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宜家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810499
青海省祁连县种畜和畜群管理现状及对策
任宜家
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畜牧兽医站,青海祁连810499
《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的颁布为祁连县牦牛、藏羊等优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使祁连县种畜及畜群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技术服务体系加强,服务机制不断创新,良种繁育规模不断扩大,种畜繁育场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保障机制初步形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建立和运行种公羊集中管理长效机制,并采取相关的保障措施。
祁连县;种畜;畜群;管理;现状;对策
牦牛、藏羊是广大牧民赖以生存的生产生活资料,加强种畜及畜群管理和品种资源保护是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保护地方牲畜品种资源的一项重要基础性工作。为了规范种畜及畜群管理工作,海北州委、州政府印发了《海北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从保护品种名录,种畜培育、鉴定和管理,良种繁育,品种选育,核心群管理,部门职责,种畜场管理,种畜生产经营等方面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定。本办法的颁布为祁连县牦牛、藏羊等优质地方品种资源保护提供了制度保障,对本县牦牛、藏羊良种繁育、选育、种公畜管理,相关制度建设,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建设,种畜管理模式等方面均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由于牦牛生活习性和饲养环境存在特殊性,种公牛集中管理存在较多技术和机制问题,在短时间难以解决,故仅探讨藏羊种羊集中管理。
1.1种畜及畜群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
为了更好地落实种畜及畜群管理办法,在认真研读《办法》的基础上,根据牧区实际对各条款进行分析和细化,寻找差距,确定工作重点,同时与相关科研单位专家进行交流和探讨,理清了基本思路和工作任务,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祁连县种畜及畜群管理实施方案》,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同时将种畜及畜群管理纳入行政、业务年度目标责任制,强化了监督机制。为指导相关技术服务工作,又相继印发了《祁连县种公畜管理办法》、《牦牛、藏羊核心群组建方案》、《杂色羊淘汰办法》等一系列技术规范性文件,形成了种畜及畜群管理制度体系。
1.2技术服务体系得到加强
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种畜及畜群管理的重要环节,针对畜牧兽医站“县、乡”两级脱节,工作职责不明,工作效率不高的现状,在农牧主管部门安排下,将乡镇兽医站收归农牧局统一管理,打破了兽医站“县、乡”两级界限,强化了乡镇兽医站的管理,技术服务能力得到加强;建立健全了野牛沟和阿柔2个种畜繁育场管理制度,制定了良种繁育及种畜培育工作计划,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强化了新技术示范推广平台职能;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规模化养殖场为依托的村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不断加强,全县21个牧业村均成立了1~2个规模化养殖场,为种公畜集中管理和核心繁育组群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形成了以“畜牧兽医站、种畜繁育场、规模化养殖场”为基础的技术推广、试验示范、良种繁育技术服务体系。
1.3服务机制不断创新
祁连县从去年开始实施的“农技推广补助项目”极大地促进了全县畜牧业技术推广工作,全县建成牦牛、藏羊生态养殖示范户600户,覆盖7个乡镇45个行政村。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畜牧业新技术推广服务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形成了技术研发、集成、示范、推广一整套服务机制。实现了省级技术研发、县级推广平台、村级示范基地的有机衔接,服务机制得到创新,为种公畜及畜群管理提供了强大技术支撑。
1.4良种繁育规模不断扩大,种公畜集中管理机制正在不断完善
