小板治疗
内皮细胞功能紊乱是冠心病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而血小板异常和纤溶活性的改变作为内皮细胞功能紊乱的根本原因,极易造成斑块破裂、血栓形成,进而引发心血管等不良事件的发生[14]。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目前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主要为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陈玉建等报道将这两种药物联合使用时,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可降低25%~35%[1]。
2.5溶栓治疗和介入手术
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当心肌长期处于缺血缺氧状态时,极易引发心肌梗死。因此,对于伴发心肌梗死的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其有效治疗方式为尽早采取溶栓治疗,尽快实现血流的再灌注。对于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治疗可明显舒张血管、改善血液通路,进而改善心肌缺氧,减轻心脏负担[13]。
2.6中医治疗
众所周知,通过采用各种西医治疗方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得到明显改善,但对比非糖尿病患者,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风险依然很高。中医认为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病理生理机制非常复杂、中医证候要素繁多、中医证型多属于复合型。中医认为每个集体均是一个整体,局部发生病变也将必然导致相关整体功能的紊乱,进而表现为相关的临床症状[15]。学者认为中医从糖尿病和冠心病两个独立疾病,从源头和整体方面将二者进行有机联系,通过中医辨证疗法,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中医药疗法,对合并冠心病的糖尿病患者机体起到整体功能调节的作用,也许能够起到明显降低该病的致残率、致死率及心血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综上所述,当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依然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一种疾病,虽然随着中西医治疗方法的不断进步,但由于其致病因素较多,且各因素间可相互作用,易引发心肌梗死等心血管不良事件,因此该病的治疗效果依然不佳,危险性依然极高,如未及时采取有效的治疗方法,极易导致患者残疾和死亡等。
通过该研究的简要综述,在今后对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应遵循综合性原则,即从降血糖、降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溶栓治疗等多方面着手,同时配合中医疗法,以求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即明显改善病情、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尽量延长患者寿命和提高其生活质量。
[1]陈玉莲.不同方法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效果的临床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5(8):72-74.
[2]李毓娟.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河北医学,2014,36(3):419-421.
[3]宋洁,张永明.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研究进展探究[J].大家健康,2015,9(12):91-92.
[4]陈锐.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治疗进展[J].上海医药,2013,34 (18):3-5.
[5]陈虎.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的研究进展[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1(2):3-4.
[6]路春燕.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流行病学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卫生产业,2012(8):189.
[7]朱艳红,刘海瑜.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治疗体会[J].中国民康医学,2014,26(2):58-59.
[8]张发明,李音月.曲美他嗪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治疗的疗效观察[J].药物与人,2014,27(3):87-88.
[9]戚文威,黄建凤.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的血压控制研究进展[J].心血管病学进展,2011,32(6):778-781.
[10]郑如义.β受体阻滞剂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中药指南,2011,9(30):305-306.
[11]徐桂琴,李雪芩,杨骏,等.银丹心脑通软胶囊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 [J].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4,16(9):2002-2008.
[12]Neo,P.Y.,MatJais,I.S.,Panknin,C,et al.Dynamic imaging with dual-sourcegatedComputedTomography(CT):Implications of motion parameters on image quality for wrist imaging[J].Medical engineering and physics,2013,35 (12):1837-1842.
[13]张叶祥,胡业冰,姚淮芳,等.益气养阴活血解毒汤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临床疗效及对CRP_HCY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急症,2011,20(8):1218-1221.
[14]于志刚.抗血小板药物在治疗冠心病合并糖尿病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1589-1590.
[15] Apfaltrer P.,Sudarski S,Schneider D,et al.Value of monoenergeticlow-kVdualenergyCTdatasetsfor improved image quality of CT pulmonary angiography[J]. European Journal of Radiology,2014,83(2):322-328.
R587
A
1672-4062(2015)12(b)-0103-03
10.16658/j.cnki.1672-4062.2015.24.103
2015-10-27)
吕晓烁(1994-),男,河北阜平人,本科,研究方向:临床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