为了促进全县良种繁育工作,2014年在全县6个生态畜牧业示范村新建藏羊核心选育群90群,牦牛核心选育群1群。全县藏羊核心选育群规模达到了525群,牦牛核心选育群达到140群,核心群能繁母畜存栏达10万头(只);建成县级生态养殖技术示范户9户,村级规模养殖场(基地)10余个;年均繁育良种牦牛、藏羊5万头(只),统一输出种公畜0.27万头(只)。通过示范带动作用,全县4 000余户牧民群众参与牲畜良种选育繁育工作。部分示范户和规模养殖场种公畜实现了统一鉴定、分群管理、统一配种,核心群管理也得到了加强。尤其是祁连县央隆乡,在乡政府和村委会共同努力下,充分利用原托勒牧场品种选育和种公羊管理经验,大力宣传种公羊集中管理的意义,得到牧民群众大力配合,在村委会努力下,从草场整合、种公羊组群、管理机制、经费筹集等各方面入手,在夏格尔、托勒、曲库3个村建立了6个种公羊集中管理基地,以此为契机淘汰了一批不符合标准的种公羊,建立了确保村、种羊管理基地和牧户三方受益的管理机制,为全县大范围开展种畜集中管理积累了经验。
1.5种畜繁育场服务职能得到充分发挥
通过建设和探索,祁连县牦牛、藏羊种畜繁育场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良种繁育规模不断扩大,引进和转化畜牧业实用技术6项,示范推广规模达3万头(只),其中牦牛全哺乳及半舍饲养殖,藏羊舍饲、半舍饲养殖,犊牛育肥、种畜鉴定、粪便生物发酵等实用技术已得到大范围推广,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效益。种畜集中管理,母畜分群饲养等先进管理模式发挥了极大的示范作用,种畜管理机制正逐步形成。
1.6保障机制初步形成
良种补贴、支农资金、山东援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等一大批富民项目的实施,为祁连县种畜及畜群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县委、县政府将良种选育、繁育以及畜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在资金上给予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使得良种繁育场、规模养殖场、核心选育群建设和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将种畜及畜群管理纳入行政、业务年度目标责任制,强化了监督管理职能。
第一,种公畜及畜群管理监督机制有待加强。畜群“小而全”的分户经营生产模式和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造成核心繁育群组群难,不能很好地利用和管理种公畜,造成本地牲畜生产周期延长,发情及产犊时间参差不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品种选育效果,也给后裔测定工作带来难度。种畜和畜群管理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督制度,行政管理和专业技术服务职能发挥不协调,制度不健全。
第二,种畜及畜群管理奖惩机制尚未健全。由于牲畜属于分户经营,种畜及畜群管理工作还没有建立起1套奖惩机制,行政、业务管理监督工作由于缺乏强有力的“抓手”而举步维艰,难以在短时间奏效。
第三,良种繁育体系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当前乡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滞后,没有很好地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相配套,种畜和畜群管理工作缺乏宏观指导,良种繁育难以形成合力,品种资源优势整体发挥受限。
第四,种公畜及畜群管理长效保障机制尚未形成。当前乡镇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和管理工作滞后,没有很好地与生态畜牧业合作社、牧区经济合作组织建设相配套,种畜和畜群管理工作缺乏宏观指导和资金保障。种畜集中管理单靠村委会和群众自筹存在现实困难,工作难以持久。
强化种公羊管理,建立种公羊管理体系,健全管理机制是确保本品种选育稳步开展,巩固选育成果,推进良种繁育体系建设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为了深入贯彻执行《办法》,打造祁连藏羊品牌,保证畜牧业稳定、可持续发展,在全县建立起1套适应牧区实际,满足生态畜牧业建设需要的种畜管理长效机制势在必行,现就种公羊管理长效机制建设提出初步建议,仅供参考。
3.1建立种公羊集中管理长效机制的必要性
第一,有利于优化畜群结构,提高养殖效率。村级种公羊集中管理基地的建立,将改变目前畜群结构不合理,母畜比例难以提高的局面,促进牧区养羊业向规模化、专业化转变。通过种羊集中管理,统一投放,统一串换,可从根本上遏制近亲繁育造成的品种退化,减少杂色羊比例,减轻牧户饲养种羊成本,提高繁育母羊比例,优化畜群结构,从而提高藏羊繁殖效率,提高综合效益。
第二,有利于深入贯彻《办法》。目前祁连县畜牧业仍以牧户分散管理为主,畜群管理以户为基本单位,畜群“小而全”和“公母混群”现象普遍存在,与《办法》要求存在较大差距。村级种公羊集中管理基地的建立,将为管理办法各项目标的贯彻落实创造有利条件,使得种畜及畜群管理制度体系得以顺利实施。
第三,有利于建设技术服务体系。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是推进本品种选育工作的重要环节,改变以往工作职责不明,工作效率不高,缺乏实际“抓手”的现状,村级管理基地的建立,为选育技术示范推广提供了实施平台,以生态畜牧业合作社和规模化养殖场为依托的村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得到加强,全县21个牧业村成立种羊培育管理基地,为种公畜管理和核心群种羊串换创造了有利条件。通过服务体系建设,全县形成了以“畜牧兽医站、种畜繁育场、种畜养殖场、核心繁育群”为基础的技术推广、试验示范、良种繁育体系。
第四,有利于动物疫病防控。结核、布鲁氏杆菌病、衣原体病等十几种动物疫病均可通过种畜传播,种羊集中管理可大大提高上述动物疫病监测成效,减少疫病传播机会,提高种羊质量,提高种源性疫病防控水平,有利于一些重要传染病的净化。
第五,有利于建立种畜长效保障机制。良种补贴、支农资金、山东援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项目、新农村建设等一大批富民项目的实施,为村级种羊集中管理基地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将良种选育、繁育以及畜群管理作为一项重要的基础工作来抓,在资金上给予最大限度的支持,使得良种繁育场、规模养殖场、核心选育群建设和管理工作得以顺利进行;将种畜管理纳入行政、业务年度目标责任制,强化了监督管理职能。
3.2初步设想
通过建立种公羊管理长效机制试点,探索经验,总结完善,逐步推广,利用2~3年时间在牧业乡镇,建立起适应牧区实际的种公羊繁育、集中培育和管理长效机制,加快藏羊良种化进程,保障畜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经过3年努力,逐步建成村级种羊培育和管理基地,并不断扩大种羊培育规模,在满足本村种公羊需求之外,积极输出种羊,实现《办法》中确定的种羊管理目标,形成完善的管理机制。建成独具特色的良种藏羊繁育和种公羔集中培育体系,完善种公羊输出与串换机制,从而促进本地藏羊良种化进程,力争到2017年全县牧业乡镇种公羊完成整体更新。
3.3建设范围和内容
1)种公羊繁育体系建设。种公羊繁育体系建设范围涵盖5个牧业乡镇藏羊主产区21个牧业村。具体包括养殖小区、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及散养户。以现有藏羊资源为基础,依托生态畜牧业合作社、专业养殖基地以及家庭牧场,以品种选育和生态养殖技术推广为技术手段,大力开展藏羊良种繁育,在不增加基础存栏前提下,提高良种繁育和出栏数量,建立全县种畜繁育体系。
2)种公羊集中培育体系建设。以县级藏羊种羊繁育场为基础和纽带,延长种羊培育链,建立村级种羊培育基地,以现有核心繁育选育群为依托,集中培育优良种公羊,为全县藏羊良种繁育提供种源,巩固祁连县高原型藏羊种源基地地位。初步设想是以村为基本单位,在系统掌握本村藏羊基础存栏、畜群结构以及分布区域的基础上,科学评估实际需要种公羊数量,整合草场和基础设施,筹建村种供养集中培育和管理基地,基地由特定的经营户经营管理,政府主管部门、乡镇政府及村委会在项目、启动资金、优惠政策上予以扶持,经营户专门从事后备种羊培育和本村种公羊管理。根据牲畜和草场实际情况,1个村可建立1~2个种公羊集中培育管理基地。
3)种公羊集中管理运行机制建设。通过村级藏羊种羊集中培育基地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种公羊统一管理。探索和完善适应牧区实际的种畜繁殖、培育、串换、更新、选配、输出运行机制,加快品种选育进程,从根本上促进藏羊良种化进程。村级种畜培育基地负责本村后备种公畜集中培育、外调种畜集中管理、本村种公畜集中管理、种畜统一投放和回收等工作。培育中心管理运行机制建成后,全村牧户可不养种公畜和后备种畜,从而大幅度提高繁育母羊比例,优化畜群结构,提高繁殖效率。
4)配套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县藏羊种羊繁育场和乡镇畜牧兽医站基础建设,将种羊繁育场建设成全县藏羊种羊培育和输出平台,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充实技术服务专业队伍,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大力引进和消化良种繁育配套技术,为良种繁育提供技术保障。
5)种公羊管理保障体系建设。通过山东援建、支农资金等项目整合、财政配套、良种补贴、种畜保险、种畜补贴等各种渠道筹集资金和制定优惠政策,为村级种公羊集中管理基地建设提供支持,并形成长效保障机制。
3.4部门职责
1)农牧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全县种公羊集中管理体系建设和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工作。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国家有关种畜管理的法律、法规和规章;编制申报并监督实施有关良种工程项目;协调和筹措种公羊集中管理配套资金。
2)乡镇政府。负责本乡镇种公羊管理监督工作。职责是制定本辖区种畜管理工作计划;督促和协调村委会整合种畜集中管理所需草场;组织协调本乡镇种畜集中培育、管理和输出工作。
3)村委会。负责本村种羊集中培育和管理工作。职责是筹建村级种羊集中管理基地;确定种羊经营管理户;协调本村种公羊统一管理和种羊串换;协助业务单位开展本品种选育工作;开展本村藏羊生产基础调查统计。
4)县、乡畜牧兽医站。负责种公羊管理配套技术引进、示范、推广和技术培训工作;开展藏羊生产性能基础数据收集、整理;建立藏羊选育技术档案;参与繁育中心、繁育基地、核心群牲畜鉴定工作;组织开展疫病防治、疫情监测、产地检疫等基础工作,保证输出牲畜及畜产品卫生质量安全;协助主管部门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工作制度以及技术规范等;协助乡镇政府对种公羊管理进行监督管理。
5)县级种畜繁育场。祁连县藏羊种羊培育中心作为良种藏羊繁育技术示范基地,应充分发挥良种繁育技术平台职能,与村镇藏羊繁育及种公羊集中管理基地建立稳定的技术服务、鉴定、种羊管理及输出协作关系;协同各乡镇畜牧兽医站建立和健全核心群档案;积极推广种羊繁育配套技术;不断扩大种羊繁育规模,为核心群提供优质种公羊;配合县畜牧兽医站组织实施国家良种补贴项目。
6)村级种畜培育基地。落实种公羊管理各项规章制度;集中管理本村种公羊;培育后备种公羊;配合技术服务单位搞好种羊鉴定;负责本村种公羊选配和统一投放;落实有关种羊繁育、培育等项目;积极组织种羊输出。
3.5运行机制探讨
探索适应牧区自然和经济条件、养殖数量及养殖密度、养殖方式等条件的种公羊集中管理运行机制。探索建立完善的种畜繁育体系。以村为单位整合草场,配备养殖人员和基础设施,建立村级种公羊集中管理基地,制定基地管理办法,在项目、政策上予以扶持,形成满足本村实际需要的种公羊集中管理平台,与本村核心选育群和家庭牧场形成完整、统一的藏羊良种繁育体系。因地制宜选择适宜的集中管理方式。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选择繁育基地规模和管理模式,实现种公羊集中培育、集中管理、统一选配、统一输出。加强对种公羊管理工作的监管。农牧主管部门和乡镇政府要加强对种公羊集中管理的监督管理,制定和实施配套政策,确保村级种公羊集中管理基地建设顺利进行。
3.6保障措施
加强宏观指导,提高服务水平。行政、业务部门要把种公羊集中管理作为1项关系到祁连县国计民生的大事来抓,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和配套机制,提高服务水平和质量,加强选育产业化宏观管理与指导,通过市场、资金、技术等一系列优惠政策,引导品种选育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加强行政执法,完善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环境。加强《畜牧法》、《动物防疫法》以及配套法规的宣传教育,规范农牧业执法,完善各项管理制度,加强产地检疫和畜牧产品“可追溯”体系建设,为祁连县牲畜及畜产品输出创造良好社会环境;创新投融资体制、拓宽融资渠道。行政、业务部门要围绕种公羊集中管理目标,积极拓宽融资渠道,筹划编制有关项目,通过借贷、自筹等多种方式支持和推动藏羊良种化进程;实施选育技术战略、构建高效选育服务体系。建立行政业务“双轨”管理机制,以《办法》为纲要,贯彻执行种畜管理实施方案,完善“中心+基地+核心群”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种畜输出平台;制定选育目标、技术标准,提高选育质量,充分发挥现有服务体系职能,创新工作机制,为选育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大力培养人才队伍、积极推广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选育产业化的基础,对牧民群众进行选育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学科学、用科学的新型牧民,大力推广先进实用技术,全面提升有机畜牧业饲养管理水平;发挥产业聚集效应、促进产业优化整合。以市场为导向,不断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努力推动畜牧业集约化经营进程,为种公羊集中管理的实施创造条件,打破条块分割、家庭封闭经营模式,促进产业优化组合,产生畜牧业产业聚集效应,培育畜牧业新经济增长点;实施品牌战略,以市场为导向,不断创新市场营销模式。通过选育、培育,大幅度提高牲畜个体生产性能和产品质量,保持牲畜种源优势,倾力打造祁连种公羊品牌,以市场为导向,确立科学选育方向,创新市场营销模式,推进选育产业化进程,实现牧业增效和牧民增收;强化监督管理。将“种畜及畜群管理”工作纳入年度工作目标责任制,层层签定责任书,主要负责人作为第一责任人。县农牧局定期对乡镇及业务单位工作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予以奖励;项目支持,充分利用国家良种工程建设、山东援建、支农资金等优惠政策,整合项目为种畜管理规范化提供经济支持。全县5个牧业乡镇以村为单位建立种畜管理基地,及其配套体系约需建设资金2 000万元。其中,群众自筹500万元,争取国家配套1 500万元。
2015-01-11
任宜家,男,1979年生,畜牧师。